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8400字(论文)】_第1页
【试论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8400字(论文)】_第2页
【试论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8400字(论文)】_第3页
【试论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8400字(论文)】_第4页
【试论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84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典》框架下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目录TOC\o"1-3"\h\u17811一、引言 131690二、隐私权的概述 11186(一)隐私的含义 122479(二)隐私权的含义 11179(三)网络隐私权的含义 131988(四)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2670三、《民法典》框架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49389(一)网络隐私权缺乏立法保护 426567(二)互联网上的隐私数据被恶意的收集和利用 56999(三)相关保护措施不完善,难以遏制侵权行为 524578四、《民法典》框架下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612835(一)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624775(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定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 75491(三)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其他相关措施 726265五、结语 921210参考文献 10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满足了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网络直播、网上购物、网上求医、网络教育等互联网技术惠及了一大批的网络用户,但是大数据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例如,人肉搜索、个人信息泄露、垃圾邮件侵扰,公众的隐私权不断被侵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里,人逐渐变得透明,隐私权也开始逐渐消失。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保护我们的网络隐私,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二、隐私权的概述(一)隐私的含义“隐私”这个词的最初起源于周朝,随着时代的变迁,“隐私”一词的含义与之前的含义大不相同,渐渐从有形转变为无形。在周朝时,“隐私”主要是用衣服遮住身体的一部分,而现如今,隐私的含义是指他人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及不愿被周围人群知晓的行为状态。或者,用更简单的语言来说明:隐私指的是行为人无法取得他人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例如,个人健康状态、婚姻幸福、收入状况、银行卡号码等等。(二)隐私权的含义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对隐私权的介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民法典》第1032条第1项明确宣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同时,该条第2款详细的对“隐私”的内涵进行了说明,即“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当代法学理论家每个人对隐私权概念的解读都有所不同。笔者对隐私权概念的理解,更加认同法学理论专家王利明教授的观点,王利明教授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在私人的领域内对个人的信息和个人活动具有支配权利的一种人格权。”王利明教授的观点相比与其他学者对隐私权做的定义而言更加的通俗易懂,方便现代人群的理解和记忆。(三)网络隐私权的含义网络隐私权,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并非法学理论的专有术语,而是学者们根据隐私权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属性提出来的新概念。网络隐私权主要包括网络空间活动的安宁和个人秘密信息安全两个方面。随着传统隐私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网络隐私权在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二者核心思想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网络隐私权的特征和具体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隐私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网络的隐私权指的是自然人在网络空间中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所知的秘密空间、秘密活动、秘密信息等受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探知、泄露、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另外也包括,第三方不得通过互联网擅自下载、转载、传播他人隐私。(四)网络隐私权的特征据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每日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为115分钟,2019年人均每日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为134分钟。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与日俱增,大众也逐渐将个人隐私从现实生活中逐渐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上。近年来,网络直播、网上购物、网络求医等互联网技术也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与简捷,于此同时,个人隐私权不断遭受着网络的挑战,电信诈骗、人肉搜索、垃圾信息等负面消息使我们防不胜防,这些负面消息出现与个人隐私的泄露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格权和财产权是网络隐私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可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不得暗中侦察和探听他人的隐私;不得侵犯骚扰他人的私人安宁;不得泄露他人的隐私信息;不得公开他人的隐私空间和活动等。隐私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理由侵犯我们的隐私权。去年3月,正值北京市疫情防控的重要阶段,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停课,转变为线上教学。据称,当时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利用网课打游戏、网聊影响孩子学习,于是家长们向老师求助,班主任老师通过互联网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家长们一致委托班主任老师代为管理孩子电脑的使用情况。之后,班主任老师在网络上远程控制学生的电脑,检查了学生电脑桌面的文件夹、聊天记录等信息。在检查某个学生时,被录下视频放到了网上,顿时“教师侵犯学生隐私”的新闻迅速传播,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根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12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隐私的活动。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均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所以,涉事教师远程操控对学生的电脑进行检查,确实有失妥当。此外,网络隐私权还具有财产的性质。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里,谁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且将其商品化,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商业因素的影响,个人信息被侵权的事件才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2018年6月圆通10条用户数据在“暗网”上售卖案、2018年8月华住集团旗下的酒店用户信息泄露售卖案等,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众带来了恐慌,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部分网友还在“暗网”找到了自己和家人的详细信息,其准确的程度令人吃惊。一部分网友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透明人”。网络隐私权被侵犯的后果巨大,一旦这些信息被某些非法组织拿去做一些非法活动,将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第二,网络隐私权的侵权主体和手段十分隐蔽。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使得不法分子更容易通过技术手段对个人的信息和隐私空间进行侵犯。个人的隐私信息一旦受到侵害并且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以及对被侵害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非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虚拟性的特点运用科技手段作为隐藏自己的屏障,在侵犯用户网络隐私权的过程中悄无声息。网络数据庞大、更新速度快、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得用户在收集侵权证据的过程中异常艰难,犹如大海捞针。2018年7月据相关媒体报道,大数据行业知名企业数据堂8个月内,平均每天传送公众个人信息1.3亿条以上,压缩累计传输数据后,约400GB左右,公民的个人信息数据高达百亿条,数据量非常巨大。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侵权主体、手段的隐蔽性,让确认侵权人身份的工作难度加大的同时,也加大了执法人员执法的时间和成本。第三、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后果十分严重。在这个网络时代,从一条重要网络信息的发布到网友们接收到网络信息,整个时间段不超过3分钟,一个小时之内会起千万条评论、转发和留言,其影响力和传播力极大,很容易侵害某一个行为人的隐私权,给被侵权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带来极大的伤害。2016年8月的徐玉玉案,若非个人信息的泄露被违法犯罪人员以每条0.5元买去,徐玉玉怎么会因此收到网络诈骗人员的电话,徐玉玉在被骗取全部的学费后,年仅18岁的她因心脏的突然骤停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后果不仅会对被侵权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被侵权人要承受来自心理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三、《民法典》框架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我国隐私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从初期的空白发展到了今天的逐步完善,在隐私权保护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民法领域的立法上只有关于婚姻家庭的立法保护,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开始逐渐加强在民法领域内的相关立法工作。202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人格权篇”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中利用专门的篇章对隐私的定义和具体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范。此次《民法典》对隐私权的重视,是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不仅为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托,而且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方针,是法制文化和法制精神的重要体现。我国家在保护隐私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法律实施的不到位、我国互联网行业自律程度不高等原因,我国在网络上保护隐私权的问题依旧很严峻。(一)网络隐私权缺乏立法保护200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7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实施,所有这些法律的实施都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表现出我国在法律体系方面的逐渐完善,人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逐渐加强。但是每一部法律条文都没有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保护范围,网络隐私权依旧要依附于传统的隐私权之中,当网友发现自己的网络隐私权遭受侵犯时,只能够寻求传统意义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不能够即使有效的保护网络用户的法律权益。并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人数日益增多,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的侵权问题和网络隐私权的侵权问题二者并不能等同,在二者相比的情况下,网络隐私权的侵权问题更加严重也更加复杂,仅仅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来处理网络隐私权产生的侵权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解决网络隐私权的侵权问题需要立法的保护。(二)互联网上的隐私数据被恶意的收集和利用公众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在违背个人意愿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收集利用。例如,公众在使用一些APP或者浏览网站时需要登记和注册,只有在填写好自己的手机号和邮件信箱、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以后,这些网站和手机软件才能正常使用,否则就不能浏览网页或不能使用某一项功能。这种违背个人意愿收集个人信息的方式侵犯了个人的自身利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具有了商业的价值,一些不法商家会有意的收集和购买一些用户的个人信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推送和电话推销,以获得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前程无忧51用户信息在暗网上被公开销售案件、乘客航班信息泄露链条案件、央视曝光偷密码的“万能钥匙”案件等,这些案件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不同的途径获取公众的个人信息来实现商业上的利益,使得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饱受垃圾邮件、垃圾信息、推销电话的侵扰,更可恨者是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恶意收集用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以诈骗电话、诈骗信息等多种方式对公众进行诈骗,让受害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当我们在网络上社交、购物、求学、求医时,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如何让公众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不在被恶意的收集和利用,是众多网络用户持续关注的话题之一。(三)相关保护措施不完善,难以遏制侵权行为第一,法律救济措施的不完善。在日常生活中,当公众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权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按照传统隐私权的相关规定来处理的,其侵权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为: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因侵害而产生的影响、恢复原状、对被侵权人进行道歉、赔偿精神损失等。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传播性和互动性让个人的隐私受到了比传统隐私权更严重的境地,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后果和侵权范围具有不可恢复性和不可逆转性,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权利主体一旦受到侵害,就再也无法恢复原状。就其精神损失而言,网络隐私权的被侵害给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权利主体造成的精神后果和影响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化,相反会给被侵害的人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2016年“江歌遇害案”在网上受到网友的热议,网友对刘鑫及其家人进行了人肉搜索,在这一过程中,网友们误把潘女士母亲的电话当作刘鑫家人的电话,3天接2000多条辱骂电话、短信,给受害者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仅凭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法起到有效保护。第二,互联网行业自律水平较低。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于2001年5月,互联网协会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互联网上的漏洞,但是其自身也有一些不足,在互联网个人用户隐私方面,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绝大部分的隐私声明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很难看懂其中要表达的意思,隐私声明有时候还会以及小的字体放在不起眼的位置,很多用户容易错过直接浏览下一个页面。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缺乏震慑力,互联网协会中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是自愿加入,所以对于互联网的行业自律而言,约束力十分弱小,同时缺少监督机构的有效监督,使得互联网行业显得有些杂乱无章。第三,普法宣传不足,用户自我保护意识差。当下,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的现象时常发生,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更多人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精神生活上,绝大部分的人群开始关注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但是还有部分人群,对个人的网络隐私权不以为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意识较差,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普法宣传。在网络环境中,公民的网络隐私和个人信息可以复制粘贴,传播范围十分广泛,当个人的信息可能泄露时,很少有公民去何时查证。因为核实查证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得到的结果也并不乐观,所以大部分人很少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也跟用户的年龄和文化水平程度有关,像老人和小孩这样的群体,由于年龄的限制,缺少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因此也缺少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技能。四、《民法典》框架下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一)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网络隐私权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立法经验,制定相关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法规,根据我国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立法经验和立法角度,从而促进互联网业界的健康发展。完善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可能会因为法律的滞后性而束缚互联网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模式来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利端是大于弊端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快完善网络隐私权立法保护工作的步伐,在立法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包括一下几点:(1)明确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和性质等基本内容(2)确定网络隐私权法律的保护范围和适应范围(3)明确划分个人的信息内容(4)对不同的侵权类型进行分类,分别制定不同的保护类型(5)增加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惩罚力度。相关立法工作的完善,才能够促进互联网业界的良好发展。(二)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设定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除了要完善立法之外,还需要加执法监督力度,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执法监督方面,首先是对即将要从事互联网业界的运营商而言,提高互联网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适当的对互联网行业的门槛进行提高,要求其加大对用户网络隐私保护的投入,制订严格的用户隐私条例,切实保护用户的网络隐私安全。其次,执法监督部门要定时对掌握用户隐私的互联网行业进行监督检查,看其运营操作是否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及时发现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最后,在发现网络服务商存在违法违规的运营时,要及时对其做出行政处理,时刻保护用户的网络隐私安全,采取有力措施挽回用户的损失。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恶意收集和利用用户隐私数据的现象时,加大对违法者的惩处力度,采取吊销其营业资格、加大罚款力度、拉入诚信黑名单、新闻曝光、网络公示等方式,使违法者没有资格从事相关工作,维护互联网行业的干净健康。互联网运营平台收集用户的隐私信息需要对用户的隐私数据负责,同时要形成一套内部约束机制,收集用户的隐私数据需要经过用户的同意,尽可能的告知用户自己的隐私权将要用在何处,方便用户对通过有效的途径对个人隐私权进行监督。(三)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其他相关措施第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救济措施。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网络隐私权的侵权后果十分严重,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后,是无法恢复、无法还原的。因此,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问题上,我们要完善相应的救济措施,运用技术手段,增加个人网络隐私权的安全。例如,公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在涉及公民的隐私权、个人信息等重要信息是设置人脸识别、声音识别、回答问题等措施,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安全。设立专门保护网络隐私的机构,当公民在上网的途中意识到自己的私人信息可能被窃取时,能够快速有效的通过保护网络隐私的机构捍卫自己的隐私安全。此外,还应当考虑到赔礼道歉的实际效果,因为互联网的公开性、互动性、传播性使得网络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影响范围扩大,当侵权主体赔礼道歉时,需要保证赔礼道歉的实际效果,给被侵权人以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安慰。如果个人网络隐私权被侵犯后的情节后果非常严重,可以引入罚性赔偿的措施,给予被害人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补偿,全面保护公众的网络隐私安全。第二,提高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水平。在加强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水平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自律条约。对其中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相关规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详细的补充完善,要求各个互联网公司严格遵守。同时赋予用户选择权除了必须要填写的个人信息之外,其他个人隐私的信息用户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填写,不妨碍用户正常的使用网站。当个别互联网公司严重违背自律公约,给用户造成较大的危害时,互联网行业协会可以对其进行惩罚性措施,禁止违规者以后从事该行业。(2)设立保护网络隐私权的自律组织。在用户网络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下,该组织可以向被侵权主体适当地提供救济,帮助被侵权人维护合法权益,减少被侵权人的损失。第三,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互联网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离开网络,个人的隐私数据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属性逐渐转换到了网络上成为数字信息,也正是因为如此,非法分子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盗窃我们的个人信息。因此,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上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遇到不明的链接或者不明的网站,不要鲁莽的点击进去查看,一定要确认该网站或者该链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时刻保持一颗警惕心,只有在意识上自我防控的及时,我们才能够避免网络诈骗、垃圾信息的侵扰,从源头上扼杀侵权行为的发生。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有利于对个人的网络信息进行保护。在宣传法律法规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通过互联网+隐私权的方式,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平台采取寓教于乐、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网络隐私权进行宣传,让公众对网络隐私权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当个人的网络隐私权遭受威胁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2)政府机关单位增设网络安全宣传小组。通过在电子显示屏、公共交通移动电视屏、新闻广播等途径,积极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宣传,挺高公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在线下还可以开展网络隐私权的宣传讲座,邀请各个机关单位和企业共同参加,共同提升关于网络隐私安全的意识。五、结语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的实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我国在完善法律体系的道路上越来越近,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逐渐得到加强。在网络上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购物、求医、求学,但是,公民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也在网络空间中留下了个人信息的痕迹。正因为如此,才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恶意收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人肉搜索、垃圾信息、骚扰电话使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