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_第1页
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_第2页
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_第3页
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_第4页
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讲座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E-mail:ny19@163.com

了解现代教学媒体及教学应用;知道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了解新媒体技术媒体;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本单元学习目标关键词

纲信息化教学环境新媒体技术

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何为现代教学媒体1.11.3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比较1.2教学媒体的本质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1

教学媒体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介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携带并传递着教学信息,影响师生信息相互交流与传递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概述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根据不同的标准,媒体的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在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将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结合媒体、交互媒体四类。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视觉媒体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它包括投影片媒体和非投影媒体。非投影视觉媒体包括黑板、印刷材料、图片、图示和图解材料、实物与模型教具、展览。投影器视觉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实物投影。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通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听觉媒体包括:录音机与录音磁带、唱机与唱片、激光唱机与激光唱片、传声器与扬声器、语言实验室(有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和视听型四种类型)。

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视听结合媒体

视听觉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视听觉媒体集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的功能于一身,通过有声的、活动的视觉图像,生动、直观、逼真的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易于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视听媒体可分为电影、电视、摄录像、视盘等。

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交互媒体交互媒体是指能够在媒体于人之间构建起信息传递的双向通道,使双方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媒体。常见的交互媒体有程序教学媒体和计算机媒体。

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指黑板、粉笔、教科书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电子媒体,由两部分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指承载了教育信息的载体,如幻灯片、投影片、电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1.1何为现代教学媒体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著名论断,首次针对媒体本质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巴的延伸;收音机是耳朵的延伸;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无论触屏设计的日益流行、3D电影的方兴未艾、社交网络的大红大紫、还是“地球村”的逐步现实化,都在印证麦克卢汉作为“预言家”的精准和犀利。

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

1.2媒体的本质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所谓的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其实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的若干年后也会变成“传统”的。现代教育媒体应该指那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与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数字技术相关的媒体形式。其他的应归入到传统教育媒体的范畴。1.3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对于新媒体,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媒体观念1.3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没有一种“全能媒体”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人人适用、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一种媒体会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现代教育媒体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它都具有这两方面的特点。1.3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新兴教育媒体不能取代旧有的教育媒体各种媒体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现代教育媒体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它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育媒体。1.3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

1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新兴教育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现代教育媒体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它与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应用的方式是否正确,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现代教育媒体就一定能促进教学。1.3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比较返回

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12.22.32.4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显性环境包括教育仪器、设备、教室内外等物理设施,而隐性环境则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氛围、习惯、规范、人际交往氛围以及心理适应。

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信息化教学中赖以持续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总和。这种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硬件环境、时空环境等显性环境和文化心理等隐性环境的总和。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物理教学环境、信息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及人际关系环境等。从技术和活动方式的角度看,信息化教学环境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环境、视听传播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等类型。从教育传播的角度看,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一是时空结构,二是空间容量,三是媒体装备。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类型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

同步(Synchronism)异步(Asynchronism)同地个人PC-CAI、放像机、虚拟现实等教科书、电子笔记本、电子辞典等小组讲授、讨论、录像放映等录音、录像、练习等群体多媒体课堂,网络教室等电子阅览室、教学局域网等众体影院、会堂、报告厅等图书馆、学习资源中心等异地个人电话、电话、网络视频电话等E-mail、电子查询、网络信息检索等小组聊天室、电子论坛等电子座、E-mail、网络课件群体视频会议、虚拟教室等BBS、校园网、网络课程、虚拟学堂等众体广播电视、视频会议系统等Internet、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电讯新闻组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1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应用类型

2.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组成要素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

比较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说说两种教学环境各有什么特点?传统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教学信息多媒体化

学习资源共享化

学习活动合作化

自主学习个性化

教育管理自动化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3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成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指多种教学媒体汇集在一个教室内,以利于开展多媒体组合的教与学活动的系统。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教学功能:

便于教师利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教师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和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使课堂图文并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易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多功能型多媒体教室便于观摩示范教学,而且还能够扩大教学规模。

能用于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能用于多媒体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活动。

通过学习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能用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和分析。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教室范围内的局域网网络教学控制系统:硬件型、软硬结合型和软件型教学资源系统:辅助备课资源库、学习资源库和资源搜索工具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成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1.纯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纯软件型多媒体教学系统3.软硬结合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类型

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是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的重要部分,它一般有直播式、点播式、双向实时互动式三种应用方式。按同步方式分类:1.实时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现场授课内容(语音、数据、图像)和过程制作成利于在网上传输的视音频媒体,并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实时地将媒体内容传送到远端教室或学生的桌面系统上,供学生进行同步式学习的一种网络教学形式。2.非实时网络视频教学系统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现场授课的内容和过程制作成利于在网络上传输的视音频媒体,然后将其存储在服务器上,以点播的方式呈现,供学生进行非实时学习的一种网络教学形式。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网络视频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先开展的,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又称“微型教学”。它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根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多个容易掌握的单项教学技能,逐一练习,纠正不良习惯,从而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微格教学设施主要分为主控室和微格教室。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微格教学系统

微格教学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模拟室观摩室控制间声锁间准备室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微格教学系统

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

教学过程声像化

反馈客观、及时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介绍2.4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介绍

微格教学系统的特点返回

3.13.23.33.43新技术与新趋势3.53.6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校园虚拟现实技术移动学习与平板计算技术电子书包工程“翻转课堂”与“微课程”

3新技术与新趋势“云计算(CloudComputing)与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IOT)是两个炙手可热的新兴概念,同时,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需要存储数以亿计的传感设备在不同时间采集的海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拆分、统计、备份,这需要具有弹性增长的存储资源和大规模的并行计算能力的云计算作为支撑。3.1云计算与物联网

3新技术与新趋势①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资源使得学生、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②学校可以对全校IT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缩减资源购置、管理及运维成本;可以为灾难恢复、业务连续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③利用云端服务和移动网络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且人性化的教学、生活支持服务;④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方便实现资源(包括IT资源、人力/智力资源)共建、共享和协作(跨校学习、科研协作等);⑤基于云端整合平台的大量数据信息分析,可以辅助管理者发现学校运转中的问题,据此做出快速响应,合理决策;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进行追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习者认识自己,帮助教师更立体地了解学生,从而有助于个性化的学习和指导。3.1云计算与物联网

使用云计算的潜在优势

3新技术与新趋势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句话包含了二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3.1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的内涵

3新技术与新趋势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句话包含了二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3.1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的内涵

3新技术与新趋势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并且将信息传递出去;◆网络层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3.1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3新技术与新趋势3.1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3新技术与新趋势3.1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在教育中应用的前景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开发新模块将物联网获取的数据集成进现有的教学平台中,用于教学和管理。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获取的学生学习数据、行踪及健康情况进行发展性评价,教务部门可以综学生各类信息进行管理,而家长也可以登录该平台获得孩子到校,离校时间、考试成绩、教师点评、学生异常情况及相关通知等信息,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从而有效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辅导教育,从整体上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发阅读器接口中间件,可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导入现有教学平台中,方便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实验研究,并进行在线交流答疑和提交报告,构建一个“在线预习→课堂实验与研究→在线交流答疑→撰写报告→教师点评”的教学平台学习新模式。

3新技术与新趋势

2010年,浙江大学首先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这标志着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它发展的基石是前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随着物联网正在融入高校数字化生活中,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部署将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社会引领和示范作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3.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内涵

3新技术与新趋势智慧校园应具备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3.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特征与功能

3新技术与新趋势智慧校园可以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到防盗、门禁以及校车、停车位等。智慧校园不仅能采集智能物品、传感器、激发器的数据,而且可以实现物品的相互连网,使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通过多种方式,如通过邮件、短信、即时通信系统及有线和无线电话等,对其进行控制。3.2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

3新技术与新趋势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如建造人体模型,电脑太空旅行、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在广泛的科目领域提供无限的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和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3.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3新技术与新趋势◆节省成本通常我们由于设备、场地、经费等硬件的限制。许多实验都无法进行。◆规避风险真实实验或操作往往会带来各种危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例如:虚拟的飞机驾驶教学系统,可免除学员操作失误而造成飞机坠毁的严重事故。◆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彻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

3新技术与新趋势◆科研方面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顺利进行科研,不受人力、物力等客观条件限制。◆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可以虚拟历史人物、教师、学生等各种人物形象,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包括相应实验室环境、有关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以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成的实验室。◆虚拟实训基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基地,其“设备”与“部件”多是虚拟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新设备。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扮演角色,非常有利于学生技能训练。3.3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3新技术与新趋势◆便携性/可移动性◆支持通过个体客户端访问◆根据情境和移动地点的不同拥有个性化的移动学习内容◆以绩效支持为导向◆支持正式和非正式学习◆能够支持学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客观条件限制。3.4移动学习与平板技术

移动学习的特点

3新技术与新趋势据市场调研机构ForresterResearch预测,到2016年,平板销售量将达到3.75亿台,直接威胁到PC市场,平板将成为未来计算的首选设备。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由于其操作易用性、视觉吸引力以及高便携性,成为分享文字、视频、图像以及演示文稿的理想工具,并成为了一对一学习和学生实地考察的理想设备。3.4移动学习与平板技术

平板计算技术现状

3新技术与新趋势“电子书包”是指以学生为使用主体,基于网络学习资源,以信息终端为载体的综合性教育应用系统,是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电子书包”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将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电子书包的推广与运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内涵

3新技术与新趋势◆从硬件设备角度讲,电子书包就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是新一代电子书包的关键特性;◆从“虚”的教育服务视角看,“电子书包”是一个属于学习者个人的账号和口令,无论学生何时何地用何种终端上网,“教育云服务”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她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导航。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特点

3新技术与新趋势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特点移动终端——电子书包

3新技术与新趋势3.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的特点移动终端——电子书包学生断界面

3新技术与新趋势3.6“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

3新技术与新趋势3.6“翻转课堂”与“微课程”“翻转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