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及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_第1页
探究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及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_第2页
探究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及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_第3页
探究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及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_第4页
探究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及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小产权房的成因………………第1页二、小产权房的法律框定与划分…………………第2页(一)建房行为不合法的小产权房…………………第2页(二)建房行为合法,房屋买卖主体受限制的小产权房…………第2页三、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态度与评价………第3页四、利益分析基础上破解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效力困境的思考…第4页五、小产权房登记问题的解决……………………第5页六、解决中国小产权房问题的几个途径…………第6页结束语………………第7页参考文献……………第8页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内容摘要]“小产权”房买卖过程中,涉及城镇居民、村民、集体组织、国家等利益主体,通过利益分析可知“小产权”房买卖对于利益主体各方是利大于弊的,故对“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不宜一概认定无效,而是应当将“小产权”房进行分类,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家关于“小产权”房的最新政策来讨论买卖合同的效力。在一定期限前没有获得相关补正手续,或者不能满足可以认定合同有效情形的,“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通过建立法定租赁权制度,可解决“小产权”房买卖不能办理物权登记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买卖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关键词]“小产权”房合同效力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随着近年来城镇住房房价高涨,“小产权”房由于价格低廉,备受市场青睐。然而,政府部门却“叫停”“小产权”房屋;法院也统一司法标尺,在审理此类买卖纠纷中一般确认合同无效。甚至在某些地区,“小产权”房屋被强制拆除。“小产权”房及其买卖问题一时成为社会焦点。法律应如何看待,值得深入探讨。一、中国小产权房的成因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近20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进程。中国目前城镇人口已达到5.8亿,城镇化水平已超过了45%,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城市化转型。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第二个根本原因,就是近20年以来中国没有根据《宪法》落实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制宪原则和法规运转体系,有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国家法律是非常不完善的,实行的是城乡不平等的国家垄断性的征地制度。导致小产权房产生的第三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房改没有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的承诺落实房改的进程和政府担保。该项改革指南强调:“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事实上由于政府没有“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以及广泛发展个人合作建房、合作社建房、单位建房、集体改扩建原住房等合作建房等形式以平抑急剧住房商品化的运转风险,而主要依赖开发商的商品化房屋的开发以解决城市住房需要,导致中国最高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最高城市房价并存。倘若政府依据全国住房改革的承诺,提供足够的低价房以适应从福利分房为主到商品化住房为主的过渡时代的需求,也会极大地抑制小产权房的发展。二、“小产权”房的法律框定与划分“小产权”房,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也不十分清晰。笼统谈及“小产权”房,实际上是相对于在城镇开发的、权属清晰、能办理权属登记并能给购房者颁发物权证书的住宅房屋而言的。它是指在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集体建设用地包含宅基地,而狭义的集体建设用地则是指不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其他集体所有的用于非农建设的土地。本文使用狭义的集体建设用地概念。)甚至农业用地上开发建造的用于居住的房屋。现行政策所指的“小产权”房包括两大类。(一)建房行为不合法的“小产权”房这类“小产权”房是因违反土地管理法规,不符合土地和建设规划,未履行合法审批程序,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用于居住的房屋。其特点是:第一,建造行为不合法,没有获得建房用地规划、审批等手续,房屋本身系违法建筑;第二,建造者不能因建造行为而原始取得房屋所有权;第三,不能办理物权登记,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实践中,通常由乡镇或村委会颁发“权属证明”,以表彰购房者所谓的房屋所有权;第四,绝大部分是为对外销售而建造,尤其是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农地上建造的成片住宅房屋更以对外销售为主。(二)建房行为合法,房屋买卖主体受限制的“小产权”房这类“小产权”房的建造符合土地和建设规划,办理了合法审批手续。其特点是:第一,建造人可原始取得房屋所有权,(参见《物权法》第30条。)其所有权属于事实所有权,不以登记为要件;第二,房屋原始取得者的主体范围受限制,仅限于本集体组织成员;第三,该类房屋因申请办理初始登记可获得房屋所有权证书,这种登记属于“宣示登记”,而非创设物权效力的登记;第四,该类房屋的买卖受限制,仅限于本集体组织成员之间买卖,但实践中超出限制买卖主体范围的情形很多;(例如,从2005年开始,从进入诉讼的纠纷来看,75%发生在村民与城镇居民之间。参见《北京法院调研报告大胆允许农村房屋产权流转》,载《法制日报》,2008年12月7日,第8版。)第五,该类房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就房屋建造行为是否合法而言,我们将前者称做“违法‘小产权’房”,将后者叫做“合法‘小产权’房”。所以,不能笼统认为“小产权”房本身都是违法的。前者在土地使用、房屋建造、买卖交易等环节均存在不合法状态;后者的建造行为合法,只是在买卖等流转环节上不合乎规定。因此,对“小产权”房应区别不同类型,对其买卖效力也应甄别不同情况进行判定。此外,“小产权”房还可作如下分类:第一,宅基地“小产权”房与集体建设用地“小产权”房。基于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法权类型不同、用途不同,在其上建造的“小产权”房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应当分别讨论。如果农地未经合法转用而在其上建造住宅房屋,则从根本上违法,此种违法“小产权”房应予拆除,其买卖行为应认定无效;第二,自住型“小产权”房与销售型“小产权”房。依所建房屋是否用于居住,可作如此划分。因为,建造目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法律对其所持态度不同;第三,按照房屋价值和使用目的可分为奢侈享受型“小产权”房(主要是别墅)和普通消费型“小产权”房。严格来讲,这种分类下的“小产权”房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它可以根据上述不同分类标准,分别纳入其中。三、“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态度与评价从法学视角研究社会现象,有必要将该社会现象置于当下的法律环境中进行判明,以此明确。法律对其所持态度,并作为进一步讨论这类规定得失的基础。“小产权”房及其买卖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规范“小产权”房的法律规定主要是《物权法》第152、153条;《土地管理法》第43条第1款、第59、61、62、63条。政策性规定主要有: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第2条,“农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规定,“……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从上述规定看,2008年之前国家对“小产权”房的开发建造及其交易基本上持禁止或限制态度。随着社会对“小产权”房及其买卖行为的关注升温,政策渐趋放松。2008年10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小产权”房绝对不允许再建,但对于已经在农村购买了‘小产权’房的消费者,政府要保护其合法权益(下称“08政策”)。(陈锡文表示,““小产权”房违法,绝对不允许再建设。对于那些已经在农村购买了“小产权”房的消费者,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很多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他不可能对国家的法律有这么多的了解,因此糊里糊涂就买了,觉得便宜就买了,对这些人的合法利益,政府是要给予保护的。”)“08政策”首次提出要保护“小产权”房购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也于2008年12月4日颁布《关于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下称“12•4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流转行为,要依法确认无效。“12•4意见”统一了司法标尺,对于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小产权”房买卖行为,法院依法确认无效。四、利益分析基础上破解“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效力困境的思考从法律视角研究社会问题,应当把利益分析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利益群体构成、利益冲突来最终决定利益取舍以及相关法律的制定。在“小产权”房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参见“名家剖析“小产权”房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眼透视”学术沙龙”,2007年11月23日,周珂教授的发言。)城市居民、农村集体组织、村民、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涉及的利益主要有:居住生存利益、不动产财产利益、集体组织级差地租利益、农业利益、农村社会保障利益、房地产企业商业利益、国家建设用地利益、国家土地级差地租利益等。其中,最重要的利益冲突是城市居民、农村集体组织和村民、国家三者之间的土地级差地租利益冲突。主要原因是,随着土地价值的提高,谁拥有土地就意味着谁的财富在增长,这其实就是级差地租在增加。第一,城市居民可以付出较小代价获得基本住宅需求,从而间接增加财富;第二,集体组织和村民因出卖“小产权”房而盘活不动产,获得较大收益,从而直接增加了财富;第三,国家通过禁止“小产权”房在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之间买卖而控制了土地一级市场,保留了将来为城市建设需要而低价征地的利益,同时也减轻了国家负担农民社会保障的财政压力。在这个博弈中,最激烈的冲突就是级差地租利益冲突。当然,也会伴有其他冲突,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不希望“小产权”房的买卖合法存在,因为“小产权”房交易合法就意味着市场竞争主体增加,而竞争越充分,开发商的垄断利润就越低。由此可知,在“小产权”房买卖过程中,城市居民、集体组织、村民都获得了利益,这是有效率的。国家则有得有失,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这种民间自发行为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能会因此而丧失一部分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权和相关土地收益。但是,这些损失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弥补并改善的,例如可借此拉开征收物业税的改革序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受人诟病的“土地财政”问题。又如,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禁止“小产权”房在城乡之间流转是违背这个趋势的,不如趁此时机允许集体土地进入一级市场,为今后城乡一体化进程奠定基础。总之,从利益分析角度看,允许“小产权”房自由买卖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也是社会大势所趋。五、“小产权”房登记问题的解决根据《物权法》关于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效力相分离的规定,“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有效并不意味着房屋物权发生变动。我国的登记机构属于行政机关,必须执行国务院的决定,而国务院对“小产权”房的建设持禁止态度,对“小产权”房的买卖又限制较严,故登记机构可完全以遵循政府规定为由拒绝为“小产权”房办理物权变更登记。于是,有可能出现买房人持有效的买卖合同,但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而不能取得房屋物权的情况。破解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明晰“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有效产生的实际作用或法律效果。我们认为,其法律效果在于:第一,“小产权”房在民法范畴内属于可流通财产,不存在客体违法问题;第二,买方占有使用房屋是合法的,属于有权占有;第三,如果已经交付,卖方再以所有权未变更为由要求返还房屋,则因其不符合关于物权请求权的规定,其主张无法得到支持。在此基础上,如果确实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可寻求债权法上的解决方案,即在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之上成立法定租赁权。租赁权既可基于合同发生(意定租赁),还可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定租赁)。所谓“法定”,是非出于买卖双方的自由意思,而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当然发生的结果。例如,日本《假登记担保契约法》第10条(法定借地权)规定:“土地及其上建筑物属于同一人所有场合,就其土地为担保假登记时,于基于该暂登记为本登记场合,视为以其建筑物所有为目的而为土地的租赁。于此场合,其存续期间及租金,因当事人的请求,由法院定之。”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1999年修订后,增订的第425条也有类似规定。上述规定,即所谓土地及其上房屋所有人非同一人时成立的法定租赁权。众所周知,物权法并不能解决所有财富的拥有问题。房屋虽被买走,但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却不能随房走,这样就不能适用《物权法》解决城镇居民购买“小产权”房的物权登记问题。此时,买受人不必非依赖物权登记保障自己的房屋权利,还可依靠债权法中的“法定租赁权”来解决其合法占有房屋的法权状态。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成立三种权利: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法定租赁权。前两种法权为物权,第三种为债权。买受人能办理物权登记之场合,通过登记取得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办理登记之场合,与土地所有人(即集体组织)之间成立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租赁关系,由买受人定期支付租金,且租赁期限可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受最长20年租期限制。这样,既实现了买房人合法占有使用宅基地(或集体建设用地)及合法拥有房屋的状态,也最大限度地维系了现存社会秩序的安宁与稳定,更是对诚信原则的遵守。六、解决中国小产权房问题的几个途径无论是基于对《宪法》的责任,还是要加强《城乡规划法》的施行,都必须彻底解决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小产权房问题。对此大体可以有四个途径:其一,修改《土地管理法》,建立有关集体所有土地,特别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体系和权利安排;其二,与《土地管理法》修改的同时,制定有关行政条例,初步建立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其三,国务院或国土资源部发布有关集体土地改革的行政通知,以行政政令的方式确立集体建设用地的改革路径和架构;其四,确立由地方政府试点解决的过渡性安排,《宪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并没有限定是中央的法律,还是地方的法律。目前来看,小产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违规问题,决不可能因为以上一、两个严格的行政通知就会得以纠正;也决不会因为若干法律若干条款的修改就会有效解决,中国集体土地法规体系的建设需要全面整体的制度突破。因此,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与其说是土地管理问题,不如说是中国现阶段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为此,中国小产权房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以土地为主的财富再分配,再次确立高速前进的中国城乡建设的利益平衡,解决土地使用权商品化。过去30年的中国城镇化的最大受益方可能是地方政府,未来30年土地改革的最大受益方应该是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从中国的互动机制而言,为防止通过社会冲突的方式导致维宪、护宪的危机,中央政府必须在较近期作出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制度安排。由于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是在保持着诸多盲区的情况下运转的,为此甚至需要以政代法、以令代法维持管理局面。这正是中国小产权房问题势大的制度原因,也是小产权房问题影响力巨大的关键。它客观上造就了小产权房利益相关方的越来越大的谈判力量,也直接倒逼着中央政府尽快出台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办法,区别对待,解决中国的小产权房问题。结束语:解决“小产权”房的方案很多,不必非在标的物是否合法、买卖合同是否有效、能否办理物权登记等纯法律问题上绕圈子,还可以考虑对“小产权”房的其他变通处理方案。例如,将这些房屋变成经济适用住房或者廉租房,用于当地社会保障,也省去了补交相关税费的麻烦;或者将这些房屋用作政策性租赁房由政府定价,交给农民组织管理。这样可以合理降低土地补偿费用,用租金作为农民稳定的长期收益,以解决土地被占用之后的农民就业与长期收入保障问题。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土地进入市场流通是其土地财产属性的自然回归。我们应当顺应这个趋势,在逐步放开“小产权”房流转的同时,积极制定配套措施来预防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参考文献:[1]郭雪鹏,朱锡生,季磊.城市“小产权房”成因分析及应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城乡规划法实施手册》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11月[3]北京法院调研报告大胆允许农村房屋产权流转[N].法制日报,2008-12-07.[4]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30[5]晋津.简析“小产权房”带来的相关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作者系别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目录目录格式不对目录格式不对TOC\o"1-9"\h\u21085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 514787一、应收账款的概述 616798(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64181(二)应收账款账户的核算内容。 620490(三)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6126251.应收账款是商业信用的产物。 61182.扩大企业经营收入的手段。 632136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715487(四)应收账款的作用。 7153681.扩大销售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 711088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 727200二、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运用的现状。 717354(一)应收账款在国际上的现状。 732271(二)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 77367三、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分析。 8126641.社会环境因素。 8216422.法律因素。 8278613.制度因素。 8288294.人文因素。 819389四、应收账款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9249991.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积极影响。 9230321)有利于企业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 9294502)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9207893)有利于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9277122.应收账款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995741)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967392)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具体表现在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的支出。 1023777五、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27109(一)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原因。 1023234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0160312、资信等级评定方法落后。 10135993、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盲目赊销。 11233034、催讨账款困难。 1115881(二)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0311、企业自身的原因分析。 12239231)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改变。 1296442)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 1229332、购买方的原因分析。 1210988六、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避免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问题。 1230086(一)加强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科学划分应收账款管理职能。 122151(二)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保存并及时更新客户信息。 1228321(三)建立合理的信用体系和政策。 1314989(四)制定可行的收账政策。 132415七、总结。 13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健全,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特别艰难,因此,应收账款管理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缺乏管理和监控机制的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管理更为艰难和重要。本文共分为六部分跟正文不符。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应收账款。第二部分,从国际上和国内分别分析了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第三部分,分析应收账款在我国中小企业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应收账款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分析。第五部分,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六部分,如何避免应收账款所带来的弊端。跟正文不符关键词重新总结关键词: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管理;中小企业;管理应用重新总结关键词AbstractReceivablesisanimportantpartofcorporateliquidity.China'screditsystemisnotperfect,andimproveenterpriseaccountsreceivablemanagementisparticularlydifficult,therefore,accountsreceivablemanagementisessentialforeverybusiness,especially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lackofmanagementandmonitoringmechanismshouldbereceivablesmanagementmoredifficultandimportant.

Thepaperisdividedintosixparts.Thefirstpart,abriefintroductionreceivables.Thesecondpartoftheanalysisfrom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receivables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ThethirdpartofthereasonsfortheformationoftheanalysisofaccountsreceivableontheSMEs'.Thefourthpart,accountsreceivableimpactonSMEs.Thefifthpart,accountsreceivableproblemsintheuse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andcauseanalysis.PartVI,howtoavoidtheevilsofthereceivables.有底色有底色Keywords:Accountsreceivable;accountsreceivablemanagement;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managementapplications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的运用思考一、应收账款的概述(一)应收账款的含义。标点删掉标点删掉《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出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价款、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车杂费等。应收账款表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被购买单位所占用的资金。企业应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以弥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对于被拖欠的应收账款应采取措施,组织催收;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凡符合坏账条件的,应在取得有关证明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做坏账损失处理。(二)应收账款账户的核算内容。标题后面不要有标点标题后面不要有标点借方核算内容: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购买商品、材料等账款;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已冲减坏账准备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已贴现的承兑汇票,因承兑企业无力支付的票款;预收工程价款的结算;其他预收货款的结算。贷方核算内容:收取购买商品、材料等账款;收回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退回的预收账款;企业的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时;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已转销而又收回的坏账损失。(三)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应收账款是商业信用的产物。在日益激烈的当今市场竞争情况下,企业想要不断的扩大商业规模,能够吸引客户和中间商,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便是向下游客户提供商业信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商品和货币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从而形成的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因此产生了企业的应收账款。扩大企业经营收入的手段。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当前几乎都是买方市场,而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它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小,而其生产能力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只要是购买方经审查符合企业的信用资格要求,企业可以在购买方不支付任何资金的情况下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这样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销售收入,解决了产品积压问题,另一方面也给购货方提供了一种资产使用成本很低的短期融资渠道,因此,赊销是一种双方互利共赢的手段,在企业极为常见,也更广为使用。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企业基础工作不健全。合同依照合同法以文字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企业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所以每笔销售业务的形成都应伴随相应有效、完善的销售合同,但往往每笔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就缺少了这样的有力凭证。企业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额与销售额挂钩,在业绩考核中,企业过多重视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大量采用赊销手段,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企业又没有规定责任人负责追债,造成高销售额,低收入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严。《企业财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即使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回收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未提取坏账准备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工作中,并非都严格按照准则办事。(四)应收账款的作用。1.扩大销售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赊销成为促进销售,赠加销售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赊销的同时,企业与顾客实际上进行了两项交易,即企业向顾客销售商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赊销对顾客来说十分有利,既可以得到物品,又可以占用一部分资金,所以顾客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赊购。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二、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运用的现状。应收账款在国际上的现状。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中小企业大多是通过赊销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销售业绩和自身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整体经济环境良好,资金流通速度极快,应收账款的高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金融危机爆发后,频繁的资金断裂时间终于让中小企业认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后危机时代是一个微利的时代,企业要保证不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市场损失惨重等状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保证资金链的畅通,减少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在我国,应收账款的管理更加艰难。我国企业正处于不容乐观的信用环境,并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进一步恶化。据统计,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达到5%到10%,是美国的10倍到20倍;而账款拖欠时间也特别长,企业预期账款平均时间超过90天,美国企业平均时间仅为7天。随着商业信用在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赊销比例逐年上升。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企业严重缺乏管理力度。据专业机构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在逐年上升,目前已平均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0%左右。我国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平均拖欠率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应收账款的成本、应收账款账龄、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分析或者很少进行分析。企业之间的“循环债”普遍存在,“债务链”的影响面很广,企业之间互拖欠款严重,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资金融通尤为困难,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企业资金流动以及可持续发展。许多企业往往把抓生产,促销售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只重视账面的高利润,忽略了资金的机会成本以及流动资金的重要性。三、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其应收账款的产生既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原因。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是许多企业还没有形成诚信经营的理念,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信用缺失熟视无睹,存在侥幸的销售心理,不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对其资金状况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基本情况也缺乏应有的了解,过多的进行赊销。尽管营业额提高了,账款却无法回收。法律因素。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法律援助跟不上,导致企业自己“要账难”,诉诸于法律“执行难”。法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欠款者的拖欠行为,是有些企业资金充足时也不想归还应收账款,资金短缺时更是利用赊销进行经营,导致企业间连环债难以自拔。制度因素。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有许多企业往往把抓生产,促销售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只重视账面利润,忽视内部管理控制,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企业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思想,未对应收账款的成因和欠款时间进行分析,也没有根据信用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风险监督与防范措施,结果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没有建立完善的坏账准备制度。坏账准备就是为了防范坏账风险而设立的。坏账准备制度的建立与否对企业能否应对坏账风险极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很少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既不提取坏账坏账准备,也不对坏账进行冲销。人文因素。企业领导不懂管理,财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落后,没有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财务部门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缺乏风险意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低下,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在利益的驱使下,私设应收账款账户,挪用公款。还有血会计人员在领导的直接或间接授意下做假账,使应收账款严重脱离事实。销售人员自身利益的驱使。许多企业把增加销售作为企业的首要任务,采取销售额和业务员工资挂钩的薪金制度,使得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将商品销售出去以增加个人业绩指标,而不管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四、应收账款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你这篇论文想要论述的应该是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对企业的影响,而非应收账款本身。你这篇论文想要论述的应该是应收账款管理策略对企业的影响,而非应收账款本身。应收账款对企业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企业促进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赊销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机会,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相同的情况下,客户更愿意选择赊销方式,赊销方式对销售企业产品的尽快售出、增大销量、占领市场、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大量库存产品的积压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库存产品的储存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存货总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从物品的一般性质来看,大部分商品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家电和电子类产品而言尤为明显。产品库存时间过长会造成企业资产价值的严重下降,因此,企业保持一定的应收账款有利于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有利于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的一贯指导思想。现实交易中,客户往往以尾款作为筹码要挟售后服务,发现质量问题时,客户就会以应收账款为筹码讨价还价。所以,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是客户满意,减少纠纷。应收账款对企业的消极影响。应收账款除了能增加销售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减少库存、降低存货成本以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外,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存在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脚税款及垫付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2)增加企业风险成本。

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时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和“应交税费”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计算,税法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就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

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具体表现在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的支出。3)企业的营业周期。

大量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循环,使大部分的流动资金沉淀于非生产环节,致使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4)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

首先,被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导致被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丧失,其时间价值也相应增加。其次,因为催收应收账款,迫使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催收成本;同时,因为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企业的利息支出等。由于各种成本费用加大,使得资金丧失了赢利机会,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5)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形成虚假的账面利润。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发生的赊销收入也要计入当期收入,增加了企业账面利润,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虚有的。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我国许多企业都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然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的利润。五、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策略在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应收账款策略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原因。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的有力保证。企业应该严格的按照信用标准和信用政策的规定,控制企业赊销业务的发生。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当及时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机构设置简单,一人多岗的现象比较突出,在进行信用销售前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并不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资信程度进行严格的审查,信用销售往往取决于行政干预或领导者的主观爱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会计人员未及时与销售部门核对账目就会造成销售与核算脱节。另外,由于员工兼职兼岗、任务繁重,人员素质偏低,未能对应收账款的回款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也往往不会有专人负责应收账款,即使去催收应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越来越多,企业流动资金越来越少,造成企业负担加重。2、资信等级评定方法落后。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被动地采取传统的“5C”法,即通过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conditions)五方面评定客户资信,而忽略5C法对中小企业的适应性。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加选择地将产品赊销给客户,对客户的信誉程度、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大、坏账比率增大、资金流转不畅,严重时还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了资金的周转和使用,容易引发财务危机,企业也会被应收账款拖垮。3、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盲目赊销。中小企业通常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并把它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绩效的重要指标。这样很容易造成一种误导,销售人员会为了提高业绩,盲目的抢占市场,扩大商业信用,大量业务采取赊销销售方式,以追求高收入、高利润,忽视长远利益,最终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而且迫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往往出现一种“买人情跑销售”的现象,赊销业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造成企业现金流量困境越来越严重。4、催讨账款困难。第一、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正常的流动资金被大量的应收账款所占用。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强有利收款措施,坏账比率大幅上升。大多数企业坏账率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第二、目前缺少政府对中小企业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且司法程序繁琐,对中小企业法律咨询服务也跟不上,中小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在企业遭遇恶意拖欠账款时,因为法律诉讼的成本费用高、裁定执行效果不好,难以用法律手段捍卫权利。无奈之下或者求助于名间的“讨债机构”,通过某些不合法的方式强行逼迫还债,或者靠拖欠其他企业账款弥补资金周转不足,形成恶性循环。如此下来,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还给社会金融问题带来风险。总的来说,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频率,使企业绩效下降,尽管账面上企业已经获得了收益,但是资金不能回笼,会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度内所得税预缴。同时应收账款是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不是全部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应收账款过多对企业的危害主要有:虚增了企业资产,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中计入流动资产,如果应收帐跨收不回来,会影响流动资产的质量,会虚增企业的资金;夸大企业利润,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量,企业在增加应收账款的同时,也会增加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看起来是增强了企业的获利能力,但这种利润只是一种账面利润,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入,不能体现企业实际的利润;降低企业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根据这个公式,在销售收入增加的情况下,由于应收账款的基数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就较低,相应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营运能力下降;增加了企业成本,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机会成本指公司资金因占用在应收账款上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占用资金越多,机会成本就越大。管理成本指对应收账款管理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资信调查费用、收集信息费、催收账款发生的费用等。坏账成本指由于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这种成本与公司的信用政策有关,也与应收账款的数量有关(二)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企业自身的原因分析。1)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改变。大多数企业存在着只重销售观念,对企业资金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营者单纯追求高收入、盲目赊销的想法,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最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2)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楚。有些企业对营销部门的工作重点界定不清楚,一方面要求营销部门去调查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采取销售额作为考核营销部门的指标,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