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5—2016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1.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B.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C.“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D.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2.《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A.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B.盐铁业中已出现社会分工C.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发展 D.官营盐铁业的主导地位凸显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周代宗法制 B.秦代三公九卿制C.唐代科举制 D.明代废除宰相制4.《资治通鉴》载:上(唐文宗)以盐铁推官、检校礼部员外郎姚勖能鞫疑狱,命权知职方员外郎,尚书右丞韦温不听,上奏称:“郎官朝廷清选,不宜以赏能吏.”上乃以勖检校礼部郎中,依前盐铁推官。这反映了唐代()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B.决策中枢系统相互牵制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日益弱化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6.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7.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B.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C.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第三卷……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9.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11.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A.迷信落后 B.爱国进步 C.救亡图存 D.正义理性12.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1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A.对社会性质的界定 B.对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C.制定的背景 D.对经济建设方针的规定14.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15.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由2001年的121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13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吉贸易额比建交初期增长了100多倍,中乌贸易额增长了40多倍。据此可以得出()A.“上海共识”的作用巨大 B.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C.亚洲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 D.我国周边环境得以发展16.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从中可以看出()A.西塞罗发展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自然法思想B.自然法是适用于罗马各族人民得具体法律条文C.自然法继承了古希腊“主权在民"的思想传统D.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17.伴随着机器生产的出现,也出现了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从而也改变了工业革命前那些落后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面貌。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大批地涌向城市,许多破产的手工业者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使城市人口大增。这说明工业革命()A.导致手工业者消失 B.改变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C.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D.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18.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的体制对于王朝的法国只不过是好奇的话题,但是对于共和派的法国就应是必修的课题了。”在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体现上述观点的是()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③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以下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③增加了就业机会④刺激了社会消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1.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地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 B.全球霸权实现的前提C.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需要 D.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22.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统一了战后全球货币核心地位关系B.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23.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C.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4.冷战史学者文安立(OddArneWestad)说“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这表明()A.美苏对抗演变为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的内政B.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形成C.美苏争霸有力地支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D.美苏冷战格局阻碍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与发展25.“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上述文字应出自于()A.《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京都议定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平原适于农业,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擅长战争;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凡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也。﹣﹣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对这一观点进行解读。(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已为世人所公认”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试分析“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举例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收入支出田赋25088000漕粮6562000盐税(包括盐厘金税)13659000商品厘金税12952000关税21989000地方关卡收入1000000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2229000杂税、捐纳和“贡献"等5500000合计88979000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19478000海关行政费用2478000公共工程1500000现代化军队、沿海防8000000满洲防务1848000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4800000北洋水师、南洋水师10000000铁路建设500000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1655000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36220000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2500000合计88979000﹣﹣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马鞍山二中、安师大附中、淮北一中联考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1.学界曾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律经历了儒家化的过程。杨振红在《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一文中指出,秦汉律所蕴含的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从其建立伊始就已经存在,而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法律并未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B.一般认为等级观念等于儒家思想C.“独尊儒术”是未曾发生过的事D.杨振红利用了可信度比较高的史料【考点】Y4:史料的重要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实物史料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中“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这一信息可以得出杨振红利用实物史料进行研究,故D项正确.ABC三个选项的描述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D.2.《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A.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B.盐铁业中已出现社会分工C.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发展 D.官营盐铁业的主导地位凸显【考点】2B: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形态.【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从“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进行思考.【解答】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役夫、囚徒和工匠,根据官府的要求每天替公家干活,资金充足,工具齐全.若是几家集中在一起炼铁,不仅时间紧张而且资金缺乏,铁不好熔炼,容易刚柔不均.因此官吏提出官营盐、铁业,统一使用,价格公平,以便利百姓和公家.”据此可知A正确.故选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周代宗法制 B.秦代三公九卿制C.唐代科举制 D.明代废除宰相制【考点】1R: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以前各朝已相继采取措施削弱相权,直至明初宰相被废.与题干“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体现的信息吻合,故D正确.ABC均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故选D.4.《资治通鉴》载:上(唐文宗)以盐铁推官、检校礼部员外郎姚勖能鞫疑狱,命权知职方员外郎,尚书右丞韦温不听,上奏称:“郎官朝廷清选,不宜以赏能吏。”上乃以勖检校礼部郎中,依前盐铁推官。这反映了唐代()A.政令执行机关对决策的监督B.决策中枢系统相互牵制C.政令执行机关向决策机关转化D.君权在决策机制中日益弱化【考点】1G: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职权特点,主要考查对题意的理解,解题抓住执行机构尚书右丞韦温对皇帝的劝阻而改变皇帝的决策进行判断.【解答】据题干可知唐文宗任命姚勖暂为职方员外郎,但尚书右丞韦温拒不听命,于是,文宗改任姚勖为检校礼部郎中,仍担任盐铁推官.唐代尚书省是执行机关,根据题意说明对决策具有监督作用,故选A;材料中只是体现尚书对皇上决策的监督,未体现中枢系统之间的相互牵制,故B排除;CD项与所学知识不符合,也不是材料的反映,故排除.故选A.5.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农抑商政策调整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考点】2C: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进行思考.【解答】A选项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后,而材料的时间是明朝中后期.所以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B说法错误,排除;由“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可以分析出农民迁业造成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C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所以排除D;故选C.6.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A6:洋务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外交,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A.从材料可知,清廷派遣郭嵩焘、刘锡鸿出使英国,但不给近代意义上的国书,只是按照传统颁发一道诏书而已,而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外交还依然带有传统的外交观念的存在.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B错误.C.清朝此时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已被迫开放,C项错误.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英国的利益,D项错误.故选A.7.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B.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C.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考点】9F:辛亥革命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关键信息是“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解答】从材料中“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这句话判断梁启超在肯定辛亥革命,故C正确.A明显错误,故排除.B与题干主旨相左,故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C.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近代中国的开端第三卷……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1865~1895”切入,结合中国近代化进行思考.【解答】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865~1895”,依据所学可知此时民族工业产生,进行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中的制夷是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不符合时间要求;C项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就被镇压了;D项的《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不符合时间要求;故选A.9.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纪事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香港版出刊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HB: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以《申报》的部分纪事表格为内容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申报》的部分纪事表格内容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该报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不能理解为支持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申报》的主张实质上是号召停止内战,抵抗外来侵略,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10.如图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A.民族工业逐渐陷入绝境 B.美国企图独占中国市场C.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D.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关注题干表格中的时间关键词“1936““1947﹣1948”.【解答】从图中可看出1947﹣1948年与1936年相比,官僚资本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中的比例大幅提升,A正确;材料未体现B选项;C选项时间不符;D选项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选A.11.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A.迷信落后 B.爱国进步 C.救亡图存 D.正义理性【考点】99:义和团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需要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以及义和团运动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结合五四运动的性质以及义和团运动评价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有“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这种说法.那么这一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就应该是迷信落后,故A项正确.爱国进步、救亡图存、正义理性均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12.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背景:二战后,因为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①有利形势:a资本主义阵营(削弱);b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d新中国的成立.②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2)国内形势: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解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国与国交往的重要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故B错误;C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故C错误;D项为“另起炉灶”,故D错误.故选A.1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A.对社会性质的界定 B.对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C.制定的背景 D.对经济建设方针的规定【考点】F8: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54年宪法,这部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规定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解答】对社会性质的界定不同,前者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后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一致,主权属于人民,故A项错误;制定的背景不同,前者在新中国即将建立时制定,后者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故C项错误;对经济建设方针的规定不同,前者建设新民主主义经济,后者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故D项错误.故选B.14.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企业管理效能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考点】G4: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解答】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的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带来了企业管理的加强,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发生转变,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C.15.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由2001年的121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13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吉贸易额比建交初期增长了100多倍,中乌贸易额增长了40多倍.据此可以得出()A.“上海共识”的作用巨大 B.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C.亚洲经济区域化发展迅速 D.我国周边环境得以发展【考点】ES:区域经济合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解答】A、“上海共识”是2001年APEC会议达成的;B、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是在20世纪70年代;C、上合组织不是亚洲经济区域化的表现,它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和中亚的小国;D、上合组织体现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故选D.16.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从中可以看出()A.西塞罗发展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自然法思想B.自然法是适用于罗马各族人民得具体法律条文C.自然法继承了古希腊“主权在民”的思想传统D.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西塞罗自然法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它适用于所有的人…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从材料“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可得知其阐述的是自然法,再从材料“它适用于所有的人…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可知,材料中西塞罗认为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7.伴随着机器生产的出现,也出现了曼彻斯特等工业城市,从而也改变了工业革命前那些落后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的面貌。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大批地涌向城市,许多破产的手工业者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使城市人口大增。这说明工业革命()A.导致手工业者消失 B.改变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C.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 D.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英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得以发展,推动英国向工业文明迈进,故C项正确.许多手工业者的破产不能得出手工业者消失的结论,也体现不了工业革命的落后性,故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改变而不是城乡不平衡的改变,故B项错误.故选C.18.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的体制对于王朝的法国只不过是好奇的话题,但是对于共和派的法国就应是必修的课题了.”在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体现上述观点的是()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②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③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6D:法国《1875年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美国与法国的共和制.需要掌握美国与法国的共和制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美国与法国的共和制的内容的识记和比较,得出二者的相同点.【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符合美国和法国民主制的相同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与法国总统都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国会都是由参、众两院组成,故①③正确.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只符合美国,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故②错误.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只符合法国,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原则,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19.以下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解答】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70年﹣1913年,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从侧面说明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事实,应排除.C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应排除.故选B.20.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③增加了就业机会④刺激了社会消费.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D5: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作用.【解答】题干材料所述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之一,兴办公共工程,兴办公共工程由国家投资,是加大政府财政负担,故排除②;①③④三项都是该措施的作用.故选B.21.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地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 B.全球霸权实现的前提C.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需要 D.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考点】E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主旨.【解答】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增强西欧遏止苏联的力量,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称霸世界,A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D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排除;根据材料“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得出美国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22.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统一了战后全球货币核心地位关系B.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考点】ED:布雷顿森林体系.【分析】本题以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内容为切入点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可知,以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23.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的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项措施()A.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B.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增加农民收入C.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考点】CD: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需要掌握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勃列日涅夫",结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内容解答即可.【解答】注意题干信息“勃列日涅夫”,结合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是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C项正确;AD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24.冷战史学者文安立(OddArneWestad)说“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这表明()A.美苏对抗演变为美苏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的内政B.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形成C.美苏争霸有力地支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D.美苏冷战格局阻碍了亚非拉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考点】E5: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7年至1991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标志事件是由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开始,苏联入侵阿富汗、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等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解答】根据题干材料“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可知,材料表明冷战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形成,故B项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A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B.25.“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上述文字应出自于()A.《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京都议定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考点】EI:欧洲联盟.【分析】本题主要欧盟的宗旨.欧盟建立的过程:(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解答】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故这段文字出自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马约的生效,标志着欧盟的正式成立.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平原适于农业,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擅长战争;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凡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也.﹣﹣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对这一观点进行解读.(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已为世人所公认"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考点】6I: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1)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一的主旨,并掌握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希腊民主制确立的条件.(2)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内容及题干所给材料二的主旨.【解答】(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高原适于牧业,平原适于农业,海滨河渠适于商业.寒带之民,擅长战争;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可归纳为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古代希腊、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代议制、内阁制、政党政治.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英国社会秩序的稳定、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文明角度进行分析归纳.第三小问,依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角度进行概括.故答案为:(1)观点: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解读:希腊半岛临海多山,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和城邦体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地势平坦,幅员辽阔,农业文明发达,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我国实行代议制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试分析“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举例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考点】51:新航路的开辟;GK:对外开放及影响.【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考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事例.需要掌握对外开放的原因和史实.【解答】(1)第一小问的异同点,依据材料一“公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