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与功利主义_第1页
狄更斯与功利主义_第2页
狄更斯与功利主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狄更斯与功利主义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功利主义伦理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功利主义就是:“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以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以功利主义原则为行动指南,人们唯利是图,利益成为人们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但凡能满足个人利益的就是合理而可取的,否则就是不合理、不可取的;社会道德标准便成为无限度地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根源则在于自我利益的最大满足。在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作为唯一的道德标准。正是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狄更斯创作了《艰难时世》,通过对不同阶级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生动刻画了一个压抑和摧残人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强烈批判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大力宣扬情感和爱的力量,唤起人们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小说中的焦煤镇是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狄更斯塑造并讽刺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葛擂硬和庞得贝,通过描绘葛擂硬的家庭与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庞得贝与其周围人物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冷酷、非人性化和危害性。这两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顽固地信奉并践行着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最终导致其本人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的悲惨结局。葛擂硬是压在焦煤镇劳动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他曾经是一个五金批发商,退休后成为焦煤镇的议员。他把生活中的一切甚至人性都归为“一个数字问题,简单的算术问题”。小说深刻剖析了葛擂硬所信奉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精髓:“人从生到死的每一步都应该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金买卖关系。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地登上天堂的话,那也就没有我们的事”。于葛擂硬,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金钱、买卖关系,而想象、浪漫、情感、仁爱等等这些与金钱无关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应该绝对抛弃和禁止。葛擂硬既是功利主义哲学的信奉者,也是兢兢业业的践行者。以功利主义原则为指导,他只用“事实”这一能被用来赚钱或与金钱收益密切相关的东西来教育孩子们,从不考虑是否应该给予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温暖和关爱。他紧抓“事实”教育,随身携带尺子、天平等丈量工具,准备随时测量人性。他在焦煤镇开办学校,借此把焦煤镇的孩子们都培养成逆来顺受的小绵羊,以便将来能让资本家随意剥削。在他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摧残下,女儿露易莎和儿子汤姆失去了童年时代本应享受的快乐,年复一年地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他们逐渐变得思想空虚、精神病态、感情匮乏。露易莎默默地忍受着无尽的精神痛苦,由于长年缺乏家庭生活的温暖,她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和情感都倾注到弟弟身上。作为国会议员,为在焦煤镇立足,葛擂硬必然要与当地的资本家相互勾结,而他的老友庞得贝更是纺织工人的吸血鬼。由于对弟弟的关爱以及受到父亲屡次理性教育的影响,风华正茂的露易莎不得已嫁给了年近半百的庞得贝。她的婚姻完全是父亲安排的一桩买卖。由于年龄悬殊、性格迥异,又缺乏爱情基础,他们婚后生活十分苦闷,并逐步酝成家庭危机。这桩买卖给她带来的最大利益就是弟弟汤姆可以获得在庞得贝银行工作的机会,而这一赤裸裸的交易也直接导致她婚姻最终的悲剧性结局。“她婚姻的悲剧赤裸裸地揭示出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摧残少年儿童,葬送其爱情和幸福的罪行”。她对父亲说“就是你的哲学和你的教训把我弄到这步田地”,这是对葛擂硬及其人生哲学的第一次打击。葛擂硬对儿子汤姆的教育同样也是彻底失败的。他从小对汤姆严加管教,并用功利主义伦理摧残汤姆的心灵,致使他成长为一个极端自私而残忍的利己主义者。汤姆表面循规蹈矩,实际生活放荡不羁。他利用姐姐露易莎的爱,脱离死气沉沉的石屋,跻身进入梦寐以求的庞得贝银行。之后,他便开始寻欢作乐,并不择手段地追逐个人利益。他盗窃银行,并嫁祸于人,害人丧命,事情败露后畏罪潜逃。显然,汤姆的悲惨结局正是对葛擂硬所信奉的功利主义的极大讽刺和报复。事实上,汤姆的这种“报复”是以一种形式的利己主义对抗另一种形式的利己主义,是以毒攻毒。“葛擂硬教育他的孩子要理性地按照自己最大利益来作出一切抉择,但汤姆的罪行却揭露出基于此原则上的教育的失败”。正如葛擂硬的名字(“gradgrind”,逐步碾磨之义)的寓意一样,他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情感,彻底毁掉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汤姆的堕落也再一次宣告了葛擂硬功利主义教育的失败,表明这种教育根本无法造就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比周是葛擂硬功利主义哲学的理想继承人,是其功利主义教育的完美产品。他是葛擂硬学校的学生,头脑精明、处心积虑、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冷酷无情。他是功利主义哲学的虔诚信徒,坚决把追逐名利置于任何感情之上。为此,他不要享受,更不要结婚,这使他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资产阶级走狗。当汤姆盗窃罪行暴露,要乘船逃离英国之时,正是葛擂硬用自己反复灌输的原则培养起来的“模范学生”比周跟踪至此,坚持要把汤姆捉拿归案,拒绝给予汤姆生存的机会。无论葛擂硬怎样为儿子求情,他都无动于衷,理由正是葛擂硬自己一贯宣扬的“整个社会不管什么制度都是建筑在个人利益之上的……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握的事实”;因为据此,比周认为拿住汤姆比放了汤姆对他本人更为有利。这一故事情节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狄更斯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通过毕周这一形象塑造使葛擂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思想。至此,推崇“事实”哲学和教育对葛擂硬的惩罚与报复完满结束。狄更斯将小说分成“播种”、“收割”﹑“入仓”三个部分,象征着葛擂硬推行“事实”哲学,从灌输、自食其果、寿终正寝的整个演变过程。另一位功利主义思想的捍卫者是工厂主庞得贝。葛擂硬倾向于理论宣传,办教育,注重思想影响,表现为利他;而庞得贝则将理论付诸实践,千方百计谋求私利,他是号称实业界的“硬头皮,铁拳头”的凶狠人物,是英国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家的典型代表,是葛擂硬哲学思想的坚定支持者,也是小说彻底否定和批判的对象。小说通过庞得贝的形象塑造,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反动实质的另一面,“庞得贝代表的是维多利亚时代最粗鄙、最顽固的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庞得贝是一个令人憎恶而又难忘的人物,他自私、贪婪、顽固而又愚蠢。功利主义思想压制甚至泯灭了庞得贝的人性,致使他完全丧失感觉,麻木不仁,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蔑视感情。小说主要通过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四个人物而组成的四组关系,揭示功利主义思想给他本人及其他相关的四个人物带来悲剧性结局。庞得贝无耻地诬蔑母亲抛弃、虐待他,自吹自擂自己由一个弃儿凭借个人才干和奋斗而白手起家的发迹史,掩盖他剥削工人的罪恶行为。他暗中威逼并禁止母亲露面,并以每年30镑的生活费,把深爱他的母亲遗弃在40英里以外的村子过日子,孤苦伶仃,生活凄惨。老妇人只能每年一次辛苦奔波而来,偷偷摸摸地远远看上儿子一眼。庞得贝没有骨肉亲情,丧失了人之天性,在感情上给母亲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种可悲而异常的母子关系是庞得贝极端自利的思想造成的。他利用金钱和地位做交易,娶了20岁的露易莎为妻。这桩婚姻没有爱情基础,最终导致了露易莎精神痛苦和空虚,酿成婚姻悲剧,庞得贝又过上了单身生活,而这也表明庞得贝在婚姻上也是个失败者。如果说葛擂硬在无情的事实面前,对自己教育方法的错误有所认识的话,那么,庞得贝则是至死不渝的顽固派,他绝不承认失败。在他看来,教育就是“推出大门外,什么都尽量少给他,只给他老拳吃,这就是我所谓的教育”。庞得贝宣扬一种无情哲学,他认为世界对我曾是无情的,所以我有充分理由对世界无情。他一直保持着无情无义的姿态,咄咄逼人。这一特点体现在他的讲话风格上:先声夺人,铿锵有力,沉重压抑,斩钉截铁,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友爱。因为不以感情理解和辨别事物,他便可以轻易下结论,主观臆断。斯巴塞太太是个破落的贵族,为了养家糊口给庞得贝当了管家。在与斯巴塞的关系中,庞得贝总是自贬身价,赞扬对方,目的在于编造“自我成才”的神话,愚弄民众,而斯巴塞一直毕恭毕敬,维护庞得贝的利益。当斯巴塞误把庞得贝的母亲当做窃贼,致使他谎言败露,当众出丑时,他立刻露出狰狞的面目,无情地将斯巴塞解雇,使她流落街头。斯蒂芬常年受到庞得贝的剥削和压迫,庞得贝试图拉拢、收买斯蒂芬,挑拨离间,破坏工人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