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物理试题评析1.AB 本题考查了2004年江苏《考试大纲》的第98考点:光的电磁本性,第100考点:光的波粒二象性及第91考点:光的折射、折射率及第 99考点:光子等要求为I类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这些基本概念•由近代物理学可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因而光是一种概率波,故 A选项正确,而由光的电磁说可知光是一种电磁波,故 B选项正确.光波从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中时,光的频率不变,而光子的能量 E=hv取决于频率,故C选项错,但由于介质不同,因而光的传播速度就不相同,由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可知光波的波长也就相应变化,故 D选项错.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答对,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考生选择了 C选项,可能是误认为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频率改变,因而能量改变•或并不清楚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有关,是凭感觉乱猜的..D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44考点: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第46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些要求为 I类的基础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这类基本规律并用之作为判定正误的依据.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向外放热的同时,可以有别的物体对它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物体放出热量即Q为负,但W可以为正,且 可以大于 ,因而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温度可能升高,故A选项错•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从微观上说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分子数目,分子平均动能,分子间距离有关;从宏观上说,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影响着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的温度升高,使得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也可能是物体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子势能增大,也可能温度和体积同时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增加和分子势能增加,而不一定是温度升高,故 B选项错,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说明热传导的方向性,即热不可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C选项错而D选项正确.本题多数考生能选对,但也有相当多的考生把 A选项和B选项同D选项一起选人,主要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不透,对影响物体的内能的因素记忆不清或分析不全,而理解错误•而误选 C选项的考生则是属于胡写乱猜的,所以学习物理一定要牢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能正确地理解,这样才能避免走人误区.•C本题A、B、D选项有很强的干扰性,因而易被考生选错,它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5考点:原子核的组成;a射线、3射线、r,射线、半衰期•这些I类要求的知识点和第108考点:核能、质量亏损这样的n类要求的考点•要求学生知道 a射线、3射线、r射线的本质、形成原因,及半衰期的元素特征性,核反应中伴随着的能量变化,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知识点,由于 a射线为高速氦核流,r射线才是电磁波•因而A选项错.3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变成质子,同时释放出的电子,并不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产生的,因而 B选项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的,是放射性元素的特征量,是一个统计规律,它与放射性元素的一切外部因素如温度、压强、状态等都无关,而化反应只是改变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排列,并不改变元素的原子核,因而化学反应并不能改变元素的放射性的半衰期,故C选项正确.原子核衰变一种是 a衰变,一种是3衰变,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无论哪一种衰变,生成的新核的质量数与 a粒子或3粒子的质量数的总和不变,但一般核反应中都有质量的变化,核反应中多余的能量以 r光子的形式放出,因而生成的新核的质量一定小于发生衰变的那个原子核的质量,故 D选项错误.本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考分在 90分以上的考生基本上能选正确,而考分在 80分以下的考生大多数都误选了A选项、B选项,主要是对a射线、3射线、r,射线的本质特征不清楚,而考分在 60分以下的考生中有很多错选了D选项,可能对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亏损不清楚, 或没有认真读清题目,而误选.''一
BD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21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题干中说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设地球质量M卫星质量m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F_GMm_mv2v_GM万 2 —r r r r由此可见,只要考生能审清题意•正确地书写方程,是不难得出 A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是错误选项,而D选项是正确选项.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 BD少数考生只选了B选项而漏选了D选项,可能是没有认真读完题目或没有认真演算速度与半径及向心力的关系所致,而极少数错选 A选项的考生则可能把卫星的运行速度与卫星在高轨道上的发射速度相混淆而导致错误.BC 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43考点: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第51考点: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第 53考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要求考生能够将这些考点内容综合地联系起来考虑,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由题目中的条件,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装有等质量的同种气体,且气体压强 P甲<P乙,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就容器单位面积来说:受分子的作用力为F,设容器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 n,t时间内共有n个分子撞到器壁,每个分子的撞击前后速率都为v,则由动量定理,Ft=nmv-(-v)]=2nmv可见,若气体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相等,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 v越大,则器壁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受分子的作用力F就越大,即气体的压强就越大,反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小, 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小,气体的温度越低,产生的压强就越小,因而 A选项是错误选项,而B选项是正确的选项,C选项是正确的选项,而D选项是错误的选项.本题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由于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的是等质量的同种气体,因而可以等效为乙容器中的定质量气体经等容降压成甲容器中的气体, 由 冷可得V不变,P减少则T降低,即T甲<T乙,因而B选项正确而A选项错误,因为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 B选项正确,进而可推知C选项也正确.本题既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推理能力,又可考查考生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重视能力考查,代表着当今高考的趋向•本题半数以上的考生能选出正确选项 BC,但也有不少考生不能正确分析推导,对分子的平均动能、温度、压强、体积等概念及它们的关系不清楚而胡乱选择了A或D错误选项..D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78考点:楞次定律,或第79考点:右手定则以及第74考点:安培力、左手定则,这些皆为n类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当导线框进入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出来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它的增加,因而垂直于纸面向内,再由安培定则可得,线框中电流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即adcbb方向,由左手定则,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可知A、C选项错误•导线框出磁场时,线框中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通量减少,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应垂直于纸面向里,阻碍向里的磁通量的减少,再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的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即abcda方向;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故B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本题也可由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来判定,进入磁场时, cd边向右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dcbad,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cd边受安培力水平向左,故AC选项错误,出磁场时,ab边切割磁感线而作为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线框中电流方向为 badcb,由左手定则可知,线框受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正确选出正确选项 D,但有少数考生同时选出了C选项,可能是左、右手定则未分清.也有少数考生选择了 A、B选项,可能对楞次定律理解不深或用左手定则来判定电流方向,实属不该..A本题为信息题,是目前高考热点类型题目,要求考生读懂物理情境,排除干扰信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推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108考点:核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1u1u对应的能量,因此不难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利用逆向思维,算出核反应的逆向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m=36.9569lu+0.00055u-36.95658u=0.00088u △E=△mc=0.00088X931.5MeV-0.82MeV,因而答案选A选项.本题得分率较高,只有少数考生可能计算错误,或没有耐心计算就胡乱写出一个答案,而导致答案出错..AD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34考点:简谐振动的图象和 38考点:横波的图象这两个n类要求的知识点,而且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结合的问题是机械波的问题中最难的问题,要求考生对整个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各质点的运动特点、起振方向等非常清晰,才能正确求解.题干中给出了波速v=80m/s,周期T=0.001s,据此可计算波的波长 入=vT=0.8m,又知波的传播方向为自波源S点分别向左、向右,而波源S的起振方向为竖直向上,可知此波为横波•由 SP=1.2m=1.5入SQ=2.6m=二’可知波传播到P点后,需再向右传播 3:‘_1;舟.=:‘的距离,即经1p的时间才能使Q点开始振动,反过来说,当 Q点开始振动(t=0)时(起振方向与波源相同,竖直向上),P点已经振动了1It,据此,可作出t=0时,SPSQ间的波形图(即波动图象),当t=0时Q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 P点恰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以后向平衡位置运动,由此不难得出选项AD为正确选项,而选项BC是错误选项.本题得分率较低,错选B选项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到波源S的起振方向竖直向上,错选C选项的考生可能没有注意双向传播的波的特征,波向两边传播时,起振方向都相同,波形具有 y轴对称的特性或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选择错误选项.本题尽管是陈题,但能考查考生清晰的思维过程及严谨的计算态度,体现了“不回避陈题,重点内容重点考”的原则.•C本题着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90考点:光的反射,第91考点:光的折射、全反射和临界角•皆为n类要求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光的反射特征等基本概念,同时要求考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看清题目.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 传播方向不变,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中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则既有反射的反射光线,又有折射出去的折射光线,由于紫光的折射率大于黄光的折射率,因而紫光的临界角小于黄光的临界角,当紫光发生全反射时,黄光可能有折射光出来,而要是黄光发生了全反射,则紫光一定先就发生了全反射,若光线 OA为紫光,则在其下方一定有折射角比它小的黄光的折射光线,所以光线 OA只可能是黄光,而OB光线应为复色光线,选项C为正确选项,选项ABD为错误选项.有不少考生错误地选择了 A选项,可能是只注意到了全反射的条件,但没有注意到光在折射的同时可发生反射,忽略了黄光的反射光线的存在,同时也没有仔细审清题目的答案,没有仔细推敲答案而导致错误•错误选择BD选项的考生可能把黄光与紫光的临界角大小关系弄反,因而导致出错..AC本题是一个新颖的信息题,难度大,这种题目高中书本上没有,平时习题也很少涉及到,但又可将书本上的玻尔模型的知识迁移过来•试题实际上是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103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光子的发射和吸收,这是n类要求的知识点,也是2004年《考试大纲》相对于2003年《考试说明》中的要求掌握的程度调整由 I类较低要求变为n类较高要求的一个知识点,试题完全是遵从《考试大纲》的要求而出的,是一道考查考生能力的好题.本题首先要求考生读懂题目所给的物理情境,提取出有用的、能够与所学的物理模型相近的信息,进而利用扎实的关于原子跃迁发光的基本概念的知识进行计算,题干中能量 Eo=1.416MeV是让K、L、M层电子电离的能量与原子发光发射出 X光子的能量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玻尔模型,原子发出的光子的能量hv=△E=E初一E末,即等于原子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而题干中给出的从 KL、M层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E<=1.323MeVEL=1.399MeVE=1.412MeV正说明K、L层问的能量差厶E1=1.399MeV一1.323MeV=0.076MeV,故选项C正确,L、M间的能量差△E2=1.412MeV—1.399MeV=0.013MeV,故选项A正确.
TOC\o"1-5"\h\z绝大多数考生没有搞清题目中的物理情境或对原子发光的机制、光子的形成过程理解不深而误将 E与电离出的电子的动能差作为发射的特征 X射线的能量,而误选了错误选项 BD.本题说明要认真细致地研究《考试大纲》特别注意《考试大纲》中要求或内容变动部分的知识点,重视《考试大纲》的定向作用,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备考,要重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和新科技的实际应用类试题在高考中占有的显著地位的作用..⑴螺旋测微器(2)23 .22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113考点:长度的测量,要求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等仪器.(1)米尺的精确度为1mm可以估读到0.1mm测量范围较大,达0—1000mm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可以估读到0.001mm,测量范围较小,一般只有 0—几十毫米;游标卡尺(10等分刻度)的精确度为0.1mm,测量范围一般0—200mm要尽可能准确地测量一根钢丝的直径,选用螺旋测微器最合适.(2)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其总长为49mm,因此每格与主尺上每一小格相差1/50mm即精度为0.02mill.若游标尺上的0刻度线自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向后移n格,第n根线与主尺上某刻度线对齐,则说明计向后移了nx1/50mm.现游标卡尺上0刻度线之前的整数读数为23mm,而游标尺上的第11根线与主尺上某线对齐,则读数应为23mm+11x0.02mm=23.22mm本题较易,第一小问考生基本上都能选对,第二小问中尽管为历年高考中常考的,考了很多次了,但读数错误的考生还很多,可能有不少考生没有弄清游标尺上每一小格对应的刻度值,或把游标上与主尺对齐的格数弄错而导致错误..(1)(3)见图1(2) 单向导电性解析:本题出得较灵活、新颖,综合性强,侧重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 124考点: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第 127考点: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给的数据,用作图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描绘出图象,并据此判定此电学元件及元件的电学特征,再据给定的输入电压信号,作出输出电压信号波形.其形式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不能直接在课本中找到,但是可在第二册课本 (新教材)中的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的B组习题的第(2)题及书后学生实验十二《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中找出本题的原形•同时本题又是一个探索性实验题,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时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关注,这也传递出高考逐渐与课程改革接轨的信息•如果教学中没有开展研究性实验,而是一味地应试做题,那么这样的题学生就会很难适应而无从下手.由题干中条件,可作出U—I图线;再由ab间加反向电压时,电流I近似为0,而加正向电压时,只要正向电压大于某个电压(电子技术中称为死电压)元件的电阻就会很小,因而电流就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迅速增大,据此可判定 ab间接入的应是二极管,而二极管具有的电学特性是单向导电性•因此,若在ad间加上题中给出的信号电压.则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的 (0—172)时间内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很小近似为0,ef间的电压近似等于 cd问电压,而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的(T/2—T)时间内,二极管反向不导通,电阻很大, RL上电流近似为0.ef间的电压也就近似为0•故可得ef间的输出电压如图1.―一一
本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第(2)问和第(3)问,得分率低,不少考生可能没有注意读清题目中反向电压不能导通的条件,或对加正向电压后电流先增大较慢,后随电压的增加电流迅速增大不理解,甚至怀疑是电容被击穿,这可能是平时没有认真做实验, 或是根本没有做实验, 因而遇到这类问题而无从下手..(1)设原副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分别为己, U、U、li、12.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IiUi=Iill当丨2=12mA时,11即为熔断电流,代入数据得 I1=0.98A(2)设副线圈中电流为l2'=10mA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Pi,根据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有 R=l2'U,代人数据得P=180W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84考点:变压器的原理,变流比.理想变压器是利用互感现象工作的, 原副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因而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相等,感应电动势与各自线圈的匝数成正比,而理想变压器没有铜损和铁损,因而原副线圈上的电功率相等,故Ul1=Ul2,当副线圈上的电流达12mA时,由题干的条件,熔丝即熔断,故此时熔丝的电流即为熔断电流I1=UI2/U=0.98A.而当副线圈的电流为 l2'=10mA时,原线圈中电流也就小于熔断电流,熔丝不会断,再由原副线圈功率相等,得输入功率 P1=Ul1=Ul2'=1.8X104X10X10-3=180W.本题绝大多数考生能解答出最后结果,但也有少数考生把有效值与最大值混为一谈,或计算出错而未能解出最终结果..(1)设电压表的内阻为Rv,测得R两端的电压为U,R与Rv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则有1/F=1/R+I/Rv ①由串联电路的规律FTR=U/(E-U) ②联立①②,得:FV=RRU/[RE—(R+F2)U]代人数据得FV=4.8kQ(2) 电压表接入前,电容器上的电压 Uc等于电阻F2上的电压,R两端的电压为UR则UaUR:R/R又E=Uc+UR接入电压表后,电容器上的电压为 UC=E—U由于电压表的接入,电容器带电量增加了 △Q=QUC—UQ.由以上各式解得:AQC[RR(R+R)—U]代入数据可得:△Q=2.35X10-6C解析:本题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的第62考点:电容器的电容,第67考点:电阻的串并联,两者皆为H类要求的知识点.当电键S闭合而电压表接入R两端时,电压表相当于一个电阻 R;与R并联后再与R串联,由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公式可得答案中的①式, 再由串联分压特点得出答案中的②式, 即可解得电压表内阻R/.电容器中带电量的变化,关键就看在电容器没有被击穿的情况下两端的电压变化情况,分别算出接入电压表前和后电容器上的电压,算出其电压变化 △U,即可计算其带电量变化^Q=C^U本题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解答正确,但也有少数考生因为计算错误,或带入数据错误而解答错误..(1)重物向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 a.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b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 c.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d.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知,系统如能平衡,则两小圆环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两侧 a角的位置上(如图2).对于重物m,受绳子拉力T与重力mg作用有T=mg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作用:水平绳子的拉力 T竖直绳子的拉力T,大圆环的支持力N,两绳子的拉力沿大圆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sin a=Tsina'o也◎ o•••a=a'o也◎ o二a=a'=4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能守恒问题,平衡问题,涉及到《考试大纲》中的第 11考点:力的概念;第31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皆为n类要求的考点。由于题目中指出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摩擦均可忽略,因此,系统没有摩擦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M的机械能减少应等于两 m物体的机械能的增加,M下降的最大距离处,即对应着两 m机械能增加最大处,此时Mm的速度均为0,则M机械能减少△Ei=Mgh两m机械能增量为E2=2mgLo—RSin0)=2mgh+Rsin20)"—RSin0]El=^E2即为(1)答案中表达式.由于题目中提出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忽略,且两 m质量相等,因此要使系统平衡,两小环只可能处于一些特殊位置,或对称位置,即 (2)答案中的a,b情况,两环并到一起相当于一个环下吊两m平衡,c情况中则相当于只有上环一只环吊住两 n平衡,d情况由对称性不难推得解答.本题半数以上的考生能解答出最终结果,但有不少考生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从而使 (2)问中漏解,a、b、c,特别是漏解c的情况,而(1)问中则有部分考生漏掉了一个优物体的质量,或上升高度表达式求错而导致错误..(1)设t1、t2为声源S发出两个信号的时刻,t1'、t2'为观察者接收到两个信号的时刻•则第一个信号经过(t1'-t1)时间被观察者 A接收到,第二个信号经过 (t2'-t2)时间被观察者A接收到.且t2-t1=^t、t2'-t1'=△t',设声源发出第一个信号时, SA两点问的距离为L,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观察者的过程中,它们运动的距离关系如图 3,可得:Vp(11'-t1)=L+va(11'-t1)Vp(t2'-t2)=L+Va(t2'-11)-vs△tA卜£吟5-/(>■ « L ±1臥上『 (ri-/z)图3由以上各式解得△「=[(vp-vs)/(vp-Va)]△t(2) 设声源发出声波的振动周期为 「这样由以上结论,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振动的周期 T'为T'=[(vp-Vs)/(vp-Va)]T由此可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问的关系为f'=[(Vp-Va)/(vp-vs)]f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第4l考点:多普勒效应.该题不仅仅是要求考生知道多普勒效应,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能自己推导出多普勒效应中的频率与速度的关系式,题目起点较高,要求较高,要求考生概念清楚,思路清晰,过程分析到位.多普勒效应课本上没有给出公式,更没有给出公式的推导过程,题中第一问实际是一个铺垫,使考生容易想到这个物理模型与他们熟知的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模型类似,关键是画出运动行程图,找出速度、时间、位移的关系,也可从初中就做过的汽车行进中按喇叭,听到回声的模型得到启发,画出行程图,找出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本题就可迎刃而解•但很多——考生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或不能清楚地表达速度、时间、位移的关系,而导致方程列错,因而解答错误或无法求解,有的考生则因迁移能力较差而无法与所熟悉的物理模型联系, 无法迁移所学知识,而一筹莫展,无法入手..(1)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复到中心 O点,设电子的速度为v,贝UevB=eE得v=E/B即v:U/bB(2)当极板间仅有偏转电场时,电子以速度v进入后,竖直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a=eU/mb电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电场内的运动时间为 ti=Li/v2 2 2这样,电子在电场中,竖直向上偏转的距离为 d^(1/2)at1^eL1U/2mvb离开电场时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电子离开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经"时间到达荧光屏s=gp住时何内向上运动的陀离为:=L2rmj^b这样•电子向上的总偏移距离为d=di+(4=(eULi/mu2b)[Lg+可得S?m=Ud”讪Li(J十Li/21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综合运用运动学、动力学、磁场及电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等知识,但题目的物理过程非常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明显清楚•不需要考生通过研究或探索去寻找、挖掘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很高,只要考生的概念清楚,基础扎实,按照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把带电粒子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电场方向和沿着电场方向的两个分运动,分清两分运动的条件,解决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有的考生虽然对整题的物理过程读懂了,但解题时未能用题中的已知条件表达出正确的结果,实在可惜.而有的考生则把偏转电压当成加速电压来计算,说明没有认真审清题目就急急忙忙动手做,还有相当多的考生表达不清楚,过程交待不到位,运算又出错,因而结果找不到得分点,失分很多.因此加强解题规范的训练,注意语言表达、书写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今后中学物理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地方.18.(1) 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一次跳下雪橇后雪橇的速度为 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m(U+u)=O狗第一欣跳上雪橇时,雪橇与狗的共同速度V/满足十叫=可解
得V」*=[—Mmu+ (xVf+m)2将tt=—4w=5m/s^M=30kg*???=10kg代人得V/=2m/s⑵解法(一〉设雪橇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狗第U-1)次跳下雪橇的速度为V^|,则狗第5-1)次跳上霍橇后的速度摘雄MV”]十咖=(M+协)“Li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农田水利滴灌系统承包合同
- 2024茶叶原料出口贸易合同
- 2025年度知识产权专利池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生产合同
- 2024绿化水车租赁与生态旅游项目配套合同3篇
- 2025年度彩钢棚抗腐蚀涂料喷涂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产线承包与智能化生产数据分析合同3篇
- 2024年度氨水集中采购(安徽)3篇
- 2025年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汽车融资租赁协议版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规划方案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登记表-8
- 2023年人民日报社校园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焊接常用工具》课件
-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一)》期末复习题
- 员工内部岗位调换申请表
- 选矿厂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二年级寒假安全教育家长会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