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1页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2页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3页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4页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教师版)-十年(2013-2022)中考真题集锦之课内文言文(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1:送东阳马生序一、(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与人书(六)①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复书曰________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_______③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答案】1.书信

没有,不曾

热水2.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好。3.【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4.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①句意:给我回信说。书:书信。②句意:没有一天忘记关心天下大事。未尝:没有,不曾。③句意: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汤:热水。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根据【甲】文“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可知,过去在泽州的时候,是史可程得到作者(顾炎武)的一首诗,“拙诗”意为拙劣、不好的诗,在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根据“‘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这里是用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乙】文: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自己过去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要利用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4.本题考查谈启示和感悟。根据【甲】文“‘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作者非常认可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并以此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由此受到的启示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很有必要。【乙】文宋濂用自己勤奋读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告诉马生要刻苦学习,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受到的启示是:学习贵在勤奋,要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阅读感悟:根据【甲】文“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顾炎武劝说友人要终身学习,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应要有好学的精神,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乙】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只要内心想要学习,就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也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应和其他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物质的富足不是真正的富足,只有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足。【参考译文】【甲】有生以来所认识了解的朋友,因为贫穷或衰老而渐渐丧失志气的人,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史可程是一位君子,长时间居住在江东,有没有丧失志气的感叹呢?过去在泽州的时候,得到我的一首诗,读后深有感触,于是给我回信说:“年纪大了就要休息了,难道能没有倦怠吗?”这句话说得不对。孔子感叹“回去吧,回去吧”,不曾有一天忘记天下大事。所以君子的学习,直到死了才会停下来。【乙】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在他们之间,对他们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二、(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 B.情趣 C.得到 D.细密6.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7.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8.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5.C6.A7.(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8.(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借书于张氏。(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解析】5.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得到;故选C。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办法;“不与”省略主语“他”,是“往借”的结果;“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点睛】【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乙】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三、(2022·吉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10.下而句中加点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C.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11.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13.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2)四支僵劲不能动。14.【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15.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答案】9.A10.C1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12.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13.(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冻之状,突出求学之艰。”14.【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15.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解析】9.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不是书序。故选A。10.C.句意: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故选C。11.考查断句。句意为: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求业之精”是主语部分,“别无他法”是谓语部分。“日专而已矣”是“求业之精”的具体方法。故断句为: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12.考查翻译句子。而,表转折,却;专,专心,专一;咎,过错,过失。13.考查句子赏析。(1)“天大寒,砚冰坚”是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的极度寒冷,表现了作者抄书之苦,从侧面表现了作者读书求学意志的坚定。(2)“僵劲不能动”的意思是僵硬动弹不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去异地求师,因为天气寒冷,衣着单薄,到达旅馆后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与学习的刻苦。14.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以幼时、加冠以后刻苦求学的经历,讲述自己克服了无书无师的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经过。以事实为例,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第二段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读书中以让人忘记境遇的困顿,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借以勉励马生。乙文:甲文引用谚语“艺多不养身”,运用比喻“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向诸弟说明了“学习贵专”的道理。“如九弟志在习字……。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则列举了诸弟的实例,举例说理,说明学习务必专一,不专则“则必一无所能”的道理。15.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从甲文中的“余幼时即嗜学”可得:要酷爱学习。从“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得:要勤奋刻苦。从“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得:要讲求诚信。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得:要虚心求教(谦恭求教)。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得:要从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从乙文中的“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可得: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四、(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20.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6.B17.D18.C19.(1)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2)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20.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职责是好好学习,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能将学习放下,应该像宋濂学习,遇到任何艰苦的环境仍然可以坚持学习;也要像乙文的作者那样读书时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热爱读书。【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B.有误,“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意为“我特地将⾃⼰治学的艰难告诉他”;“故”意为“特意”,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17.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A.之: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这;B.为:作为/是;C.而:顺承关系/修饰关系;D.以:同为“因为”;故选D。18.本题考查文言文章的理解。C.有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是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作者求学是艰辛的,所以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是反比,而不是正比;同样作者和马生同为刻苦学习之人,由“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可知如此,所以是想类似的情况,应该为正比,而非反比。所以选项错误。故选C。19.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即可:(1)谒:拜访;贽:礼物;辞:文辞;(2)或:有时;箸:筷子;20.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梁启超的话告诉我们应该什么样的身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根据题目可知作为中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时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示例:作为中学生,我们阅读完甲乙两篇文章,有了刻苦学习的动力,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学生的身份,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更好地为未来承担社会责任做准备。好好学习,才可以更好地承担责任。【点睛】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面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的年轻人马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乙】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竿。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交错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将笔蘸饱满做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提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人看见这些情景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后来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通过过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吗?”我答应了。妻子出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坐着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散乱地睡在地上了。五、(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21.对下面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①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②走送之(走:跑)B.①尝趋百里外(趋:归向)

②未尝稍降辞色(稍:一会儿)C.①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D.①主人日再食(食:供养,给……吃)

②日侍坐备顾问(日:每天)22.翻译。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2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____________,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____________,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____________,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答案】21.B22.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23.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生活之苦。【解析】2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①句意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趋:奔赴。②句意为: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稍:稍微,稍稍。故选B。2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侍:侍候。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请:请教。据此翻译即可。2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其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的求书之难。“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表现了作者求师之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等句子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之苦。据此理解作答。【点睛】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六、(2021·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①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𤩽甚奇之,亲为之冠。在𤩽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②布衣,徒行于路。𤩽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注】①刘𤩽(瓛)(huán):南朝齐人。②芒屩(juē):草鞋。2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所欲有甚于生者B.不敢出一言以复/而复问妻妾C.恒芒屩布衣/人恒过D.事母孝谨/事无大小2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𤩽甚奇之,亲为之冠。2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27.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求书之难和__________之难。(2)乙文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写法,使范缜的形象更丰满。(3)请分析甲乙两文中的宋濂和范缜品质的异同。___________【答案】24.C25.①抄写(抄录)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②刘𤩽认为他很奇特(认为他很不同寻常或对他感到非常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26.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27.求师。

对比。

共同点:勤奋(刻苦)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独得其乐、苦中作乐、意志坚定)。【分析】24.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A.于:介词,向/介词,比;B.复:动词,回复/副词,再;C.恒:副词,常常,经常/副词,经常,常常;D.事,动词,侍奉/名词,事情;故选C。25.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要词语有:录,抄写;毕,完;走,跑;稍,稍稍;逾约,超过约定期限。(2)重要词语有:甚,很,非常;奇,对……感到惊奇;亲,亲自;之,指代范缜;冠,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二十岁。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句意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𤩽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断句为:年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27.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除了求书之难,还有求师之难。②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范缜不管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而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和其他弟子的作为形成对比,但范缜并不感到羞耻惭愧,突出了一心向学。③本题考查比较性阅读。由文中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卓越不群而勤学”可以看出,宋濂和范缜的共同点是勤学;再由(甲)“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句子可以看出,宋濂讲诚信、尊师;另由“事母孝谨”“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等句子可以看出孝顺、内心强大、苦中作乐、意志坚定。【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𤩽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𤩽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𤩽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七、(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④剑浦:今福建南平。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2)以衾拥覆

以:__________(3)为尉于剑浦

为:__________2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0.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32.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1)______________,乙文劝勉杨君(2)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答案】28.(1)背(背着)

(2)用

(3)做,担任29.C30.B31.(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32.(1)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2)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分析】2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负,本义,背,背着。以,介词,用。为,动词,做,担任。29.A.极\穷困;B.鲜美\很少;C.曾经\曾经;D.况且\将近;故选C。30.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故断句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故选B。3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中间。(2)久,长时间。其,这。体,身体。32.考查比较阅读。甲文:作才记叙了自己外出从师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自己从学习当中获得了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用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要专心学习,勤奋刻苦。乙文:作者首段记叙了自己因为弹琴而治好了身体之疾的事件,第二段中的“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点明了作者赠序的原因,希望杨君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弹琴来平和心态,治愈疾病。【点睛】译文: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宫声曲子,时间一久就感到很快乐,浑然不觉自己还有病在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浑厚较浊的)宫声,小的是(圆清急畅激愤或高昂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弹琴当做临别的纪念。八、(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宣子①忧贫,叔向②贺之。宣子曰:“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③无一卒之田④,宣其德行,顺其宪则,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郤昭子⑤,其富半公室⑥,其家半三军,侍其富宠以泰⑦于国其宗灭于绛⑧,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选自《国语·叔向贺贫》)【注释】①宣子:即韩宣子,晋国上卿,又名韩起。②叔向:晋国大夫。③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④一卒之田:即百顷土地。上卿享受的待遇应该是五百顷田地。⑤郤(xì)昭子:郤至,晋国卿。⑥公室:国库。⑦泰:骄横。⑧绛:晋国的国都。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B.缀公卿之后(跟随)C.诸侯亲之(亲自) D.起也将亡(灭亡)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宣子忧贫,叔向贺之。35.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3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中作者与同舍生求学条件相差悬殊,他却能保持内心充实和强大,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将栾、郤两个家族的兴衰作对比,用“_________________”道出郤昭子家族衰败的原因。(请分别用文中原句回答)【答案】33.C34.(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宣子正为贫穷发愁(忧虑),叔向向他道贺。35.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36.以中有足乐者(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也可)

唯无德也(答“侍其富宠,以泰于国”也可)【分析】33.C.句子的意思是: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亲:亲近。故选C。3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当中;略无:一点儿没有;慕艳:羡慕。(2)忧:忧虑,形容词意动,为……忧虑;忧贫:为贫穷忧虑;贺:祝贺,道贺;之:代词,他,指韩宣子。35.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极其骄横,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故正确的断句为: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36.本题考查内容提炼。题空一:根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提炼:以中有足乐者;题空二:根据“侍其富宠,以泰于国,其宗灭于绛,唯无德也”提炼:侍其富宠,以泰于国或唯无德也。【点睛】甲文参考译文: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文参考译文: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你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土地,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极其骄横,他的宗族在绛这个地方被灭亡了。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九、(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①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③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④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⑤众人矣。”(选自王安石《伤仲永》)【注释】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渐渐。④环谒:四处拜访。⑤泯然:消失的样子。3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为) B.尝趋百里外(动词,快步走)C.未尝识书具(副词,曾经)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动词,同“攀”,牵)38.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B.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9.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余幼时即嗜学”一句中的“嗜”指特别的爱好,暗含着学习成癖、欲罢不能之意。B.【甲】文中的“我”是一个勤奋、好学、恭敬虔诚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个少时天资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平庸无奇的人。C.对联“五岁作诗弱冠渐平庸,谁之过?天资为赐后天须勤奋,学为先”体现了【乙】文的主旨。D.你要写一篇谈学习的演讲稿,【甲】【乙】两文的事例均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正面材料。40.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答案】37.A38.C39.D40.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从此,(大家)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分析】37.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意思是: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是”是“连词,因为这样,因此”的意思,不是“介词,因为”。故选A。38.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意思是:(我)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据此,正确的句读是: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选C。3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运用。【乙】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这个事例可作为支撑“学习促进我成才”这一观点的反面材料,不是“下面材料”。故选D。4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尝(曾经)、趋(快步走)、先达(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执(拿)、叩问(询问)”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自是(从此)、就(完成)、文(文采)、理(道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乙】金溪县有个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还没有见过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就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