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章劳动经济学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2第一节劳动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2019.05.4多)它以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第一节劳动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3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08.05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力资源三个属性:相对稀缺性、绝对性、4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基本手段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5三、劳动力市场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三、劳动力市场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6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7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证研究(08.05)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实8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9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10劳参率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参与劳动的因素。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100%总人口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100%该年龄(性别)人口劳参率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11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12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2019.5.3/4)供给无弹性E=0供给有无限弹性E=~单位供给弹性E=1给富有弹性E>1供给缺乏弹性E<1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13(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2、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动率下降。4、25-55岁男性劳动参与率保持较高程度,没有什么变化。(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4(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5二、劳动力需求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二、劳动力需求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16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17劳动需求量变动与劳动需求变化工资率WD2
D1ABCL1L0L2W1W0W2L3劳动需求量变动与劳动需求变化工资率WD2D1ABCL1L018劳动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劳动需求变化:工资率不变,其他条件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劳动需求量变动:其他条件不变,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19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三阶段(P10)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20O
ab
MP劳动投入量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TPAP产量Q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AP=Q/LMP=⊿Q/⊿LOa21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22(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b点最佳;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则不确定(取决于产品价格与生产费用)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MRP=VMP=MP*P=MC=W(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以人均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23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广义和狭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劳动力所有者个体和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客体:劳动者的劳动力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24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劳动力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工资。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最佳结合。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条件。25(二)局部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L瓦尔拉。(二)局部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A马歇尔26(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2019.05.4多)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充分就业。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2019.05.4多)劳动力资源27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规模人口年龄(2019.05.3/多)城乡结构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8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均衡价格论是A.马歇尔提出的,是运用供求理论说明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
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29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分别对应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
二、工资形式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30(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
1、工资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实际工资=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019.5.4单)
(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31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计时工资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计件工资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32(二)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和基本工资之和构成立了劳动报酬。福利支付方式分为两大类:实物支付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
2019.05.4单(二)福利福利是工资的转换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33福利特征以劳动为基础,但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法定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福利特征以劳动为基础,但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34实物支付的好处(3)延期支付的优势(4)实物支付的好处(3)35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所谓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消费+投资(2019.5.3多)Y=C+S=C+I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36(二)就业总量决定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二)就业总量决定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37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摩擦性失业(2019.5.3/4)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08.05)二、失业及其类型所谓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38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39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40三、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失业人数×100%社会劳动力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Σ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年失业率=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平均失业持续期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52周三、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失业率=失业人数×141四、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42(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08.05)2、货币政策基本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目的:调控利息率最终目的: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3、收入政策收入差距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库兹涅茨比率、帕累托定律等、基尼系数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指数,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与绝对平衡,接近1时,则接近绝对不平衡。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衡。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43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2、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所得税制度。其他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收入政策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44第二章劳动法第二章劳动法45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46第一节劳动法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侠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广义的劳动法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第一节劳动法体系47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权威性。
2019.5.3多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征48(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解释(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49“劳动法基本原则”
PK
“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
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前者的权威性高于后者08.05“劳动法基本原则”
PK
“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前者50(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2019.5.4单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08.05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等方面。2019.5.4多(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51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企业家协会)。2019.5.4多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织523、物质帮助权2019.5.33、物质帮助权53三、劳动法律渊源(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三、劳动法律渊源(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54(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效力顺序2019.5.4)(二)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效力顺序2019.5.4)5508.0508.0556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57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58四、劳动法的体系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高于最低工资;加班时间每月不能超过36小时)08.05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四、劳动法的体系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59劳动法体系的其他分类方法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职工民主管理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劳动标准法工作时间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劳动保障法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保险法、劳动福利法劳动监督检查法劳动法体系的其他分类方法劳动法体系劳动关系法劳动合同法、职工60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R 63309:2025 EN Active fibres –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 Guidance
- 2025至2030中国电镀表配件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商务食品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尾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玛瑙饰品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技术培训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 幼儿园营养性疾病知识培训
- 智慧教育大数据驱动的教学效率变革
- 探索不同国家在线教育平台的创新实践
- 教育中的心理学技巧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
- 【MOOC】教育研究方法-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回归分析》课件
- 心脏手术围手术期
- 餐车经营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 DB43T 876.11-2017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11部分:耕地地力评定技术规范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孙有中)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2024至2030年中国汉白玉石雕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三年级下册混合计算题100道及答案
- DB12T 998-2020 殡葬服务机构消毒卫生规范
- 广东省广州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卷
- 2024年天津高考数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