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2023—2023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学科(文)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表达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对材料信息比拟全面的解读是A.描述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B.描述了小农经济的场景C.反映了均田制对农民的束缚 D.批判唐朝工商业的落后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视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本钱较低,官府出资4、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5.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约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 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C.商品经济的持续开展 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6.“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商代B.汉代 C.宋代D.明代7.日本著名汉学家斯波义信在《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一文中认为:“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相比,那么全部悬殊天隔,已不可同日而语。”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事实不包括A.城市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与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手工业中出现8.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方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A.唐朝B.南宋 C.明朝D.清朝9.“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这种变化约开场A.14世纪B.16世纪 C.18世纪D.20世纪10.史学家在查阅19世纪中期的一些文献,发现热气、臭气、烟气、毒气等字眼都是描写城市环境最为常见的词汇。该城市最有可能是A.伦敦B.北京 C.莫斯科D.东京11.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 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 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12.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它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君主立宪制确实立 D.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晚期,作为中国对付外国问题的一项政策,比起六十年代时期来,已经变得大为多样化和复杂化了。中国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采用了西方技术,它开场使努力的中心从防务转移到工业化方面。”这“一项政策”是指A.自强新政B.改革开放 C.维新变法D.实业救国14.开场于1914年的新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以下对这次工业化浪潮出现原因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辛亥革命的影响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影响15.国民经济建立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项选择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16.近代上海人的衣着出行有了巨大变化“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不分贵贱,出必乘舆”。据此我们可知A.近代上海人打破了以往在消费领域中的等级尊卑观念B.近代上海人已无贵贱之分C.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近代上海人生活富足17.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A.洋务人士B.顽固势力 C.维新人士D.革命党人1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兴旺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19.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A.1953年B.1956年 C.1958年D.1979年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倡导建立大同世界,那里有公共医院、公共福利、公共教育、公共老人院和公共墓地,没有私有财产;同时他提出将妇女从厨房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毛泽东就曾受到其影响,能表达在哪项措施中A.农业生产合作社B.文化大革命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21.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开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立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22.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一五”方案C.“大跃进”鼓干劲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23.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对抗”。为应对问题,后来政府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 D.农业集体化24.政府职能的发挥,不是无限制的,正当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开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那么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以下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25.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新经济政策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26.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收入5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说明罗斯福新政A.着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购置力 B.只运用经济手段干预经济开展C.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保障资本家 D.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27.“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构造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材料观点最有可能出自A.生物进化B.《共产党宣言》C.自由主义思想 D.福利国家思想28.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选项是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球化的终点B.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开展的全过程C.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开展的趋势D.只能表达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历程29.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以下哪个机构申请A.国际奥委会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30.11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这个主题下有三个重要的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开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互联互通和根底设施建立。APEC的作用表现在A.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B.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稳固了中国在亚太经济中的领导地位D.推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开展

2023—2023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学科(文)(答案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ACCCDC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ADAABD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BBCDDCDA一、选择题(30×2=60分)二、材料题(40分)31、(14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那么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四部稿》材料二

徽郡商业,盐、茶、木、质铺(典当业)四者为大宗。茶叶六县皆产,木那么婺源(地名)为盛,店铺几遍郡国,而盐商咸萃于淮、浙。

——陈去病《五石脂》

材料三

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逼近贸丝,而且开车缫丝。——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

明中叶后,中国的社会构造与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中的“商”,已不再排在末位。“士商常相混”,亦商亦儒,甚至弃儒从商,在一些商帮崛起的地方,似乎成了普遍的趋势。即便是“儒风独茂”的徽州,民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1)据上述材料归纳徽商的特点。(9分)经商的人数多;积累的财富多用于投资;经营品种多样;商业活动进入生产领域;社会地位较高。(9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徽商为什么得以兴盛?(3分)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开展;外出经商的习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采取产销结合的经营方式。(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商品经济的开展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2、(13分)阅读以下材料:1978年初,风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原那么,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时机主义。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好……‘风阳花鼓’中唱的那个风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忧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

——《安徽风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请答复:(1)“大包干”指的是什么体制?(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依据材料分析,“大包干”经历了哪个步骤?(2分)“大包干”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4分)包产到组、到户,到个人。

效果好,粮食增产幅度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3)列举建国以来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开展采取的政策和措施。(3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政策和措施: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答出3点即可)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的开展相适应。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必须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本。33、(13分)欧盟的形成与开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消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剧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