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中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试用)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1、7班课程类型讲读教师邱俊萍学校中宁二中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名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题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题材有着懵懂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教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组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让学识发表意见,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方法:在讲课时,教者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真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媒体互动,图表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当时形式;通过“指导分层,填充表格”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通过“模拟播音”,在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法指导:学生在本课中,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三、研讨主体部分(结合练习一)四、探究本文语言特点五、总结六、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二、新课教学三、课堂教学效果反馈 49年4月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2、时代背景介绍3新闻的一般知识(1)定义(2)分类(3)基本要求(4)新闻结构的五部分(5)新闻的六要素(6)写法1、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渎、讨论、交流。重点指导: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五、整体把握课文1、请学生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教师补充: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3简要分析标题特点:4简要分析电头内容:5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6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研讨主体部分(结合练习一)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2、这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个整体?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结合练习二的第1题)2、请学生就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并作简要分析。(结合练习二的第2题)3、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即已”、“业已”、“至……止”、“所遇之”、“甚为”、“然”、“诸县”等等。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五、齐读全文,全面体会文章语言特点。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要塞(sài)签(qiān)订歼(jiān)灭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歼灭:消灭(敌人)。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至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1000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30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35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35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标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衔接一、二层;“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衔接二、三层,第二层的“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与第三层的“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衔接,这些语句使全文连接成一个整体,被统领于导语之下,结构的确十分严密。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例句①:二十日夜起,结合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压、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21日”重复。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的在于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渴望,调拨动力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检查预习情况,通过朗读把握情感,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夯实基础。使学生加深对导语的内容及其在新闻全文中的位置与作用的了解。并对主体部分的重要内容尝试进行概括。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结合课后习题把握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与运营合同范本
- 2025版办公楼半包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样本
- 2025版古建筑修复劳务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某局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劳务分包结算执行合同
- 2025版智能仓储厂房租赁及自动化设备集成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租赁代理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5版加油站加油站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合同
- 2025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学科专业知识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股权置换与转让合同规范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诊治
-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加油站)
- GB/T 35786-2017机动车电子标识读写设备通用规范
- GB/T 19378-2003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 《经济学基础》教案
- DB37T242-2021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供应商库入库资料
- 桥台裂缝加固处理方案
-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验算书
- ThinkPad X220 拆机解析深入分析
- Toolbox中文使用说明(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