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_第1页
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_第2页
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_第3页
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_第4页
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廖爱贞学习笔记之模块五班主任与每个学生34.留守儿童——一群需要关爱的孩子一、案例故事真实地去爱留守学生方小燕可怜的孩子2022年9月1日,校长告诉我要给我们班新加一名学生,她是和姑姑一起来报名的。通过和姑姑的交谈我得知了她叫吴梦,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在家带着她和妹妹,爸爸在外地打工。可是妈妈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家,带走了年仅3岁的妹妹,扔下了她不管不顾。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带着她一起到外地打工。可是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两个人在外生活,只好又把她送回了新洲。不知为什么,我看到吴梦后的第一感觉是可怜,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重新快乐起来!”虽然她个子比同龄人高,可是她的头却一直那样深深地垂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虽然对她一个人独自在家生活有很多的顾虑,我还是决定收下这名学生。并且告诉吴梦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老师。她有些不信任地看着我点了点头。失败的号召吴梦刚来到我们班的时候,不爱和别人一起玩,上课也不爱发言,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后来我在周会课上把她一个人独自在家的情况告诉了其他的学生,并号召同学们给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她带点蔬菜什么的。第二天下午就有热情的同学带了一些菜,可是她怎么也不肯收下,还在日记中写道:我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要靠自己生活!”我看了以后批示道:“同学们不是外人,我们都是你的朋友,朋友的帮助为什么不能够接受呢?”过了几天,我决定自己带点菜给她。心里很是忐忑不安,生怕她也会拒绝,还好她迟疑了一下后还是在同桌的催促下收下了。当天她还就这件事写了一篇日记。在我的带动下,她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渐渐地也肯和大家一起玩了,脸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等到五月节我再送一盒绿豆糕给她的时候,她很开心地说了声谢谢就收下了。我想在她的心里我们应该都是她的亲人了吧?可是我发现她在学习上还是不够自信,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每次提问后我总是耐心地等等她,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终于她偶尔也会举手了。我知道她缺少的是自信。我不断地在她的日记中肯定她的进步。我告诉同学们,和大家相比,她也许是很辛苦,当同班同学们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她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家务,学习,没有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可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迟到,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地来到学校,作业总是比别人写得整洁,学习成绩丝毫也不比别人差……生病了没有人安慰,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忙,可是她通过锻炼拥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她比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更坚强!将来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够独自承受!同学们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她,她低下了头,又抬起了头,那一刻我看到了她心里的高兴和自豪!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吴梦,每节课都抢着举手,生怕老师不找她。上学期结束时,我在班级开展一次“我最喜欢的同学”民意调查活动,结果班上喜欢她的同学超过了半数,这说明她已经和同学们融为了一体,而且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学生。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她的脸上也充满了笑容。吴梦还邀请我在她生日那天到她家去,我一口答应了。这对我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可是在孩子们看来这却极有可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她曾经在日记中这样说“我没有妈妈,所以我就把方老师当作我的妈妈!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着我!”真的是很惭愧,因为我只是尽了班主任的本职,可是孩子们却以一颗颗真心来回报了我微薄的付出!安全问题很重要从吴梦报名那天起我就一直在向她强调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做饭时要注意液化气和电!幸好她是个挺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强。这不我刚松口气,有一次改到她的日记,差点把我吓死!那天中午她做饭时无意中将电饭煲的插头放到液化气上,结果炒菜时闻到一股焦味,才发现原来是电饭煲的插头给烧焦了!后来洗碗时又不小心把电饭煲的插头弄湿了。晚上回家做饭时,她也没注意插头上有水,直接就插到电源上,结果是火花四射!她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想用锅铲弄又怕传电,后来只好拼命地用手拉电线,总算拉下来了!最后她还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没事,以后我会注意的!我在她的日记中留了言,请她把插头给她的小姑看看,然后确定是修还是换!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因为父母的缘故不得不一人呆在家中,什么事都得自己处理,她能应付得过来吗?最关键的是她的安全由谁来负责?如果那天晚上真不幸出点什么事,这后果由谁来承担?恐怕还没人会发现!她家连电话都没有!我真的很是担心!理解妈妈然而对吴梦来说这些都算不了什么,最令她痛苦的是妈妈的离开。有一次我让学生自由写一篇作文,吴梦同学的作文题目是《狠心的妈妈》,她的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我妈妈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我11岁那年妈妈就抛弃了我。让我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我特别恨我的妈妈。在我童年里我最恨我妈妈的一件事就是我8岁那年的一天。那天我数学考试考了100分,她高兴地拿回家告诉妈妈,结果妈妈说“考了100分那么高兴干什么?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然后就把她的试卷给撕掉了。”最后她又写道:“妈妈,我恨您!恨您怎么那么狠心抛弃我?”这件事可以说是吴梦同学的家事,我这做老师的也不应该插手管。可是我也是个母亲,我不能眼看着她的童年就这样在阴影中度过。要怎么跟她开口呢?我想了许久,眼看着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再也不能等待了,于是我把她找到了办公室。之前我心里最担心的是怕她一提起这事就要哭,让我惊讶的是她从头到尾脸上都带着笑容,看来生活的磨难已经把她锻炼成了一个坚强的人!我小心地斟酌着词句,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我问她妈妈真的撕了100分的试卷吗?她说是。于是我又问她,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是因为她骄傲了。于是我和她说起妈妈从前对她的好,妈妈为了她的学习也经常到学校来问老师,而且妈妈在家时很辛苦地做事,最起码那时候妈妈是爱她的,她是一个好妈妈!吴梦同意地点点头。然后我才说到妈妈离家出走肯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实际上她还是舍不得的。而且就算她做错了,她现在肯定已经后悔了,她一个人带着妹妹在外面生活也很辛苦,我想她肯定会想你的,你想妈妈吗?吴梦又点了点头。于是我又进一步深入地说起,妈妈已经做错了,这件事一定给你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老师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但是你想如果你一直不肯原谅妈妈,心里一直恨她的话,你的心里会好受吗?她摇了摇头。于是我问她,你能不能试着谅解妈妈,不再去恨她,或者忘了她,这样你不就不会再难过了吗?再说,我觉得妈妈离开你了,其实对你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你看,现在你能独立照顾自己了,如果不是妈妈走了,你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吗?吴梦笑了。最后她还告诉我,妈妈现在就在安庆,只是不知道在哪,于是我又说,如果有了联系的电话或地址,要试着和妈妈联系,她毕竟曾经是生你养的妈妈啊!吴梦点了点头。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它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漫长的人生中也许你会经历磨难,也许你会遭遇挫折,但是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看人生,那么这也未必就是坏事!因为磨难和挫折往往能够让你变得更坚强,它会逼着你去找寻出路,你的人生将因此更精彩!我多么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吴梦同学能早日找回幸福快乐的童年!去年春节前,吴梦的妈妈回来了!我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虽然妈妈的离开曾给吴梦带来了很深的伤害,但毕竟是血浓于水,其实吴梦也一直在思念着妈妈。现在她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可是令我始料未及地是吴梦竟然拒绝喊“妈妈”,一直没有和妈妈说话。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又找吴梦谈话,在我的多次努力下,她终于解开了心结。现在我经常能从日记里看到吴梦和妈妈、妹妹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觉得自己也跟着幸福起来!我对真诚的理解在班64名学生有45名是留守学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心的数字!她们也和吴梦一样,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们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他们也同样的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会送给他们一张贺卡,和同学们一起唱唱歌,送上温暖的祝福;肚子疼的时候我会送上装满热水的杯子,必要带他们去医院;平时我总是多带几把雨伞放在办公室里,下雨时没有带伞的孩子知道如何在老师的抽屉里找到它们;不管再忙再累,孩子们在日记里反映的问题我总是一一耐心解答,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现在我们班学生们不管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告诉我,因为有困难时老师会和她们一起分担,所以有快乐时她们也乐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对社会上有些关于留守学生的所作所为,我还想说的是: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要落到实处,不能搞形式主义。我个人一直认为我们应该从实际行动上来关心留守学生!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真实的爱,是对他们生活学习有利的帮助,而不是不停地采访和什么书面材料!我想还有很多和吴梦一样的留守孩子们,她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爱护他们,这件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我愿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我祝愿所有的留守学生们也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有更多的亲人注视着他们,在关心着他们!二、【对话班主任】主持人: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班主任:荣建伟(北京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王春风(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迟希新:留守儿童教育是城市化进程过程当中出现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对于农村学校的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领域。在这个案例中,一再强调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落在实处。荣老师,您认为这个“实处”具体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荣建伟: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做了很多落在实处的事情。他就没有把这个孩子定位在一个可怜的层面上,相反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尽快的快乐起来。在这个目标之下,他进行了许多落在实处的行动,首先,他给孩子以生活上的照顾。比如他号召很多孩子给他带蔬菜、带水果,以及自己给孩子带的月饼、绿豆糕等等。第二,他给这个孩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全和宽松的环境。比如他把这个孩子的优点公布在所有孩子面前——没有人提醒却从来也不迟到,没有人给他洗衣服却每天穿得干干净净来上学,给这个孩子赢得同学们对他的一些赞许。迟希新:我还发现这个老师在在安全教育方面也作了许多具体的指导。那么王老师,您是怎么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王春风:我觉得作为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首先应该通过家访去了解他的实际生活情况。如果是和亲人同住的话,那就应该嘱托亲人要时常关心孩子,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如果独自居住,就要十分注意他的安全问题,应当教给他一些用电、用火等等这方面的安全知识,还有要告诉他如何进行自身的保护。平时在生活上,要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等等。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给孩子找一个代理爸爸、代理妈妈,给他以情感上的补偿。在学习方面要多鼓励孩子,关心孩子,发现他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帮助他解决。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建立一个比较良好的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谐的班集体,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同学关爱。第二,作为老师要时常跟家长进行沟通,电话联系,或者是网络联系、甚至是视频通话。还要时常指导、提醒家长多和孩子沟通,增加亲情。班主任还取代不了父母的。这个案例当中老师如果能再加强一些与妈妈的沟通,比如逢年过节通过电话联系一下,可能会更好。第三,班主任还应该和学校进行定期的沟通,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进行校级层面的系统的部署,并向社会呼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体系。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社会方面的因素比较大,政府要加强管理和扶持力度。荣建伟: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了。王春风:对。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提高农民的收入。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就会少一些,出现留守儿童的概率就会低一些。荣建伟:其实,教育局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比如打工子弟子女到城市学校来上学能减免学费。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与年幼子女的长期两地分离问题。王春风:能不能也开设一些寄宿中心之类,这样也解决一些后顾之忧,比如安全等方面。迟希新:刚才两位提到了社会支持系统问题。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我想问一个细节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中,对待男童和女童的方法是否会有细微的差别,班主任老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王春风:在男童、女童教育方面,我觉得还是应该有所不同的。我觉得对于女生来讲,安全问题更为重要。女孩子这个时期正值青春期,最需要接受的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的教育。当母亲出走,父亲又不便进行教育的时候,老师应该代替妈妈的职责,从心理、生理两方面多给她们讲解一些知识。同时在与她母亲的沟通中,也要提醒她在与孩子的电话沟通中也要与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交流。还有学校也要……荣建伟:开设生理卫生课,还可以组织女同学一块来看有关的影片或者听有关的讲座。而对于男童来说,同伴交往的问题就很重要了。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跟着爷爷奶奶来生活。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每天要进行治疗性的散步。他就利用这个空余时间偷跑出去玩,很容易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徒混在一起。对于这种孩子,在班级里面应给他找几个情趣相投的小朋友,和他组成伙伴,周末一起玩一玩,课间一块聊一聊,引导他往正确的交友方面去发展,促进他健康成长。王春风:我觉得对男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可能也很重要。男孩子一般不太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当情绪问题不能够自我排解时就会积压产生心理问题,假如说缺乏自信、焦虑自闭、或者悲观消极。另外,男孩子也更易激动、冲动。如果班主任不能及时地进行一些心理上的辅导,长大以后还可能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三、【对话专家】主持人: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专家: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姚梅林(北京师范大学)迟希新:刚才的案例讨论中,两位班主任老师结合她们的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谈了她们对这个案例的理解和她们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接下来我们想听听三位专家的看法。杨老师,如果父母不在他的身边,留守儿童中采用隔代教育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那从心理学的角度,您觉得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会出在哪些方面呢?姚梅林:一般来讲,我们会觉得隔代教育、或者是替代性父母存在很大的问题。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应该就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或者说是父母亲在教育中间所扮演的角色上来讲这个问题。家庭应该给孩子提供经济上、生活上、学业上、心理上更多方面的支持,尤其在情感支持这一块。案例中间的孩子,母亲弃他而去。但案例里并没有讲在离弃他之前,这个母亲的教养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以前比较关爱,那可能这会对孩子打击比较大。但如果以前父母对他体罚居多,或者采取冷漠、放纵等不好的教养方式。那如果能换到一个教养方法更科学的替代父母、采用隔代教育,对孩子也会有好的影响。当然,我们讲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在农村,他们能够找到的替代性父母,祖父母辈的人,可能在教育方式、价值观、文化层次这一块确实是所欠缺的。他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可能是安全问题,然后也许是学业,最后是生活上的问题。对孩子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一些需求可能很少关注,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但我认为这里面潜藏着的更大的问题是这些孩子,不仅无法获得更合格的替代性父母,而且可能会经历很多次的流转。今天被托给爷爷奶奶、明天被托给外公外婆,又可能因为管不住或者不愿意管而又再次被托给其他亲戚、朋友。这样很难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一种情感依恋关系,这个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会大一些。当然,如果社会支持系统建立的比较好的话,一些具有恢复力的孩子可以自然的找到一些替代性的父母。迟希新:杨老师,我插一句话。对留守儿童来说,这个社会支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呢?姚梅林: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像家庭这一块,如果有替代,作为学校肯定要去联系一下,帮助要把孩子尽量安置在一个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学习环境、成长环境的家庭里。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班集体,同伴群体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一个调查就是对德国集中营犹太孩子做了一个调查,这些孩子是与父母相分离的,但是他们有一些同伴群体。事后对他们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心理上受到伤害还是要少一些,毕竟有同伴的支持,弥补了父母不在的缺憾。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还有尽管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地,但是还是可以让他们经常跟孩子沟通,打一些亲情电话。教师还可以主动跟这些父母联系,教给他们跟孩子沟通的一些方法、技巧。学校里相关的心理咨询人员,能够再给这些孩子多一点关爱,多一些关注。当然社会上如果有相关机构的话,相关的志愿者也是可以利用的。迟希新:谢谢杨老师。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个老师做了方方面面的工作。我想问一下杨老师,在班主任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应该做哪些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呢?姚梅林:其实我觉得不仅是班主任,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承担起这一份责任。首先要对这些孩子有积极的期望,尽量的克服一些消极的刻板印象。不要一想到留守儿童就觉得他们是问题儿童或者另类孩子。然后尽量的创设一些条件,让这些孩子来展现他们一些优势。这样让他们有一些成功的体验之后,在班级中间比较容易赢得一些自尊或者尊重,归属感会强一些。同时要把这样一种观念传达给他所在的班级,让同学们也尽量有一些比较积极的看法。另外,从这个案例里边我或多或少有一些感觉,就是对这个孩子同情怜悯的成份多了一点,尽管他试图避免,但是好像一味的给他带菜或者怎么样,其实有些好心未必能够受到一些好的效果。虽然这孩子最后也接受了,但我觉得他的心理不是那么舒畅的。这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仔细考虑,采取相对来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关心。要淡化同情怜悯,避免二次伤害。同时,班集体单向的包容、接纳孩子会让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弱势群体。但其实,他们身上有好多优质的资源,比如勤奋、独立、应对挫折时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存的欲望,还有那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可能会马上赶上来的孩子所具有的非常强的弹性和恢复力。我觉得像这些都是这些孩子身上所特有的。我觉得老师、班主任都应该去放大它,并让其他同学也能够认可。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班主任也可以借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给予一些相应心理上的支持和辅导。多管齐下,效果更好。迟希新:谢谢杨老师。刚才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留守儿童教育当中安全问题、心理问题。王老师,假如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品德成长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具体的方面呢?王海燕:有资料表明,现在留守在农村的更多的是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恰恰面临着一个道德成长的问题。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一定不能忽视对道德引导。透过吴梦这样一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品德结构的独特性。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坚持性。这些孩子其实很能够忍耐,很能够坚持,但同时有时候有点偏执,太过于坚持了。有他这种独特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在引导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另外,他的家庭教育方面是有所缺失,教师身上所蕴含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道德成长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率先垂范,成为孩子身边既直观又贴近的道德典范。同时,因为这些孩子总让我们觉得很可怜,就不太愿意去伤害他。但是比较客观地给孩子一些针对性的指导,甚至是批评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学会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最后,在整个儿童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同伴群体,包括社区,还有媒体和网络都会不断地对孩子造成影响。作为班主任在引导孩子道德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包括做一些选择和优化。我们不能单独作战,像刚才杨老师说的,要力争获得更多支持,以促进孩子道德健康的发展。迟希新:在案例中,这个班主任老师把工作的重心基本都是放在班级管理方面,和家长的沟通比较少。程老师,您认为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当中可以做哪些具体的沟通工作呢?程凤春:吴梦父亲在外面打工,母亲已经离开家了,由姑姑来照顾。所以,我觉得相对于正常的家庭来讲,留守儿童家庭可能背景更加复杂,而且更加多样。所以,要求班主任或者学校做更为深入细致的工作。从方式上来讲,传统的方式我们可以用,写家信、打电话、家长会等等。其中,家访是一个更加值得提倡的方式。因为这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家庭的实际状况。是代养人的状况,能花花多长时间、多少的精力在孩子身上,从而能给予具体的指导。迟希新:在网上看到一些优秀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有比较有创新的一些做法。比如他们让家长定期把手机短信发在老师的手机上,然后老师把短信抄下来,给学生来看。谢谢三位专家,那么到最后,我还是希望各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看法。王海燕:我觉得留守儿童需要真实的爱,同时留守儿童本身也是教育的资源。程凤春:我觉得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需要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姚梅林:我觉得留守儿童他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了,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所以我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多元的差异,关注弱势群体,提供一个更多元的支持系统。四、综合评析一、吴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吴梦作为一个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的留守儿童,有着下列大多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1.安全的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监管的缺失造成了时刻存在安全隐患。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儿童居多。本案例中的吴梦也是一个人独自居住,虽然她自理能力比较强,但是也出现了做饭时无意中将电饭煲的插头放到液化气上、洗碗时不小心把电饭煲的插头弄湿等危险的情况,吴梦无人同住的状态令人担忧,2.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或接到打工的城市共同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吴梦也是如此,本来是爸爸带着她一起到外地打工、生活在一起的,但爸爸的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两个人在外生活,只好又把她送回了农村。儿童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可以想象吴梦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3.本人性格问题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经常会出现。这在吴梦身上或多或少有所反映,包括不爱和别人一起玩,上课也不爱发言,总是默默地坐在那里。在学习上也是缺乏自信心,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在与同学交往中也是不轻易接受同学的帮助,这反映出吴梦性格上的内向、有点孤僻、缺乏自信的特点。4.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很多留守儿童是通过电话和父母沟通的,但在这短短的电话交流中,父母通常只是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怎样?学习成绩怎么样?短暂的交流时间里,父母大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状况,很少涉及到孩子们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同时,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对父母的工作情况又所知甚少。因为长期的分离,在漫长的等待和期盼中,留守儿童和自己的父母在情感上又会出现了一种无形的隔阂,爸爸妈妈对许多的留守儿童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称谓,许多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的孩子,在见到自己的父母亲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却变得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吴梦也是如此,她除了爸爸外出打工外,最令她痛苦的是妈妈的离开。妈妈的离家,给吴梦带来了内心的痛苦,她认为11岁那年妈妈就抛弃了她。让她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她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吴梦感到自己特别恨妈妈,在她的记忆中也是妈妈的不是、对妈妈的怨恨,表达在作文里也是:“妈妈,我恨您!恨您怎么那么狠心抛弃我?”由于和妈妈的心结,所以吴梦在妈妈回来后拒绝喊“妈妈”,不和妈妈说话。二、班主任值得肯定的做法1.班主任没有把爱只是停留在“可怜”的层次上,而是确立了让留守儿童快乐起来的目标。在刚看到身世特殊的留守儿童吴梦时候,班主任第一感觉是可怜,班主任的敏感和怜悯之心是关爱留守儿童很好的基础,怜悯之心激发了班主任内在的“母性”和“善良的心”,但光有可怜的怜悯之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合适目标的确立和方法的落实,有时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这里,班主任很快把可怜转化为真正的关爱确立在“一定要让她重新快乐起来!”的目标和行为落实上。班主任告诉同学们:与大家相比,吴梦“也许是很辛苦,当同班同学们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她却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家务,学习,没有大人的催促和监督,可是她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迟到,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地来到学校,作业总是比别人写得整洁,学习成绩丝毫也不比别人差……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比我们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更坚强!”,班主任的积极性的评价和鼓励,让吴梦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用敬佩的眼光看着她,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豪,被同学们所认可是吴梦真正的快乐之源。2.让吴梦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班主任没有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充分动员了班级集体的力量,通过号召同学们给吴梦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她带点蔬菜,班主任自己送绿豆糕等方式让吴梦真正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呵护和帮助,感受到班级集体的温暖。所以吴梦从对班主任老师的话有点不信任到最终在日记中真诚地写道“我没有妈妈,所以我就把方老师当作我的妈妈!因为她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着我!”3.努力为吴梦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存环境班主任从一开始就注意到独立生活的吴梦的安全问题,不仅一再强调和叮嘱,还让吴梦小姑也一起参与照看。吴梦上课时候在学习上也是不够自信,不敢发言,上课总是低着头。每次提问后我总是耐心地等等她,并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这样的鼓励使得吴梦从能偶尔举手,到每节课都抢着举手,生怕老师不找她。从班级开展的“我最喜欢的同学”民意调查活动中,喜欢吴梦的的同学超过了半数,说明吴梦已经和同学们融为了一体,班集体很好地给吴梦提供了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4.有效地利用了日记沟通的方式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沟通是班主任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是班主任教育学生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和青少年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是一个方面,但有时日记可能更符合部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是沟通非常好的载体。班主任通过和吴梦日记的沟通,分享吴梦内心真实的情感,了解到吴梦的感受和想法,解答吴梦心理的困惑,肯定吴梦点滴的成绩、促进吴梦不断地进步。日记成为了班主任和吴梦交流的桥梁,很多时候起到了当面交谈无法起到的作用。5.解开了吴梦和妈妈的心结在吴梦和妈妈关系上,班主任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吴梦怨恨妈妈上,而是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第一步:通过谈话让吴梦回忆妈妈从前对她的好,妈妈为了她的学习也经常到学校来问老师,而且妈妈在家时很辛苦地做事,最起码那时候妈妈是爱她的,她是一个好妈妈!;第二步:让吴梦理解妈妈离家出走肯定有她不得已的原因,实际上她还是舍不得吴梦的;第三步:妈妈的出走也锻炼了吴梦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吴梦今后的生活很有用;第四步:让吴梦尝试和妈妈联系;第五步:让吴梦能开口叫回家的妈妈,真正在内心重新接纳了妈妈。在班主任细致的努力下,吴梦和妈妈、妹妹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如果说妈妈的离开是吴梦内心最大的痛,那么班主任解开了吴梦和妈妈的心结是班主任真诚关爱最大的体现。三、班主任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做法?本案例中班主任对吴梦的安全问题需要更大的关注。由于留守儿童吴梦是一个人独自居住,特别是留守女童,安全问题更要放在心上,尽管班主任也写道:“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因为父母的缘故不得不一人呆在家中,什么事都得自己处理,她能应付得过来吗?最关键的是她的安全由谁来负责?如果那天晚上真不幸出点什么事,这后果由谁来承担?恐怕还没人会发现!她家连电话都没有!我真的很是担心!”虽然班主任很担心,但还没有看到班主任为这样的担心而采取的有效的措施,诸如建议吴梦和亲戚同住,或积极利用学校资源,能够让吴梦在学校寄宿等。安全的需要是人比较基本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安全需要是高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层次需要,所以需要班主任花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叮嘱层面上。进一步说,班主任还可以与当地社区或地政府沟通,建立“托管中心”,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托管中心”类似于功能更加齐全寄宿制机构,由政府主导设立一个“托管中心”,中心内能提供食宿,保证孩子们的身体能健康成长。中心配备心理辅导老师,能为孩子们提供心理关爱,同时指导孩子们如何花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做孩子们的“代理妈妈”。中心还得配备作业辅导老师,能为孩子们提供学习方面的辅导。(沈之菲)五、案例拓展从“双差”到“模范”“你的转变令你所有老师欣慰;我们为你的觉醒而高兴;更为你的发奋求学而欣喜;‘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你能成为真正的金子,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这是余伟俊同学读九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给他的评语。余伟俊能赢来所有课任教师的肯定与赞誉,着实不易。想当年,他可是一个教师不想提更不想见的“双差生”:表现差、成绩差。没有“作用”的谈话刚进初中时,我就把他找到我办公室来,说:“你父亲母亲到外地打工去了,好赚钱供你读书,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自觉、努力,好让你父母放心;而我也会对你严格要求,这是对你外出打工的父亲负责,同时也是对你本人负责。至于生活上有什么不便可以随时跟我或跟梁老师说,我们尽可能的为你提供便利。”说这番话主要是想跟他在感情上沟通一下,便于我日后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告诉他除了家庭还有学校还有老师在关心着他。可没想到,开学新鲜劲一过,他就只到校不学习: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就提醒他要专心,他可好,不但不改,还瞪大眼睛,反问道:“我怎么啦?”;不交作业;认真负责的课任老师就进教室去找他,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跟他过不去,老师请他到办公室去说清楚,他却端坐着不动。逼急了,他就说我不读了,你管我?僵持不下,课任老师只好转身跑来跟我们说:“余伟俊,我管不了。”;脾气又暴躁,还动不动就是用拳头跟同学“说话”,缺乏克制力,有时,我还是刚坐下来,就有学生哭进来:“余伟俊他打我……”唉,那时,我这个班主任简直就成了“灭火剂”,到处扑火。齐心协力促转变教师的批评帮助好像没有起到作用,余伟俊就索性与教师对立:教师的性情温和,他就目中无人,无法无天,不把你当老师,真是那他没办法。为此,我们首先改变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会冷静,遇事冷处理,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发生问题不大声、也不呵斥,而要以他家乡亲人、他的朋友、长者的身份帮助他、引导他、鼓励他、关爱他,让他知道学校的老师始终在帮助他。二是寻找转变良机。在一次周记中,他写到他和他的堂哥感情很好,也很谈得来,说堂哥正在读高中,希望他今后也能继续升学;而他居然也答应了堂哥。看了这篇周记我和梁老师都很兴奋,知道他还有上进心,也有了努力的目标,我们就乘势告诉他如今的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社会在进步,你也应该进步;并和他一起分析怎么把文化课赶上来,薄弱的学科又怎么补。语文我班主任帮你,英语梁老师说过有求必应,数学我带你去找你的吴老师。我说到吴老师时,他显然有点不好意思,我知道他以前跟吴老师有些“过节”:吴老师抓他学习,他认为是在找他“渣子”。见他不好意思,我就说你跟我来。其实,数学吴老师一直很关心他,一直想把他拽上来,见我说明来意,吴老师二话不说,立马就应承了,说以后每天中午过来我教你。我笑着说吴老师每天中午都要睡一会,为了你她可是放弃了休息的时间,你可要珍惜、要用功。望着吴老师一脸的笑意,余伟俊腼腆地点了点头。偶尔几次,吴老师发现余伟俊中午没过来,就主动去找他。我们这样做意在感化他,以前,数学课他老是捣蛋,现在见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来帮他补数学,即便是想捣蛋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样,首先就把他的课堂纪律稳下来了。余伟俊同学智力不错,用心听自然能听懂一些,不懂的再问,成绩就慢慢提高了。到初三,居然能及格了。数学及格他就更有劲了,逐渐的,他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语文上,他的短处是作文不会写,每次都是几十个字。私下里,我问他:你会说话吗?他不懂我的意思,不知是点头好还是摇头好,我追问道:“说话,会不会?”“会。”他懵懵懂懂地开口了。我说会就行了,作文其实就是说话,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了。我第一步是要“诱”他写,他肯写就能进步。曾国藩说“诱人上进”怕就是这个道理吧。接下来就针对他的作文指点什么地方还可以写细些,为什么要写细,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必要可以删去,一步步的提高。这样的次数一多,慢慢的他就能写几百字。从几十到几百这就是进步。主动寻求改变一段时间以后,他跑来跟我说:想一个人坐。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跟同学一起坐常常管不住自己,管不住时就想讲话了。既然是这样,我为什么不答应他呢?我说行,不过,只能坐在两侧——你的个子高。我说没意见吧?他单独坐之后,我和梁老师就在窗外观察他,到他的课任老师那里了解他,都说现在安静多了,很少讲话。他能安静地坐下来就定有所获。对此,我们信心倍增。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他的性情,生怕他又闯祸,就常常找他来谈谈心,告诉他应该如何与同学相处以及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与帮助。基本上,我们每个星期都要“聊”上一次,有时是在路上,有时是在教室里,想到就说。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对他的姨夫印象特别好,而他的姨夫也经常打电话给我们,这样,我们就又多了一个帮手和我们一起帮助和关爱余伟俊同学,我们常在电话中交流,间或也抽空跑到我们学校来。他想让孩子在学校住宿,现在老师的话比家里管用。学校领导对这个想法很重视,当即就答应让部分“留守”学生在校住宿,学校委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住校监护并给予学业上的辅导。冬天,我见他穿得单薄,唯恐他受寒,就说来不及添衣服,就把我寝室里的毛衣拿来。他说:谢谢老师,我不冷。听到他说“谢谢”两字,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能说谢谢的孩子不是坏孩子。住宿时,学校规定晚上10点半熄灯。想不到他对要他进宿舍睡觉的老师说:等一下关灯,行不行?我还想再看一会书。老师很是感慨:以前逼他学都不学,现在要他休息,他却要学。一连说想不到啊,想不到。平时上课是目不转睛的盯着老师,课任老师纷纷说:如今的余伟俊简直就是个模范生,比班委还认真。结果,到了初三,他的理化能考高分。课下,我请他把学理化的经验写下来,告诉大家,好共同提高。他不保守,果真认真地写了下来,我一看有见地,值得推广,就请同学把它工工整整誊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栏上。同学看了,不约而同地说:三年来,变化最大的就是余伟俊。(案例提供者:舒敬东梁文举)点评:细节决定成败!留守儿童余俊伟从双差生到模范生的案例,说明要转化一个留守学生并不是简单的谈谈心就可以了,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全方位的工作,动用学生周围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调动学生自己的积极性,最终是会取得很好效果的。下面几点是很值得肯定的:1、班主任认识到改变学生的关键是教师需要先转变自己。留守儿童余伟俊刚进初中,班主任就主动找学生谈心,尽管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教师力图和学生在感情上沟通一下,便于班主任日后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告诉学生除了家庭还有学校还有老师在关心着他。但是这样的谈话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最多只是起到一时的作用。所以开学的新鲜劲一过,反映在留守学生余伟俊身上自控力差、脾气暴躁等毛病全部呈现出来了,教师变成了“灭火剂”,到处被动应战。这时候教师认识到在改变学生之前先改变自己,特别是在无法改变学生的时候,不能一味把责任推给学生,而是转变自己的态度和方法,通过遇事冷处理、维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知道学校的老师始终在帮助他,而不是都要和他作对,找他“渣子”,教师真诚的帮助之心相信学生终究是能够感受到的。2、班主任联合了所有老师对余俊伟进行帮助。班主任是一个人,但帮助学生是一群人的事,仅仅看作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内其他教师的齐心协力的配合。在帮助余俊伟的过程中,班主任除了自己还是语文教师的角色外,还动员了英语、数学等很多教师的力量细致地帮助他在学习上补缺补差,辅之以学习方法上的具体知道,并一步步提高他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进入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同时,班主任还着力调和了余俊伟和任课老师,特别是和余俊伟有“过节”的数学教师之间的关系,让余俊伟体会到教师一直在关心他,拉近他和任课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在帮助学生身上起到教育的合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良好的互动和配合最终产生了教育的良好效果。班主任不仅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还和学校领导进行沟通,让留守的余俊伟在校住宿,学校还委派责任心强的教师住校监护并给予学业上的辅导,这样的齐心协力、这样的学校环境,切切实实地促进了余俊伟的转变。3、班主任能主动寻找留守儿童周围的亲人资源班主任在谈话中发现余俊伟对他的姨夫印象特别好,就多与他的姨夫接触,请他到学校来,并经常电话联系,这样的沟通,使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也有了亲人的关爱,一定程度起到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作用,也可以适当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需要。4.最重要的是班主任相信学生内心有改变的动力,不断地激发和维持这样的动力。教师从余俊伟主动要求单独坐位子的事件中,了解到余俊伟是因为“跟同学一起坐常常管不住自己、想讲话”,看到了学生内心想要改变的动力,看到他能够就此安静下来学习,就不断地找机会和他谈心,在他学习有进步时,还让他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其他同学,这对余俊伟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是极大的鼓励。就这样,在多方协力下,教师的教育和学生内心想要改变的意愿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余俊伟从以前逼他学都不学都不学,到要他休息却不休息还要学,最终从一个“双差生”转变为一个“模范生”。(沈之菲)六、相关文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策略在农村,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教师、亲戚朋友或其他相关成年人代为照管、教育,因而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都有“留守儿童”的身影。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幼女被强奸等生命安全事故。为此,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调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较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的原因。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1、“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展缓慢。农民,特别是偏远贫穷落后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较差,这迫使他们不得不外出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但由于许多外出打工的农民缺乏技术特长,因而打工的收入也很微薄,除了能维持自身开支以外,结余不多。于是,他们往往常年、甚至几年在外打工,难以与自己的子女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无法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由于忙于农活或其他生计,有时力不从心,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2、“单亲教育”、“寄养教育”或“隔代教育”的偏差和乏力。“单亲教育”往往会导致“留守儿童”缺乏母爱或父爱。父母之爱的残缺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导致其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寄养教育”会引起“留守儿童”产生寄人篱下之感。有些照管者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寄养关系往往会使照管者与“留守儿童”之间产生心理阻隔,不能顺畅地沟通思想感情。在实施“隔代教育”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大约50%是文盲或半文盲,祖孙之间年龄相差40岁以上,心灵沟通困难更大,加之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从而使“留守儿童”出现对抗、排斥、厌恶、冷漠、孤僻、疏远、自卑等消极情绪情感状态和不良的人际关系。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缺乏整合。相对城镇而言,农村中小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校舍破旧,建筑面积小。因此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寄宿求学的需求,教师也难以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加强沟通协作。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上不良习气的不断侵袭,以及大量充斥着的各种媒体的不良的、诱导性的视听信息的影响,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良性影响,出现教育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这对于那些需要得到关爱、帮助、引导的“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极为不利和极不公平的。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网络成瘾、攻击性强、孤独感、无助感、无价值感、自我压抑、自我封闭、人际适应不良等大量心理问题。4、“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特点,对其生活、学习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留守儿童”都处于身心变化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