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_第1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_第2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_第3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_第4页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因子分析的失地农民数据建模研究

1调研对象选取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增加,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成为典型的“三无”人群: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转化为城市贫民。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按照和谐社会理念的要求,应把“可持续生计”作为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大七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土地补偿和安置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对政策进行过渡性、单一性的调整,没有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缺少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可行性的配套措施。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于辽宁省其它地区,随着城市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大连市郊区非农建设征地已达到4.7万亩,至少涉及3.6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失地农民数量较多,类型多样,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大连市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中的失地农民是指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建设征占农用地所产生的失去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农业人口,包括被动和主动失地农民,是户籍意义上的农民。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是:农民在丧失土地资源后,根据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保持其现有生计水平不低于失地前并且改善其长远的生活状态和谋生能力。2模型与因素的理论分析2.1dfid模型:三边形生计模式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主要是指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使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持续提高或至少不降低的生存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得补偿收入,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持续提高的能力。可持续生计法(SL)是一种理解多种原因引起的贫困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分析框架。在多种分析框架中,本文以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2000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DFID模型为基础。DFID模型的思路:在拥有土地的情况下,农户为实现可持续的生计策略,会在脆弱性环境以及外部支持或阻碍的作用下,主动配置其所拥有的五种生计资本:社会资本(S)、人力资本(H)、自然资本(N)、物化资本(P)、金融资本(F),将这五种生计资本构成一个“生计五边形”。生计的五边代表生计资本的五种成分,在理想的模式下,生计五边形是等边等长的。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种情况并不存在。随着征地的发生,失地农民在失去自然资本的同时,也失去了物化资本。则剩余三种资本成为失地农民实现生计策略的可利用资本。DFID模型在农民失地以后变为三边形生计模式。其中,“社会资本”指人们为了实现其生计目标所使用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本,指人们为了追求不同的生计策略和实现生计目标而拥有的技能、知识、劳动能力和健康等;金融资本指人们用来实现其生计目标的金融资源(图1)。2.2土地征收y变量征地过程相关的一些因素设为X因素;把可持续生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为若干因素,统称为Z因素;将总的征地和安置方案统称为Y变量。通过分析,本文假设X变量对Y有影响,Y变量对Z变量有影响,则X对Z也产生影响(图2)。X1表示被征用前土地价值因素,包括土地产值、土地类型、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X2表示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因素,包括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征用用途。X3表示生计资本,包括人力资本投资、社会资本、非农就业收益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赔偿。X4表示安置费用,可以分为住房安置费用,社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就业培训费用。2.3提出假设通过对可能影响征地政策的因素分析,总结出如下假设,见表1。2.4个人生活方面本文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的量表定量研究方法,调研对象是大连甘井子区的6个地区。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357份,有效问卷率为93.9%。经过专家筛选,最终量表的题项总结为32项,分别为:T1土地补偿标准影响;T2参加就业培训不难就业;T3失地后能自主就业;T4维持原有生活水平;T5其他途径获得就业和生活上帮助;T6其他收入来源;T7其他谋生技能;T8有就业条件也不愿就业;T9文化程度对失地后生活有影响;T10政府应该提供就业技能培训;T11补偿费应考虑生活与子女教育费;T12不同地理位置补偿不同;T13生产生活开支增加;T14不同用途补偿不同;T15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与补偿多少相关;T16解决住房;T17政府提供社会保险;T18养老;医疗保险可保障基本生活质量;T19就业提供优惠政策;T20征地单位或政府解决就业;T21政府应保障最低生活水平;T22不同类型土地补偿标准不同;T23不同等级土地补偿标准不同;T24土地补偿与经济协调;T25补偿标准受供求关系;T26农地征用的法律和政策支持;T27特殊社会保障制度;T28政府扶助政策;S1稳定居所;S2持续发展能力;S3社会保障减少后顾之忧;S4稳定经济来源。影响分为四个方面的因素(土地征用费因素、土地赔偿费因素、政策支持与保障类因素(T26到T28)、可持续生计因素(S1到S4))。2.5数据的输入及统计分析采用SPSS14.0forwindows软件,将筛选出的有效数据(N=357)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对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所有测量题项的标准差均大于0.5,具有统计意义。进而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2.5.1失地农民生计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变量之间高度相关,意味着它们所反映的信息高度重合,通过因子分析能找到较少的几个因子,它们代表数据的基本结构,反映信息的本质特征。于是,将所有的影响因素归类,提取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因子都能反映相互影响的各个要素间的共同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影响失地农民生计的主要因素,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帮助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策略。因此,本文采用最新版的SPSS14.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以探测出失地农民生计的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法来生成因子,并进行了Varimax旋转。T1项的communalities值为0.049(小于0.6),将其剔出后做因子分析,三类指标均通过了KMO值和巴特莱特球体检验。因子分析的结果是:T12,T14,T15,T21,T22,T23,T24,T25为第一个因子,这些变量全部是在决定土地征用费时要考虑和依据的因素,简称为土地征用费因子,记为Y1;剩余变量表现为在确定征地赔偿费用时需要考虑和依据的因素,简称为土地赔偿费因子,记为Y2。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4.944%,表示它们可以反应影响因素的24个初始变量的84.944%的信息量。政策支持与保障类因素和可持续生计因素各提取一个因子,因子可以解释所有信息的100%的信息量。2.5.2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相关性可以显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指标。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SPSS14.0系统验证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变量及其各因素间两两相关的显著性,得出,除了Y2和T3外,Y1、Y2、Y3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都成相关关系(α=0.05)。这为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提供了数据依据。2.5.3土地赔偿类因素的回归分析首先将“土地征用费因素”和“土地赔偿费因素”及“政府支持与保障”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再以此三个因素为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可持续生计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对土地征用费的回归分析Y1=0.134X1+0.128X2+0.135X3+0.127X4+0.134X5+0.135X6+0.134X7+0.135X8对土地赔偿类因素的回归分析Y2=0.071X1+0.072X2+0.060X3+0.073X4+0.074X5+0.067X6+0.071X7+0.069X8+0.072X9+0.072X10+0.074X11+0.068X12+0.067X13+0.071X14+0.061X15+0.072X16对政策支持与保障的回归分析Y3=0.082X1+0.182X2+0.149X3对可持续生计因素的回归分析Z=0.121Y1+0.586Y2+0.316Y3经检验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参数检验显著(α=0.05)。2.6土地征收费用的测算从相关性分析中,可以得到假设检验的验证结果。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2-tailed))小于0.05或者小于0.01,则说明,在0.05与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认为这两个相关变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提出的11个假设中只有Hb1没有通过验证。假设Ha1通过验证,说明了土地等级对土地征用费类的影响,在制定土地征用费时应该参考土地等级,在一定范围内,土地等级高则土地征用费也会随之提高。假设Ha2通过验证,说明土地的供求关系对土地征用费有积极的影响,土地供求关系越紧张,土地征用费用越高。假设Ha3通过验证,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地征用费具有显著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征地片区划分级别越高,从而土地征用费也相应提高。假设Hb1讨论的是失地后自主就业与土地赔偿费之间的关系,没有通过验证。实际情况是,农民即使具有自主就业能力,也不会放弃争取政府对失地农民等额就业安置费用的权利。而具有自主就业能力的失地农民所得的安置费用对保证就业的权重未必大于就业培训的权重。从实际上来看,建议政府应该重视对失地后选择自主就业的农民提供适度的土地赔偿费。假设Hb2通过了验证,说明政府针对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就会减少土地赔偿费的给予。假设Hc1通过了验证,说明土地征用程序和制度的公开化、法律化对于政策支持和保障的力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假设Hc2通过了验证,说明针对失地农民这个特殊和弱势群体,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保障政策即特殊社会保障。假设Hc3通过了验证,说明对失地农民的扶助政策,需要靠政府的政策来支持、调控和保障。Hd1、Hd2和Hd3这三个假设均通过了验证,说明土地征用费类因素、土地赔偿费类因素及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都会对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3综合模型的构建3.1征地补偿的测算标准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适当补偿”原则。但随着国力增强和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认可,采用完全补偿的条件已经日臻成熟。我国在未来的征地中以土地市场价格作为测算标准应是大势所趋。笔者研究认为,可以把土地征用补偿分为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费两部分,由征地主体出资。土地征用费相当于土地价值,这部分的计算必须引进市场机制。土地赔偿款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经济及其它损失的赔偿,这一部分主要指失地农民的经济损失赔偿及失地后的安置费用。经济损失赔偿主要指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赔偿;安置费用主要用于保障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的住房、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培训以及子女受教育等合理权益。3.1.1评价单元总分值的计算土地征用费即土地征用主体对土地产权所有者村集体的一次性补偿的费用,本研究采用计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方法来确定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考虑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测算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指导性意见(暂行)》,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按照主导性、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建立征地区片影响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共计5个评价因素、10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影响因素因子的权重。见表2。以行政村为征地区片划分的基本单元,将大连市划分为9个评价单元,根据区片影响因素因子对征地区片的影响方式,分为扩散型和非扩散型因素因子两大类,分别用不同的量化方法量化,计算各影响因素因子的分值。非扩散型因素因子分值计算公式:fi=100×Xi-XminXmax-Xifi=100×Xi−XminXmax−Xifi为i指标的作用分;Xi为指标值;Xmax为指标值的最大值;Xmin为指标值的最小值。扩散型因素因子分值的计算公式:fi=Μ1-ri或fi=100-Μ1-rifi=M1−ri或fi=100−M1−rifi为扩散因子作用分值;Mi为扩散因子规模指数;r为相对距离diddid。评价单元总分值的计算方法是用各评价指标量化后的作用分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综合分值,对大连市9个评价单元总分值进行测算,最终由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信息系统得出评价单元的总分值,其最高为67.11分,最低为27.24分。征地区片划分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大连市征地区片划分为4个级别,其划分标准是:一级分界值69111~58198;二级分界值58198~49113;三级分界值49113~40112;四级分界值40112~27124。大连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采用土地产值倍数法和征地个案比较法综合平衡测算。土地产值倍数法是按照现行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征地补偿费的构成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土地安置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安置补助费=人均安置补助费标准×需要安置的人数每亩地需要安置的农民人数,按照该村的人均耕地数量计算,即:每亩地需要安置的人数=1/该村的人均耕地亩数经过土地产值倍数法测算出各评价单元征地区片价之后,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计算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即:Ρ=∑ni=1ΡiSi∑ni=1Si,P=∑ni=1PiSi∑ni=1Si,式中,P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Pi为i征地区片综合地价;Si为第i行政村耕地面积。得出:一级征地片区综合地价420075元/hm2;二级396500元/hm2;三级330510元/hm2;四级295200元/hm2。征地个案比较法是根据本区片和其他可比区片征地个案的实际补偿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大连市征地个案共选用67个,分别分布在一、二、三级区片,甘井子区周围的9个村镇。首先按照:样点征地综合地价=征地总费用-附着物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有关税费-其他不相关费用,调整为可对比综合地价。按照正常征地条件下的地价和对不同交易时间的样点地价修正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期日的地价。计算公式为:Κi=ΡS/Ρi,式中:Ki为第i期地价修正到估价期日的系数;Ps为估价期日土地交易平均价(或地价指数);Pi第i期土地交易平均价(或地价指数)。以征地区片为单位,对于各征地区片内的样点地价采用面积加权方法计算区片综合地价。得出:一级征地片区综合地价为450075元/hm2;二级为394670元/hm2;三级为330710元/hm2。在土地市场比较发达,征地个案比较集中的地方,采用土地产值倍数法和个案比较法测算的综合地价的算术平均值其他地方采用土地产值倍数法测算,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为一级征地片区综合地价为435085元/hm2;二级为415620元/hm2;三级为360450元/hm2;四级为232200元/hm2。为了便于成果的应用和衔接,使具体地块的补偿标准都能得到具体化,针对人均耕地因素设定修正体系。修正方法如下:农用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区片综合地价+(1/实际人均耕地面积-1/区片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安置补助费3.1.2住房安置与保障土地赔偿费由被征土地的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和预留失地农民安置费用两部分组成,本文把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直接发放到失地农民手中。预留失地农民的安置费用主要包括:①住房安置费用。②社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费用。③就业安置(培训)费用。④子女教育费用。这部分费用由征地主体直接交与政府财政后划拨各相关职权部门,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具体安置措施。预留住房安置费用。大连市调查数据表明,独立建房40%、合作建房22%、集体统建房10%、分配商品房8%、自购商品房8%、“其他”10%。目前较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安置与保障模式是统管自建和统建分购两种模式,前者适合于边远乡镇、城市长远规划中的外缘区域、矿山等特殊工业园区,后者则适合于正处在急速扩展、土地级差地租变化迅速的国家级、省级和区域中心城市。预留社会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费用。建议凡征地保障安置方案未落实,预留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费用没到位的,不应报批征地手续。同时,社会保障部门必须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将补偿费调整为社保部门直接将社保安置资金一次性拨入专项账户。预留就业安置(培训)费用。建议强化相关部门对失地农民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坚持“边建设、边就业”的指导方针,使建设与就业同步进行;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范畴,制定符合失地农民就业的特殊政策措施;本着谁占地谁承担农民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合理分担失地农民就业责任;鼓励失地农民通过创业来推动就业,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素质;在失地农民未能够实现充分就业前,建议政府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基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市、县(市)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中心;预留发展空间,为失地农民拓展就业区域。预留子女教育费用。失地农民子女进入城市后,户籍应立即“农转非”,进入居住地所属学校学习;相关费用由征地主体交付财政的失地农民子女教育专项安置费用支付;各地应该建立本地失地农民子女学龄情况档案,保障失地农民子女能完成学业。4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活政策4.1提高农民的短期生存质量失地农民的应对制度与政策目标必须以“可持续生计”为指导,即考虑失地农民问题时,要把农民的短期生存质量与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农民不仅得到充分的短期补偿,还具有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不仅可以防止失地农民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陷于社会排斥与社会脱离的境地,而且可以增强那些失去权能的失地农民的再发展能力。4.2建设用地利用严格土地征用范围,限定土地征用范围仅限于公共用途的土地征用。对公共用途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土地范围,可以借鉴韩国的土地征用范围,将“公共目的”解释为“公共事业需要”,并通过列举法对“公共事业”做出说明,主要包括:①有关国防、军事建设事业用地。②铁路、公路、河川、港口、上下水道、电气、煤气、广播、气象观测、航空等建设用地。③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设立的办公场所、工厂、研究院、公园、市场等建设用地。④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指派的建设者,由他们所进行的住宅建设事业或住宅用地开发事业。⑤其他根据法律或规定可以使用土地的事业。以市场价格为依据,重新制定土地征用价格。目前现行的土地补偿价格采用“产值倍数法”来进行补偿明显偏低,因为现行农业已不是传统农业,其产值都是高附加值,而非传统的粮食和蔬菜等产值可比,应以土地用途变更为依据,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确定土地补偿价格。应根据不同区位和农地的质量以及产值情况确定土地区片价格。在土地征用时,以确定的土地区片价格为依据,并参考土地的区位、面积的大小、承载人口的多少,确定土地征用价格。对非公共用途又符合国家土地规划的非农用地,允许土地使用商和农户以及村集体共同博弈,确定土地使用价格。土地价格的形成过程是土地开发商、村集体和农户利益三者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其均衡点就是土地的市场价格。在价格形成过程中,不允许国家参与土地交易,政府可通过税收的方式保障政府利益的实现。4.3建立适当的土地补偿机制,提高土地赔偿费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土地征用补偿分为土地征用费和土地赔偿费两部分。综合考虑土地区位、产值、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地价评估,确立适当的土地补偿标准,按照征用土地的市场价格给足补偿。土地赔偿费是对土地权利人因土地征用而造成的经济以及其他损失的补偿。这一部分主要指经济赔偿及安置费用。经济赔偿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