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画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虚实相生”是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的内在和谐。戏曲人物画,作为对戏曲艺术的再创造,一方面要把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其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只有准确把握角色的瞬间情态,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演员的一举步、一甩袖,一瞥眼、一扬眉,无不具有丰富意涵,这就要求美术工作者对戏曲文化有深刻理解,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关良常去戏院看戏,他以戏入画,与对京剧情有独钟是分不开的。作为资深票友,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富连成科班老生和盖叫天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言:“我想要画好戏剧人物,自己首先必须弄清有关戏目的剧情、场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各自性格的特征,要着意把人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画出的人物和观者息息相通,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中国画十分讲求“意境”。具体到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最关键的是,画面上的各种造型元素都要有一种相互照应的整体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生发,构成一种符合人物情态和画面表现所需要的情境,传达出独特的“戏韵”。“老生重端方,小生宜潇洒,花脸重豪迈,丑角需灵活,旦角崇袅娜”。这要求美术工作者将舞台上的艺术内核,化为作品的精神追求,定格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并结合中国画的笔墨与色彩表现,赋予其新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构图和笔墨挥洒不囿于舞台所限,使观者能够通过画面回味戏中精妙,感受画者巧思。(摘编自王志纯《丹青戏韵

笔墨传薪——戏曲人物画的传统文脉与当代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人物画是戏与画结合的产物,在戏曲文化滋养下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B.中国画与戏曲艺术既同宗同源,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各成体系,有迥异的艺术特性。C.戏曲人物画在表现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中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D.戏曲人物画是对戏曲艺术再创造,画家要深刻理解戏曲文化,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度,揭示戏曲人物画对于推动中国人物画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B.文章第三段以“趟马”表演为例阐述戏曲人物画具有“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生动形象。C.文章第四段引用画家关良回忆录中所言,意在阐述戏曲人物画创作重在把握“情态”的道理。D.文章论证有所侧重,在戏曲人物画把握“情态”和营造“意境”两个创作重点中更强调后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员在戏曲舞台上的形体动作与布景、道具、服饰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如同“织在时空中的图画”。B.关良不仅自幼看戏,还向演员学戏,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这为他以戏入画,创作戏曲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戏曲人物画营造意境的关键在于,画面上各种造型元素相互照应、生发,构成特定情态和画面,传达独特“戏韵”。D.林风眠采用西方表现主义绘画手法,以大胆的色彩和抽象的几何形式来表现京剧人物,这不属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画。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妓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儿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苹”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病。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妓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汤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时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物富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地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节选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材料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做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来注定就不能写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B.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C.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D.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B.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C.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D.宋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6.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B.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C.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D.姜夔《扬州慢》7.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清照《醉花阴》体现的文人词作的特点。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8.结合材料二,谈一谈词在宋代比诗歌更受市民大众的欢迎喜爱的原因。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风陵渡端木蕻良他又望了一下天上的月亮,远处的天虽然混沌,但是①月光非常好,饱满而且清亮,完全是北方原野的理想的月光,月光照在河里,也闪着银色的鳞片。唉,多少年没有这样好月亮了。他把船上的缆绳仔细看了一下,立起身来想走。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不出是什么人来,只看见两个人影,一晃的。他急于要回去睡觉,也没有心思细看,他向回家的路走去。但是人的脚步声,却向他追赶过来,而且哇啦哇啦地向他讲顶憎恨的那些话。他有些恐惧,又有些悲哀,自己后悔不该半夜里出来。“你的——老头子,哈哈哈,你……领我们渡河去吧”“哈哈哈”另外那个敌兵也大笑起来,玩笑地向对方的脑上打了一下。老汉不作兴回答,一直没有动。他们跑到船上,坐下来。老头子看他俩坐下来喘气,他用半个眼睛在看他们。“把船放到水里去!”那个啤酒桶样的兵命令他。“不能,我一个人推不了这船的!”马老汉阴郁而且固执。“行不行?”那兵拿出了枪。老头子很平静地把船推下水里去,他忽然的想笑。他随着那船顺着水溜顺下走,他想大声的像年轻时撑船一样,吆喝一通。但是他没有,仍然很认真地说一次。“溜大,你们可要死的!”两个兵并不听他的话,“推呀,这老滑头,你推不推!”“反正你们要死的!”老头子阴郁地说,但是马上又缩住了,他很快地去推船。②月光照在水上面,白花花的一片汪洋展开去,被地平线的云角吞食了,云里也闪起水星。船在水面上浮起来了。“好呀,好呀”船完全流在大溜里了的。两个敌人像两根黄色的萝卜一样在船板上转。他们俩一并排地在模仿日本舞蹈的那种偶人的动作,而且得意地笑着。船在像一片打滚的落叶一样地转了,他俩还在跳,仿佛就在水面的旋涡上他俩也一定要跳一样。忽然一声狂笑声,在半空中扯起。马老汉毛骨悚然的笑声扯起来了。“哈哈哈哈”像屋瓦的磔裂……“哈哈哈哈……”像年老的古树的崩折。“哈哈哈哈……”马老汉从心里、眼里、口里、泪里和血里一齐都笑起来了。他的最后的一缕生命,都化作了笑声,尖锐地冲散在天空。两个敌兵,这时候,才像大梦初醒似的,想起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大溜在涡旋,他们就是在涡旋里。他们不再笑了,立刻慌乱地跳下水里去,想逃命。涡旋里,逃不了命的,就是鱼也得丢下两片鳞片,才能转个身。一种复仇的和对于生的抗议的连串的大笑,还在河面上浮摇。一个白发的老人立在船面上大笑,血和泪,天空和河水交流的大笑。“哈哈哈哈……”那条黄河面上,亘常浮载着的生命的破船,从此被一条卷起的水舌,舔食了一下,便什么都不见了。但是水面上还扯起那一道惨笑,③好像那一切银色的月光,都是笑声的实体,洒落在水上、沙上、土上和天间,三个人便立刻不见了。随着笑声滚到水里……(有删改)文本二黄河萧红风陵渡车站附近,层层转转的是一些板棚或席棚,里边冒着气,响着勺子,还有一种油香夹杂着一种咸味在那地方缭绕着。一盘炒豆腐,一壶四两酒,蹲在阎胡子的桌面上。“俺想,赵城可还离火线两三百里,许是不要紧……”他向着兵士,“咱中国的局面怎么样?听说日本人要夺风陵渡……俺在山西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这一只破船……”兵士站起来,挂上他的洋瓷碗,点燃一支香烟,整理着他的背包。黑色的裤子,灰色的上衣衣襟上涂着油迹和灰尘。但他脸上的表情是开展的,愉快的,平坦和希望的。他讲话的声音并不高朗,温和而宽弛,就像他在草原上生长起来的一样。“我要赶路的,老乡!要给你家带个信吗?”“带个信……”阎胡子感到一阵忙乱,这忙乱是从他的心底出发的。带什么呢?这河上没有什么可告诉的。“带一个口信说……”好像这饭铺炒菜的勺子又搅乱了他。“你坐下等一等,俺想一想……”风陵渡侧面向着太阳站着,所以土层的颜色有些微黄,及有些发灰,总之有一种相同在病中那种苍白的感觉。看上去,干涩,无光,无论如何不能把它制伏的那种念头,会立刻压住了你。那兵士站起来向阎胡子说∶“我就要赶火车去…你慢慢地喝吧……再会啦……”阎胡子把酒杯又倒满了,他看着杯子底上有些泥土,他想,这应该倒掉而不应该喝下去。但当他说完了给他带一个家信,就说他在这河上还好的时候,他忘记了那杯酒是不想喝的也就走下喉咙去了。奔向同蒲站的兵士,听到背后有呼唤他的声音:“站住……站住……”他回头看时,那老头好像一只小熊似的奔在沙滩上:“我问你,是不是中国这回打胜仗,老百姓就得日子过啦?”八路的兵士走回来,好像是沉思了一会,而后拍着那老头的肩膀:“是的,我们这回必胜……老百姓一定有好日子过的。”那兵士都模糊得像画面上的粗壮的小人一样了,可是阎胡子仍旧在沙滩上站着。阎胡子的两脚深深地陷进沙滩去,那圆圆的涡旋埋没了他的两脚了。(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批判与讽刺,如先写敌兵在船上恣意狂舞时的得意洋洋,之后写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惊慌错乱。B.文本二通过阎胡子与八路军战士之间的对话展开,表现了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也表现了普通民众积极参军报国杀敌的热情。C.文本二以简练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来塑造八路军战士的形象,人物外在的"愉快”“温和”与内在的坚定和自信形成呼应与映衬的关系。D.两个文本都以黄河风陵渡作为背景,通过叙述黄河边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来折射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小中见大,别具匠心。10.关于文本一画线处描写月亮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描写,暗示出人物对理想中的生活怀念和向往,增添了诗情画意。B.第②处描写,暗示了人物命运的重大转变,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C.第③处描写,以“惨笑”比喻“银色的月光”,化听觉感受为视觉形象。D.这三处描写月亮的内容,贯穿全文的始终,前后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11.文本一在摆渡敌兵过河的过程中,马老汉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12.这两个题材相近的文本都蕴含着悲感,但情感基调仍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舜之耕渔,其贤不肖与为天子同。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掘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果网,手足胼胝不居,然后免于冻馁之志。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尽有之,贤非加也;尽无之,贤非损也。时使然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转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予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还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夫子弦歌鼓舞,木尝绝音。盖君子之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成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百里奚显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B.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C.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D.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胼胝,指老茧子。后有成语“骈手胝足”,形容劳动十分辛勤。B.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期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另外四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C.削迹,指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或指消踪匿迹,谓隐居。文中指后者。D.执干,手持盾牌。“干”的本义是盾牌,一种抵御矛戈的武器,“刑天舞干戚”中的“干”就是。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功名的建立主要看天意,但因此就不慎重地对待人为的努力也是不正确的。B.舜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实他的贤能没有发生变化,可见时机的有无对于能否建立功名很重要。C.百里奚由一个奴隶变成“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的重臣,主要是因为“缪公遂用之”。D.孔子认为如果自身得到了道,那么困窘和显达都是一样的,得道的人,困窘时也高兴。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转鬻以五羊之皮。

(2)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

17.孔子陈述自己“穷于陈、蔡之间”却弦歌不绝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姜夔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阻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注]①绍熙年间,宋金议和,换得苟安,词人泛舟巢湖。想起司水之神仙姥,有感而作。②孙权曾在巢湖与曹操对峙,后凭春水上涨才逼退曹军。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姥出场于广阔浩渺的水天之间,碧波翻卷,乱云滚滚,声势浩大,气象万千。B.词句接着用特写镜头正面描绘仙姥,她地位尊贵,风姿非凡,形象呼之欲出。C.词人把仙姥想象成才能神奇的统帅,调兵遣将,动作神速,军事重地都有布兵。D.“小红楼”“帘影”与前面战场时空错综交叉,营造了神秘莫测的氛围,余味无穷。19.请结合全词赏析“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小见大,以平常见深刻,这一写作艺术,用《屈原列传》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3)古人善于借“雨”来描写音乐。如《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一句以“雨”烘托箜篌声冲破云天的气势,又如《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用“雨”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787年大卫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创作了油画《苏格拉底之死》。画中所描绘的就是苏格拉底服毒自杀的情节,在一个阴暗坚固的牢狱中展开,苏格拉底庄重地坐在床上,亲人和弟子们分列两旁;牢门半开,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使画中人物在黑暗的背景衬托下格外突出;苏格拉底位于视觉中心位置,他裸露着久经磨难的瘦弱身子,高举有力的左手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镇静地伸出右手欲从弟子手中接过毒药杯,面临死亡悠然自得。弟子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演讲,竟忘了老师死亡将至。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这声音不是悲剧的,这是智者在用生命诠释一个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