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2"\h\u11349第一章总论 1326491.1项目概述 175441.2项目编制依据 1155411.3研究范围 2299001.4项目概况 3185121.5研究结论及建议 525308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 7313872.1项目提出的理由 71872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30809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2178443.1自然概况 1326813.2社会经济概况 15155163.3工程技术条件分析 1620494第四章项目总体规划概述 17221624.1湿地公园总体战略 1813214.2总体定位 2025834第五章建设工程方案 24115935.1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25242475.2项目建设方案 269851第六章环境保护 4520376.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4647136.2生态环境保护方针 4668716.3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4711490第七章节能降耗措施 48196327.1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 4991247.2节能降耗措施 494892第八章安全与防灾 50249418.1消防方案 51295048.2抗震设计 5137438.3地质灾害防治 52134218.4其它防灾系统 52235458.5旅游安全 5322623第九章管理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441559.1管理机构 5538239.2人力资源保障 5622438第十章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 571843010.1项目管理 583250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81114310.3实施措施 5825390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02813211.1编制依据 61154121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11526211.3投资估算 62748811.4资金筹措 6315339第十二章招投标方案 641117012.1招标工作依据 653021512.2招标工作原则 65516312.3组织形式 66920512.4保密纪律和廉政要求 662032112.5项目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6712403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681847913.1社会影响分析 692491513.2社会互适性分析 71334第十四章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723119214.1风险调查 733039214.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 741556514.3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74918314.4风险识别 751341514.5风险估计及初始等判断 77730114.6防范和化解措施 785689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 782186015.1结论 79300715.2建议 80PAGEPAGE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XX县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地点和范围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江西XXXX国家湿地公园。四至范围:北至114°01'19.16〞E,27°36'50.42〞N;南至114°03'08.49〞E,27°32'06.75〞N;西至114°00'01.19〞E,27°35'27.52〞N;东至114°03'08.49〞E,27°32'06.75〞N;东西跨度4.9公里,南北跨度8.9公里,总面积1043.47公顷。1.1.3项目承办单位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项目编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及咨询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1755-2008)》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年)》;《萍乡市2001—2020年旅游业发展规划》;《萍乡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1.3研究范围本报告主要对“XX县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在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市场研究、项目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资源节约、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1.4项目概况1.4.1项目功能定位及建设方案XX国家湿地公园位于XX县城西南部,占地总面积为15652.05亩,功能定位为以生态湿地观光为主,集生态修复、现状保护利用、运动娱乐和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项目分两大区域,分别为湿地公园核心区1500亩;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14152.05亩(其中湿地生态恢复5285亩)。项目建设内容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一湿地公园核心区1500亩1游客服务中心㎡50002科研中心㎡10003管理工程设施㎡19104集散广场㎡80005生态科普教育中心㎡120006拓展体验区㎡4500480亩7湿地景观区㎡6000650亩二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14152.05亩1恢复湿地工程亩34002重建湿地工程亩18853防护林带公顷254生态驳岸km1.5三基础配套工程1基础道路km35含游步道2生态停车场㎡220003给排水工程套14强弱电工程套15消防工程套16垃圾收集工程处207旅游标志物处508旅游公测㎡11101.4.2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2017年3月开展前期工作,预计2017年7月开始动工,计划2020年2月建成。1.4.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45006.92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14242.14万元,安装工程费用2099.7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17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8495.02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2143.19万元)。(2)资金筹措本工程项目为XX县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工程投资大,建设资金需多渠道筹集。工程估算总投资45006.92万元,通过建设单位自筹解决。1.4.4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XX湿地公园的建设,将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提供旅游资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的建设促进了XX县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产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便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建立以旅游带动落后产业的长效机制,培育老工业镇经济新的增长点;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产生的联动作用、扶贫作用与就业作用是极其可观的。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对外交通条件,使湿地旅游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极大地提高区域的吸引能力和客源市场竞争力,促进XX县旅游的发展,进而带动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全县经济实力,使生态旅游成为XX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和重点产业。也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生态效益XX生态环境重建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是实现区域水环境改善和水质恢复的重要内容。工程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在控污减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挥巨大的效益,同时在生态效益方面将是十分显著。重建与恢复后的湿地,作为多种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改变湿地植物群落类型简单,组成单一,生态脆弱的状况。促进XX自然美景与完整的生态结构。1.5研究结论及建议项目的建设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项目的实施,将会从根本上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威胁,有效维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使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的开发建设本着“开发与保护并举,统一规划,突出生态水环境”的特点,重在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的开发建设思想是符合国家对旅游业开发战略方针的。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对XX县旅游业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项目的建设,将完善和丰富XX县域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发展,进而促使旅游业在当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还可加快当地人民群众致富步伐,为当地提供较为广阔的就业机会。固此,旅游区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理由2.1.1湿地保护是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多种资源,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加强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更是实现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保护了湿地,就保护了人类自己。近年来,由于盲目围星、过度开发等原因,目前我国湿地存在着面积减少、功能减退、生物多样性减低等问题。随着《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一2030年)》的稳步推进,以及一系列湿地保护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各级政府把湿地保护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湿地公园是自然湿地保护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自2005年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建立以来,国家湿地公园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试点569处,对位于不同地理分区、面临不同问题和威胁的湿地保护与建设开展了全方位示范。2.1.2XX湿地公园的建设背景江西XXXX湿地公园位于XX县境内,总面积1043.47公顷。处于罗霄山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以武功山为主体的赣西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区位重要。湿地公园北起XX县城320国道大桥,南至新泉乡洪家源村,沿着袁水河河道呈带状分布。规划总面积1043.47公顷,周长37.69千米,其中湿地面积419.01公顷,湿地率40.16%。园内自然风光优美,拥有郁郁葱葱的湿地苇塘、突兀森郁的河岸林地,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湿地自然景观,犹如一幅关丽的自然山水画卷。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一个巨大的生物贮水池,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对整个萍乡市、赣西地区都具有巨大的效
益,是赣西丘陵地区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为了进一步发挥XX湿地的生态功能,保障萍乡市饮用水生态安全。XX县政府于2014年委托规划单位编制了《江西XXXX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5年1月,江西XXXX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XXXX成为萍乡市首个列入国家试点的湿地公园。2.1.3国内旅游业已进入全面提升的战略期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逐渐产生中距离及出国旅游需求,由传统观光排浪式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转变。进入“十二五”中国旅游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旅游正从新的起点向旅游强国迈进。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闲暇的自由,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大趋势,生态旅游、休闲旅游、体验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2.1.4项目的建设和完善是发展XX县旅游业的重要前提XX湿地所在的XX县是一个老工业县区,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XX县XX旅游基础资源堪称一流,区内的供电、给排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开发建设投入资金较少,对外旅游服务主要依托主城区。旅游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和服务条件跟不上,制约了日益增长的旅游业的发展。以上问题可随着项目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步解决。2.1.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随着XX湿地公园的逐步完善,将促进XX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XX县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可开发项目必然会增加,将会吸引更多外来资金的投入。通过发展旅游业和对外开放,调整XX县的产业结构,摆脱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的落后局面,特别是为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促进XX县的经济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是及时开展湿地资源保护的需要湿地公园北部紧邻XX县城区,周边居民保护湿地资源意识淡薄,高强度的利用湿地,对湿地的生态安全造成较大的危险隐患。XXXX湿地是河库型湿地的代表,该湿地公园以水库为主体,同时包含有自然河流、草本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生态地位非常重要,对周边区域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公园刚刚成为试点单位,目前公园保护管理站、点还不够完善,科研监测力量较为薄弱,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明显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保障其生态系统安全,是十分必要的。2.2.2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需要XX湿地是萍乡市最重要的涵养水源区,XX湿地公园的水资源是萍乡市和XX县重要的饮用水,也是袁水河中下游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湿地公园内的XX水库总库容为1.0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44米,现在每日为萍乡市城区供水17万吨、为XX县城供水3万吨,保障着萍乡市城乡187.4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其水源地功能十分重要。因此开展XX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符合江西省湿地保护体系总体布局,对保护好萍乡“生命源头”,改善袁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2.3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单纯追求GDP,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它是以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对环境的大规模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而且目前我国所遭遇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党和国家开始对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部分调整,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理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保护环境。把经济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发展,以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将会极大的缓解XX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并在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的同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两者形成互动,实现良性循环。2.2.4优化萍乡市旅游产品结构,完善区域旅游网络近些年来,XX县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旅游产业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区域旅游热点地区。但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旅游业发展在省内各地市中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旅游要素不全;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观光产品为导向;旅游形象不鲜明、缺乏品牌形象;旅游资源开发空间布局不具合理;旅游开发投入产出比例失调;旅游营销、宣传促销投入少;旅游管理体制问题;市场应对能力有待提升的八大问题。分析萍乡市旅游发展不足,建设XX县生态旅游必将为XX县旅游带来新的突破,改变萍乡市旅游产品结构以观光为主的特点,完善萍乡市旅游网络。2.2.5带动地区社会综合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XX县所在的萍乡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薯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将其定位为构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示范区。同时XX县位于罗雷山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被划作限制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湿地公园建设,能很好的保护XX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能有效促进理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在有效保护理地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的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亲近白然、科普宣教游憩休闲的需求,实现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自然概况3.1.1地理位置XXXX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萍乡市XX县,地理坐标东经114。00'01.19"-114。03'08.49",北纬27。32'06.75”~27。36'50.42”。湿地公园位于XX县行政范围内,东与宜春市袁州区相交,南与安福县、莲花县接壤,西临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北靠上栗县,湿地公园总面积1043.47公顷,周长37.69千米,其中湿地面积419.01公顷,湿地率40.16%。3.1.2地质地貌湿地公园所在XX县地处罗霄山脉北段,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七分山岭分半田,分半水面和庄园”是当地地貌轮廓的大体概括。湿地公园大致上处于萍乡至乐平地向斜的西端。境界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泥贫系下统、三叠系中统、侏罗系、第三系外,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全区断裂发育,褶皱频繁,并伴有岩浆活动,构造甚为复杂。3.1.3气候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较短,作物生长期长。日照充足,历年平均日照在1500至1600小时之间,年日照百分率为36%,历东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4185.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气温为17.2摄度,平均低温(一月份)1.6摄氏度;平均高温(七月份)34.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8.6摄氏度(1967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40.1摄氏度(1967年7月26日)。降水量充沛,年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年均水蒸发量为1319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2%。霜期较短,平均初霜在十一月中旬,终霜日在二月中句。3.1.4水文XX县地处湘萤分水岭,河流众多,水系纵横。境内主要有两个水系,分别为部阳湖和洞庭湖水系。部阳湖水系主要为袁水河水系,集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80%;洞庭湖水系主要为萍水河水系,集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袁水河是馈江下游左岸的一级支流之一,发源于距离湿地公园15公里左右的武功山金顶(白鹤峰)北麓,在湿地公园内河段长5.94千米,水域面积54.29公顷,河面宽一般小于20米,河岸高3~5米;该河段多年平均降水量1593.3毫米,年径流量6.78亿立方米,年水面蒸发量900毫米。为了解决萍乡市的饮用水问题,萍乡市政府利用XX、九州村袁水河河道一带低洼的优势,在XX村附近袁水河河道位置上修筑了XX大坝,并以此形成了XX水库水利枢纽。水利枢纽是一座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I1)型水利枢纽工程,距县城约7.6公里,距萍乡市区约25公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1.0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244米。3.1.5动植物资源该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该区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呈现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于燥的气候特征。该区域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3科,264属,421种。其中族类植物11科12属13种,裸子植物5科6属6种,被子植物87科246属402种。适宜的气候、宽阔的水体以及茂盛的植被孕育了种类丰富的动物资源,境内及周边区域发现野生脊柱动物共计306种,隶属于32目92科,哺乳动物49种,隶属于8目20科,乌类135种,隶属14目40科,两栖动物19种,隶属于2目7科,鱼类46种,分属5目14科。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肩雕、白颈长尾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鸭、驾鸯、穿山甲等。列入《颜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劣》的普类10种,乌类20种,两栖爬行类4种,共计34种,被中国发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共有57种。3.1.6湿地资源湿地公园涵盖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是比较典型的复合性河库型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湿地为永久性河流,位于湿地公园内袁水河及其支流。面积为31.60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3.03%。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袁水河河道,正常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泛滥地、滩涂,并长有沼生植物。面积10.44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1.00%。人工湿地主要指XX水库和河流两岸的少量水稻田。面积376.9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36.13%。3.2社会经济概况XX县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6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74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14.08亿元,增长4.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9元,增长9.0%。
XX县经济转型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5年的12.4:55.9:31.7调整为12.3:54.2:33.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3.3工程技术条件分析3.3.1项目建设内部条件项目区内水资源丰富、但植被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建设施工期要将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小化,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形成生态群落的良好循环。建设项目排水均系生活污水,无工业废水,污水处理量较小,且有各种成熟技术设备,筛选范围较宽,对个别建设区,给排水较为困难,可采用免冲厕所。所需供电负荷不大,现状用电由XX县1个变电站直供,只需对景点内的变电站进行扩容,没有技术难题,可确保旅游区供电需求。旅游区范围内除已探明的具有危害的工程地质、水文现象、山体滑坡和山洪外,无其它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对上述地质灾害,目前已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治理,随着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及有关治理措施竣工,地质灾害将不存在。3.3.2项目建设外部条件分析XX县县委、县政府对XX县XX湿地公园建设高度重视,把XX湿地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对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项目建设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项目总体规划概述4.1湿地公园总体战略4.1.1指导思想以《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公园管理的通知》等与湿地保护和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加强水源地保护,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根据XX湿地类型、资源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衔接XX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本项目在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保护管理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科研监测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建设,逐步建成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监测、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保护示范区,促进XX湿地公园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4.1.2建设原则1、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即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2、按建设部对湿地公园设计的要求,XX湿地公园建设将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构造特点,按公园设计的手法,考虑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通过生态与美学统一,达到整体和谐,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4.1.3规划目标XX湿地公园属复合性河库湿地生态系统,是纳入萍乡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河库自然湿地的特色、开放及亲水性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规划将围绕以下主要目标而进行:1、富营养化状况下的生态恢复利用人工湿地群落,形成特有的河库湿地生态景观,利用湿地具有截污、净化的功能和特性,循环净化区域内的水体,同时,以茂密的挺水湿生植被和开阔的自由水面共同构成良性水生生态,探索富营养化条件下生态修复途径,为土著鱼类、水禽和候鸟提供栖息地。2、科普教育和科研基地通过湿地公园建设,让市民、游客了解和亲身体验湿地自然环境、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体的特性,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公园适当区域建立湿地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形成人为干预最下、相对封闭的一块区域,仅供开展各项湿地科研、保护与观察,同时,也是各种生物的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3、开放的游览休闲胜地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以划为游览活动区域,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规划以公园的框架进行设计,重点体现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察和XX水域的湖光山色,游客娱乐项目以科普、景观享受、交际、健身、观鸟、休闲和滨水游戏等为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2总体定位4.2.1规划定位和特色湿地修复的示范——恢复XX传统山水风貌,再现XX自然湿地风貌;科研科普的基地——打造国际湿地文化交流中心;生态旅游的窗口——体验自然的捷径、休闲养生的家园;城市发展的核心——保一泓清水,养无限生机。4.2.2功能分区湿地公园分区设置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根据项目区的地形现状,在规划建立的生境序列中,按照强度分级的利用原则,建设核心区、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两个功能区,分别控制其地域范围、设施内容和使用强度,达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目的。按照公园生境特点和公园性质,分别安排科普、宣传、游览、观鸟、休闲等项目,使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功能场所,达到服务于多层次的使用要求。1、核心区在公园北侧延伸到项目区域中部,规划面积1500亩的游览核心区。该区以开阔水域主,内设观景亭、堤岸、游览栈道、浮桥、亲水驳岸等游憩实施,让游客充分体验滨水公园的魅力。该区域的水面以种植观花类植物为主,如荷花、睡莲等挺水和浮叶植物,让游客充分享受XX生态景色。2、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该区域紧邻袁水河源头区,主要包括XX水库及周边泛滥地、沙洲、部分水源涵养林,人为干预最小、相对封闭的区域,规划面积5285亩的湿地重点保护区,仅供开展各项湿地科研、保护与观察,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该区域内不安排任何游览、服务实施,里面的堤埂、栈道等环路虽与外部游路连接,但仅供科研人员使用,游客可以在相邻的湿地展示区内,在观鸟亭以望远镜等方式来观赏苇湖和鸟禽,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人为干扰。该区域以湖心岛、曲岸、浅滩、深潭和适宜的植物来表现原生湿地景观,为鸟禽营造自然的生存空间。通过实施招鸟、禽类生物的放养计划,形成生机勃勃的景象。4.2.3景观控制景观以自然为本,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设计前提,形态上按自然系统的形状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形成曲岸、湖心岛、浅滩与深潭的交替,为各种生物敷衍创造适宜的交替生境。园内建筑包括管理用房、景观亭、游览栈道、浮桥、堤埂、驳岸、生态厕所等,所用建材均取材于原汁原味的天然材料,建造控制高度并做到线条自然、流畅,与环境相融合,实现美学与生态兼顾,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尽量采用自然化的手段对岸边环境进行生态造化,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区域,体现湿地原本的自然野趣。规划建设区内有一段XX防浪堤,设计为公园游路的一部分,在上面搭建木质栈道,既节约了资金,又美化了环境。4.2.4植物配置在考虑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同时,因地制宜,尽量采用乡土植物,植物种植做到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形态、叶色、花色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水由深到浅,依次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湖岸湿生草本、灌木、乔木植物,营造出丰富的水岸立体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1、建群种的确立不同的水禽需要不同的栖息地,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栖息地。因此,应根据不同水禽的生活习性和对栖息地的不同要求,恢复不同类型的水禽栖息地,以便更好地提供栖息场所。确定以中山杉、垂柳+茭草、芦苇、香蒲作为整个湿地的建群模式,以河库自然湿地构造方式作为本项目的恢复物种布局主线。在对XX湿地植物现状调查及通过村民走访调查后,根据湿地恢复本地物种优先的建设基本原则,确定了项目恢复物种的主要种类,构建起了湿地的骨架。作为建群种,中山杉(垂柳)+芦苇、茭草、香蒲的组合群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在从浅水至湿生的多样性土壤及水文条件下分布,由于芦苇及茭草建群速度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利于中山杉生长的良好水湿条件,而中山杉和垂柳长大后又可形成一定的遮阴条件,对芦苇及茭草的发芽及生长十分有利,其结果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和演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群丛配置为丰富湿地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依据选用植物不同的耐水湿特性进行了湿生乔木、灌木,挺水植物及浮叶植物的合理搭配,力求以丰富多彩的立体景观再现昔日XX湿地湿地的特有美景。遵循中国园林造景的布局方式及自然湿地构造规律,在考虑所选用植物外观优美、抗逆性强、栽培容易、抗污染性强的特点,整体布局上又以大群、大丛、大片作为设计单元,充分考虑体现湿地景观的大家风范。充分考虑色叶植物与显花植物、落叶植物与常绿树种相互补充,在突出滇中植物特色的同时体现出各季节不同的湿地景观,也考虑到群落类型复杂,群落结构稳定,物质循环稳定等因素。利用本地物种芦苇、茭草适应性强、生产力高、生长速度快、种源易得的特点作为水质净化主体,利用中山杉、垂柳耐水性强、抗风性强、生长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经济及观赏价值等特点,在保持河库湿地建群速度快、水质净化能力强的短期效益外,兼顾了湿地的经济性及长期易管理等优势,为XX湿地恢复寻求一条新路。在道路布设上,讲求美观实用,使湿地区域内道路连成环,既利于未来的湿地管理,也便于饱览湿地内各个单元的不同景观。
第五章建设工程方案5.1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XX国家湿地公园位于XX县城西南部,占地总面积为15652.05亩,功能定位为以生态湿地观光为主,集生态修复、现状保护利用、运动娱乐和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项目分两大区域,分别为湿地公园核心区1500亩;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14152.05亩(其中湿地生态恢复5285亩)项目建设内容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一湿地公园核心区1500亩1游客服务中心㎡50002科研中心㎡10003管理工程设施㎡19104集散广场㎡80005生态科普教育中心㎡120006拓展体验区㎡4500480亩7湿地景观区㎡6000650亩二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14152.05亩1恢复湿地工程亩34002重建湿地工程亩18853防护林带公顷254生态驳岸km1.5三基础配套工程1基础道路km35含游步道2生态停车场㎡220003给排水工程套14强弱电工程套15消防工程套16垃圾收集工程处207旅游标志物处508旅游公测㎡11105.2项目建设方案5.2.1湿地公园核心区湿地公园核心区布局于在湿地公园入口处及对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总用地面积为1500亩,其规划是以休闲游赏和环保教育为主题,塑造天然湿地的自然美景,让市民亲身观察湿地的净水功能,感受湿地魅力。为满足民众不同的需要,规划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功能组织,让环保内容和主题自然地贯穿于游览和活动内容之中。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500亩,总建筑面积为38410平方米。核心区域内主要安排了管理服务区、科普宣教区、拓展体验区和湿地景观区,此外核心区安排了丰富多采的生态型参与式项目和休闲设施,包括:湿地泛舟、消闲垂钓、湿地探秘、康体保健、体育活动、湿地植物培育及动物观赏等项目。公园内亦将设有教育径,家乐径和图文并茂的展板。公园设有生态科普教育中心,向游客介绍湿地环保及生态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概念,让游人在欣赏美景之余,对湿地的知识有所了解。建设项目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产品布局要以地形和环境要素为研究项目本底,根据地形及环境特点进行产品建设开发,结合XX湿地公园的形象定位,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2、动静结合、层层展开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体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产品提供的旅游体验有深有浅。为了加深游客体验,产品的布局应该动与静相结合,观光与参与相结合,层层展开。3、以人为本游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产品的布局、设施建设需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游憩等需求。同时,注重项目区周围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使居民从旅游开发中受益。4、功能完整性项目区由不同板块组成,提供着不同的游览体验。但较大的板块应该具有相对独立和齐全的旅游接待和服务设施,游客在不同板块都可以获得比较完善的旅游体验。因此在研究中,注意了尽量保证较大板块功能的完整性。项目建设方案1、管理服务区(1)游客服务中心本区域主要为旅客集散点,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广场与停车场合建,综合组织调控人流、车流。建设场地根据具体环境和文物保护要求设置。
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并设置旅客集散广场通过步道组织通往本景区其它景点的人流。项目建设完成后,湿地公园景区之间交通组织有序,有集中停车场,也有临时小型停车场。同时也对形成旅游集市与物流集散地极为有利。
游客服务中心5000㎡;集散广场8000㎡。(2)管理中心、保护管理站工程根据保护管理任务、地理条件和人为活动特点,为便于保护区内管理及联系,根据实地踏勘结果,结合保护区不同地段急需保护的程度,规划在保护区周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建管理中心l处,保护管理站3处(山下管理站、九州管理站、市上管理站)。管理中心建筑面积450㎡,配套设施80㎡,每个保护管理站建办公用房400㎡,配套设施60㎡,所建办公用房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按抗震等级7级设防,购置相应的办公用具,建保护区大门1座。(3)科研工程科研监测是保护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为保护区管理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要有效地保护和恢复XX湿地,必须加强湿地的科研和监测工作。规划建立科研中心1处,地点设在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筑面积800㎡,辅助建筑面积200㎡。购置科研设备1套,信息管理系统1套,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1套。设置固定观测样地30个,固定观测样线20km。规划在建设水文水质监测点1个。2、科普宣教区生态科普教育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2000㎡,是XX湿地公园内最重要的建筑设施,承负着对公众宣传教育的重要职能。教育是湿地公园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公园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方便的综合性服务场所。让公众在欣赏XX湿地自然美,亲身观察湿地净化水质功能之余,凭借中心的各类功能设施,获得湿地相关的知识,认识湿地的重要性,增进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中心的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中心包括以下功能设施:接待大厅:位于公园的入口处。为游客提供购票、短暂休息、入园介绍、公园游览指导、游客须知等服务。放映厅:是游客接待的第一项服务项目。公园准备了20分钟的专题片,向游客介绍湿地的基础知识、人与湿地的关系、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当前湿地保护的现状及问题、XX湿地的历史与未来等知识。展览厅:展览厅将通过IT手段把拉姆塞湿地公约组织颁布的全球湿地保护区生动的展现出来,游客将通过触摸屏可以了解这些湿地的保护状况,同时观赏这些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欣赏世界的、中国的多姿多彩的湿地美景。湿地科技馆: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科技馆将运用成熟的湿地工艺,营造室内的小型人工湿地,栽培各种湿地常见植物,生动地展示湿地净化水的功能。游客体验馆:体验馆类似电子游戏室。游戏素材取自湿地鸟类和湿地动物,通过电子游戏设计师和湿地专家的合作,开发适合青少年的游戏项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青年一代传播湿地知识和保护水资源的知识。青少年活动中心:该中心是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设立的活动场所。青少年可以在此参与一些水上娱乐项目,还可以自己动手,根据动物标本和鸟类标本自己手工制作。儿童可以在绘画馆自己描绘公园的动物或植物。其他配套设施:公园餐厅、湿地水吧、纪念品经营部、卫生设施、动力设施等。3、拓展体验区l、位置范围位于核心区的北面,研究项目面积480亩,总建筑面积为4500㎡。主要包括水上栈道、拓展基地、野战场、打靶场、竹林茶座、垂钓中心、亲水平台4、建设项目要点(1)沿河边修建一条宽1.5米的景观游道,其间合理设置亲水景观平台、水上栈道、游船码头、景观桥、垂钓平台、景观亭等园林景观小品。水库岸边种植耐水湿花灌木,丰富景观带的景观。(2)对区域南边的杉木林下地被植物进行改造,多植具有芳香、保健、观赏性的植物,营造具有保健和景观功能的植物小群落;修整杉木林枯枝,增加其透光性和空间的开敞性,在林间设木质栈道、康健步道、木质平台、休息亭、锻炼器材、圆椅、圆桌等设施供游客休闲、游玩。4、湿地景观区1、位置范围位于湿地公园核心区东部,面积650亩,总建筑面积6000㎡,主要包括果园小筑、原野生态园、野营基地和自然湿地。2、功能定位生态涵养、生态观光3、建设项目要点(1)综合利用区内的田地资源,建设生态田园,发展小规模的生态农业休闲体验项目,以吸引游客。(2)本区是公园的绿色屏障保护区,禁止大型的、对山体和森林植被具有破坏性的工程,加强植被的保护是本区的重点。(3)选择地势比较平坦、开阔,交通方便,森林环境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场地,做为野营地;在野营地内设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如接待室、厕所等。5.2.2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者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功能减弱、生境退化的各类湿地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生态恢复和修复,对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重建。它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禽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加鱼的产量,增强调蓄功能;迁徙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恢复泛滥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以及户外娱乐区;同时也有助于水质的恢复。XX湿地公园是XX县最为主要的湿地,也是本次项目建设的主要所在地。目前该区生态环境较好,水质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XX良好的水质受到来自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处理便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染等的威胁,水质状况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本项目拟通过恢复和重建湿地,一方面通过湿地的净化功能改善项目区水质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了湿地公园内的景观,有利于旅游业的开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并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推算及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本方案确定项目恢复湿地面积3400亩;重建湿地1885亩。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水处理工程师手册》(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1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77号)规划原则湿地恢复和重建要遵循可行性、物美原则、稀缺性和优先性原则。可行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遵循现实的环境条件和空间范围,在湿地退化的基础上加以指导。美学性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可观赏性等多方面。美学是湿地价值的重要体现。稀缺性和优先性主要是指全面了解计划湿地的广泛信息,湿地的保护价值。明确轻重缓急。按照XX湿地退化生态系统的状况,该项目区恢复和重建遵循以下原则:保护水资源:湿地恢复不能代替水资源的保护,而只能是一个补充措施。湿地资源保护与水资源保护相结合使得XX县的水资源得到改善。即使在制定了湿地恢复措施的水体,首要任务仍然是防止退化。恢复生态的完整性:湿地恢复要尽量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完整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别是生物群落及其物理环境的结构、组成、自然过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富有弹性,能自我维持,能承受环境压力及变化,其主要生态过程,如营养循环、演替、水位与水流模式、泥沙动力学,在一定的自然变化范围内运转正常。动植物群落完善;在结构上要保持动态上的稳定。恢复天然结构:结构与功能是湿地中两个紧密相关的因子,建立正确的自然结构,可恢复其原有功能。恢复河床高度,便可恢复水文、天然因子的循环、营养流动等。恢复本地种,避免外地种:由于入侵种、外来种的干扰,会对湿地生境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天然控制因子,在竞争中外来种要胜过本地种。在湿地恢复中很容易招致外来入侵种类的定居,一旦入侵成功,便使得湿地恢复质量下降,且导致这些有害物种的扩散。在本项目中禁止使用外来种、入侵种,要特别留心避免这些物种的不经意引入。湿地建设方案1、水体修复规划在项目区内莲江流域通过挺水植物带、浮叶植物带的优化配置,向游人展示湿地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的功能。同时根据邻城湿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有利条件,结合排污口有目的地构建展示性的湿地生态过滤场,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根据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机理,规划建设湿地生态过滤场,对各类污水加以有效处理,以提高湿地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湿地生态过滤场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组成,是一种特殊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生态过滤场的主要功能是对湿地周围的污水净化处理,作用如下。(1)悬浮固体的去除河流湿地恢复重建中营造的湿地植物能够去除水体中的悬浮固体污物。河水中含有悬浮固体,河水流经湿地的过程中,由于流速一般很小,再加上植物的阻隔和填料的截留,悬浮固体得以有效去除。这样会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是水质得到净化;二是湿地的某些特征和功能得以改变。所以在湿地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乡土物种进行培育,通过优化配置,营造出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污水净化功能的湿地植物带,同时满足观赏和净化的要求。(2)有机物的去除湿地生态系统与碳化合物息息相关。湿地碳循环很活跃,许多湿地内部过程由输入的碳和分解过程产生的碳激发。污水进入湿地生态系统中,随之带来的大量的外部碳源供给。污水中可降解的碳迅速在湿地中降解,同时湿地分解过程也产生碳源。湿地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湿地水体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达到饱和后又释放到大气中。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糖类等有机物释放氧气,供动物利用。同时,植物和动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动植物死亡的遗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3)氮的去除湿地在水体中含氮化合物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多种水生的动物有很大毒性。但这些化合物也有积极的作用,如促进植物生长。湿地中氮以无机物和有机物形式存在,去除水中的含氮物采用物理转移法和生物脱氮工艺。物理转移法是将含氮化合物从一个地点转移至另一个地点,不发生分子改变。主要包括颗粒沉淀和再悬浮、以溶解形式扩散、植物的吸收和转移和氨态的挥发。生物脱氮工艺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氨化合物,建立生物滤场,将硝化、反硝化过程分隔在好氧区和厌氧区独立进行的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降低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生态过滤场的构建,可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及提高水体透明度,减少泥沙淤积。(4)磷的去除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营养元素,排入水体中的微量的磷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污水排入水体后通常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营养比例失调,水体发生变化。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由聚磷菌等微生物来完成: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不断摄取并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一部分则使ADP与H3PO4结合,转化成ATP储存起来。细菌以聚磷(一种高能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在细胞中储存磷,其量可超过生长所需,这一过程称为聚磷菌磷的摄取。处理过程中,通过从系统中排除高磷污泥以达到去除磷的目的。2、栖息地修复规划不同的水禽需要不同的栖息地,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栖息地。因此,应根据不同水禽的生活习性和对栖息地的不同要求,恢复不同类型的水禽栖息地,以便更好地提供栖息场所。草本沼泽类水禽栖息地水生生物丰富,是鹤类、鹭类、鸭类等越冬水禽的主要觅食和栖息场所。可供选择的植物包括:水莎草、香附子、扁穗莎草、莹蔺、荸荠、谷精草、鸭舌草、灯心草、看麦娘、止血马唐等。森林沼泽类水禽栖息地水生生物丰富,是鹤类、鹭类等越冬水禽等的主要觅食和栖息场所。可供选择的植物包括:河流、柳、鸡婆柳、旱柳等。3、施工方案在湿地保护区采用人工辅助、自然恢复的方法逐步恢复水区植物,乔灌草结合种植,保护湿地安全。在具体的修复和重建过程中,对现有长势良好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草甸以保护为主,防止人为破坏,在此基础上,进行部分补充和景观营造。1、浮叶、沉水植物恢复重建可选中华萍蓬草、菱角、睡莲、荇菜等,在条件较好的何汉处可选观赏睡莲、芡实种植;是、沉水植物可选海菜花、水车前、金鱼藻、维齿眼子菜、苦草、狐尾藻等。2、挺水植物恢复重建挺水植物带选用芦苇、千屈菜、茭草、香蒲、花叶芦竹、黄花蔺等。配置方式为芦苇、千屈菜、茭草、香蒲、花叶芦竹、黄花蔺分片种植。3、护岸乔灌草带恢复重建在湿地恢复区新华河两岸营造防护栏,植被类型为水杉和枫杨混交林,密度100株/亩,种植规格4.0米×1.5米;灌木带种植胡枝子;草背带种植花菖蒲、节节草、灯心草、水葱或其他本地开花草本植物。4、后期管理湿地后期管理主要为植物管理:植物是人工湿地处理核心,也是人工湿地后期管理最重要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初期的管理主要是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如在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2)控水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3)及时收割植物湿地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4)做好日常护理防止湿地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5)暴风雨后的维护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6)冬季对植物的处理对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做好防冻措施或及时收割掉,降低负荷。湿地保护管理方案1、确标立界为了明确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分界线,给人们提供服务指南和限制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破坏,需要设置界碑、界桩和标示牌。界碑、界桩和标示牌配中英文对照的通俗易懂、准确简明的文字。界碑设在通往保护区的主要路口处,即具有保护区分界的明显提示作用,也具有保护区的宣传功能,以引起人们对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减少人为破坏。规划在保护区边缘和需要标界的功能分区的边缘共设置20块界碑、100个界桩和30块标示牌。界桩和标示牌设在保护区内交通路口及人流较多的地方。界碑用钢筋混凝土作基座,外饰大理石贴面,规格为500×200×30(cm),共设20块。设置保护区界桩100个。设置30块标示牌,用混凝土铸成,规格为130×90×15(cm)。为防止人为破坏,标示牌埋深宜为70cm以上。2、防护林带为防御暴雨、洪水、风沙等对水库堤岸的侵蚀,在保护区水库堤岸周围的建设防护林带25公顷,其中上埠镇九州村建设防护林带13公顷,新泉乡市上乡8公顷和张家坊乡坑口村4公顷。3、生态驳岸湿地绝大部分河岸是以自然河岸为主,本次生态驳岸建设工程主要针对部分由于人为活动影响遭受破坏和开展湿地宣教、近水体验的河岸。项目工程主要建设驳岸1.5km,其中缓坡式透水驳岸800m,水生植物驳岸500m,台阶式亲水驳岸200m。5.2.3基础设施建设(1)景区主干道XX湿地公园景区道路总长度15km,红线宽8m,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如下:(结构总厚度65厘米)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1cm下封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3.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级配碎石垫层在两层沥青砼之间设置粘层油、基层顶面铺洒透层油。(2)景区游步道游步道总长30km,游步道按照因地制宜、应景应情的原则,或曲或直,或宽或窄。规划采用民国时期风格对步行道进行铺装,使其追溯历史原貌,富有历史感。(3)生态停车场湿地公园核心区设置停车场并进行相关绿化。停车场分公交停车、大巴停车、小车停车区域,采用生态绿化停车场的模式进行建设。规模:22000m²。(4)供水管线景区的给水管道,在各用水点支管道呈枝状布设,引用XX县供水系统。(5)排水管线及化粪池对景区排放的污水,可利用现有地形坡度设置排水管网,进入土沉淀池统一沉淀后排放。同时排出污水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50014-2006)二类一级,用于绿化或灌溉。景区的土沉淀池应定期清理,保证正常运转,确保污水能按标准要求排放。(6)绿化在公园大门口两边种植植物,选择乡土树种,如野蔷薇、三叶草、榆梅等,形成绿篱,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7)供电线路按照未来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要求,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未来旅游市场发展需要,用电量和通讯量将会大幅增加。规划重点解决主要旅游观光道两侧的电力和电讯线路的地下敷设问题,避免对景区景观的破坏。在主要景点旁的各种电力或电讯杆应采用地下敷设。实现变电站集中补偿,逐步实现对一类负荷的双电源供电,保证安全供电。景区的供电线路为10kV电缆线路,导线型号为LGJ-50/8。(8)公共厕所设置公共厕所5座,总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①水冲式厕所(两座)建筑呈“一”字型,东西长24.5m,南北宽9.2m;砖混结构,地上一层,总建筑面积225㎡,占地面积225㎡。两个主出入口,男厕和女厕分设入口,女厕共计28个蹲位(其中三个残疾人专用蹲位),男厕共计16个蹲位(其中三个残疾人专用蹲位);男女厕分别设有盥洗间。立面:简洁、大方,和周围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剖面:建筑高度为4.5m。该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卫生设施,使用率较大。交通流线清晰,男女分别从两端进出。同时功能简洁,只布置了卫生间和洗手间,属于公用型免费服务建筑。洗手槽、水冲式大便槽的采用即降低了造价,又节约了水资源,具有广泛的普及性。②生态厕所(三座)总建筑面积220㎡,靠近景点,设置环保型免水冲厕所,具体视当地位置选用,每1k㎡设置一座,免水冲厕所可整体移动,其免水冲座便器由可生物降解薄膜制成的包装袋、机械装置、座圈、外罩及便桶组成,该厕所适用于生态景区,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厂家订做。(9)垃圾收集房及垃圾箱视公园情况设置垃圾收集房,垃圾收集房为可移动式成品,在购置时要选择与周围环境谐调。在景区内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设置垃圾箱,此垃圾箱为简易环保式垃圾箱,外观要美观且与周围环境谐调。每100m设置一个垃圾箱。(10)旅游标识系统建设项目为方便游客了解公园,方便游客游览,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并合理安排旅游标识系统,共计50处。①路线标示牌在公园各道路沿线,尤其是道路分岔处,用石料、竹料和木料等制成路线指示牌,指示牌要符合周围景观要求。告知游客前方景点方向、名称、距离、停车场等要素,标示要清晰,方向要明确,所放位置要显眼。②告示牌为了保证游客安全,杜绝一些不良行为,引导旅客行为,在公园道路沿线,尤其是在危险地段和易污染地段,设提示语如“小心路滑”、“注意防火”、“保护文物”、“文明游览”等。用石料、竹料和木料等做成告示牌,并应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③服务指示牌包括购物点、娱乐点、休憩、餐厅、邮局、银行、公厕、急救中心和卫生站等服务功能所在地的导向牌示。这类牌示要求标示清晰,图示形象,方向明确,所放位置显眼,形式符合周围景观特点。(11)其它坐凳及地灯均购买成品。第六章环境保护6.1生态环境保护原则1、双赢原则以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美化环境,加强人工生态监测,加强环境宣传和管理,控制旅游流量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2、分区规划原则对湿地公园不同区域根据生态敏感度确定开发强度和开发方式。3、生态优先原则在旅游接待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4、互动发展原则公园工作人员与旅游者双方互动,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6.2生态环境保护方针1、以有序性、选择性开发来保护生态环境,选择平缓地带、现有荒山旱地作为旅游建设用地,在公园内严格禁止开垦、砍伐和挖土取砂。2、以控制性开发来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开发规模,控制建筑高度、形式、材料、色彩、建筑风格要与规划区的风格协调统一。3、以先进技术来保护生态环境、传统民居和文物古迹,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工作。4、以完善的设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防洪、排洪、泄洪、排涝、防风、防水土流失等工程设施的规划。5、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和自然风貌为前提。6.3生态环境建设措施1、天然林保护工程公园应认真作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公园林相改造要逐步进行,防止推光头式砍伐破坏,尽量多保留大树。积极抚育幼树,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和抚育。2、搞好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林建设抓好封山育林、培育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的建设。特别要保护好坡塬的森林植被,营造完善的水土保持系统,乔、灌、草合理搭配。培育经营好水土保持林,发挥蓄水保土作用,有效地减少泥沙,提高水质。3、山林保护工程=1\*GB3①对整个旅游区的山林地区实施森林防火规范设施配置,作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游客的森林防火意识,在重要的自然景点、重要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加强护林工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防火道维修和了望塔的维护工作,增设先进的火灾预警系统和防火设施。=2\*GB3②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注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害虫天敌,提高营林技术,增强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与科研单位加强联系,作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3\*GB3③珍贵植物及名木的保护:应根据规划区林木的生存条件作出相应的环境区域控制,确定其生长良好的地点,引导保护。对古树名木挂牌登记,设置防护拦。进行保护宣传事宜。=4\*GB3④核心区中林地、草地、森林的利用:应严格按规划操作,进行项目开发时,避免对环境基地做大的工程改造,严禁出现毁林造地的过激行为。
第七章节能降耗措施7.1相关法律及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2节能降耗措施7.2.1节水该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采用节水等器材设备;节水的卫生洁具、节水龙头、节水阀门等。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和工作岗位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做到防止跑、冒、滴、漏,以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水的循环使用本工程项目设置中水设备,采用循环水系统,对项目区的用水进行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不用饮用水直接灌溉绿化灌溉用水将采用中水、雨水及地下水,尽量减少使用饮用水进行绿化灌溉。采用新型的节水器具洗手盆采用红外感应龙头,淋浴盆头采用红外感应喷头,洗涤盆龙头采用充气式龙头,大便器冲水采用节水型水箱等。7.2.2建筑节能措施在设计、施工、验收和审查的各环节都应执行建筑节能规范和标准;建筑的主朝向考虑本地区较佳的朝向,选择南北朝向;建筑的体行系数应满足规定要求;建筑设计易采用简洁的几何造型,减少外立面不必要的凹凸变化,以较小表面积达到节能的目的。采用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隔热、保温材料;采用节能门窗,选用断热铝合金框料,中空玻璃保温节能。7.2.3节电措施=1\*GB3①采用节能型变电站,降低变电站的能耗。=2\*GB3②变配电室装设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3\*GB3③采用建设部推荐的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材料,选用效率高、配光合理的灯具及绿色照明设施等。=4\*GB3④用电设备在设计选择上要注意设备之间动力匹配。=5\*GB3⑤制定节电管理制度。
第八章安全与防灾8.1消防方案消防通讯应保障火灾报警和灭火指挥调度迅速,准确可靠。除建立系统内部通讯外,还要与火警台、供水、供电、急救中心、交通部门等相关机构设通讯专线,取得协调,以使消防通讯系统完善快捷。室外消火栓:可采用地下安装方式,沿给水管网布置并由给水管道供水,根据各景点的面积和防火重点,确定消防栓的数量和位置,并按以下要求进行布置:=1\*GB3①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2\*GB3②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80-100m;=3\*GB3③每个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10—15l/s计算;=4\*GB3④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mm和65mm的栓口各一个,并有明显的标志。建筑室内和重点防火单位按需要配备消火栓和规定数量的移动灭火装置。森林防火:通过景观景点建设可以增强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例如修建瞭望塔,既可用作护林防火瞭望,又可登塔观景。规划区内景点道路的建设,可以为营造林生产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也可用作护林防火的防火隔离带和扑火逃生通道,将极大地促进天然林保护,更加有效地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消防水源:消防水源主要采用高位蓄水池以及景区河流、湿地水、景观用水等,由各景点具体规划。8.2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影响烈度区划图》,图区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震动参数小于0.05g,区内稳定性好。避震疏散场地设置:主要针对几个人流集中地点设置避震疏散场地,分别为公园入口、管理服务区、公园游赏区。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抗震防灾规划确定的避震疏散场地和避震通道上搭建临时性建筑物或者堆放物资。人员疏散的措施:重要建筑物、人员密集区域内设置的外部通道及间距应当满足抗震防灾的原则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各类生命线工程的选址与建设应当避开不利地段,并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8.3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的防治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对地质灾害频发区应划分防治规划分区,加强重点防治工程建设,趋利避害,保障旅游区安全。本次规划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控制为生态涵养区,严禁控制与生态修复、安全防护、景点建设等无关的建设行为,所有设施和村镇在进行建设活动前,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确保在地质稳定基础上建设。8.4其它防灾系统8.4.1紧急救护系统提高医疗急救的救治能力,应根据游客量的增长逐步充实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对于景区出现的紧急情况,要提供快速、及时、高质量的救护。8.4.2安全保障系统与当地公安,设置派出所,帮助组织公园治理队伍,制定公园巡逻线路,形成完备的安全保障系统。8.4.3防虫害系统对公园进行部署,不留盲点。安排专人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采取人工,生物和药物防治措施。引进公园的观赏树木、花卉、果木时要把好植物检疫关,防止带有病源、虫源的种苗进入项目区,避免引起病虫害的感染及传播蔓延。适度使用农药,在不妨碍游赏活动的正常开展下,有计划按点喷洒。对于游人影响较大的生态自然游赏点,建议采用电子捕蚊蝇设备,以避免游客遭叮咬,保证游客舒适。8.5旅游安全1、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安全管理办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增强全行业的安全意识;要按照总体规划环境容量预警指标,在旅游高峰期合理疏导与分流游客,避免因游客超载造成事故。2、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快公园接待处医疗机构的建设,以应付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3、加强旅游区的治安报警和紧急救护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强各景点治安队伍力量,特别是中心接待区和偏僻景点处治安力量的到位,避免欺客、拉客、宰客等现象的发生和危及游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事件的发生。第九章管理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9.1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工作,指派专人担任该机构的负责人,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行与联络等工作。项目的设计、施工、安装等单位,应与本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本项目的实施由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并成立专项建设办公室,筹建办一般分为5个职能部门:①项目实施机构负责日常行政工作及项目履行单位的接纳、联络。②计划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议等手续,以及资金的使用安排和收支手续。③施工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土建与安装施工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以及工程验收工作。④设备材料管理部门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项工作。⑤技术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项工作。筹建处组织机构分为计划财务、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设备材料管理、行政管理。9.2人力资源保障9.2.1人力资源建设公园正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生态恢复及现状保护区、旅游区还是接待中心、停车场,从底层服务员到高层管理人员都应加强职业培训、素质培训。本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要充分发挥江西省高校旅游专业的作用,利用旅游专业的优势,定期对旅游从业干部和人员进行业务轮训。为适应这一工作需要,在城区建立旅游培训中心,定期邀请旅游高校老师进行授课培训。1、吸纳社区劳动力当地居民对规划区的资源、道路、文化等方面比较熟悉,稍加培训可聘为规划区的导游、服务人员。规划区应积极鼓励湿地公园居民参与规划区的开发与管理,尽可能的吸纳社区劳动力,维持搞好规划区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大旅游区。2、多种方式培训旅游从业干部和人员对于旅游管理人员,规划区可以委托专业旅游培训组织聘请北京、江西专家前往规划区进行培训,或参加地区高级旅游管理干部培训,或前往运营成熟的景区考察学习。对于其他旅游从业人员,规划区可以委托地方旅游组织定期进行企业内训。所有从业人员都要通过培训,获得岗位资格才能上岗。9.2.2人员配置本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总定员人数300,管理岗位15人,技术岗20人,基础员工265人。
第十章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10.1项目管理10.1.1项目管理内容准备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论证、批复、准备设计资料等。勘察设计:招投标、景区测量勘察、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设备的采购、落实协作关系、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竣工验收:试运转、交工验收。10.1.2项目管理本项目由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项目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中,应保存整理好各种建设资料和信息,项目建成后,所有资料归档,并进行项目审计。10.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XX县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从2017年3月开始前期准备工作,2017年7月开始建设工作,2020年2月完成。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时间,各阶段的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其各项工程进度计划详见工程进度计划表10-1。10.3实施措施XX湿地公园建设对于提高XX县的知名度,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加强XX县生态旅游底蕴,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1、依据《总体规划》,作好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工作,严格按有关建设程序报建。2、工程项目按国家规定进行招投标,选择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PEP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租赁服务合同范本12篇
- 2025年牛津译林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牛津上海版九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浙江省永康市应急综合服务中心招考2名编制外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培训合同
- 2025年粤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舞蹈学校舞蹈教师舞蹈心理辅导聘用合同3篇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6895.3-2024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
- 2025湖北襄阳市12345政府热线话务员招聘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调试报告模板
- 托福阅读讲义
- 输电线路基础知识输电线路组成与型式
- 三年级数字加减法巧算
- GB/T 10609.3-1989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 GB 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 通力电梯培训教材:《LCE控制系统课程》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陕西省榆林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