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平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6-2017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期末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材料“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可知其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合,因为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B不属于评价的范围,只是对现象的陈述,D表述有误,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2.史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主要得益于A。郑国渠的修建B。都江堰的修建C。灵渠的开凿D。井渠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所以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水利工程。3。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神话传说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时期D。唐朝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所以本题选B。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并一直为后世沿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铁犁牛耕出现的时间。4。“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儒家思想B.传统观念C。农耕生活D。自然现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民的循环思想,植根于春播秋收,年复一年,单调重复,进化迟缓而又稳定的农耕生活节奏,材料中信息印证着政事和人事的循环,故C项正确;材料中讲究的循环思想,不符合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传统观念也是源于农耕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属于思想观念,不是自然现象的反映,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影响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唐初沿用均田制和租调制,材料中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役,由此可促进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A项中的商品经济材料无法体现;B项官营手工业是有官府开办,材料无法体现;C项主要是面向市场,也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土地制度•组调制6。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A、B、D三项体现不出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点睛: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后期出现,判断标准是看是否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发展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政治上,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思想文化领域厉行文化专制,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略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D.由私人投资兴建【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理解能力.本题所考查“近代"的含义,不单是政治上的含义,要从经济范畴(主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考虑,选项A、B只说明了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选项D说明了其来源,都不是“近代”的本质含义。联系世纪史上关于工业革命的定义,可得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选C.9。甲午战争后,状元及第之后的张謇对官场绝望,认为中国要不贫不弱,除了振兴工商业,决没有其他办法.于是在南通建立了大生纱厂.此举开创了A。中体西用思潮B。预备立宪运动C。实业救国思潮D。收回利权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因此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预备立宪运动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清政府发动的,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振兴工商业……建立大生纱厂”等可知,此举开创了实业救国思潮,故C项正确;收回利权运动,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实业救国思潮是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封建王朝出卖民族利益的对立物出现的,其内涵在近代中国不同阶段不断得到丰富,对整个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895∼1898年近代第一次投资热潮和1905∼1908年第二次投资热潮,都与实业救国论者的努力分不开。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人物。10。阅读下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茶(万磅)丝(包)1845年8019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92896A。中国茶、丝制造水平高,竞争力强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均势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不能得出中国茶、丝制造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结论.因此A项错误;中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必然带来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所以B项正确;从表中可以明确看出土特产出口量呈增长趋势,所以C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的原材料出口增加.说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断强加,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D项正确;所以选择A项.11.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A.兴办民用工业B.创办军事工业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说明是洋务运动实行的企业,主要是发展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B属于军事工业,不符合题意;C和D均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民用企业12.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加剧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间和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次顶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三次快速发展都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紧密相关,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颁布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民族企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另一时期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3。中共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应该为中共八大,因为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显示之间的矛盾,使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主要任务为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所以D项正确;中共一大、二大以及中共七大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此不合题意。14.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整农村生产关系B.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农业是经济发展基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此题并没有任何难度,属于建国后农村经济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15.“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急于求成、“左”倾、浮夸风盛行,A项正确;BCD三项均排除。故选A.16.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大跃进”运动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和中共14大17。1980年,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它可以满足社员联产计酬的要求,稳定生产队的经济主体地位,把调动社员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发挥统一经营、分工协作的优越性,具体地统一起来”。这里的“它”指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人民公社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公私合营【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化19.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A。传统习俗受到冲击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思想观念完全西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大意是:乾隆嘉庆年间社会风气尚且淳朴,到咸丰同治年间受苏沪等地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城镇男女穿着服饰都变得喜新厌旧。据此分析各选项可知传统习俗受到冲击.因此本题选A项;B项错误,因为服饰等级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自然经济瓦解一说与材料完全不相关;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思想观念完全西化。20。“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出①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②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不得人心③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④某些西方人性思想观念开始被人们接受A.①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民谣反映出社会生活习俗等的演变情况。由此可知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①正确;袁世凯尊孔复古在材料中无体现,因此②错误;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基础在此未体现,③错误;放足、鞠躬等平等观念传入中国并被接收,因此④正确;由此可知正确选项为B项。21.《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她们(当工人的城郊女性)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这反映近代农村女性当工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培养了农村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B.大大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C.有利于农村旧礼教、旧道德的瓦解D。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可以看出妇女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独立自由、自主意识增强,有利于农村旧礼教、旧道德的革除和新思想在农村传播,故ACD正确。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闭塞守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风俗,B项夸大了影响.故答案选B。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农村女性的变化【名师点睛】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①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西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传入;②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民族工业发展;③政治:政治民主化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例: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④政府推动。例:清政府《自由剪发令》、民国政府《剪辫通令》…⑤仕人志士的推动。例康有为的女权运动;⑥阻碍因素减少:自然经济瓦解。22。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A.公共汽车B。飞机C.火车D.轮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听“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表明火车的速度极快,经过的一切景物非常多,材料中的“车轮”两个字可以排除B项的飞机与D项的轮船。公共汽车此时还没有,所以答案选择C项,并且公共汽车的速度也没材料中描述的那样快。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23。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A.艺术的时代B。政治的时代C。历史的时代D。产业的时代【答案】A【解析】从六个时代划分来看,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历史时代;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国家时代;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政治时代;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艺术时代;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市场时代;新世纪以来是中国电影的产业时代。“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据此信息可确定A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24.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A。三角贸易B。新航路的开辟C.蒸汽机的改良D.世界市场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比较简单,抓住“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第一步-—世界联系开启,世界开始联成一片。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正确。其余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第一步”要求。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25.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A。亚洲的丝绸B.非洲的黄金C.美洲的烟草D。澳洲的瓷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抓住题干时间“16世纪初”,此时新航路已经开辟,亚洲的丝绸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在欧洲市场,与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黄金属于贵金属本身就是货币,不需要出售;澳洲也不盛产瓷器,因此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新航路的开辟发现了美洲,烟草在旧大陆没有。故C项符合题意。26。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封建势力的打击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故ABC正确,D项材料无体现。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名师点睛】商业革命的表现:1、世界市场扩大。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2、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世界市场的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地再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27.作为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贸易的中转站,戈雷岛曾被几易其手。下列对戈雷岛的争夺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法国﹣葡萄牙﹣荷兰﹣英国B。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C.荷兰﹣葡萄牙﹣法国﹣英国D.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答案】D【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戈雷岛是非洲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其后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的英国、法国都先后卷入这种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活动中。故选D。其他三项的时间顺序不正确。28.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材料“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可知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了就业机会,没有指出提供大量劳动力,故A错误,B正确;英国的就业机会增多,并非殖民地人民就业机会增多,D错误;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故C错误。29.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19世纪30年代流行的女装面料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而19世纪晚期后流行的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到了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所以题目中提到的变化本质上是D.30。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造成美国“破产”的根本原因是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因此材料所述现象从本质上表明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经破产,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是现象不是本质,因此A项错误;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不符合史实,因此B项错误;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下降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31.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调整农业政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至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以工代赈”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材料中未体现。因此A项错误;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也未体现,因此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政策主要是减产、休耕轮作。并不会直接带来工业产品的大幅增加。因此D项错误。32.罗斯福实施“新政”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帮助美国渡过了1929﹣1933年的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发展国家福利制度C.加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体化D。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自我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下,采用政府全面干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危机,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故D正确;AB是措施的表现或结果,不是实质,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3。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在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据此可知,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政策下A。国家掌管了个人的经济收入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C.国家侵犯了个人的政治自由D.国家挫伤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代替个人履行了许多责任"导致福利政策下增长了人的惰性,个人缺乏劳动的积极性,故答案选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34。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A。B。C。D.【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某一国家逐步确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一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德国D。日本【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二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是日本,故D项错误.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36。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C.苏俄生产力水平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旨在考查分析、评价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四项政策和运动要进行全面地分析,教材对它们的影响也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通过再认再现书本知识,可以明显知道苏俄生产力水平所致,故C项正确。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经济政策•原因37。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新经济政策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即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故C正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不能体现“混合"经济。因此A项错误;星期六义务劳动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合题意。因此B项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属于斯大林模式,不合题意.因此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38。《苏联国民经济》记载: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B。“斯大林模式”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苏联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D。对美国构成威胁,成为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直接原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全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可知,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轻工业发展缓慢,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选B。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影响39。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A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党的执政地位,故B排除.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排除。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共同点40。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A.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B.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C。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D。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等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强调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与人的利益紧密结合,故B项符合要求.“避免苏联解体"“当务之急"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D两项排除.C项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41。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材料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答案】(1)原因: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的发展;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全国铁路网的形成.(2)“试验":罗斯福新政.变化:国家干预经济.(3)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特点:知识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