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_第1页
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_第2页
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_第3页
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_第4页
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普通高校毕业生体检表正式版高校毕业生检查表学号市县(市、区)考生签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曰半身一寸脱帽相片体检医院体检章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婚否籍贯现住所及通讯处原毕业学校或工作单位既往病史(以上由考生本人如实填写)眼科裸眼视力右矫正视力右矫正度数:医师意见(签字)1.眼科2.耳鼻喉科3.口腔科左左矫正度数:其他眼病色觉检查彩色图案及编码:正常口色弱口色盲口全色盲口单颜色识别:红口绿口紫口蓝口黄口耳鼻喉科听力右公尺嗅觉正常口迟钝口丧失口左公尺耳鼻咽喉正常口异常口耳鼻喉科异常口腔科唇腭:正常口异常口牙齿:正常口异常口口吃:否口是口口腔异常外科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医师意见签字皮肤:正常口异常口面部:正常口异常口颈部:正常口异常口脊柱:正常口异常口四肢:正常口异常口关节:正常口异常口外科异常内科血压收缩压:kpa舒张压:kpa医师意见签字发育情况良好口差口神经系统正常口异常口呼吸系统正常口异常口心脏及血管正常口异常口肝正常口异常口脾正常口异常口胸部透视正常口异常口胸透异常内科异常肝功能转氨酶:正常口异常口医师意见签字肝功能异常:体检结论体检医院意见复审意见备注注:1.“既往病史”一栏考生必须如实填写。如发现有隐瞒严重疾病,不符合体检标准的,即使已录取入学,也必须取消入学资格。体检医师应在检查项目结果的正常或异常等后的空格打“V”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指导意见》及教育部、卫生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体检日期:二0—年月日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姓名性别体检序号婚否照片毕业学校或考生单位名称出生年月日既往病史(由考生本人如实填写)既往病史:□(1无,2有)眼科裸眼视力右□.□石矫正视力右口.□矫正度数口□□口检查者:医师意见口1•合格2•专业受限3•不合格(以下医师意见的填涂类同)医师签名:左□•口左□・□矫1F度数口□□口色觉检查彩色图案及彩□色数码检查:□(1正乍曽口其它色觉检查图:「□亠喻自名称:舒,2其它)检查者:医师签名:单色识别能力检查:红(色觉异常者查此项)[口黄口(能识别填1,绿□蓝□紫口不能识别填2)眼病内科血压□□•□Kpa检查者医师意见口医师签名:发育情况□(1良,2中,3差)心脏及血管□(1正常,2其它)呼吸系统□(1正常,2其它)神经系统□(1正常,2其它)腹部器官肝□厘米,性质口(1正常,2其它)脾□厘米,性质口(1正常,2其它)其它外科身高□口□厘米体重□口□千克检查者医师意见口医师签名:皮肤□(1正常,2其它)面部□(1正常,2其它)颈部□(1正常,2其它)脊柱□(1正常,2其它)四肢□(1正常,2其它)关节□(1正常,2其它)其它耳鼻喉科听力左耳(耳语)□米右耳(耳语)□米检查者医师意见口医师签名:嗅觉□(1正常,2迟钝)检查者耳鼻咽喉口腔科唇腭□(1正常,2其它)是否口吃□(1否,2是)医师意见口医师签名:牙齿(齿缺失+)(1正常,2其它)其它胸部透视□(1正常,2其它)其他医师意见□医师签名:肝功转氨酶口(1正常,2其它)面抗表口(1正常,2其它)医师意见□医师签名:其它体体检检医站院意或见根据普通高校(中-专)招生体检工口指旨导意□规定_I第一部分口、口、口、口、口、□学校可以不予录取第二部分口、口、口、口、口、□所列专业不予录取第三部分口口□、口、口、□、口所列专业不予录取体检结论:□(1合格2专业受限3不合格)体检医院或检査站(盖章)年月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摘要:教育个性化成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创新人才的新理念,引起世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必然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因此,为了深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进程。我们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实践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是:在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上差异性较大,对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的认识,多数人还不大清楚。高校体育教育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教学实践个性化特征不显著,师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创新性表现不够积极等等。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思路是:首先要坚持走高校体育教育特色化与创新之路。办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和发展要求。其次要坚持实施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创新改革。再次要坚持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格完善为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StudyontheIndividualizedDevelopmentofPhysicalEducationin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Abstract:Theindividualizededucationhasbecomeanewideaoffosteringcreativetalentswhocanadapttothe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Thisideahasattractedahighattentioninthefeldofeducationalltheworld.Peoplegraduallyidentifywiththeideathatthebesteducationistheonethatenabletodeveloptothegreatestextent.Itisthemissonforeducationtohelpeverystudentsmakethegreatestprogree,anditisalsoadirectiontowardwhichieducationreformdevelop.Thenotionwilldefinitelyinfluencetheindividualizeddevelopmentofhighererphysicaleducation.Therefore,inordertodeepenthereformofphysicaleducationandpromotetheprocessofindividualizeddevelopmentin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ourcountry,wehavetakenaresearchobjectandhavedoneresearchesonthestatusquo,trainofthoughtandstrategiesoftheindividualizedphysicaleducationbymeansofinvestigation,researchandliterature.Theresultshowsthereexistsabigdifferenceinunderstandingtheconceptofindividualizedphysicaleducation.Mostpeoplearestillnotclearaboutthemeaningofindividualizedphysicaleducation.Neitherthecharacteristicconstructionofphysicaleducationnorindividualityofteacheringpracticeisapparent.Teachersandstudentsarenotactiveinstrengtheningthedevelopmentofindividualizededucationingeneralofphysicalanduniversities.Frist,sticktothecharacteristicandinnovationofphysicaleducation.Itisnotonlyamajortendencyofoureducationaldevelopmenttostartupphysicaleducationwiththeirowncharactersticsbutalsotheembodimentandrequirementofbuildingthe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econd,keepcarryingonindividualizedphysicaleducationcanimproveandperfectstudents'personalitygreatly.Keywords:generalcollageanduniversities;physicaleducation;individucation;development;research前言选题依据体育教育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体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说明体育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赋予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不断研究体育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使大学生人人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得到个性充分发展和人格健全,是体育教育工作的职责。体育教育过程与实践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发展,也影响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发展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较快发展。表现在: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活跃,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拓展,体育教育设施和器材有较大改善等等。但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践表明,体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如何树立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国家体育课程、地区体育课程、校本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如何办出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教育,如何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等等问题,急需积极研究解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工作随着改革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开展了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加强了体育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有些学校开办了课外体育俱乐部,不少学校运动队或高水平训练队的成立与训练的经常化,以及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环境建设等等方面都有不少成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没有自己的东西,特色和个性不显著。当今世界个性化发展的思潮越来越猛烈,在各个社会领域都强调个性化,表现在商品上要个性化才能赢得市场;单位、企业的个性化才能求发展;人的个性化、人格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早就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党的“十七”报告再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都表明特色化、个性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必然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需适应个性化发展,才能办出高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才能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健全个性和人格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文献回顾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综述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进步。主要表现在:第一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有不少学者调查研究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特征明显。周桂娥调查认为:现行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是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技术传授为主要形式。2)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单一化。曲宗湖认为: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虽然接受同样的教育,但由于他们在体质状况、运动能力、社会环境、心理素质、对体育的认识程度、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因而将他们在统一的组织形式下进行学习、练习,就过分强调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需求。3)体育教学角色的教师中心论。王则珊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翁惠根认为:体育教学中的每一步程序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只是按教师的指令运作,完全处于一种被动、顺从的状态,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4)体育考核标准统一化。周桂娥调查认为: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成绩的考核采用竞技能力的统一考核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发育状况、体质状况、学习态度等因素,结果体育基础好的总是得分高,而体育基础差的虽经过认真练习、锻炼却总是得分低,因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姚蕾认为:技能教学评价方法,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公平竞争,但实际上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它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也反映不了学生体育发展状况,这种绝对标准性评价方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需要。第二是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规律的整体认识,对教育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见,体育教育思想对体育实践工作的重要价值。周登嵩认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教材的选择,体育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顾明远认为:思想认识的改革是一切改革的基础,也是改革付诸实践的关键一步。自我国现代学校体育课程产生以来,先后出现的体育教育思想有:军国民体育教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育思想,学习原苏联体育思想,我国本土化的“体质教育'',“技术教学论”,以及现在的“终身体育思想"、“快乐体育思想”、“成功体育思想”、“健身体育思想”、“健康第一思想”等多种体育教学思想。卢元镇认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经过从无到有,引进的较多,自己较少,多种教学思想在相互碰撞与争论之中求发展,最终相互融合,并在本土化中不断发展,指导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实践。第三是高校体育课程研究:多集中在体育课程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研究。邵伟德认为:在体育教学模式上,大部分教师采取的形式还停留在“开始部分一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基础上,无论教什么教材都是“讲解一示范〜讲解一练习”这样的一个程序。赖天德认为: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保留原有锻炼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要从单一的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向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融合方向转变,让体育舞蹈、形体、健美操、户外涉足、游戏、民族传统文化活动走进课堂,融音乐、艺术、自然、社会学科知识于教学中。王则珊认为:原有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愉快学习的氛围不能够从教学内容上得到满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有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注重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对学生个人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不注重教学气氛的调节,现代教学媒体也很少在体育课上使用。第四是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许多体育教育学者认为: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资源,需要不断地培养、培训、开发,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步和发展。毛振明认为:由于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提高,如果教师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周桂娥调查认为:近几年青年教师比例几乎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使青年教师抓紧业务学习,积极提高人文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唐宏贵研究指出:人文素质是由各种社会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是为适应职业活动需要而从社会教育和环境中习得的个人品质、文化修养、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念;并以内在素养外化的方式呈现。有研究认为: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五是校园体育文化研究:杨文轩的《体育原理》编著: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行为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校园体育现象的简单综合,而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以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以推动学校全面进步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和生成环境。校园体育文化正是通过一定的氛围与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进而实现对精神、心灵、个性、习惯的塑造。所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行动者。关于体育教育个性化研究综述体育教育个性化来源于教育个性化思潮,这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王义高主编《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指出:教育个性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二是指教育的个性化或个别化(包括教育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天赐、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三是指学校的个性特色(包括个性特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科研优势,有个性特色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滕子敬著《学校体育研究与探索》指出:教育个性化思潮的渊源有两个:第一个是人本主义学者的著作及其主张:第二个是各国教改舆论及其咨询报告;其中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4—1987年提交的4份教改报告最为典型。所谓个性,不仅指个人的个性,同时还意味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国家的文化和时代特征。美国也强调学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美国专题报告《学术水平的反思》从学术界的角度大力提倡美国学校的个性化、特色化,认为“学术水平”反映为4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水平,二是应用研究水平,三是跨学科综合研究水平,四是教学水平,不同高校的学术水平可以体现不同的侧面,因此,“要求每一所学校确定自己有特色的办学方向。"针对教育个性化思潮,我国对教育的人性化、人道化的提法采取谨慎的、回避的态度(日本、美国,在其政府的官方教改文件中也不提教育“个性化”的第一层含义,即“人性化"“人道化”的口号);对教育的个人化、个别化的主张作出了积极认同;对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原则产生了共鸣。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1月制定的《全日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精神和创造性”。以后各个时期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都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按照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在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从重“共性"、重“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向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教育受统一化、划一化、单一化模式的束缚还是比较严重,体育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问题.关于国外体育教育研究综述美国的体育教育受其教育制度的影响很大,体育教育由州级以下的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本学区体育教育行政事务,学区有很大的教育自主权。美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很不相同,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有:一是竞技体育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教授竞技体育活动,在某一运动项目上花较长的时间来学习,主要目标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素质。在高校主要是开展竞技体育教育,并成为高等教育的组织部分。二是健身体育教育模式:它强调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并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三是社会责任模式:它主要是培养学生怎样对自己和社会负责。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参与体育活动尝试体育体验。四是学科联合模式:它是将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联合起来,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其它学科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美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发展身体,终生参与体育活动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良好态度。体育课程内容较多、项目较杂、选择性较大,重视舞蹈、韵律操、娱乐活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竞技运动项目比重较大。体育教育要求在不同学校有较大差异,有必修课、选修课,教学时间也不同,对体育老师素质要求较高。英国体育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欧美其它国家稍有不同。长期以来,游戏与户外运动已深入英国人的生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体育课程标准选择项目上,有6个方面,即田径、舞蹈、游戏、体操、野外活动、游泳,并分年龄阶段按不同要求实施。英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特色主要有:一是延续性,把游戏和竞技运动与其它运动统一起来,形成新的教材体系,一直延续至今。二是相对独立性,要求体育课程保持自己发展的特点。三是综合性,力图在课程标准、课程理论、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考试办法等各方面均努力实现内部平衡,使之发挥综合性效应。在体育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也较高。日本体育教育受德国、美国等西方教育影响较大,其发展经过了军国民主义,经验主义,学科主义,体力主义、生涯体育等时期;尤其是“生涯体育"提倡的“快乐体育"思想,在日本发展较好,重视体育教育的人文关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日本体育教材内容重在研究构建,把体育教材、体育素材、教学内容统一起来,形成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练习方法,促进了体育教材科学化。日本的体育教育组织与评价也较多样,体育大纲的灵活性较大,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俄罗斯体育教育比较重视其严谨和规范化,对当今社会教育和体育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对我国的影响较大。俄罗斯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主要表现在:一是体育教育文件和体育大纲的弹性化发展,由原来的统一性大纲,现在出现多种类型的体育大纲,如:普通综合性体育大纲、竞技性体育大纲、健身性体育大纲等。二是体育教育目标细化,原来是三项教学任务,现在分为五项任务,并且不断细化。三是体育教育内容和方法开始多样化,由原来的竞技项目为主体,逐渐生活化、健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四是对体育老师的培养教育要求不断提高,等等。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但都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改革。我国在学校体育教育研究与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各方条件所限,多数体育教育问题只有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研究,一些重要的实践问题未能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与论证,以致影响体育教育改革成效。尤其是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研究不够,导致体育教育实践中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影响着高校培养人才基于此,本选题将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高校体育发展现状,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新路子,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研究目的和意义为了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明确体育教育发展方向,理清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完善体育教育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观,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探索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产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了解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认识,体育教学过程个性化状态,以及体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实践个性等现状。针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个性发展问题,探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明析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探讨个性化发展的创新原则、方法体系,形成体育教育个性化理论框架。进一步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策略:对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的课程特色、体育教学微观改革、校园体育文化个性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与要求。对促进体育教育健康发展,服务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理论假设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商品需求逐渐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因而,适应个人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高度关注。人们逐渐认同了“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要选择。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不够明显;加强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有利于充分开发与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建设高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完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个性化,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开展创新性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与人格健全。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对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管理人员56人,体育教师84人,大学生350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现场发放和邮寄发出问卷每人1份,分别收回问卷:40、65、285份,收回率分别为:71.4%,77.3%,81.4%;有效问卷管理者36份,体育教师62份,学生268份,有效率为:90.0%,95.4%,94.0%。另外,发放专家问卷,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3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5份,收回率83.3%,有效问卷23份,有效率92%。调查问卷设计是以社会学研究方法为指导,调查内容以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要求为依据,调查提纲及问题设置咨询了有关体育教育专家教授的意见,形成的调查表,并请专家教授对调查表内容和结构进行二轮有效性评定,评估其内容效度(r=0.85);调查信度采用对半分测方法进行信度检验(r=O.87);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符合科学调查研究要求。调查数据采用EXCEL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文献资料法通过手工查阅和网络检索,自1990年以来我国体育学术刊物和体育教育书籍,收集有关学校体育教育个性改革方面的资料,并采用逻辑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技术路线阅读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题目——细化研究题目——明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一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研究过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设计调查问卷——检验问题效度——调整调查内容——发放问卷调查——收回统计问卷——整理分析研究问卷——设计实地调查内容——开展实地观察调查——收集观察材料——整理材料——设计访问调查内容——组织开展访问调查——汇总整理研究信息材料——进行逻辑分析研究结果——创新研究理论——撰写与修改学位论文——形成最终研究成果。研究结果与分析3.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现状分析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认识现状分析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是提高实践效果的基础;分析普通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了解问题,提高认识,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前提。我们拟从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个性化含义,以及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的目的意义等方面认识状态进行分析。首先,在体育教育思想方面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1)表明: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9.4%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有22.2%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25.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6.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有16.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体育教师,15.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只有11.1%的体育教育管理者,8.1%的体育教师,9.3%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要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等。这说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和观念表l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序号调查内容(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教育管理者36人体育教师62人学生268N认同率%N认同率%N认同率%1健身教育616.71219.46725.02全面发展822.21016.15520.53终身体育1233.32133.97026.14快乐体育616.71117.74215.75健康体育411.15&1259.36其他34.893.4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出现一定的多元化现象,也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问题等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健身教育来源于社会健身的热潮,强调体育教育的生物作用,但对体育教育的其它效能反映不明显,因而不足作为体育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来源于教育目的,反映了体育的多功能要求,但太笼统没有体现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因而也不宜作为体育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来源于终身教育,强调的是学校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因而它作为现在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也显得有些不足;快乐体育来源于日本“生涯体育”,注重的是体育教育的心理效应,也不足作为体育教育的总体认识。只有健康体育能较好地反映体育教育现象的本质极其问题的总体认识,健康包括生物效应、心理效应、社会适应的要求,它含盖了上面多种体育教育观念的内涵,也符合当今世晃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我国树立的“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因而它作为体育教育思想是比较恰当的。可是高校对健康体育的教育思想的认识非常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其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状态。调查结果(表2)表明:有33.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7.5%的体育教师,30.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显然这种认识把体育教育特色当作个性化,有一定代表性和体育教育改革意义。有13.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6.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在体育教育中强调个别化的要求;这种认识虽然有特别化认同,但反映表2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单项选出在体育教育个性化中强调特殊化要求,是不太正确的。有8.3%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6.1%的体育教师,6.3%表2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序号调查内容教育管理者36人体育教师62人学生268N认同率%N认同率%N认同率%1体育教育特色化1233.31727.58130.22体育教育个别化513.91117.7186.73体育教育人文化3&31016.1176.34学生个人化1541.72235.514353.45其它12.823.293.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体育教育的人文化;这种认识有一定进步,反映出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但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含义,仍存有人性和人道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不大妥当的。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35.5%的体育教师,53.4%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是指发展学生个性,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教育过程,实现体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这种认识具有一定普遍性,把体育教育看成是学生个性教育,反映了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此看出,当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认识有一定基础,多数人基本上了解体育教育个性化的表层含义,这对推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认识的全面性、本质理解的深刻性、准确性等还不足,过于简单化。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学习、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再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表3)表明:有27.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5.8%的体育教师,29.1%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重在办出高校体育特色,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部分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认识较为合理,但太笼统,也较模糊,不具体,实践中也不好操作。有19.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17.7%的体育教师,17.2%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作用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养成终生体育习惯。这部分人群是处在原有的体育教育目标上认识,反映出对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性要求认识不够。有44.4%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0.0%的教师,47.0%的学生认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重在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健身和保健能力,培养健康观念和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充分发展。这部分人群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理解较为正确,反映了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体育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发展。由此看出,当前高校对体育教育改革目标及作用的认识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有不少人群仍没有正确理解或不明确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作用,仍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方向和要求。表3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目标和意义的认识现状调查结果序号调查内容教育管理者36人体育教师62人学生268N认同率%N认同率%N认同率%1办出体育特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027.81625.87829.1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增强体质719.41117.74617.23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方法,培养健康的观念和习惯1644.43150.012647.04其它3&446.5186.73.1.2体育隐性课程个性化发展现状分析体育教育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环境(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心理环境等)和感染性机制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方面内容;体育设施及其安排、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学生和教师的人格特点等都是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潜隐性、无意识性,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分析体育隐性课程实践现状有利于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改革,促进学生个性素质的充分发展。我们调查结果(表4)表明:有65.9%的体育教学管理者,62.9的教师,51.1%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良好,教学热情细致;说明还有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热情不够认同,管理者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有52.8%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3.2%的教师,25.7%的学生认同: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积极配合、师生活动兴趣高;说明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课堂气氛还要强化。有86.1%的体育教学管理者,54.8%的体育教师,32.8%的学生认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强、体育氛围好;反映出管理者与师生的认同率有显著差异,说明管理者偏好表面工作,而师生尤其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感染性认为还有待提高。有47.2%的体表4部分高校在体育教育隐性课程的实施现状调查结果序号调查内容教育管理者36人体育教师62人学生268N认同率%N认同率%N认同率%1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良好、热情细致2365.93962.913751.12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积极配合、兴趣高1952.83353.26925.73课外体育活动积极高、主体性强、氛围好3186.13454.88832.84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好、感染性强1747.22133.97628.35校内卫生、环保绿化、体育设施好1541.71422.63513.1育教学管理者,33.9%的体育教师,28.3%的学生认同:校园体育文化气氛好、感染性强;说明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不够。有41.7%的体育教学管理者,22.6%的体育教师,13.1%的学生认同:校内卫生、环保绿化、体育雕塑和设施好;反映出体育教学管理者和师生对校园卫生、绿化、设施等环境的建设还不大满意。由此看出,当前高校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还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投入和心态还不太积极和稳定,课外体育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还不够好,影响着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加强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特色建设,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体育教育个性化,提高体育教育效果。总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内容与方法改革、以及体育教育条件等方面都有不少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差异较大,显得有些混乱;对“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认识肤浅;对体育教育个性化的涵义,以及体育课程个性化改革的目标和意义等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各高校不太明确体育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显性课程改革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体育教育内容的竞技化,教学方法的技能化,教学组织方式的单一化,与素质教育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体育显性课程个性化、特色化建设不明显。体育隐性课程建设重视不够,体育环境和感染机制的积极氛围影响不大,校园体育文化特色不明显,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等。因此,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是建设高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方面,是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3.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思路体育教育个性化的理念.1个性个性在哲学上,是与共性相对的范畴,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是指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性质。个性与共性是不可分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并丰富着共性。人们要研究和把握具体的事物,不仅要注意事物的共性,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事物的个性。在社会学中的个性是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的,研究的是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社会共同体、阶级、民族、群体、个体的社会典型。在生理学上是把个性放在个体的各种生理系统中,尤其是放在神经系统中进行分析,研究外界刺激如何转变为个体的神经过程,研究神经过程在个体的大脑皮层和整个神经系统中是如何进行的,并研究刺激如何引起反应和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在心理学上的个性,在广义上讲,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带有一定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狭义上讲,指个人心理面貌中与共性相对的个别性。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多方面、多层次、多水平的心理因素的统一体。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是人在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等成分。心理学中的“个性"既是区别个体的重要标志又是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总和。也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综合的心理结构。我们所探讨的是从教育学角度来研究人的个性。虽然哲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对个性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是人的个性发展离不开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生活,离不开生理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教育学中的“个性”应为: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所以,个性既是内在素质又是内在素质的外显,是素质的整合与提升。.2个性化个性化在哲学意义上,主要是指事物的个性或特殊性的发展变化,形成事物的特有性质或状态。在哲学中关于人的个性化是以人的世界观为前提,解决人的本质,探讨人在宇宙体系中的地位,揭露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个性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哲学上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显现出事物的共同性和区别性的变化。从社会学上谈个性化,主要是指在社会结构中的社会现象的典型性发展变化,如群体、个体等典型性显现或特色发展。从心理学上谈个性化,是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学上的个性发展主要是指入的个性倾向性发展,心理过程依赖于个性心理特征,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个性化发展既有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在同一年龄阶段存在着适用于任何文化生活环境中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的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艾里克森、佛洛伊德、哈维格斯特、科勒、哈鲁科等对此都著有理论学说。我们从教育学上探讨人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将个性化教育理解为一种教育思想,即强调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提倡个性潜能的发掘和良好个性优势的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和谐发展的人,弘扬教育的特色化。关于个性化教育我国学者有多种解释,一般认为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应包括确定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教育个性化还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来理解,要求教师要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爱好和性格特点,应当使学校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研究“2021年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教内容和所提要求尽可能符合学生个人的需要。由于知识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知识与创新,为此要格外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的发展。面对今天的数字化生存和全球性发展,人们必须具备处理信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难以实现的,它更需要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个人进行个性化教育。.3体育教育个性化体育教育个性化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指导思想,从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和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个性发展。主要具有三层含义: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化。是指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充分开发本校的体育资源,办出本校特色的体育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第二是体育教学个性化。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形成个性化教学方式。第三是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完善人格。对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而言,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基于自身实际条件的各种教育影响下持续地得到共同发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人格是体育教育个性化的目的所在。体育教育个性化所体现的是一种体育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定式)。它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形成的过分统一性要求的观念转变,是对“划一性”体育教育的否定。个性化体育教育是相对于“划一性”体育教育而言的。“划一性”体育教育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它表现为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所以,“划一性”体育教育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划一性具有使体育教育退化和僵化的缺点;“划一性"否定或不重视人的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体育教育个性化也是以人自身为目的的教育。因为,人有个性,才使人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才使人有目的地、有选择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并对自己的愿望、动机、行为和个人品质作出评价;因为人有个性,才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人能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现实和个人主观世界。可以说,有个性的人是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思想认识的转变。(1)体育教育要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是个性化体育教育的最基本理念: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的。(2)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不是平均发展。个性化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亦即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3)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所谓学生的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主要是指人的“类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4)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主要包括:不同层次、种类、地区、学校的体育教育在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形式、体育内容等方面应具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特色;同一层次、同一种类、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应具有自己的体育特色;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特色化;(5)教师的个性化。真正的教师应不断修养自己的个性,从而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这是以个性养成个性最重要的方面。可以认为体育教育个性化主要是从师生及管理者的主体性、创造性着手,使得体育教育本身具有针对性,这种体育教育模式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体育教育特色化与创新体育教育个性化首先反映在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办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和发展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化教育问题。美国重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原因是原苏联的卫星上天,使得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的优势受到威胁。1986年成立的“全美科学教育理事会"于1989年发表了题为《美国人应有的科学素养》的报告。该报告实际上是一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的宣言。美国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既重视学生个人价值观、价值目标、课程设置上特色化,又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学术目标上强调“个性化”。法国为了推进个性化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年级教学组织形式,分三个学习阶段组织教育。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快的学生可以缩短时间完成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业,然后提前一年转入下一阶段,发展慢的学生则可放慢学习进度用完成学业。使每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主进行学习,为学生个性与创新才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制度条件。日本“二战"后,随着国内实行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作为教育民主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日本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突出地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和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即发展个人能力,根据个人能力和个性给予受教育的机会,主张将这一原则贯穿于教育的各个方面。日本的个性化教育,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每个人的尊严和完善的人格;每个人在生理、心理等诸方面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独自主见及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各国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但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创造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体育教育特色化是教育问题研究的热点,研究中关于该问题的解释往往与创造力结合在一起,认为个性是创造力的基础,而创造力是在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或者多种心理过程。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对基于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创造力问题进行了深刻解释,认为创造力是奠基于个性的充分发挥,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些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社会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而没有个性,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个体创新的过程实质是个体个性稳定彰显的过程。如果缺乏自主而独特的个性,就不会以自主而独特的品格作用于客观对象,也就不可能形成创新能力等创新性成果。人类生生不息发展、社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一次次创造性的变革,无论它是适时的,还是激进的,都是促进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一次次的创造性的变革,又是由某个个性丰满、完善的个体或是群体完成的。历史上许多划时代的创造性成果都是来自于个性的加工。美感、激情、兴趣和爱都是创新的动机。比尔.盖茨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物,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开拓者。他执着于电脑软件的开发,为了他所热爱的工作,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学业,也正因为这份执着和热爱的鲜明、丰满的个性造就了他的辉煌;托尔斯泰也曾多次说过:“我们的创作没有激情是不成的,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唱出来的”。体育教育个性化、特色化也是如此,必须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教育特色化表现在体育思想、体育教育内容、体育教育方法和形式等各个方面:(1)体育思想的特色化:是指每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体育教育发展思路上的特点与个性。这要求各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发展优势,有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形成自己的体育特色。(2)体育教育内容的特色化:是指学校开展各项体育工作,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发展体育项目等方面要体现学校的创造性、特色化,不要人家搞什么项目你也盲目上项目。(3)体育工作方法的特色化:是指在高校体育工作中要改变被动、灌输性方法,转变为主动性、激励性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师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4)体育教育形式特色化:是指高校体育教育的形式要根据个性化要求,打破传统班级和学年界限,根据学生实际和要求组合教育形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采用多种体育教育形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化。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创新体育教学个性化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目前教育界对探索教育的发展方向上存在三个特点话题,即个性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三种提法的实质是统一的。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受教育主体个性的充分发展,这是受教育主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创新的基础。从素质内涵与个性一般涵义的角度看。素质是先天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与品质的综合,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品质。个性是人文性在个体上的体现,也是由生理、心理与社会性三个方面的特点与品质所构成。这就表明,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个性由世界观与个性特征组成。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展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化教育是对学生提出个别要求,强调其个别性的一面,从而因材施教。所有这些个性化教育对个人素质提高和培养就是充分奠定个体创造能力的过程。所以个性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三者是统一的,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有助于学生优秀个性的培养。体育教学个性化的途径与表现特征:(1)体育教学理念的个性化。理念就是理想的观念,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观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具有丰富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和实践,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个性化意味着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标准化的体育教学,而是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内涵非常丰富的体育教学,是独特的体育教学。(2)体育教学目的的个性化。目的的个性化就是通过教学,我们要培养追求个性发展的人才,而不是规格化、标准化的人才,不是千人一面,而是人人生动活泼,具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我国教育界提出了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战略决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素质,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形成作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在每个学生或学生集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精神面貌(个性)。因此,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本义所在。它强调从人的素质差异出发,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素质得到发展、提高和完善。从实质上看,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其核心或关键是个性发展。而个性化发展原则并不违背素质教育的宗旨,个性化教学恰恰是服务于素质教育的。(3)体育教学内容的个性化。个性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卓越的教育教学就是人尽其才,就是使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那么,建立什么样的体育课程体系、确立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才能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的特点呢?从国际教育界的经验看,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确立研究性学习制度、进行分层次体育教学是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使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4)体育教学形式的个性化。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多久?如何评价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应该是由学生的经验、意向、需要、兴趣和能力水平等决定的。而就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活动又是发生性的,这就意味着教学必须是个别化的。因为,只有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态度和行为,学习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形式上讲,我们要充分运用以下体育教学形式来补充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体育合作学习、同伴体育辅导、小班化体育教学、个别体育辅导、自主学习与体验、探究性体育学习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5)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方法的个性化涉及依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和不同的学习对象而采用何种方法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法的运用:有意义的传与授学习体育、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体育、体育情感体验、体育氛围熏陶、尝试体育错误等,并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转化理论为方法。(6)体育教学手段的个性化。从总的方面讲,手段的个性化体现为各种体育物质条件及活动方式运用的多样化,使学生能够“为生活而学习体育"和“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各种教育网络的出现,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个别化体育学习。总之,只有充分利用校园体育文化资源、广播电视手段、计算机技术手段、网络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实现教学手段的个性化。上述表现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是同时体现的,有的是交替体现的。这些是就总体教学表现特征而言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基本认识,还有助于提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哪些方面进行个性化教学。体育教学个性化与创新的基本原则:(1)针对性原则。人有千姿百态的个性,是人的差异性所致,人的差异性又源于个体的特殊性,没有独特性就无所谓个性。个性化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社会化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形成独特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能力和性格。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做到有针对性,都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差异性,注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优良个性,摒弃消极个性。(2)主体性原则。教学个性化强调入的价值、需要、兴趣,强调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和个性化教学的内因。它要求体育教师要视学生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地位、个人经验、学习的原有基础、自身的接受能力等,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个性化体育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指人在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要素有机整合而成的心理结构特征。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最高表现,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推动个性顺应环境、开掘智力、走向成功的内在潜能,是人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能不囿于传统,不安于现状;才能面向未来,勇于进取,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才能目标明确、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兴趣广泛,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体育教学个性化要求为每个学生创造、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培养创造性的体育教学机制,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等认识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个性化教学就是一种创造性教学。(4)民主性原则。个性化教学是真正的民主化教学,在整个的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民主性是其前提和保障。首先,个性化教学在本质上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让其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正是在个人特点基础上展开的,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培养。个性化教学作为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与让所有的学生接受统一教育的教学相比,更具有民主性色彩。其次,体育教学的民主性还体现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上,个性化教学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型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角色,变为有主观能动性,有独立“启疑”能力的人。因此,体育教学个性化要坚持针对性、主体性、创造性、民主性原则,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体育教育个性化最终体现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与人格完善。个性的充分发展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多方面、多层次、多水平的心理因素的统一体。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是人在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等成分。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个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充分发展。促进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如:在美国,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非常明确的认识,费城喜鹊学校强调“我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知识和能力”。课程设置的人文取向十分明显。他们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人文教育占据比较突出位置。表现在课程上,不仅要求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在课程中的比重,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注重面向世界文化、历史和精神财富,揭示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涵,以此陶冶健全学生人格。学生个性发展的特征:(1)独特性。这里讲的独特性就是个性的相对差异性。个性是在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度等生物因素与环境、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差异结合构成的一个整体,这就成了个体个性。个性的这种差异表现为外部差异和内部差异。外部差异是指个体与他人在智力、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及体质和外貌的差异性;内部差异是指个体内部各种心理品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个性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具有某种特点上,而且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2)主体性。主体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作为活动主体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只有做为主体独立地分配自己的意识和活动,才可能是有个性的个人。没有主体性,个体从事的活动就失去了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谈不上才智的发挥,就只处于受支配的地位。(3)社会倾向性。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因而,每个人的个性都留有社会影响的痕迹。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社会化过程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4)完整性。个性是个体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才能等因素共同发展变化形成的。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所说“个性生活是主体的整体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整体形成物"。个性中各要素共处于统一的整体中,在相互联系中发展。马卡连柯也说,个性发展不是一部分、一部分进行的,个性成长具有它的完整性。(5)可变性。个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因环境变化和突发事件而发生改变。在体育教育中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途径与要求。(1)是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做到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创新精神为核心,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各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个性化体育课程体系,从宏观上讲,主要内容有三点:课程目标的科学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课内外的一体化。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相结合,提高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比例。合理安排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过程的效果。强化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并重,应强调以课程为中介的教与学互动原则,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三者之间的互动行为过程,发挥体育课程的最大潜能,提高师生的积极性,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技巧,提高体育学习效果。(2)是体育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师要充分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的现有个性,以及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因此,体育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上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动机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它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其培养方法是建立学习定向的课堂环境。所谓“学习定向的课堂环境",指的是使学生倾向于学习活动的环境气氛。欲建立这种课堂环境必须做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建立学习意向,消除学生的高焦虑:充分利用学生的需要与内在动机,是他们从事体育学习活动持久动力的特点,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控制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情景教学,因势利导,激励创新,消除学生害怕受伤,害怕上体育课的恐惧。教师应在课堂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推广“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可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应善于提出体育问题,创造体育情景,激发学生体育思考,培养学生的体育个性。(3)是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包括:学校体育环境、体育设施、体育资源、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氛围等。对学生体育学习个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体育学习环境,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教育的健康发展。3.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策略适应个人能力的个性化教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关注。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进步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一种新理念,教育个性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那么,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促进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革实践。建立科学的体育校本课程,促进体育课程体系特色化.1建立体育校本课程的实际意义“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结构。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由此开始构建我国“三级课程体系”的改革。“校本课程”的提出,反映了世界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是教育个性化发展的体现。体育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体育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几乎没有什么权力,以至于许多教育工作者看来,课程就是现行的这些国家课程;因而,影响着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是知识经济对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适应新世纪培养卓越人才的需要。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使得个人特长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样一个时代,国家教育改革体现了个性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应是适应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潜在能力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体育校本课程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是学校有目的对学生施加体育影响的教育,它是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学校体育课程编制方面的权力是体现体育特色的基础,学校体育特色首先体现在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学校具有相应的课程权力才可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办出体育特色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来加以保证。体育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为落实学校体育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发挥体育教师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反映了当代教育注重人才培养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发展多样性结合的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全球化所要求的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土本化、本地化相统一的特点。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校本课程,是发展学生体育特长、适应学生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保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需要认真设计与不断优化校本课程,使学校体育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切实可行的保证,学校的体育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因此,要科学组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来体现国家意志、地方差异、学校特色,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显现了体育教育特色化个性化的实际意义。.2体育校本课程编制的目标与原则首先明确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体育课程的价值是作为客体课程与其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的反映。所谓价值取向是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它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体育校本课程价值取向是决定校本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它规定了学校体育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体质与健康往哪里发展。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合于人文性、造就全人,以人格完善和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价值观;二是以“有用性”、满足学生的某些体育需要为目的的课程价值观。具体到一所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应建立在更为具体的价值取向基础之上。体育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未来人才身心素质要求的认识反映,也是他们对体育教育客观规律认识的产物。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念。体育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体现了体育教师对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则集中表现了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念与他们对这一客观规律认识的结合。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特征是:第一主体性:体育校本课程主体性表现在:一是以学校为主体,是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因而必然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没有体现出以各校为本的特色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二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需要体育教师的充分参与,要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