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楷书、欧阳询《九成宫》0916_第1页
第3讲+楷书、欧阳询《九成宫》0916_第2页
第3讲+楷书、欧阳询《九成宫》0916_第3页
第3讲+楷书、欧阳询《九成宫》0916_第4页
第3讲+楷书、欧阳询《九成宫》09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楷书一、楷书简介

四大楷书家二、楷书基本技法

1.执笔方法;2.坐姿和立姿;3.运笔方法三、欧阳询《九成宫》书写练习1.基本笔画笔法分析;2.偏旁部首分析;3.结构分析一、楷书简介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楷”便是楷模、法式的意思,即是标准字体。它在汉末经魏晋南北朝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到唐代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对楷、行、草三种书体而言,行、草实际是楷书的快写,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跑。”只有把楷书的用笔、结构学到家,才有进一步写好行、草的根基。四大楷书家1、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司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主要作品还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梦奠帖》等。二、楷书基本技法1.执笔方法2.坐姿和立姿3.运笔方法4.临帖方法5.基本笔法1.执笔方法①手指实:即手指要实在地压在笔管上,让笔很稳地停在手指间;②手心虚:即手掌放松自然,不要握紧,掌心留出一定空间,目的的能够自由运笔。③手背圆:即在执笔时,手掌背呈自然圆弧,这样写出的字就会很自然。④手掌竖:即手掌垂直于纸面,能使手把笔拿直。

写毛笔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的。纯粹用手指的拨动来完成点画的书写的叫“运指”。由手腕的运动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协调动作来完成笔画书写的叫“运肘”。2.坐姿和立姿

正确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头正,指书写时头要摆正,不可偏侧。身直,指身体要平正、坐直,两肩齐平,当然直立不是要昂首挺胸,而应该肩背放松,自然下沉,身子略向前倾,胸口与桌面保持一拳多的间隔,切忌弯腰驼背,甚至将下巴枕在左手背上。臂开,指手臂要往前伸开些,同时两臂的肘关节也要向左右撑开,两边基本匀称。足安,是指两只脚自然地平稳着地,不可脚跷二郎腿儿不能双脚向前伸直,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面,这些姿势均不可取。两腿左右略微分开,其位置与肩宽基本相等,肌肉放松。笔法术语

起笔,也叫落笔、发笔。即毛笔的笔尖接触纸面的霎间。行笔,指毛笔在纸上的运行。有中锋、偏锋、侧锋三种。收笔,指毛笔的笔尖离开纸面的霎间。起笔和收笔均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藏锋,一种叫露锋。提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上提,使笔画变细,叫提笔。按笔毛笔在行进过程中轻轻向下按,使笔画变粗,叫按笔。4.临帖方法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习阶段练习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书法的体势结构,但最大的缺点是难以领悟书法的精髓——神韵。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其归根结蒂是要把握艺术的奥妙所在。表现于书法的则是对法则、技巧与气韵的理解与运用。在对优秀法书摹仿的进程中,为有效地弥补“摹帖”的不足而对法则、技巧及气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更多地选用“临帖”的方法。一、实临法。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此法就是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临帖要临到背临的程度。实临法因能充分结合眼手脑且很有效果,所以广泛地被每一位学书者应用。二、指临法。这种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纸、笔的情况。如在工作的中间休息时,火车的路途中,便可运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体上,凭对范字的记忆进行“临习”或“创作”。就在这种独特的书法学习中,往往能加深对执笔手感与运笔疾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方法不仅在当代被人采纳,就是在清朝时,便有郑板桥睡觉时用妻体习字的趣史为例,广为传颂。三、心临法。在脑海里设一张纸、一支笔来临习范字,也是一种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被每一位学书者于无形中运用。当临习法帖时,先观范字,加深理解,而临习落笔之时便在脑海里有对范字“演习”或“放影”的过程,即便是瞬息即逝。这与“意在笔先”的书论不谋而合。其实,在众多的休息、闲暇之余,我们若能有效利用“心临”之法,进步往往会在下一次实临中显露出来。三、欧阳询《九成宫》书写练习1.基本笔画2.偏旁部首3.结构分析

永字八法起笔规律分析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横起笔角度

竖起笔角度收笔规律分析(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点和点的变化“点”法要重,笔力要深入沉着,其势如“高峰坠石”。欧体的点结实有力,似方似圆。有些点画作出锋点,以顺势带出下一个笔画,显得生动多姿。

凡露锋之点,起笔时用尖锋入纸,顺势落笔;方笔之点,即用逆势切入,收笔出锋方向,应与下一笔点画的起笔相呼应,则自然盼顾有情,血脉相连。半蚁点、蝌蚪点、粟子点、直三角、横三角、杏仁点、悬胆点、打点、柳叶点、曾头点、反捺点、直波点、三开点、悬珠点、三往一复点等。横和横的变化

欧体的横画平稳有力。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大法。写横画时要锋先笔后,逆势涩进,令笔画丰实。

楷法虽以“画平竖直”四字为律,但决不是平直机械地排列,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横之平,指势而言,有了轻重、粗细、曲直的变化,不但能够产生笔力,还可以产生韵律、点画就会生动起来。竖和竖的变化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撇和撇的变化欧体的撇除常见的长撇、短撇、回锋撇、兰叶撇外,还有入笔强调停顿的屈头撇。写长撇,向左下斜行,出锋时,势微曲而力匀。当腕送,决不可以指头挑剔,而作虚尖斜拂。写短撇时用逆势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以轻捷劲利为胜。捺和捺的变化欧体的捺画通常较直,也有少数呈微弧状,至尾端顿笔前与顿笔后的过渡含蓄自然,一气呵成。捺法,是书法用笔中的主要笔画。捺法势宜开张,一波三折(起笔向右上为一折,中驻向右下为二折,末笔平出为三折)。折和折的变化欧体的折画即不作圆转,也没有过于外露的棱角,而是果断而又含蓄。折以成方,是欧体的主要笔法。“折”又分为右折和左折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