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邻水二中高2022级2023春5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诫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材料二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追求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挠;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样才能承载万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终身以之。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儒家对理想人格的所谓“内圣”设定,即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内容,具体的道德规范有很多,包括仁、义、礼、智、信、恭、宽、敏、惠、孝、悌等。这些道德规范成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人格评判的主要依据、政权兴衰的关键因素。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有人性本恶或者人性不善不恶的论点,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要求人们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等方式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也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这种思想认为,人的价值建立在道德境界的提升以及和谐的社会家庭关系之中。儒家认为社会家庭关系的基本方面可概括为“五伦”,指的是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礼记·礼运》中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慈、孝、良、悌、义、仁、忠等构成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根本。(摘编自高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衰。所以做事不能太用心,差不多就行了。B.老子告诫我们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放弃任何追求。C.中华传统文化对和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天人合一”思想和受“中庸”“礼”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D.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道德人本主义观念之中,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不二之选。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道家提出的观点无疑和儒家作了调和,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都值得我们借鉴。B.我们今天学习老子,感染古人些微智慧的光芒,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己,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指导我们的人生。C.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既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又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修身立德,承载万物。D.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以广义的仁爱精神为理想人格的内容。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的一项是()A.曾国藩主张“公尔忘私,国尔忘家”。B.《贞观政要》中:“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C.魏征进《谏太宗十思疏》。D.苏洵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老子》中贯串始终的“道”对我们的日常行为可以有哪些指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A3.D4.①论证语言平实准确;②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5.①顺其自然,避免急躁;②谦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③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④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A.“做事不能太用心”错误。由原文“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可知,做人做事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不是说做事不能太用心。B.“放弃任何追求”错误。由原文“圣人不存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可知,我们要学习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而不是放弃任何追求。D.“不二之选”错误。由原文“但对人性善的坚持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可知,对人性善的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使它们有了一致性”错误。由原文“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做了调和。我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可知,只是将二者做了调和,二者并不是一致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第三个分论点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D.选项论述的是六国失败破灭的原因,与“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无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我们可以从论证的语言、论证方法、论证的结构等角度作答。论证语言上:原文“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中“更”“又”字的运用,使得论证更严密,语言更平时准确。论证结构上:材料二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第一个角度为: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第二个角度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第三个角度为: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所以从论证结构上来说采用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三个分论点并列。论证方法上:材料二引用了《周易》、《礼记•礼运》等语句,采用了道理论证法,论证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注重厚德载物,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与完善,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崇德为精要。在论证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时,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所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从论证方法的角度来看,材料二在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在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顺其自然,避免急躁。老子认为不争不抢,韬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谦虚低调,不自夸,不炫耀。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他意在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收敛”,做事要把握尺度。老子主张不可过分的沉浸于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的乐趣。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知足常乐,珍惜平凡生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离开原地走动起来了。“你往哪儿闯,鬼东西!”约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一个赶轿式马车的车夫破口大骂,一个行人恶狠狠地瞪他一眼。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什么?”军人问。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你拐弯啊,魔鬼!”黑地里发出了喊叫声,“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伛下腰,又不动了……“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搡着,嘴里骂声不绝,走到雪橇跟前,三个人做出了决定:应该让驼子站着,因为他最矮。“好,走吧!”驼子站在那儿,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游荡的人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就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他想。墙角上有人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是啊,想喝水!”“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搔他的身子。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约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我的小母马……约内奇不在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去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阴冷昏暗的雪夜车马图,既写实又富有寓意,营造了寒冷悲苦的氛围的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B.小说塑造了军人、三个青年人、年轻车夫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C.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D.文中写了约纳多种苦恼,有丧子的痛苦与伤心,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与困窘,更多的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层痛苦与无奈。7.下列与文本的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同样都批判现实,震撼人心。B.约纳与军人、三个青年人等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符合人物身份、地位和心理,而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C.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D.小说善用短句、不完全句和省略号,如文末“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充分表现了约纳最终战胜怯懦,大胆诉说的内心状态。8.小说塑造约纳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如以“契诃夫严肃冷峻小说风格研究”为题写一则《苦恼》的文学短评,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答案】6.C7.A8.(1)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①语言描写:“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表现了约纳的伤心痛苦。②心理描写:“回大车店去!”表现了约纳因为无人诉说而选择离开的内心感受。③细节描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表现了约纳受到周围人的冷眼时的不安与想向他人倾诉烦恼时的欲言又止。(2)侧面描写:①文章开头的阴冷昏暗的环境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的心境。②开头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与小马呆呆不动的姿态极为相似,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③用周围人的冷漠衬托出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9.①主题严肃深刻。作者通过描写约纳悲剧性人生,通过一件小事揭示社会现实的冷酷与黑暗,同时也表达了人的孤独是普世的,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难以言明的鸿沟这一严肃深刻的主题。②叙述客观冷静。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角度叙事,与人物保持一定距离,叙述时并未把愤怒和哀叹直接诉诸文字,叙述语调冷静客观。③自然环境阴冷昏暗。小说将马车夫置于风雪之夜,通过极寒的环境渲染人与人之间的冷漠。④刻画人物剔除描写中的主观感情色彩。小说借对约纳“含而不露”的动作、语言描写,运用白描手法,客观地表现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是存在着温情”错误,这一情节表现了约纳看似苦恼得到缓解,实际上痛苦并未彻底消除,这样写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对话使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有误,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非一波三折。C.约纳不属于“漫画式人物”,本文也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约纳的形象。D.文末的不完全句与省略号的作用是让结尾简洁、精练,含义深沉,耐人寻味,而不是表现约纳战胜怯懦。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能力。作者在塑造约纳这一人物时采用了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约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像是坐在针尖上似的,往两旁撑开胳膊肘,不住转动眼珠。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是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约纳受到周围人的冷眼时内心的不安以及想向他人倾诉烦恼时迫切愿望。“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这是上帝的旨意哟”是语言描写,且“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在文中多次出现,表现了儿子的死给约纳带来了巨大痛苦。“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回大车店去!”是心理描写,体现了约纳急欲找一个人倾吐自己的悲伤的心情以及无人倾听的无奈。侧面描写:“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文章开篇渲染了阴冷昏暗的氛围,“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衬托出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大堆雪倒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作者将约纳与小马类比,用小马的瘦弱孤独衬托主人公的孤立无援,命运悲苦。“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大家都要死的……”“得了,你赶车吧,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用周围人的冷漠衬托出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苦与无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内容、主旨、艺术特色及写短评的能力。“短评”即用简短的语言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所以考生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评论角度,比如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比如思想内容方面,小说通过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表现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主题严肃深刻。人物刻画方面,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客观描写手法,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位饱含丧子之痛,迫切想要向他人倾诉痛苦却屡遭拒绝的形象。主人公姚纳并没有提出改善自身生活境遇的任何要求。甚至,他对于自己长期沉浸在困苦中的感觉也早己迟钝近于“麻木”,他仅仅还保留着一颗慈爱的父心。因此在强忍着丧子之痛时,要求人们赐予一点最起码的怜悯,以便慢慢地驱散胸中的愁云惨雾,使他能够勉强地在这冷酷的人间度过余生。语言风格方面,首先作者用词简单、精确、凝练,在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等方面选用的词语朴实无华、又简洁精炼、寓意却又十分丰富;其次作者在选用句子方面,尤其是对话方面,短句多、不完全句多,句子结构简单、短小精悍,显示出了语言简洁的特点,再次作者在描写时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格,收到了简单、精炼、形象、生动的修辞效果、另外《苦恼》中还大量运用了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运用也使语言含蓄、凝练,产生空灵之美。当然考生也可从其他角度进行品评,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六国论明·李桢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转而说六国以从亲,彼岂不逆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从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复。”所以状衰世之人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与六国之自为之也/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一种论文文体。《六国论》《过秦论》等。《六国论》是一篇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的议论散文。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C.“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它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D.“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苏洵和苏辙观点。B.作者认为六国之间互相攻打,尔虞我诈,和秦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一样。C.作者认为上天是爱护百姓的,不会让无辜的人民一直遭受残害。D.作者认为秦统一六国而称帝和六国灭亡都是天意,这种观点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2)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14.从苏洵和苏辙各自所写的《六国论》及本文来看,苏洵、苏辙以及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10.C11.D12.A13.(1)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把历史罪过归于秦国(2)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14.苏洵的观点:韩、魏、楚三国割地赂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导致灭亡,并使其余三国失去强援,亦趋灭亡。

苏辙的观点:齐、楚、燕、赵四国没有厚韩亲魏以抗击秦国。

作者的观点: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秦国不太强盛,秦王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他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王没有恶贯满盈,秦国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六国”作“灭”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A。“不帝”是承接着前面的“灭六国而帝”来说,在此为一种假设情况,“则”意思为那么,与前面构成假设关系,故在“不帝”前后都要断开,排除AB;“其恶未极”与“其恶未盈”两句结构相同,都是假设秦王的情况,应分别成句,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能力。D.“它是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并表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说法有误。“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提建议或意见的一种文体。科举考试中用于回答命题者的问题的文体是“策”。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作者在文章第一段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他不同意苏洵和苏辙的观点”分析错误。作者在本文第一段只是列出了苏洵和苏辙的观点,并未表明自己的观点。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为”,做;“所为”,所做的事;“专”,只是;“罪”,归罪。(2)“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炽”,严重;“迄”,到;“荼毒”,毒害、残害,此处要翻译为“被残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可知,苏洵的观点是韩、魏、楚三国割地赂秦,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导致灭亡,并使其余三国失去强援,亦趋灭亡。从“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和“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及“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可知,苏辙的观点是齐、楚、燕、赵四国没有厚韩亲魏以抗击秦国。从“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和“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可知,作者的观点是六国互相争斗,不行仁政,自取灭亡。参考译文:宋朝的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性;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性):认为一定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来观察历史,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只是把历史罪过归于秦国。在那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当苏秦刚出来(游说)时,本来曾想得到秦国所用,而希望秦国统一天下,(苏秦)的确知道那是容易(的事),假使秦国当真用了他,他为秦国所谋划的,也会像张仪那样。只因他不被秦国所用,就转而游说六国合纵,他难道没有预料到纵散约败之后不能保住(自己)吗?他只是想暂且用这种方法获取一时的富贵,希望自己在世时合纵不散。他用计激怒张仪使张仪来到秦国,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洹水之盟,还不过一年,齐国、魏国的军队已经替秦国出征了。张仪的辩说,虽说是只想使合纵离散而连横成功,但看他说的话,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想凭借着虚伪欺诈、反复无常的策略,用以陈述衰微时代人们的情形,不是很错。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崇尚欺诈和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横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威胁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尚且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你竟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临驾于人民之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这样啊!因此秦国不太强盛,秦王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他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王没有恶贯满盈,秦国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爱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乌江项王庙严遂成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16.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答案】15.C16.同: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异: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不能用人、功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C.“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用范增、韩信,不重视人才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品诗句,悟感情。“船沉巨鹿竟亡秦”描写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表达了诗人对项羽诛灭暴秦,建立赫赫功业的赞美之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写项羽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赞美项羽是一位凛然无畏的英雄。因此,两首诗都有对项羽的赞美之情。“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中,写项羽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不能重用范增、韩信这样的人才,并且“剑舞鸿门能赦汉”写其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表达作者对其惋惜之情;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英勇无畏。而宋朝君臣面对孤军深入的金兵,竟然仓皇南逃,作者借此表达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借古讽今是古代文人创作时常用的手法之一,如苏洵在《六国论》的开头先用“____________”归纳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又在结尾处用“____________”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答案】①.弊在赂秦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覆压三百余里④.隔离天日⑤.各抱地势⑥.钩心斗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能力。易错的字有:弊,赂,劫,哉,覆,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许多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航天事业便是其中的一项。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员为了他们的梦想,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而实施探月工程就是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飞天揽月之梦。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航天工作者们煞费苦心。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当然,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它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航天事业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B.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C.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D.航天事业不仅是梦想,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是中国精神的体现。19.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傍晚的秋水是另一番况味,王勃如是说。C.鲁迅《拿来主义》中有言:中国一向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D.这种投机取巧“聪明”万万要不得!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之所以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B.之所以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C.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D.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航天工作人员过去数十年中为之付出了艰辛的汗水。【答案】18.D19.B20.C【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语句存在错误有二: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前后主语都是“航天事业”,“航天事业”应该放在“不仅”的前面,排除A项。二是语序不当。“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也属于深层蕴含的内容,“中国精神”属于精神层面的,应该先说“其深层所蕴含的,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然后说“是中国精神的体现”,这样就排除B、C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句“敢上九天揽月”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A.“小辫儿糖四”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C.“闭关主义”中的引号表示强调着重指出。D.“聪明”中的引号表示反语、否定。B项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都表示直接引用诗句。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之所以如此”强调前面的内容是结果,“正因为如此”强调前面的内容是原因。括号的前文说的是“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是探索的原因,故用“正因为如此”,排除A、B两项;“过去数十年”是为了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但是D项没有“过去数十年”,也就没有强调太空探索时间久,这样就排除D项。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田径项目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动作的稳定性,而对动作稳定性进行控制的是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如果肌肉群缺乏力量,①,由此导致田径运动的成绩不佳。而在田径运动项目中的跳远、撑竿跳等项目,都是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控制身体的协调性,这就要求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控制身体的转动。比如在跳远运动项目中,②,核心部位的肌肉是处于两端无固定工作的状态下,这就需要核心部位肌肉对整个身体的转动进行控制,从而以完美的姿势来完成跳远动作。③,身体在离地后,全身都仅靠一根杆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整个过程中的动作比较复杂,这就需要数块或者数群肌肉在核心肌群的稳定与协调下完成动作。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对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答案】21.①则身体的稳定性就会下降②当身体离开地面以后③在撑竿跳项目中22.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控制身体的转动,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可以提高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下句可知,此处应填“肌肉群缺乏力量”的结果和“田径运动的成绩不佳”的原因,结合“都是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完成”可知应填“则身体的稳定性就会下降”;第二空,前提是“跳远”,顺承“则身体的稳定性就会下降”可知应是双脚离地时,故应填“当身体离开地面以后”;第三空,顺应文路,此处是又举一例,即对应前一句的“在跳远运动项目中”,结合“靠一根杆……”可知应填“在撑竿跳项目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主要意思是说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对田径运动的影响。分析文段,第一句为中心句:“田径项目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动作的稳定性,而对动作稳定性进行控制的是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群如果肌肉群缺乏力量,则身体的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