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第一轮)_第1页
中国的古代艺术(第一轮)_第2页
中国的古代艺术(第一轮)_第3页
中国的古代艺术(第一轮)_第4页
中国的古代艺术(第一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鼠牛虎兔猴羊马蛇龙狗鸡猪甲骨文的风采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书同文—小篆

始于秦代表:李斯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运动图标,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隶书始于秦,盛于汉特点:字体结构平衡对称,古朴整齐安定草书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王羲之)代表:张旭(草圣,唐)怀素(唐)特点:线条流畅、纵情任性、变化丰富、奔放活跃

张旭狂草“颠张狂素”怀素狂草张旭狂草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欧体《化度寺碑》楷书:字体方正,规矩严整(又称真书、正书)(汉末)颜体《多宝塔碑》柳体《玄秘塔碑》刚正人生刚健雄强的颜体险劲瘦硬的欧体骨力道健的柳体《兰亭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书成熟于晋代代表:王羲之,王献之;北宋四大家特点:兼楷书规矩与草书放纵,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雅俗共赏

右图为苏东坡仅存的一幅行草作品。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年)祖籍原在浦江,后迁至金华。现在金华和浦江都有他的后裔,族谱犹存。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米芾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

图为米芾《珊瑚复官二帖》。一.书法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图画文字

2)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3)趋势:繁简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特点创立或成熟时间始创于秦代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形成于汉末,完善魏晋,盛行唐代始于东汉,成熟于西晋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兼有楷书、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活跃瘦金体“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明代文征明《过庭复语十节卷》思考: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2)自觉阶段:(魏晋以后)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二、画中有诗“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1)按表现技法分:1、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工笔写意(2)按题材分:精粹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3)按艺术风格分:工笔重彩画与水墨淡彩画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理学的兴起使人们更注重内心的修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山水画成为画家寄托思绪情怀的方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

元代黄公望的绘画力作《富春山居图》残卷。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人画元王冕《墨梅图》集诗文画印为一体“画中有诗”追求借物抒情写意多描写梅竹松柏重墨轻色笔墨丹青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明清的怪僻清新由于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一团和气图》

明宪宗朱见深

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郑板桥的《兰竹图》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指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从个人生活境遇、从社会和时代的背景来分析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苏轼《论书》字如其人,你有何体会?书法与国画的美学表现: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3.教育: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4.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批判继承;创新发展具体:(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感悟历史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五、戏曲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2)初步形成:3)元代:杂剧的兴盛。4)明朝:传奇的繁荣。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傩舞)发展而来。与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有密切关系。宋代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传奇: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2、明清时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明中叶到清中叶最为盛行。杂剧最早见于唐代,那意思和汉代的“百戏”差不多,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杂”谓杂多,“百”也是形容多;“戏”和“剧”的意思相仿,但都没有今天“戏剧”的意思。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这一新形式也确实称得上“杂”的,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三段: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是中国的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