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贿罪修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1页
论受贿罪修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2页
论受贿罪修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3页
论受贿罪修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4页
论受贿罪修分析研究 法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受贿罪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受贿罪的主体和客体,同时分析了受贿罪的特征,从深层次介绍了受贿罪的表现特征以及受贿罪的特点,还有受贿罪的类型和对象,最后写了受贿罪的共犯以及量刑。关键词:受贿罪;主体;客体OnthecrimeofbriberyAbstrac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subjectandobjectofbriberycrime,and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ofthecrimeofacceptingbribes,fromthedeepintroducedcharacteristicfeaturesofbriberycrimeandbriberycrimeandbriberycrime,thetypesandobjects,andfinallywrotetheaccompliceofbriberyandsentencing.Keywords:Crimeofacceptingbribe;subject;object目录1理论概述 11.1受贿罪概念 11.2受贿罪主体 11.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1.2.2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1.3受贿罪的客体 12受贿罪的表现特征 22.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22.1.1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 22.1.2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 22.2本罪主观表现 22.3本罪侵犯客体 32.4本罪客观表现 33受贿罪的特点及类型 33.1受贿罪的特点 33.1.1由权钱交易向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共同发展 33.1.2手段更为隐蔽 43.1.3内容不断变化,形式多种多样 43.1.4危害性大,腐蚀性强 43.1.5对受贿罪打击的非理性化 43.2受贿罪的类型 43.2.1收受型受贿罪 43.2.2索取型受贿罪 54受贿罪对象 54.1财物说 64.2物质利益说 64.3利益说 65受贿罪的共犯及量刑 65.1受贿罪的共犯 65.1.1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65.1.2受贿罪共犯的主要表现形式 75.2受贿罪的量刑 85.2.1应单独给受贿罪设定刑罚 85.2.2对受贿罪增设罚金刑 8结语: 10参考文献: 111理论概述1.1受贿罪概念经济的膨胀发展催发欲望愈加的强烈,在我国国情下,受贿现象愈加严重。解读受贿罪的概念,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主观方面即是个人意志,一种有意性行为,以非法占用公私财产为主要目的。而客观方面即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以职务之便非法收受抑或索取他人财务,为他人辟捷径开通道,作出违法乱纪之事。受贿罪对国家机关的形象以及声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降低了民众对国家机关信心,影响了国家机关的长期有效运作。1.2受贿罪主体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将就这一主体进行细分:1.2.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国《刑法》第93条第一款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是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就字义上的正规定义而言,就是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1.2.2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相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定义而言的,是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时执法部门所采取的和一般的国家机关人员同等处理方法的人员,即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可定义为一下几类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即是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3受贿罪的客体关于受贿罪的客体理论,至今仍有部分专家学者不懈探索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有不用的解读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受贿罪会对正在正轨上运作的一些机制及事务产生影响,紊乱其原有的发展轨道,颠倒社会道德规范,致使国家机关一系列的常规性活动无法有序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丑化了国家机关的声誉以及形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廉洁性失去信心。因此,其客体应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团体的正常活动是一些日常事务的基础构成体,一些研究者这一观点出发,界定了受贿罪的客体。第三种观点认为:以经济发展构成部分着手分析受贿罪的客体。国家机关、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及工商户的日常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管理的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都将是一个客体。第四种观点认为:廉洁性是否存在,是判断受贿罪客体的一个重要标准。2受贿罪的表现特征2.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力度的不断加大,法律也不断完善。为突出对国家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惩治与打击力度,新刑法中规避了旧刑法中的缺陷,将旧刑法中受贿罪主体的范围:“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精辟完善其范围为国家工作人员,删去了集体组织工作人员。刑法总则里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定义也划出了清晰的边界,只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2.1.1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当然的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在以下单位里担任公务的人员:有以国家预算拨款作为独立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以及各级党委、各民主党派、政协组织。(注: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驶国家权力)2.1.2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

(1)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被选举或任命,从事公务的人员,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陪审员,在他们依法履行职责时,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2.2本罪主观表现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主观性较强,以给别人便利来获取非法财物,利用不正规手法为自我利益服务。首先,受贿罪是一种主观性活动,以获得利益为首要出发点,而单纯性的只利用职务之便利为他人谋权夺利,并没有受贿意向的行为,不能称之为受贿罪。但受贿罪是否构成,并不受受贿与为他人谋权夺利两者产生的先后顺序的影响,先谋权夺利后受贿抑或先受贿后谋权夺利都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受贿的标准。其次,受贿罪的关键内容必定是一种为贪图财或物而为他人谋便利的主观意识性行为,受贿与诈骗、赠与存在本质上的区分,受贿存在着不良意图,必须要有严格的鉴定标准,有明确的区别板块。2.3本罪侵犯客体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廉洁性是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是否公正无柯、严以自律的衡量标准。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恪守本职,时刻牢记廉洁自律,摈弃私心,保持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的信心。以廉洁性作为原则必然是会使人民安定、组织团结、国家富强。人民群众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关系就犹如水与舟,水能顺舟亦能覆舟,这一道理深信人人都明了。保持廉洁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取得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受贿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我国设立受贿罪惩治制度也是为受贿罪规范化的处理提供依据,防范于未然。而对于真正意义上受贿罪的直接客体,一些人仍然存在理解的误区,直接将妨碍国家机关正常活动以及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行为理解为受贿罪。假设受贿者为他人谋取的不属非法利益,则没有不存在对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同样,通常情况下的收受贿赂,都属自愿交易的原则,一方原授一方原收,则不涉及到对他人财产所有权侵犯的情况。2.4本罪客观表现本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从我国新刑法的修改就了然。在新刑法中,将经济受贿行为与间接受贿行为明确纳入受贿罪的处罚范围,从制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腐败治理保障力度小的弊病,将受贿罪外延范围加大。3受贿罪的特点及类型3.1受贿罪的特点历史发展的步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发展的标识鲜明,受贿罪亦不例外。受不同国情的洗礼,受贿罪也带有鲜明的时代标签。3.1.1由权钱交易向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共同发展受贿罪根本目的就是获取不正当利益,无论经济利益抑或是政治权利等等一己私利。最初,受贿罪以权钱交易为主,现今,则发展成权钱交易与权权交易相结合的状况。在受贿交易中,无非就是一方有权一方有钱,权利者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施贿者谋利,自然接受方也会报以相应的价格“答谢”。或者也有两方均拥有权利,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其谋取利益来换取受贿者更大的权力。3.1.2手段更为隐蔽今年来,我国打击违法受贿的力度也在逐渐加大,为规避法律的制裁一些违法分子不断钻漏洞,违法贿赂手段也层出不穷。例如借逢年过节或者领导干部生病住院、子女上学给领导送礼,或者将礼转移到家属代收,利用自己子女、配偶或者亲戚收受礼金。更有甚者,通过合作,将礼金转移为投资收益或者利润分配,使得受贿手段更为隐蔽。通过一系列表面看似合情合理的行为以试图掩盖违纪乱纲的受贿行为。3.1.3内容不断变化,形式多种多样受贿罪的内容以及形式也不断更新变化,受贿的数额也逐步增大,从单纯的金钱、高档礼品、购物卡等到高档住房,更甚者提供性贿赂。也有为其子女提供国外读书、免费提供旅游的服务,双方都走钢丝,专踩法律漏洞,以推卸法律责任。新近几年常有一些官员被爆出不雅照,其中夹杂了一些女性为自我的利益而出卖自身肉体,以受贿他人达到自己或权或钱的目的。3.1.4危害性大,腐蚀性强受贿罪危害性极大,腐蚀性较强,相较其他犯罪其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其危害性可从政治层面以及客观后果层面进行分析。政治层面,影响政治公平、公开、公正性的发展,失信于民,动摇人民对国家政策、政治方针的支持及拥护;与社会道德相驳,导致社会信仰产生偏差。客观后果层面,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变质,直接影响到公共权利的变质,情节严重者会反作用于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致使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健全性发展。3.1.5对受贿罪打击的非理性化一直以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金无足赤,一些法律的规范仍存在一些漏洞。受受贿犯罪以及预防治理力度不完善的实际国情的影响,受贿犯罪与受贿犯罪刑罚及预防的步调不一致。简单而言,就是刑罚无法从根本上打击受贿犯罪,刑罚也起不到预防受贿的作用。为杜绝这一现象,执法部门不断加大了打击受贿罪的力度,然而不合理的加大力度也会成为祸害,就日前而言,我国对受贿罪的打击力度存在不理性的现象。3.2受贿罪的类型3.2.1收受型受贿罪收受型受贿罪是受贿行为的主要表现类型之一。收受型受贿客观被动性占主导位置,以接受他人贿赂为主。顾名思义,所谓收受,即是接受行贿人主动交付的贿赂。可分为直接接受或者间接接受两种收受形式,可以是接受者直接性的收受,也可以是通过接受者的亲属或者其他的第三方人士接受,再转交直接目的接受者。不论接受的形式如何都不影响其性质,都是接受贿赂。最终是否受贿,要以目的收受者是否接受到实际上的利益为界限,若果第三人被委托代收贿赂人没有将贿赂成果转交收受人,是否也能判断其以触犯受贿条例呢?在实际工作中,对受贿行为的判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对于未遂性贿赂,是否构成受贿罪,应全面分析构成受贿罪的各个因素,观察思考人的主观心理意向,把握判断的标准。将实际的案件情况与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在根据法律的要求作出判断,切忌盲目,切忌随大流。3.2.2索取型受贿罪早期的刑法将受贿罪归结为收受型的形式,在1979年刑法第185条规定中就指出收受贿赂的是受贿罪,当时的刑法只针对受贿罪的形式做出了解释和规定。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深化,法律制度规范也不断完善,随后,颁布新的关于受贿罪的定义,将受贿罪归结成收受型和索取型两种形式。现行的刑法也对这一形式作出了规定。而关于新受贿罪的定义出台后又引发了新的思考,索贿除索要方式外是否还包含勒索的方式?在刑法理论界引起广泛讨论,不同研究人员持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人认为索贿包括勒索;另有人认为索贿不包括勒索。而以勒索方式的受贿按情节是否应定为敲诈勒索罪。所谓“索取”,按词义解释可能是索要抑或可能是勒索。索要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当事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要求贿赂,不涉及威胁、逼迫等行为,后者最大特点就是夹杂威胁、逼迫的行为来获取利益报酬。以恐吓、威胁、警告等方式要求他人一定要送财物或者是满足各种的欲望,否则将会有严重的效果。受贿罪中敲诈勒索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与索取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有直接联系。受贿人是受贿行为的只要承载人,处在主导位置,收受贿赂极大的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对社会的安全正常运营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总而言之,索取型受贿罪利用了职务之便利勒索财物,收取利益。索贿与收贿有其共性又有其异性,共性是国家工作人员都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利而非法获取他人财物,异性在于谋利的主客观构成条件不同。首先在主观上,索贿具有主动收取他人财物的故意,对方给予财物是被动的。而在收贿中,行贿人给予财物则是自愿或主动的。其次在取得财物的方式上,收贿是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正当或不正当利益,而取得财物。索贿一般是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以不为他人谋利相要挟,向对方施加精神压力,而索取其财物,只有当对方实际满足或允诺满足其财物欲望之后,才会为其谋利。4受贿罪对象受贿行为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想要获取物质上的利益,也有可能是非物质上的利益,也可以是一钟无法计量实际形态上的事物。由于各国风土人情各异,人文坏境、国家政策、宗教信仰都存在或者或那的差异,因此对于受贿罪的对象的判断,也存在差异。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国度,思想学术界的争鸣自由繁荣。在刑法界,对于贿赂罪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学说。下面就财物说、物质利益说、利益说三大板块对贿赂的范围进行一个深度的剖析,以进一步了解贿赂罪。4.1财物说财物说认为受贿罪的对象就是金钱和物品。在人们一贯的观念里贿赂即是用财物支付,更是以财物的多少量刑定罚。将受贿财物的多少作为判断刑法大小的标准,假设没有这一标准,司法机关将难以衡量刑法的大小,给量刑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4.2物质利益说物质利益说认为受贿罪就是用可计价的物质作为授贿对象,以物质等价的金钱利益贿赂收受者。其危害威力也十分的强大,越来越多人的接受这一贿赂方式,以他物遮盖受贿,达到一个掩人耳目、转移视线的假象,用不当行为继续为自己收受利益。物质同等可转换成以金钱计量,也方便了司机机关的量刑、裁决。4.3利益说利益说认为受贿的范围就是以利益为出发点。包括财物利益、财产性利益、非财产性利益。随着社会变迁的日新月异,所需的利益也更加多样化,贿赂的多样化才能满足一些不法分子日益膨胀的欲望,非财产性利益贿赂也相应产生,非财产性利益的诱惑力远大于一般财物的诱惑,对经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深刻的危害。5受贿罪的共犯及量刑5.1受贿罪的共犯5.1.1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按国家刑法的规定可分析出受贿罪的构成条件,必须符合一下要点:(1)、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本罪主体。(2)、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过失行为不能成为构成条件。(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罪的主体和客观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它是身份犯。所谓身份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以行为人在行为时所具有的特定身份为定罪要件或法定量刑情节的犯罪。身份犯成为判定受贿罪行的重要标准。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自然就是受贿罪的身份犯,在受贿罪中充当特殊的主体身份。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行受贿犯罪,俗语有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受贿罪的犯罪不能只存在犯罪一方,关于受贿罪是否有共犯问题,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之间收授贿赂,两个身份犯自然是共犯;那么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一个身份犯与一个非身份犯之间收授贿赂的行为是否能够定论为共同犯罪呢?第一种观点认为:非特殊身份人员不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这一观点并非凭空想象,有法可证。全国人大常委会1988年1月21日颁布《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互相勾结,伙同受贿的,以共犯论处”。在本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与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相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而1997年刑法中却只保留了内外勾结的贪污罪共犯,即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的内容属于注意规定,而非法定拟制。[⑤]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补充规定》对受贿罪共犯的规定。本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原则,应该认定无身份犯不能构成受贿罪共犯。第二种观点认为刑法理论中混合主体共同犯罪的概念,即论证了无身份犯可以成为受贿罪共犯的观点。所谓“混合主体共同犯罪”即指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强调了二人以上共同受贿罪不要求所有的共同受贿犯罪人均具有特定身份,但必须要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特殊身份。将身份者行为与无身份者行为的有机统一,论证了无身份者也有可能成为受贿罪的共犯。再次强调的是其中必定要有一个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假设抛开特殊身份一说,也将不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受贿这一贿赂的定义。我国刑法中虽没有对这一定义作出明确的解析,但就刑法总则加以刑法分则结合性分析可知,对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勾结,伙同受贿的,仍应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相比较两种观点,第二种无身份犯可以成为受贿罪共犯的观点更为科学与合理。受贿罪犯罪分子在单独犯罪中只能由特殊主体构成,但在共同犯罪时也可以由无身份犯的普通主体构成。这表明无身份犯者成为受贿罪共犯还是有其合理性的,是符合社会态势规律的。5.1.2受贿罪共犯的主要表现形式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勾结、伙同受贿,这种情况构成要件清楚,前面已有相关讲叙。重点讲叙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互相勾结、伙同受贿,这一情况构成比较繁琐,将针对这一情况,以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受贿关系为例,对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间能否构成受贿共犯这一典型进行分析。随着我国对受贿罪打击力度的加大,一些受贿分子的受贿方式手段也更为隐蔽,为规避自身责任逃避法律制裁,而是通过了家属收受财物。那么,这一情况下家属能否构成了受贿罪共犯呢?法律事件的构成都是需要讲求伦理证据的,不能对事件进行简单的定罪,要注重家属与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的关系层面,不能就家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生活,客观上帮助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财物这一关系层面,就将家属认定为受贿罪的共犯。应结合家属是否积极参与,参与情节轻重才能定罪。具体表现如下:(1)、家属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商议、策划,由家属传递信息、勾结关系、接纳财物、甚至事后转移赃物,毁灭罪证,掩饰罪行等。这时,家属构成了受贿罪共犯的帮助犯,是从犯,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家属不时的诱导、劝说、催促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财物,国家工作人员在其教唆下产生了受贿犯罪的意图,并实施了受贿行为。这时,家属构成了受贿罪共犯的教唆犯,应承当从犯的次要刑事责任。简言之,家属代为接受财物或者明知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了贿赂,而与其共享等行为,是不能判定其为共犯的。否则,就非法扩大了打击面。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连同家属也惩罚,与原始野蛮社会的衣带性株连罪又有何异。盲目性的滥用了法律,以法伤人,不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理念。5.2受贿罪的量刑5.2.1应单独给受贿罪设定刑罚目前我国的刑法仍没有单独给受贿罪设定刑法,受贿罪的处罚方法将参照贪污罪的法定刑条款进行处罚,也从侧面反映了法律公正不拖沓不冗长的要求,但这一做法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首先,两罪的犯罪性质并不完全等同。贪污罪不仅是一种渎职犯罪,而且还是一种侵犯财产权的犯罪。贪污与受贿两者虽有相同点,但区分性也十分的明显。两者都是一种渎职行为,但两者之间的犯罪主体以及侵犯的客体有很大的区别。在犯罪主体上,如贪污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还包括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受贿的主体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在侵犯的的客体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依照相同的法律条款对贪污和受贿作出法律处理,这一做法实在是欠妥。其次,两罪采用的犯罪手段和主观意图并不相同。贪污罪的手段多是表现为行为人采取了侵吞、窃取、骗取及其他非法手段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意图。而受贿罪的犯罪手段表现为行为人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一种权钱交易行为。贪污罪主观行为性较强,往往是行为人在单独犯罪,积极寻求方法达到自我的目的,无法采用消极手段来达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而受贿罪除了可以采用索贿这种主动行为方式之外,司法实践中更多地表现为受贿人是在行贿人的主动要求下被动收受财物。贪污罪行为方式较为复杂,既可以采用侵吞、窃取、骗取手段,也可以采用其他非法手段;贪污罪在采用窃取、骗取等手段时与一般的盗窃、诈骗行为并无较大区别,具有自然犯的特征,对社会的危害是显性的。而受贿罪行为方式较为简单,除了索贿外,就是收受贿赂的方式;受贿罪的本质因为是权钱交易,对于社会的危害是隐性的,并且更多地体现智能型犯罪的特征。犯罪手段和表现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两罪法定刑理应不同。最后,两罪体现社会危害性大小的因素并不相同。贪污罪以财产犯罪为主要特点,因此,以数额的大小来体现其对社会的危害,其他的影响因素都是次要的;但受贿罪却不具有财产犯罪这一特性,所以,除数额大小的危害因此外,犯罪手段、造成后果等危害因素也是有影响的。5.2.2对受贿罪增设罚金刑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中,对于受贿罪的惩治,只有没收财产刑,却无罚金刑,这可以算是一个法律上的失误和漏洞。受贿罪是一种渎职性、贪利性犯罪。罚金刑对这一性质的犯罪处罚最好不过了,可以从经济上起到惩罚、抑制的作用。我国刑法完全可以采用罚金刑与没收财产刑选择适用的方式,对受贿罪加以处罚。参照他国的成功案例,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的刑法设立了罚金刑,目前我们实行的没收财产刑虽然都是财产刑,但也存在不足,罚金刑刚好可以与财产性相互补。财产刑是以货币形态对犯罪分子经济上予以处罚:罚金刑则会涉及到犯罪人的不动产等非货币性财产利益。没收财产刑有极端性,是经济处罚的极刑,一些国外国家,不采用没收财产刑这一刑法条例。也在侧面上给予犯罪分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更为人为本的理念。否则,犯罪分子在改造完毕、出狱后,金盆洗手重新做人将失去一切物质上的支持,严重者有可能会因为无任何财产、生活无保障而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再次酿成悲剧。而采用罚金刑则可以改善这一刑法的不足之处。由于各种犯罪分子的实际犯罪条件不一致,处罚方式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应从实际出发,可将没收财产型与罚金处罚刑相结合,两者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也增加了我国法律处理的灵活程度,法律处罚更为人性化,依法治国的进程也会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会得到更好的保障。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