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规则的设置在印制电路板布局结束后,便进入电路板的布线过程。Protel99SE提供了自动布线的功能,可以用来自动布线。在布线之前,涉及到大量的参数设置工作,如果事先设定好这些参数值,则可以减少很多修改工作。下面讲述布线规则设置的参数设置过程。设计规则的设置1.布线设计规则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弹出如图15.1所示的布线规则设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布线和其他参数。参数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布线设计规则图15.1布线规则设置对话框图15.1布线规则设置对话框(1)布线规则一般集中在布线(Routing)类别中,包括走线宽度(Width)、布线的拓扑结构(RoutingTopology)、布线优先级(RoutingPriority)、布线工作层(RoutingLayers)、布线拐角模式(RoutingCorners)、过孔的类型(RoutingViaStyle)和传输控制(FanoutControl)。(2)电气规则(Electrical)类型包括:走线间距约束(Clearance)、短路(Short-Circuit)约束、Un-RoutedNet(未布线的网络)和Un-ConnectedPin(未连接的引脚)。(1)布线规则一般集中在布线(Rout(3) SMT(表贴规则)设置具体包括:走线拐弯处表贴约束(SMDToCorner)、SMD到电平面的距离约束(SMDToPlane)和SMD的缩颈约束(SMDNeck-Down)。(4)阻焊膜和助焊膜(Mask)规则设置包括:阻焊膜扩展(SolderMaskExpansion)和助焊膜扩展(PasteMaskExpansion)。(5)测试点(Testpoint)的设置包括:测试点的类型(TestpointStyle)和测试点的用处(TestpointUsage)。(3) SMT(表贴规则)设置具体包括:2.布线设计规则的参数设置步骤
(1)设置走线宽度。该设置可以设置走线的最大、最小和推荐的宽度。在图7.32中,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Width】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如图15.2所示),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宽度设置约束。使用鼠标单击新生成的宽度设置约束,系统将会弹出如图15.3所示的走线宽度设置对话框。2.布线设计规则的参数设置步骤
图15.2NewRule命令图15.2NewRule命令图15.3走线宽度规则设置图15.3走线宽度规则设置①在图15.3所示的【Name】编辑框中输入名称“Width-All”,在【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单元中选择“All”(即设置该宽度应用到整个PCB板),然后单击【DesignRules】面板,则在【DesignRules】面板上会出现这个新名称。②同样的方法用【NewRule】命令再生成一个新的宽度设置约束,在【Name】编辑框中输入+12V/-12V/+5V/GND,在[WheretheFirstobjectmatches]单元中选择“Net”,单击“All”旁的下拉列表,从列表中选择+12V,在“FullQuery”框中会显示InNet('+12V')。①在图15.3所示的【Name】编辑③使用“QueryBuiler”将范围扩展为包括“-12V”、“+5V”和“GND”网络。首先选中“Advanced(Query)”,然后单击按钮,此时弹出“QueryHelper”对话框,如图15.4所示。③使用“QueryBuiler”将范围扩展为包图15.4“QueryHelper”对话框图15.4“QueryHelper”对话框④单击按钮,检查表达式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单击按钮关闭“QueryHelper”对话框,此时在【FullQuery】框中的内容已被更新,走线宽度设置完成,如图15.5所示。④单击图15.5设置+12V电源的走线宽度图15.5设置+12V电源的走线宽度图15.5设置+12V/-12V/+5V/GND走线宽度图15.5设置+12V/-12V/+5V/GND走(2)设置走线间距(Clearance)。该项用于设置走线与其他对象之间的最小距离。用鼠标左键选中【Electrical】/【Clearance】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走线间距约束。单击新生成的走线间距约束,系统会弹出如图15.6所示的走线间距设置对话框。(2)设置走线间距(Clearanc图15.6走线间距设置对话框图15.6走线间距设置对话框(3)设置布线拐角模式(Routingcorners)。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tingcorners】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布线拐角规则。单击新生成的布线拐角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7所示的对话框。(3)设置布线拐角模式(Routi图15.7布线拐角模式设置图15.7布线拐角模式设置(4)设置布线工作层(RoutingLayers)。该选项用来设置在布线过程中哪些信号层可以使用。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tingLayers】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布线工作层规则。单击新生成的布线工作层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8所示的布线工作层设置对话框。(4)设置布线工作层(RoutingL图15.8布线工作层设置对话框图15.8布线工作层设置对话框(5)设置布线优先级(RoutingPriority),即布线的先后顺序。先布线的网络的优先级比后布线的网络的优先级要高。最高优先级为“100”,最低为“0”。(5)设置布线优先级(RoutingP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tingPriority】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布线优先级规则。单击新生成的布线优先级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9所示的布线优先级设置对话框。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图15.9布线优先级设置对话框图15.9布线优先级设置对话框(6)设置布线拓扑结构(RoutingTopology)。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tingTopology】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布线拓扑结构规则。单击新生成的布线拓扑结构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10所示的布线拓扑结构设置对话框。现结合图15.10中的网络拓扑示意图,简要介绍各种布线拓扑方式的意义。拓扑方式如图15.11所示。(6)设置布线拓扑结构(Routing图15.10布线拓扑结构设置对话框图15.10布线拓扑结构设置对话框图15.11拓扑方式图15.11拓扑方式【Shortest】:保证各网络节点之间的连线总长度最短。【Horizontal】:布线过程中以水平走线为主。当布局时元件水平方向上空间较大时,通常选择这种策略。【Vertical】:布线过程中以竖直走线为主。当布局时元件竖直方向上空间较大时,通常选择这种策略。【Daisy-Simple】:将网络表中节点头到尾连接,中间没有任何分支,呈链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连线可能比较长。【Shortest】:保证各网络节点之间的连【Daisy-MidDriven】:是【Daisy-Simple】策略的一种改进策略。在所有该网络的节点中找到一个中间节点,然后分别向左、右链状连接扩展下去。【Dasiy-Balanced】:是【Daisy-MidDriven】策略的一种特殊形式,要求该中间节点左、右长度基本保持平衡。【StarBurst】:星型拓扑策略。选择某一节点为中心节点,然后所有连线均从中心节点引出。【Daisy-MidDriven】:是【D(7)设置过孔类型(RoutingViaStyle)。用鼠标左键选中【Routing】/【RoutingViaStyle】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过孔类型规则。单击新生成的过孔类型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12所示的过孔类型设置对话框。(7)设置过孔类型(Routing图15.12过孔类型设置对话框图15.12过孔类型设置对话框(8)设置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的距离(SMDToCorner)。用鼠标左键选中【SMT】/【SMDToCorner】选项,然后单击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NewRule】命令,系统将生成一个新的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距离的规则。单击新生成的规则,系统会弹出如图15.13所示的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的距离设置对话框。(8)设置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的距离图15.13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的距离设置对话框图15.13走线拐弯处与表贴元件焊盘的距离设置对话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