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赫怠研究综述
奥尔德斯霍珀(奥尔德斯霍普(oldush.1973)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普通作家、社会评论家、剧作家、诗人和秘密主义者。他一生写作了50多部各种类型的作品,代表作有《美丽新世界》(BraveNewWorld)、《旋律的配合》(PointCounterPoint)、《加沙的盲人》(EyelessinGaza)与《岛》(Island)等。这些作品涉及到政治、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有关赫胥黎的研究,西方学术界已有数百篇论著问世,分别对他的文学思想、创作技法、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思想、科学思想、神秘主义、东西方文化融合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重心随着赫胥黎本人思想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而不同。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概述西方学界的有关研究。赫场地的声誉学术界对赫胥黎的研究几乎是与他的文学生涯同时起步的。赫胥黎走上文学道路的起点是写诗,从1917年到1920年他出版了三部诗集。有人评价说:“这是几年来读过的非常好的现代诗”,因为它们富有朝气。1921年赫胥黎的第一部小说《铭黄》(CromeYellow)即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认为赫胥黎在英语文学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位置。而1923年出版的小说《滑稽的环舞》(TheAnticHay)招来了评论界非常复杂的反应。有人认为应该把它销毁,因为它里面充满了幻灭和讽刺。赫胥黎的父亲也对这部书提出了指责,认为它没有品味。他的表兄愤怒地说,赫胥黎的书使其先人受辱。但是这部书在年轻人中受到热烈欢迎。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曾回忆说,他在青年时代把赫胥黎视为文化英雄。斯坦(GertrudeStein)认为这部小说反映了“失去的一代”(lostgeneration)的情感世界和态度。1925年出版的《那些不结子的叶子》(TheseBarrenleaves)也受到了年轻人的极大欢迎。1928年出版的《旋律的配合》则风靡英美,这部小说使赫胥黎的声誉达到了一生的最高点。评论家克拉奇(JoserphWoodKlutch)称赫胥黎为“当代最有才华的讽刺家”(14)1。1932年,赫胥黎出版了《美丽新世界》。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H.G.Wells)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像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斯特龙格(L.A.G..Strong)认为小说没有新意,缺乏想像力和理性的分析,只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D.Watt206)柴斯特顿(G..K.Chesterton)指出赫胥黎描述的未来画面是不可信的,他认为赫胥黎是在杞人忧天,小题大做,作茧自缚。“赫胥黎明显地憎恨未来,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未来可以恨……如果你给他足够多的绳子,他自己会上吊的。”(228-231)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RebeccaWest)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这样一个社会只会增加人的恐惧,是对艺术和人的自由意志的抹杀。同时,她也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指出赫胥黎是在攻击物质主义,是对未来社会的人出于对技术的偏爱而抛弃宗教和哲学的反思。瓦因(JohnWain)也认为《美丽新世界》是一部反物质主义的作品,然而他也指出,赫胥黎对物质主义的批判对现实社会有意义,但对未来社会的意义却值得怀疑,因为人性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文明化,而且人们希望它更高,所以未来社会的物质主义是反不掉的2。虽然评论家对《美丽新世界》评价不一,但这部小说非常畅销,出版后第一年在英国就销售了13000册,在美国销售了15000册;第二年在英国销售了10000册;在美国5年内又销售了20000册。到三十年代中期,赫胥黎的声誉几乎达到了顶峰。罗斯克(TheodoreRoethke)说:“我真是认为他(赫胥黎)非常聪明和有学问。”斯诺(C.P.Snow)则认为赫胥黎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英国作家。乔德(C.E.M.Joad)指出赫胥黎的书被大学生、教师、艺术家、评论家、政治家广泛地阅读,他已经成了小说家中的小说家。胡斯顿(Houston)认为:“赫胥黎的小说准确反映了他那一代人的精神,赫胥黎已经成为亲历战争的一代的正式发言人。”(17-18)不过在这一阶段也有少数人认为赫胥黎的作品颓废、浅薄。麦卡西(DesmondMarCarthy)就对赫胥黎作品中的幻灭倾向不满意。他说:“现在英国的读者对肖伯纳、威尔斯等人的作品不怎么感兴趣了。这些战后绝望的一代反而对赫胥黎冷酷的、发泄不满的讽刺主义更有兴趣。”(57)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T.S.Eliot)则认为赫胥黎只是一个有闻必录、而在思想上毫无建树的文学记者。在这一阶段,学者们注意到了赫胥黎在文学方面的才华,认为他的小说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青年人认为赫胥黎的作品反映出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而把他视为英雄。可以说,这一时期赫胥黎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点。当然,赫胥黎在作品中对二十年代人的幻灭情绪和彷徨焦虑状态的真实描写,也招来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斥责。一些人认为他对社会悲观和冷酷。但是大部分评论家没有认识到,赫胥黎作品强烈讽刺性下面还蕴含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由于这一时期对赫胥黎的研究主要是以书评的形式出现的,没有一个沉淀过程,所以这一阶段学术界对赫胥黎思想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赫滕黎的神秘主义信仰从1937年到1963年,学术界对赫胥黎思想及其作品总体评价不高。1936年赫胥黎出版了小说《加沙的盲人》,公开宣称自己信仰神秘主义。此后,赫胥黎又在自己的小说如《时间必须停止》(TimeMustHaveaStop)、《天鹅死在许多夏天之后》(AfterManyaSummerDiestheSwam)以及在其他文章中阐述自己对神秘主义的看法,宣传神秘主义信仰。赫胥黎还参加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吠檀多协会(VedantaSocietyofSouthernCalifornia),专门研究印度哲学。因此,这一时期的赫胥黎的作品不像早期那样具有强烈的讽刺性,而是正面宣传自己的神秘主义思想。对于赫胥黎作品风格与思想的转变,许多人感到不解和失望。评论家和读者认为,赫胥黎为了道德而放弃了艺术。考利(MalcoleyCowley)抱怨说,赫胥黎对纯艺术的爱已经死掉了。一些评论家则根据其作品《灰色的成就》和《日常哲学》(ThePerennialPhilosophy),认为赫胥黎的作品失去了早期小说的讽刺性的张力,反映了脱离常规的资产阶级精神。艾德曼(IrwinEdman)认为赫胥黎的神秘主义信仰是“我们时代一部分知识分子精神颓废的表现。”昆纳(JamesH.Quina)则认为赫胥黎是一个软弱的精神上的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不能承受残酷的社会现实,因此注定要退缩到神秘主义的。到1947年,美国评论界认为赫胥黎的创作源泉已经枯竭了。赫胥黎的作品集《赫胥黎的世界》(TheWorldofAldousHuxley)也只售出令人失望的5000册,而不是预期的15000册。1948年赫胥黎的小说《猿与本质》(ApeandEssence)出版后也没有受到好评。在这部小说中,赫胥黎描写了一场原子战争后人类成了猿人的悲惨画面。评论者认为赫胥黎的预测不能说明人类就真的落到那种悲惨的结局,科学完全成为杀人的工具并不是事情的本质。这部小说的出版正好为一些评论家认为赫胥黎的创作生涯完结的观点提供了注脚。50年代初,赫胥黎的声誉降到了最低点。坎贝尔(RoyCampbell)轻蔑地称赫胥黎是一个“所有厌世者的集大成人物”。而麦考密克(JohnMcCormick)则认为赫胥黎晚年的作品怪异和可憎。而1954年赫胥黎出版的《认识之门》(TheDoorsofPerceptoin)一书,是赫胥黎在服用致幻剂后写的一部描写自己的神秘体验的作品。这一作品使他的大部分读者和评论者感到更加沮丧,有的评论者把赫胥黎与疯狗相联系,称他为“加利福尼亚的巫医”(27)。1962年赫胥黎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岛》,他本人对这部书期待很高,因为其中蕴含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意见和解决办法,但是评论界的反映令他非常失望。评论界大多对这部小说评价不高,有的评论者甚至认为这是赫胥黎写的最糟糕的小说。克曼德(FrankKermode)说:“这是赫胥黎最差的小说之一。因为它没有情节,它像传道书,而不是小说。”(453-454)福坂克(P.N.Furbank)则认为“这部小说情节简单,没有讽刺,没有讽刺就意味着失去了人性,是一部非常糟糕的小说。”(450)赫胥黎在这部小说中提出了东方哲学加西方科学解决世界发展危机的方案,但是很多评论家并不认可他的答案。布斯(WayneC.Booth)指出:“帕拉社会是一个东西方价值的综合。但是这个综合不太可能。”(453)赫佐格(ArthurHerzog)也认为这一方案不切实际。因为“生活似乎有很多不快。禅和沉思屋被大多数人使用似乎不可能。赫胥黎似乎建议帕拉模式适合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456)在科努利(CyrilConnolly)看来,佛教是一个悲观的宗教,它不适于救世。吉尔(KulwantGill)则认为赫胥黎承认服用致幻剂获得神秘体验的失败这一事实似乎说明了赫胥黎构建健全的人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在这一阶段,学术界对赫胥黎二十年代的小说依然给予较高的评价。霍夫曼(FrederickJ.Hoffman)就认为,赫胥黎早期小说反映了二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困惑和迷茫,是对这一时期的杰出描写,它们至少反映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趣和习惯。赫胥黎对他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特别兴趣导致了作品中对当代生活和思想的真实描写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术界对赫胥黎中年以后的作品和思想评价比较低。他们用讽刺家赫胥黎的固定印象来评价作为神秘主义者的赫胥黎,自然感觉赫胥黎的创作水平下降了。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的举动被当时的欧美主流思想界看作是一个另类行为,他们只觉得赫胥黎怪异和不可理解。对于赫胥黎提出的用神秘主义解决现代危机的方案,正如巴克(PhiloM.Buck)所说,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道德的新约全书,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到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做法”4。关于赫补偿研究的文献综述1963年赫胥黎去世后,学术界对赫胥黎的研究呈现出一个广泛而深入的特征。阿特金斯(JohnAtkins)撰写的《赫胥黎》(AldousHuxley)一书从文学角度对赫胥黎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赫胥黎认为科学是文明的基础,但是宗教也不能抛弃。宗教冲动是存在的,它不可能被消灭。在《美丽新世界》中,科学已经堕落成前科学,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5。六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对赫胥黎的研究出现一股热潮。1969年,《赫胥黎书信集》(LettersofAldousHuxley)出版,之后几年(到1973年)就有11本研究赫胥黎的论著出版。而在赫胥黎生前只有3本论著出版。1973年拜特夫德(SybilleBedford)所写的《赫胥黎》(AldousHuxley:abiography)出版,这是一部被公认为最权威的赫胥黎传记。同时,研究赫胥黎的论文也在重要的学术刊物上频频出现,如《逻辑哲学季刊》(PhilologicalQuarterly)、《现代语言评论》(ModernLanguageReview)、《斯旺尼评论》(SewaneeReview)、《现代语言季刊》(ModernLanguageQuarterly)、《耶鲁评论》(YaleReview)等。1994年是赫胥黎百年纪念年,在这一年前后,又有十几本研究赫胥黎的书出版。1999年赫胥黎研究会(AldousHuxleySociety)在德国明斯特大学成立。从2000年起,赫胥黎研究会每年都出版一本《赫胥黎年刊》(AldousHuxleyAnnual),每年举办一次赫胥黎国际学术讨论会。一些学者埋头编辑出版各种赫胥黎研究资料,如贝克和塞克斯顿(RobertS.BakerandJamesSexton)主编的6卷本《赫胥黎论说文全集》(AldousHuxleyCompleteEssaysVolume),达瑞(DavidKingDunaway)编辑出版了有关赫胥黎的口述史著作。国际学术界的赫胥黎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美丽新世界》仍然是赫胥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其主题为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正如索代(PhillipThody)的评论:“赫胥黎在这本书中谴责完全被理性和科学主导的社会的危险。为了获得幸福和快乐,人就放弃了艺术、哲学、科学等,这样的人就不是人了。”(DavidKingDunaway147)这部小说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追问了一个基本的形而上的问题:人何以为人?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这部小说也包含有乌托邦成分。布拉德肖(DavidBradshaw)指出《美丽新世界》一书既反映了赫胥黎对社会稳定的渴求,又暗示他对科学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他对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而质量下降的趋势感到忧虑,认为大众社会的到来对民主制度是一个冲击,因此他倾向于利用优生学原理人为地控制人口。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一做法走到极端会造成文明的死亡和社会的停滞6。《赫胥黎论说文全集》的主编贝克和塞克斯顿持有与布拉德肖类似的观点。他们指出,这一时期的赫胥黎偏爱用科学技术来解决社会和政治危机。理由是《美丽新世界》中的世界政府完全利用科学技术解决社会问题。除上述研究外,还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对《美丽新世界》作了研究。威尔斯(ArvinR.Wells)探讨了《美丽新世界》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在他看来,赫胥黎让柏拉图的理想国模式与莎士比亚的想象的世界发生冲撞,从而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老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正义的社会?一个正义的社会的标准是有生活在其中的公民制定呢,还是由外在于这个社会的人制定呢?这部小说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允许有多个答案7。梅克列(JeromeMeckier)则认为《美丽新世界》不止是讽刺威尔斯的乌托邦,而且还是对美国化的新世界的讽刺。这一阶段学者们还对赫胥黎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技术进行了细致分析和阐述。梅克列认为赫胥黎在《旋律的配合》中运用的小说的音乐化技法是对小说创作技法的新贡献。学术界对赫胥黎二十年代的小说主题及其思想倾向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梅克列进一步挖掘了赫胥黎早期小说的思想意义,他认为赫胥黎早期小说反映出了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是人不敢直面社会现实,而是逃避它,为自己构建一个虚拟满足的世界。费乔(PeterFirchow)的观点与梅克列类似,他指出赫胥黎小说中的人物都孤立地自我封闭在他们私人的世界里。他认为赫胥黎早期小说的主题是讽刺性地批评失调的、失去平衡的人性或不完整的人。学术界对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的行为也不再是负面的评价,而认为是赫胥黎探索人类出路的新尝试。许多学者对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迪利(JuneDeery)指出,赫胥黎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而神秘主义可以弥补科学的不足。他说,赫胥黎指出了科学的权限,在某些领域科学确实有它的威力和作用,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它在其他领域也能做的很好。比如说道德、审美,精神等领域。对于直觉、爱、美、神秘的东西等等,科学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讨论这些问题的思想武器。他担心的是科学知识的增长以其它的、更有直觉的理解为代价。因此要弥补科学的偏差,神秘主义有可取之处。迪利分析赫胥黎信仰神秘主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认为东方神秘主义比科学和艺术更能给赫胥黎提供解决自我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办法。因为神秘主义显然能够克服主体和客体二分的问题,而西方哲学无法解决这一问题8。在波恩鲍姆(Bernbaum)看来,赫胥黎厌恶基督教是其信仰神秘主义的一个原因;因为基督教引起残酷的宗教战争,进行宗教迫害,而东方宗教没有参与战争,于是赫胥黎转向了东方神秘主义。诺拉(Nora)通过对小说《岛》的文本分析,认为赫胥黎从不可知论转向神秘主义有理论基础:他认为信仰是人存在的本质状态,人不可能长期处于精神真空之中。赫胥黎的转变只是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合作合同协议书
- 汽修场地租赁合同
- 代理记账公司员工保密协议
- 可编辑修改产品代理合同经销
- 个人装修木工劳务合同
- 医疗行业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健康管理方案
- 天使投资协议书
- 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企业入驻协议
- 建筑劳务临时用工合同
- 司机的聘用合同集锦
- 【湘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 二零二五版洗煤厂与矿业公司合作洗煤业务合同3篇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亳州市蒙城县县级公立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策略与博弈杜塔中文版
- 2024李娜一建管理讲义修订版
- GA/T 1280-2024银行自助设备安全性规范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2025天猫服饰春夏趋势白皮书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考试对口招生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