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_第1页
依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_第2页
依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依舒地堑北段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1上地壳下构造单元分布伊通地沟系指伊兰-伊通地沟(南起吉林省伊通县,北东黑龙江省龙北县著名僧人以北)。黑龙江省龙北县。它从北东方的469公里长,南西方的5.50公里宽。总面积约6480公里,然后向北进入俄罗斯(图1)。依—舒地堑在区域构造上属于郯—庐断裂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分支,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之间,是叠置在几个规模不等的微板块及其对接带上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地堑呈隆、拗相间构造格局,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汤原断陷、依兰断隆、方正断陷、尚志断隆和胜利断陷。在汤原和方正两个主要断陷内,至今已完成二维地震工作量8421.1km,三维地震工作量763.99km2。汤原断陷钻井32口(包括汤热1井),4口井获工业油气流,1口井获低产气流,1口井见少量油,提交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为26.21×108m3。方正断陷钻井11口,其中方3井发现工业气流,方3井在新安村—乌云组(2871~2952m井段)中发现了厚41.4m的气层,试气获工业气流54340m3/d,提交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8.6×108m3,方6井和方4井均在柞树岗向斜下第三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实现外围盆地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也说明外围盆地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2地质层位划分及资料采集时间相对较早,影响地震勘探和沉积对依—舒地堑北段的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对整个地堑的构造格局没有系统研究;(2)地层分层不清,没有全区统一的地震地质层位划分方案;(3)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地震资料品质差,影响构造研究和沉积研究;(4)区带评价不够深入,没有明确的勘探方向。3层序地质特征和研究流程以现有地震资料为基础,充分结合钻井、重、磁、电及周边地质等资料,开展以区域构造研究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工作,并和伊通地堑进行类比,同时对现有的地震资料品质进行评价,以寻找提高资料品质的相应对策。综合各项研究成果,提出下一步具体研究思路如下:(1)建立区域骨架剖面网,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统一地质分层,建立等时地层格架;(2)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识别典型的层序界面,结合钻井资料,赋予其相应的地质含义,在此基础上利用2km×4km的测网密度(如对某构造圈闭控制不住则加密)开展构造解释并进行连片工业制图;(3)在构造解释的基础上研究断陷结构及其演化史,并对依—舒地堑进行二级构造单元划分;(4)研究断裂的平、剖面特征,分析其对断陷沉积、构造圈闭、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5)对汤原断陷进行整体评价,同时和伊通地堑进行类比并给予客观评价,最终明确断陷勘探潜力和有利目标区;(6)研究圈闭类型,并结合石油地质条件进行评价,找出有利的圈闭类型,最终提供钻探井位及地震勘探部署意见。4下第三系储盖组合位于柞树岗向斜北部斜坡的方6井钻穿第三系,并揭开部分白垩系,在下第三系底砂岩及白垩系地层中,钻遇良好油气显示,并试获日产油超过10m3,实现外围盆地石油勘探25年来的历史性突破。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储层横向预测部署方4井,该井于2007年7月27日对下第三系42号层3213.6~3240.0m井段2层13.0m砂岩实现压裂,27~30日排液,8月21~22日自喷求产:采用7.94mm油嘴、油压5.15MPa,日产油81.2m3、日产气18313m3;采用9.52mm油嘴、油压3.84MPa,日产油96.0m3,日产气22522m3,求产时间33h,累计产油159.84m3。在方4、方6井钻探成功的同时,还揭示了一套重要储盖组合,即下第三系含煤泥岩和下第三系底砂岩储盖组合,这套储盖组合的分布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柞树岗向斜斜坡处的方6井揭示,上述储盖组合向柞树岗向斜的深部有加厚的趋势。第三系底砂岩是本区的主力含油层系,表现为高阻抗特征,其厚度的变化趋势与含煤泥岩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即从斜坡向柞树岗向斜的深部逐渐加厚。另外波阻抗剖面上波阻抗的变化可能与底砂岩的含油气性有关系,因此从斜坡向柞树岗向斜的深部底砂岩的含油气性可能是逐渐变好的。方正地区含煤泥岩预测表明,在三维工区的北部,处于柞树岗向斜的北部斜坡的方6井区的波阻抗值明显偏高,表明在斜坡部位含煤泥岩的厚度较小。方6井钻探证实,含煤泥岩厚度为40m,因此认为在斜坡部位含煤泥岩的厚度为40m左右,方6井以北厚度小于40m。此外,波阻抗变化规律还表明,从斜坡向南向西,波阻抗值变小,因此可推断含煤泥岩的厚度应变大。在柞树岗向斜深部的方4井区,基本为本区最厚的地区,钻井证实该区含煤泥岩厚度为108m(该区含煤泥岩的最大厚度为120m)。因此可以认为,含煤泥岩和下第三系底砂岩储盖组合在柞树岗向斜普遍分布,分布面积达上百平方千米。综合分析方正断陷柞树岗向斜钻井、地震、波阻抗反演等多种信息后认为,方正油藏向东、向西底砂岩超覆尖灭,该油藏为由储层物性变化形成的岩性封堵的满凹含油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图2~图4)。位于汤原断陷的汤1井分别在宝泉岭组一段和达连河组获得多层气测显示,预示汤原断陷东兴向斜具有较大勘探潜力,也是下一步重点研究的领域。5构造-沉积演化通过对依—舒地堑进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评价,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依—舒地堑具有多个勘探目的层系。据钻井揭示,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在古生界变质岩基底之上,共充填了4套沉积序列,即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下第三系和白垩系是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2)地堑整体表现为东西分带(如汤原断陷从东向西分为东部走滑逆冲带、东部凹陷带、中央凸起带、西部凹陷带、西部斜坡带)、南北分块(如汤原断陷从南向北被南北向F1~F4断层分割成Ⅰ~Ⅴ块)的构造格架,每个区块都有不同的构造—岩相组合方式,并以南北分块为本区主要构造特征。汤原断陷的断裂发育主要有两个方向,即北东向和北西西向,其次为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断层。北东向断层控制着断陷的走向和次级构造带的走向,与区域北东构造走向一致;北西西向断层与北东向展布的主控断层呈依附和切割关系,使北东向展布的构造带呈现出南北分块的特点。断裂主要分布在中央凸起断裂带及其邻近的周边位置,断层性质有拉张/张扭、挤压/压扭、走滑断层和反转断层四种。方正断陷是受东西部深大断裂F1、F2控制的呈北东走向的双断式的槽状断陷,主控断层走向与区域北东向构造走向一致,构成断陷格架的断裂构造带由南向北分为南部斜坡、南部凹陷、中部凸起、北部凹陷和北部斜坡共5个二级构造单元。根据沉积及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地堑经历了中生代断陷期及新生代的强烈断陷期、持续断陷期、断拗转化期、断陷萎缩期、断陷消亡期六个阶段,主要发育湖泊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三种相类型。达连河组一段及其以下地层(包括白垩系)的暗色泥岩(滨浅湖—半深湖相)为本区的有效烃源岩;储集层为扇三角洲、湖底扇砂体;宝泉岭组一段和达连河组一段厚层泥岩为区域性盖层,新安村组、乌云组以及白垩系发育的泥岩具有局部封盖能力。生、储、盖组合主要有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和新生古储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