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_第1页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_第2页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_第3页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_第4页
【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处于单一政权的统治之下是常态……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中国历史的连续性是举世无双的,但“连续性”并不是说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进程,是在各种波动和“变态”中体现出来的。

——阎步克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提高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区域开发和孝文帝改革,提升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能力。●认识民族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的意义,培养家国情怀。目壹贰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录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三国鼎立一、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5西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

魏(220-266)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266-316)东汉(25-220)(一)政权更迭情况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寒冷期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单于畏汉乘其敝,乃遣使诣渔阳求亲。……二十三年,诣西河太守求内附。”

----《后汉书》卷一一九《南匈奴列传》(二)少数民族內迁匈奴、羯、氐、羌、鲜卑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一、三国与西晋(二)少数民族內迁1、民族成分:匈奴、鲜卑、羯、氐、羌。2、影响:1)民族矛盾一度激化。2)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3)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一、三国与西晋一、三国与西晋(三)西晋速亡的原因分析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八王之乱示意图五胡内迁示意图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2、八王之乱,耗竭国力。3、內迁少数民族卷入内乱,逐渐主导局势。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公元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1)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2)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注:六朝——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与吴、东晋等南方的六个王朝统称六朝)1、东晋的建立:2、南朝(420—589):二、东晋与南朝

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使得一些显赫的士大夫世代把持政权,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从而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门阀贵族阶层,即“门阀政治”。3、东晋王朝的支柱——士族阶层的出现: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②经济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割据;③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于士族阶层的支持,士族阶层是其统治基础;九品中正制是土族制度的政治保障;(2)出现的背景、原因:(1)含义:二、东晋与南朝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3)士族的特权:①士族自身的腐朽,与生俱来的特权使之缺乏执掌政权的能力;②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③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士族制度的经济基础;④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⑤农民起义以及庶族地主乘机崛起,进一步摧垮了腐朽的土族。(4)士族衰落的原因(隋唐时期):3、东晋王朝的支柱——士族阶层的出现:二、东晋与南朝

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ya)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此后,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几家士族都是在战乱中从北方移居到南方的)历史纵横:东晋的士族专权:(P28页)二、东晋与南朝4、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难移:①政治环境: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资源;③自然条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④统治者的措施:南方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政策;①促进了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缩小了南北经济水平的差距,经济重心趋向难移;②江南的开发促进了许多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融。北民南迁示意图(1)原因:(2)意义:二、东晋与南朝《宋书》是记载着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o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成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鄒(hu)、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入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学识之窗(P28页):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成就:南朝刘宋时期,江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有巨大发展。当时南方物产丰盈,土地得到大量开发,农作物产量高,手工业发达。二、东晋与南朝1、十六国的概况

与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三、十六国与北朝(1)统一北方时间:4世纪下半叶①时间:383年(2)淝水之战②双方:前秦与东晋③结果:东晋打败前秦④失败原因:前秦政权内部各族未充分融合,统治基础脆弱,战略战术失当。⑤影响:前秦迅速崩溃,原先归附前秦的其他民族,纷纷乘机独立,黄河以北又再陷入分裂的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三、十六国与北朝2、前秦的统治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背景: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主持改革。北魏孝文帝为什么改革?1.缓和民族矛盾2.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3.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民族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农耕为主比较完备先进鲜卑族游牧为主相对落后相对落后三、十六国与北朝1、内容:(1)政治:迁都城至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政策(2)文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定高门,结汉亲(3)经济:均田制、租调制2、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封建化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三、十六国与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3、影响:积极:(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消极:摒弃了鲜卑族勇武质朴的尚武精神,为北魏灭亡埋下伏笔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三、十六国与北朝3、北魏孝文帝改革4、

北朝的结束北魏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隋朝灭576年588年576年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代魏

建立隋朝588年隋灭南陈

统一全国三、十六国与北朝“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