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长亭送别 课用_第1页
高二语文 长亭送别 课用_第2页
高二语文 长亭送别 课用_第3页
高二语文 长亭送别 课用_第4页
高二语文 长亭送别 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别

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元·王实甫长亭送别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即古蒲州城东五华里)的峨嵋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它始建于隋,扩建于唐;后虽曾毁于地震、大火,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特别是1958年以来,更按原貌重修,今已成为山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人们对这座古寺之所以如此关注,就因为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从三千言的传奇文《莺莺传》变化到五万言的诸宫调《董西厢》,故事的内容、格局、人物、情景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亦名《董西厢》)元·王实甫《西厢记》(亦名《王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二、《西厢记》的形成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14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道尽千古离人意

1.“长亭送别”的“长亭”为何意?古代驿站上供人休息和送别的地方(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2.谁送谁去干什麽?

莺莺、红娘、夫人、长老送张珙赴京赶考.

3.这些人之间曾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唐贞元年间,莺莺的父亲崔相国病逝,莺莺母亲郑氏带莺莺等人,护送灵柩回河北途中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河南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莺莺立即和诗一首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互订了白首之约。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本课故事梗概按时间的推移和情节的发展用几个小标题把概括《长亭送别》这折戏:赶赴长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

长亭目送:【一煞】【收尾】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三、《长亭送别》的情节思路理解第一部分赏析【端正好】

1.这首曲子化用了谁的词?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这首曲子用了哪些意象?写出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

特点:色彩斑斓、壮阔

情感:忧愁、伤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紧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醉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

染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泪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结尾两句莺莺自问自答。在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为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意境悲凉,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学生小组讨论)赏析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绝唱:一在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一在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一在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因景生情写一写

把此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都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队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赏析【滚绣球】1.这首曲子用了哪些意象?意象:柳丝玉骢疏林斜晖

2,抒发了莺莺的什么感情?感情:恨怨

1恨归去得疾恨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忳忳的行车儿快快的随)3此恨谁知(松了金钏减了玉肌)3.这首曲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直抒胸臆夸张(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写出莺莺身心的交瘁。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分析第二部分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莺莺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幺篇]“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分析第三部分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分析第四部分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艺术手法总结A、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离愁别恨忧心忡忡惴惴不安埋怨不满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人物心理刻画方法直抒胸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情衬景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妙用修辞典故、比喻、对偶、夸张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长亭路上[端正好]筵席之中[脱布衫]

分手之时[一煞][收尾]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C、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滚绣球]:“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对拆散鸳鸯的不满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一、[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那些曲词中?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一、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二、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三、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劝《太和正音谱》三、[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青山:古道:夕阳:烟霭: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探究讨论,深层鉴赏探究一:著名的戏剧研究家祝肇年先生说:“《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这和你的预习感受契合吗?探究讨论,深层鉴赏探究二: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采为特色,人称“花间美人”,他的曲词除了情景交融之外,从本折中你还能感受哪些艺术特色。

(1)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夸张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夸张

“将来的酒和食,尝着似土和泥.”--------比喻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夸张兼比喻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夸张用典课文使用了大量的典故-----梁鸿与孟光的传说

望夫石的神话

“伯劳飞去燕西归”

(2)融古典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

如“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化用的是范仲淹《苏幕遮》里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苏轼《满庭芳》的原句。

“未饮心先醉”化用柳永《诉衷情近》“未饮心如醉”(一字之差,更加夸张,语意更加沉重,表现了莺莺饯别时的极端愁苦。)

“一春鱼燕无消息”来自秦观的《鹧鸪天》;

“伯劳东去燕西飞”来自乐府诗《东飞伯劳歌》;

吸收了当时民间鲜活的口语,如【叨叨令】

后人对于王实甫的《西厢记》有这样的评价:王实甫《西相记》,第六才子书——金圣叹(中国清代才子,中国第一批评家,其余几部书为:《庄子》、《楚辞》、《左传》、《杜诗》、《水浒》。)

“词句警人,满口余香”---林黛玉

探究讨论,深层鉴赏探究三:

但越剧《红楼梦》中宝玉曾唱道:“象这样的好书,老爷却不许我看,今日里我偏要读它一个爽快……”为什么贾政不许宝玉看《西厢记》呢?

宝玉正踟蹰[chíchú]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黛玉来了……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了,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妹妹,要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人。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过去。黛玉把花具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顿饭时,己看了好几出了。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西厢记》在林黛玉和贾宝玉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鬻卖也”。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重爱情、轻功名、反礼教的思想光辉【端正好】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三煞】…哭啼啼独自归…阁不住泪眼愁眉

⑴莺莺珍重爱情【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⑵鄙视功名利禄“叛逆”性格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不得善终云云。文学家、诗人郭沫若曾经说过: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王实甫就活在他的《西厢》里。探究讨论,深层鉴赏探究四:你看好这一段婚姻么,如果你是剧作家,你会为他们设计一个怎样的结局?莺莺怎样看她和张生的未来?

莺莺的“怕”“怕”中不了状元“怕”中了状元老夫人也许会赖婚(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

也许会成为高门大户甚至是帝王之家择婿的对象,“停妻再娶妻”张生也许会不归(“金榜无名誓不归”)也许还会有异乡花草的吸引:“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捍卫人格尊严和要求平等的思想有书记载,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君若来时近夜来!

这位妻子的诗句实在是够刻薄的,但她为丈夫害羞,希望丈夫趁着夜色偷偷回来的心情也十分真实。收到这首诗的丈夫,还会回家吗?因此不少人硬是困守长安,下了个死决心,不考出个名堂来绝不回家。

金榜无名誓不归余秋雨《十万进士》汉代有一位遭遗弃的女子用从一到万的数字串联起自己的凄凉心境,希望借此感动负心的丈夫。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逐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也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唐·元稹――《莺莺传》

→“始乱终弃”元·王实甫《西厢记》----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的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写才子佳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却又跳出一般风花雪月的局限,反映了崭新的爱情观,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婚姻理想,歌颂了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在元代杂剧中具有“天下夺魁”的成就。《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过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郭沫若当代世界,“暴力对美色的霸抢远未结束,权力对美色的侵吞仍显贪婪”;以金钱为媒,“用钞票铺设婚床”的现象更为多见。----李存葆在《飘逝的绝唱》绝色女子是上苍鬼斧神工的大艺术。似乎上苍早就为这对恋人的心灵的约会作过精心的设计。张生之严父严君曾官拜礼部尚书,但不幸父母双亡,张生裘弊金尽,书剑飘零。他自幼萤窗雪案,乱垢磨光,胸有丘壑,笔有藏锋。然命运多舛,及至23岁仍功名未遂,冷衾无侣。张生自恃有陆海潘江之才,视金蟾折桂如拾草芥。赶考途中,他一无挂碍,悠然自得。来到普救寺山门前,游也豫也地拾级而上,移步于喷射着盛唐华彩的寺中……

飘逝的绝唱

(节选)李存葆

寺中九曲回廊傍近月亮门的一侧,曾是张生的“惊艳”处。

当长叹“花落流水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莺莺,遵母命与红娘款款点点的来到寺内,蓦地被游兴正浓的张生窥见了,莺莺的绝世姿容立时摄住了张生的目光,燃亮了他的双瞳。惊呆过后,张生破天荒地呐喊到:“呀!正撞着五百年前的风流孽怨!”

张生虽一介寒士,但毕竟是官居一品的礼部尚书的遗孤,且又来自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之故乡、唐时之陪都洛阳,用张生自己的话说,他见过的玉人何止万千,为什么独有崔莺莺使他“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呢?

这是因了莺莺是一美于众美的殊美之女子。

正当张生忘情的鉴赏着莺莺的绰约风姿时,被红娘一眼瞥见,她忙扯起莺莺的素纱长袖,欲往回返。被人欣赏向为美姝丽媛的一大快事。实际上,张生瞧莺莺时那如痴如醉的憨态早就被莺莺觑到了。此刻,她仍不嗔不喜,莲步轻移方径,临去时蓦然回首,向张生投以“秋波一转”……

至美的“秋波一转”,是天国瑶池里的圣波在人世间的俄尔一闪,它仿佛能把世界上的一切曼妙与绚丽都集中于那芳菲一瞬。至美者秋波一转里流泻出的美,与轻佻女郎吊眉眼时所传递出的光,有着云泥之别。至美者秋波一转里所发生的美感,与美学理论家上的美感最为接近,它不包括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欲感。它是一种人们向崇拜圣母时一样的圣洁的美感。

随着莺莺“临去秋波那一转”,沉浸于“蓝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的氛围里的张生,心灵中产生了一种如沐圣雨,如饮琼浆的不可言喻的愉悦。

男子多是先拥抱功名利禄,然后再拥抱女人。

张生却是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异类”。这位原本有“云路鹏程九万里”志向的才子,在接受了绝色莺莺那“秋波一转”的朦胧的深浅莫测的爱的信号后,便断然决定不再赴考,抛弃那触手可及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而去追求眼前的“颜如玉”。他几经周折,终于借居于普救寺大雄宝殿的西侧一厢,去作灵魂的探险者。

当农历三月十五月圆时,众和尚为崔相国作水陆道场。张生闻知,也随了一份斋追荐父母,与再赌莺莺芳容……楚楚动人的莺莺,不仅再次惊刹了张生,也使庄重肃穆的佛殿里的众和尚,乱了方寸,没了章法。

王实甫仅用《乔牌儿》、《甜水令》两小段曲牌,便将众和尚睹美时销魂夺魄的情状,描绘得颊上三毛;那坐在法座上的年老法师,两眼直勾勾的瞅着莺莺,竟忘了念经;那击磬的班首,因目不转睛贪看莺莺,竟把手中的磬锤改变了方向,将身边小和尚那光秃秃的头当作木鱼儿敲;而被敲的小和尚因全神贯注看莺莺,竟也不知疼痛……此时大殿内的众僧徒,不论老的少的,丑的俊的,愚钝的聪明的,无不呼不给吸,神色恍惚,心摇目荡,颠三倒四,以至于烛尽无人点,香灭无人燃……

佛门本是训喻人们收敛内心截除欲念,以达物我两忘四大皆空的地方。但有着鲜活肉体的人毕竟不是石雕的罗汉,在至美者面前,也会解除心灵的防御和装饰,敞开并袒露出人性中爱美的本相,还原为凡胎俗骨。

莺莺蔑视众和尚那贪婪而充满肉欲的目光,选择的是夺路而逃;而对才情俊逸的张生对他的鉴赏,却显得不嗔不喜,仪态万方,且临去时报以“秋波一转”。我猜度,张生在“惊艳”时,必定会从大家闺秀莺莺那“秋波一转”里,读到了比国风、楚辞、汉赋、唐诗还要美的风韵,读到了比中条山中那挂有露水的龙柏花、连翘花还要美的风雅,也读到了比翔舞在辽阔黄河水面的鹳鸟还要美的风姿……

当痴男怨女的心被封建礼教的蚕茧密密匝匝的包裹的时候,两心之相知、相应、相求、相恋直至以身相许,可谓艰矣,难矣,苦矣,涩矣,绝少矣!有情人那鲜活的心,只能在门阀观念的钳制下屈从,只能在伦理纲常的樊篱中禁锁,只能在封建道德的桎梏下呻吟。

封建婚姻连“眼缘”都显得那般悭吝,“心缘”更无从谈起。“饮食男女”只能在洞房花烛夜揭开红盖头时,方识得“庐山真面目”。张生髓以外的获得了莺莺“秋波一转”的眼缘,但要想与莺莺达到心灵的相互印证,进而喜结连理,则必须以全副身心作赌注,在古老礼教的重压下昂起头颅,在希望的曙色和绝望的暝色中昂起头颅。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知悉在崔张爱情道路上横亘着“三座大山”,而每一座都是那般难以逾越。

一乃封建礼教。

莺莺作为已故崔相国的千金,更须恪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孔孟之道。加之崔母尤崇周公之理,“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无尺应门之童,年至十二者非呼唤不得步入中堂,这就使莺莺成为幽禁在深闺中的一只不能飞鸣、不敢跳跃的小禽。虽然张生借居的西厢与莺莺寄住的梨花深院仅隔一墙,但“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使得矮矮花墙变为阻挡崔张萌发爱情的“世界屋脊”。

二是门第差别。

莺莺之父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统领六部九卿的相国,驷马高车,南面百城,门第是何等显赫;而张生虽曾是礼部尚书之子,然家道中落,孑然一身,早已沦为断梗飘蓬的白衣饿夫。崔张门第相较,判若霄壤。传统婚姻最讲究“门当户对”,门第常常是男女构筑香巢的第一块基石。莺莺早已不属于她自己,她属于一个家族,代表一个阶层,倘若嫁给张生,会被簪缨之族消为彩凤随鸦,会大大有辱崔氏门楣。

三是名花有主。

此时莺莺以许给许尚书之子,崔相国夫人之侄郑恒为妻。“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男”是封建婚姻的金科玉律,莺莺必须生为郑家人,死为郑家鬼,玉楼赴召后其贞节牌坊也必须立在崔氏松楸里。如果莺莺冒天下之大不韪,见异思迁,琵琶别抱,不啻把自己置于被封建文化审判的“荡妇”的位置上。

寄身与禁欲的梵王宫里,崔母误认为是来到一片净土,竟放松了看管莺莺的警惕性,她不仅恩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莺莺,到有着武陵源般景致的寺中遣性释愁,还特许莺莺于夜阑人静时至后花园焚月拜香。当“惊艳”后的张生从和尚嘴里得知莺莺夜间的芳踪后,未待月上东墙,这“至情种”便来到花园墙角伫候。

棋逢对手的吟唱,这是“七步”与“八斗”的酬和!莺莺的和诗比那“秋波一转”时所发生的圣光更具魅力,张生当会徒生醍醐灌顶近乎奢侈的感受。月下的莺莺,更像天使的化身!

在经典爱情里面,诗常常是传情递爱的媒介。诗是情绪的色彩。空灵与和谐,是诗的生命。是不是人的某一感官的享乐,而是全器官乃至超感官的精灵。是诗,使莺莺获得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愉悦;也是诗,使张生得到了“千古难得一知己”的快慰。

在经典爱情的读本里,爱情本身就是优美而纯洁的诗。

现代恋人,恐很难走进崔张以诗为媒的那种环境与氛围中了。

叛逆孙飞虎本乃蒲津渡河桥守将,闻得莺莺“眉黛青颦,莲脸生春,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统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团团围住,欲虏莺莺为妻……封建婚姻那坚如磐石的根基被另一种恶势力所摇撼,崔母在生死攸关时刻,也顾不得门当户对、三从四德的封建教义了,竟答应谁能退得贼兵,愿倒赔房奁将莺莺许他为妻。恰张生儿时的同窗杜确,弃文就武后已官拜征西大将军,统领十万人马镇守蒲关,接张生告急书信后,旋即拨马而来,将“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

然而,人有时又是最负情的动物,在变故过后崔母竟把诺言置诸一旁,让张生与莺莺兄妹相称后,那副封建婚姻卫道士的面孔比先前绷得更紧了。矮矮的花墙,遂又成了阻隔崔张爱情的楚河汉界;使得月下西厢,顿成梦中南柯。一个相思染沉疴,一个悲泪湿香罗……

当张生欲悬梁殉情时,玲珑剔透快言快语的红娘告知张生,小姐倾慕于琴,可用琴声倾诉衷肠。

琴声中,莺莺与张生进行着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低语,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斯时,音乐又成了崔张发展恋情的酵母。现代都市里的红男绿女,对崔张这种以优雅音乐结情系爱的方式,恐也很难理喻了。

王实甫写《西厢记》时,并没有在前代文豪设下的路标前停步,他在金人董解元之《西厢记诸宫调》已把悲剧改为大团圆结局的基础上,又将崔张的恋情故事进行了高度升华,在大大强化崔张以人性殊死对抗封建礼教的描写中,把笔锋直刺整个社会。

在封建社会里,权力常常把爱情扭曲,权力不仅要求美色望尘而拜,而且把美色玩弄与股掌之上。纵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无一不是权力的玩偶和政治的牺牲品。西施和貂蝉,在权力设下的“美人计”的圈套里,充当着政治图谋的孤注一掷的砝码,她们身寄虎吻,只能灵肉分离,曲意承欢,以醒为梦,以梦为醒,在苟且偷生里咀嚼着青春的最大不幸;赵飞燕和杨玉环,是封建皇权幽禁在金丝笼里的两只画眉,是皇帝佬儿消愁解闷的天生尤物,她们虽珠围翠绕,象箸玉杯,承歌待宴,春游春从,皇恩多浴,雨露偏占,但在满朝文武那狐媚惑主,祸水误国的讥讽里,终未逃脱“红颜薄命”的厄运……

在夫权社会中,人类历史仅是男性的荣耀。美色要么是权力的奢侈品,要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