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林庚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把握关键句,快速理清文章结构的方法。2、理解“树木”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思考古代诗人为何喜用“木叶”而不用“树叶”。3、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理解体会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4、探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利弊,培养批判思维。任务一:了解作家作品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此处添加内容标题林庚(1910-2006)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在文学、哲学、佛学、书画等诸方面都极具造诣。著名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知人论世

“说”,一种文体。

这里是动词,“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比较灵活。

说“木叶”2.解题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象。任务二:理清结构、把握主旨1、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2、第二段主要论述对象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第三段的主要对象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如何人回答的?5、第五段和上一段是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6、第六段和第五段的关系如何,主要意思是什么?屈原《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01第一段的重点在哪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沈佺期《古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庾信《哀江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树叶”不常见

简称“叶”

文字洗练02第二段主要论述对象有几个,它们在诗词中运用如何?“树”倒是常见,“木叶”一用再用,不断发展“落木”

“木叶”就是“树叶”,诗人少用“树叶”,常用“树”“叶”及“木叶”甚至“落木”。

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02第二段主要论述对象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03第三段主要对象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等,其实主要是承接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对象,它们的主要区别,关键在“木”字。

归纳起来就是用“木叶”舍“树叶”,它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注意“木”字为诗人们所喜爱的原因。关键点

在“木”字4、第四段开始探究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是如何人回答的?5、第五段和上一段是什么关系,作者主要讲了什么?6、第六段和第五段的关系如何,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段主要研究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因素木何以有这个特征,,即对上一段提出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进行解释,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注意上一段的最后一句“这里又需要说道‘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的暗示,这一段就是总结“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1.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2.“木叶”就是“树叶”,但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叶”的,甚至于“木叶”“落木”,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3.“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5.“木”有这样的艺术特征的原因:暗示性。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在颜色上具有暗示性,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的秋天气息。7.“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摆出现象,提出问题探究原因,由表及里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小结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全文思路“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关键在“木”字任务三:读4——6段,理解诗歌语言暗示性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沈佺期《古意》“木叶”一般用在什么场合,是什么形象?秋风叶落的季节秋天里的落叶形象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淮南小山《招隐士》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无名氏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关于“树”“叶”的诗句:是什么形象?春夏之交描写枝繁叶茂的形象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给人以一种饱满感想象到层层树叶在波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VS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哪种树叶更能代表秋天?树叶木叶

“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飘零中透些微黄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树满树的叶子浓荫水分很充足浓绿木板/木料树干秋天微黄干燥木落叶

所谓“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即它带给人的联想,构成了诗歌含蓄蕴藉、意蕴丰富而难以言说的美感。经典意象本文所说的“暗示性”在古诗文中并不罕见,甚至有的成为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五段,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下面诗句中“雁”的形象为什么可以表现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正在奋力飞回故巢,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游子,对比自己,每每牵动起思乡之情,生发出无尽的乡思乡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我国古代一般有“鸿雁传书”“鸿足传书”的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