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对种子影响_第1页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对种子影响_第2页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对种子影响_第3页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对种子影响_第4页
仓库有害生物及其防治-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对种子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贮藏技术》微生物对种子的影响目录CONTENTS一二三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影响不同的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微生物引起种子发芽力降低和丧失的原因一、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影响1.发芽力下降:(1)分泌毒素;(2)直接侵害和破坏种胚;(3)分解种子形成有害产物,造成种子正常生理活动障碍。一、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影响2.变色:

田间真菌:引起稃壳和果皮变色,胚及胚乳变色

贮藏真菌:经相当时间后使整个籽粒变色3.产生毒素:对种子作为播种材料的危害对作为食用及饲料粮食的危害一、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影响4.发热:比种子发芽产生的热量大。发芽使种温升高1-3℃,而真菌在4-5天内使种温升高10℃。种子发芽使种温上升不可能超过一定限度(30℃以下)。真菌迅速生长时,种温上升快,达50℃以上,甚至达70-75℃。一、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影响5.发霉,结块和完全腐烂:真菌危害的最后阶段表现,可用肉眼观察到,也可用嗅觉辨别。二、不同的微生物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许多霉菌,如黄曲霉、白曲露、灰绿曲霉、局限曲霉和一些青霉等对种胚的伤害力较强。在种子霉变过程中,种子发芽率总是随着霉菌的增长和种子霉变程度的加深而迅速下降,以致完全丧失。三、微生物引起种子发芽力降低和丧失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一些微生物可分泌毒素,毒害种子;微生物直接侵害和破坏种胚组织;微生物分解种子形成各种有害产物,造成种子正常生理活动的障碍等。

此外,在田间感病的种子,由于病原菌为害,大多数发芽率很低,即使发芽,在苗期或成株期也会再次发生病害。《种子贮藏技术》微生物与种子霉变目录CONTENTS一二三初期变质阶段中期变质阶段后期霉烂阶段微生物在种子上活动时,不能直接吸收种子中各种复杂的营养物质,必须将这些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才能吸收利用而同化。所以,种子霉变的过程,就是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种子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种子都带有微生物,但不一定就会发生霉变,因为除了健全的种子对微生物的为害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外,贮藏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决定种子是否质变的关键。微生物的作用程度不同,在种子霉变过程中,可以出现各种症状,如变色、变味、发热、生霉以及腐烂等。其中某些症状出现与否,决定于种子霉变程度和当时贮藏条件。如种子(特别是含水量高时)霉变时,常常出现发热现象,但如种子堆通风良好,热量能及时散发,而不大量积累,种子虽已严重霉变,也可不出现发热现象。种子霉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初期变质阶段初期变质阶段是微生物与种子建立腐生关系的过程。种子上微生物,在环境适宜时,便活动起来,利用其自身分泌的酶类开始分解种子,破坏籽粒表面组织,而浸人内部,导致种子的“初期变质”。一、初期变质阶段出现的症状有:种子逐渐失去原有的色泽,接着变灰发暗;发出轻微的异味;种子表面潮退,有“出汗”、“返潮”现象,散落性降低,用手插人种堆有湿涩感;籽粒软化,硬度下降;并可能有发热趋势。二、中期生霉阶段中期生霉阶段是微生物在种子上大量繁殖的过程。继初期变质之后,如种堆中的湿热逐步积累,在籽粒胚部和破损部分开始形成菌落,而后可能扩大到籽粒的一部或全部。由于一般霉菌菌落多为毛状或绒状,所以通常所说种子的“生毛”、“点翠”就是生霉现象。二、中期生霉阶段生霉的种子已严重变质,有很重的霉味,具有霉斑,变色明显,营养品质劣变,还可能污染霉菌毒素。生霉的种子因生活力低,不能作为种用外,而且不宜食用。三、后期霉烂阶段霉烂阶段是微生物使种子严重腐解的过程。种子生霉后,其生活力已大大减弱或完全丧失,种子也就失去了对微生物为害的抗御能力,为微生物进一步为害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若环境条件继续适宜,种子中的有机物质遭到严重的微生物分解,种子霉烂、腐败,产生霉、酸、腐臭等难闻气息,籽粒变形,成团结块,以至完全失去利用价值。《种子贮藏技术》种子微生物区系及变化目录CONTENTS一二三种子微生物区系两个生态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种子微生物是寄附在种子上的微生物的通称,其种类繁多,它包括微生物中的一些主要类群:细菌、放线菌、真菌类中的霉菌、酵母菌和病原真菌等其中和贮藏种子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真菌中的霉菌,其次是细菌和放线菌。种子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原真菌腐生附生寄生种子微生物为异养型生物真核原核一、种子微生物区系种子微生物区系: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存在于种子上的微生物种类和成分。(数以千计/g,发热霉变种子几千万/g)类别:依来源分类田间(原生):收获前所感染和寄附的微生物贮藏(次生):收获后在脱粒、运输等传播而来。霉菌二、两个生态群

1.田间真菌:湿生性:RH>90%,谷类>20%,小麦>23%半寄生菌(交链孢霉):禾谷类、豆科、十字花科,种子皮下寄生交链孢霉的减少和消亡是种子生活力下降或丧失的标志,是判断种子新鲜程度的参考二、两个生态群

2.贮藏真菌:霉菌近30个属,如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RH<90%,干生性RH=65~70%(灰绿曲霉、局限曲霉)白曲霉、黄曲霉:种子发热棕曲霉:>5%检出率,表明种子已经或正在霉变青霉:导致种子早期发热、点翠生霉、霉烂三、微生物区系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