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与遗产保护【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交流。2.了解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3.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4.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近代中华传统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P4、P9~10】1.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救亡图存科学与民主2.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鸦片战争前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____________”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立____________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创办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戊戌变法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京师同文馆辛亥革命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1915年新文化运动主张吸收____________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________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知识点二
近代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链接·选择性必修3·P40~41】1.华工出国的背景(1)19世纪初,________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2)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2.华工出国的概况(1)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2)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黑奴贸易3.华工出国的贡献对美洲的开发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对大洋洲的开发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华人文化圈的形成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________。唐人街知识点三
近代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链接·选择性必修3·P57~58】1.茶(1)地位: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2)传播: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3)影响:如中俄之间形成“________”;如“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等。万里茶道2.服饰(1)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________传到法国。(2)18世纪,中国服装的面料、款式、纹样等,融入法国服装设计之中。(3)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了中国大袍式系列、“自由”套装等,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4)民国早期:________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3.钟表: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________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传教士中山装澳门知识点四
近现代中国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P81~86】1.学校教育的发展
(1)近代中国的教育①京师大学堂②清华学堂:1911年创办,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③影响: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创办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职能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办学理念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________的方式发展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地位中国教育________的标志分科教育近代化(2)现代中国的教育时间表现影响1949~1976年①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③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________的教育方针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发展1977年至今①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1983年,______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③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剧增,各类学校教育不断发展,教育______的步伐加速推进邓小平科教兴国公平2.图书馆的发展(1)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____________”。全国范围内逐渐建立起各级各类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3.博物馆的建设(1)近代中国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________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②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________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③1905年________在江苏南通建立的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④民国时期,先后建立________________和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改称“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和“国立南京博物院”。上海动物标本张謇南通博物苑国立历史博物馆(2)现代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1925年成立)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②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③2003年2月,中国____________正式组建,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④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及专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知识点五
近现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链接·选择性必修3·P88~90】1.我国文物的立法保护古物保存法2.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1)加入及发展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④2011年,中国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①保护遗产、________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承文化1.学习情境——西学对中国影响的不断深入思考:材料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提示: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以后,器物阶段;第二个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制度阶段;第三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文化。2.社会情境——近代留学教育1872~1875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思考:留学教育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作用?提示: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人才与革命骨干;促进近代教育发展;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3.构图解史——近代“西学东渐”4.学习情境——“下南洋”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思考: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5.生活情境——华工与美国铁路修建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最难修的西段又称”中央太平洋铁路”,主要由华工承担。思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提示:华工为美国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6.知识延伸——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的含蓄内敛包含了道家清静无为和儒家强调自我修养的思想内涵,与讲究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相结合,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7.学术情境——自鸣钟反映的钟表文化赵翼《檐曝杂记》卷2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提示:承认西学优秀;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了中国文化的不足,较早地表达了学习西方的理念(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理念)。8.生活情境——学校中的历史传教士虽然采用免费入学办法,但进校学生不多,中途退学的也不少,尤其是女校更不易招收学生。如传教士于1850年在广州开办一所洋学堂,开学时只有三名学生,不久,其中两名因不堪周围舆论的压力而退学。同年在广州由传教士开设的一所女子寄宿学堂,开学那天,本来报名上学的女生一个也不敢前来,后来总算动员来了几个,不久又全部退学。思考:教会女校最初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分析其原因。提示:问题:招生困难。原因:“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传统女性观念的影响;对外来宗教文明的疑忌心理;西方的武力侵略所树立的破坏形象。9.概念阐释——“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0.深化拓展——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调整的积极影响(1)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2)奠定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基本格局,优化了教育结构。(3)扩大了高校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4)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功能的转变。(5)改善高等教育的地理分布,促进教育平衡发展。11.学习情境——近代以来博物馆的职责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思考:近代以来的博物馆具有怎样的职责?提示: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12.生活情境——申遗热武陵源:1998年,作为我国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却因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出示了黄牌。云南丽江在1997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13.44亿元。思考:如何正确看待申遗热?提示:①申遗热是自然和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觉醒。②“世界文化遗产”不是商品,不是某一地方换取经济利益的专属品,而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产。③“申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着遗产保护更大责任的开始。④世遗设立有“初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是保护濒危遗产,文化精神功能是其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附带功能。若违反规定过度开发,将作出警告。13.体系构建——文化传承与保护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在碰撞中发展——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与遗产保护史料实证——中国现代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史料一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史料二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明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文化遗产的哪一保护原则。
(2)根据史料二,指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提示]故宫的修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这体现了真实性原则;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这保护了颐和园周围环境的完整性。[提示]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通法悟道】历史解释——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1)文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共同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3)合理利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文化共享: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图书馆、博物馆的作用实物资料的保存使大量具有文明传承载体的书籍、重要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自然标本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图书馆、博物馆不仅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识内容也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非常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帮助科学研究图书馆、博物馆是科研事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实物资料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图书馆、博物馆服务公众职能的发展,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休闲、补充知识的好地方开放探究——商品世界流动与文化交流史料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惫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437564两。——《英国人的饮茶风俗》【史料导读】史料主要论述17~18世纪饮茶习俗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及其对中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提示]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唯物史观——人类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如中国古代饮茶文化和服饰文化的传播;近代西服、中山装的出现等;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产品体现不同文化。(2)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代欧洲殖民者(传教士等)把欧洲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引进各大洲的文明;国家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交流方式。(3)现代全球化背景下有着更多样的选择:通过开办海外学院,企业的全球布局,好莱坞等电影市场的全球渗透等,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4)其他:文化的冲突与碰撞、战争与征服的过程,同时也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家国情怀——近代“西学东渐”的客观影响(1)学术方面: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新成果带入中国,使中国传统学术受到冲击,从而吸收西方学术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2)思想方面:经过西学的影响,对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的看法都有了巨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标准重新估定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但是儒家思想则受到强烈的批判),从而引起思想解放。(3)政治方面: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社会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的涌入,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新思想改变了旧习俗,出现了废止缠足、自由婚姻等新风尚。(5)经济方面: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民族危机的加深,促使一批地主、官僚等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还逐渐影响了中国生产管理、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物。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
[2022·新高考北京卷,10]2004年7月,“为中国和非洲喝彩——中华文化非洲行”活动在南非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组派多个艺术团赴11个非洲国家访问演出。这是中国在非洲大陆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中国文化活动,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
)A.是中国重视发展周边关系的具体实践B.掀起了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建交高潮C.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D.有利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化答案:C[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022·新高考北京卷,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及军事、科技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得到了日本学者的赞赏,英雄所见略同,即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故选A项;结盟指结成同盟,“所见亦有暗合者”“使海内……一助矣!”强调《海国图志》对日本学者的影响,未体现中日结盟,排除B项;《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并未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海国图志》在中国遭到冷遇,未掀起“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演练2]
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2021·福建选择性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全面接收……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可知,新中国采取举措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故选B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尚无经济实力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排除A项;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排除C项;材料“全面接收……转为公办学校”意在改变近代教育的弊端,而不是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排除D项。[演练3]
命题点:近代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的建立与废止[2021·八省联考湖南卷]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
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
)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课吏馆的设立经历了曲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说明课吏馆中对于培养新式官僚的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故A项正确;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区别于学校教育,B项排除;课吏馆服务于新式官僚的人才储备,为将来可能会到来官制变革做好准备,不代表当时地方官制已有所改变,排除C、D两项。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外来文化的传入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与借鉴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大色拉与舶来西式炸猪排都是中西结合后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饮食,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故选B项;材料只有上海,并无其他地区,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吸取外国特色并融合本土因素的饮食文化,与生活方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传统菜系的地位,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的菜系深受当地人喜爱,排除D项。2.命题点:华工出国形成的苦力贸易的影响有人指出:“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作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继续努力之结果,世界用锡之半额,皆由半岛供给。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成今日马来半岛。”材料强调了华工(
)A.为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B.具有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C.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认可
D.成为马来半岛主要劳动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作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成今日马来半岛”强调了华工的开拓精神及对南洋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待华工的态度,故C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企业培训与人才发展服务合同
- 2024年试读项目学生协议一
- 2024年特色农产品购销合同
- 2024年行政合同关于城市排水系统行政优益权实施细则3篇
- 2025年抗重金属污染的FCC催化剂及助剂合作协议书
- 2024年物业公司小区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合同样本:房屋抵押贷款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柑橘买卖双方合作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玉米购销协议
- 灭火器购销合同
- 新起点人教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 解密市场营销(双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高考真题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选择题+主观题(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 监察法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百香果的栽培条件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商法》历年期末考试总题库
-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药店法律法规应用与合规培训
- 小程序商场方案
- 班组年终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