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1/57归园田居陶渊明2/57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三仕三隐“不为五斗米折腰”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知名。3/57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就是农家生活。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4/57归园田居(3)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按节奏读:5/57
荒秽(huì):杂草丛生。带月:顶着月亮。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沾(zhān):沾湿。但使:只要让。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意愿。字词了解:6/57归园田居(3)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按节奏读: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珠沾湿了我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反自己意愿就行了。诗句意思7/5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11、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农家生活艰辛?2、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全诗主旨,点明了作者志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此句写出诗人耕种辛勤,最能表现田园之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合作探究:8/57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和归隐农村自豪之情。
这里“愿”详细指要按照自己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3、诗人表达在诗中感情是怎样?为何这么说?4、探究:诗末句“但使愿无违”“愿”详细指什么?合作探究:9/571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心情和对归隐生活满足。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日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反应深刻思想不愿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而甘受田间生活艰辛。表现感情特点:课文小结:10/57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垦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诗课外阅读11/57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12/57
王维(701—761),字摩诘,他诗写得好,看他诗,就像看画;他画也画得好,观赏他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作者:13/5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4/57了解诗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边关以典属国身份长途跋涉途经居延交代出使目标以及经过地点“单车欲问边”,(自己)轻车前往,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要到远在西北边塞居延。(写使者进入边塞)首联15/5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要塞又似回归大雁飞入北国蓝天万里征程艰辛遥远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又好像北归大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激愤和抑郁。与首句“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16/5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抓住沙漠中经典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塞外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但准确地描绘沙漠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描绘沙漠中经典景物“孤烟”“落日”侧面衬托守边将士艰辛生活环境)颈联17/5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中有画特色,非常考究景物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构图,从天边落日到空中烽烟到地下河流,从近处烽烟到远处夕阳到绵延无边大漠,画面上景物虽不多,不过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考究线条,一望无际大漠上,纵是烟,横是河,圆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线条勾勒出景物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好像抽象派作品。第三,色彩丰富,辽阔无垠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夕阳收敛了光芒,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边塞风光如在当前。名句赏析:18/57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查侦察骑兵通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燕然前线尾联写诗人抵达边塞所见情景19/57主题: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辛、以身许国守边将士爱国精神赞美。20/57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1/57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叹有志之士不能展理想;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神奇之笔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昂扬向上精神是他诗篇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影响。走近作者:22/57首联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渡远:远渡。楚国:楚地。平野:平原。大荒:辽阔无际原野。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四川,乘船沿江游览楚地。(叙送别缘起,即叙事)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23/57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原。大荒:辽阔无际原野。(绘山势,流水,原野)
颈联(写水中映月画于天边云霞图)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伴随低平原野地出现逐步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24/57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抒深沉思乡之情)结尾二句,诗人发出由衷心声:我还是怜爱故乡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诗人抒发了爱祖国、爱自然、爱故乡深挚感情。诗中写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水,它在蜀楚交界荆门山送别诗人,把李白送入了愈加辽阔天地之中。在这一描写中,表现了初离蜀地诗人对故乡深深依恋。25/571、找出诗中写景句,说说它们妙处。2、诗中流露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情感?经过写出游途中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思乡之情。由游动视觉来写景物改变,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合作探究:26/57【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前三联描写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奇妙美景。最终一联写是诗人在观赏荆门一带风光时,对那流经故乡滔滔江水,所产生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光彩。
27/57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28/57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著名诗人。他诗歌创作能够金兵入侵中原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极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同遭遇,转学杜甫。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诗人之一。著有《
简斋集》。
29/57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限,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是仕途功名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就是其中一首。30/5731/57登岳阳楼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朗诵:jīangxǐyǐ32/57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成功之作。颔联尤为宏壮雄丽。33/57登岳阳楼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注释:酒店或茶馆幌子
迟缓
瓜分
徘徊
靠着
高处
登楼
34/57了解诗意:我登临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属地,我徘徊时刻,使洞庭湖与君山笼罩在暮霭里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巍巍岳阳楼,耸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旌旗。35/57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为避战乱我奔走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伤悲。36/57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诗眼。2、诗歌每一个角度,处处渗透着这“悲”,请同学们找找哪些地方能表达这“悲”?悲景悲——己悲——国悲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己悲:万里来由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37/57首联:
“洞庭之东江水西”:写岳阳楼之所在。巧妙地利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能够想见诗人视线由近及远扫描,逐步放开,融入那沧茫暮色中。不动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落日,提醒着黄昏安宁。写岳阳楼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盛大推出岳阳楼。38/57颔联“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历史感;从静态舒缓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抒情。表现出诗人满腔愁绪。39/5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艺术效果。
颈联作者终于以近于直呼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40/57“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尾联作者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身世之慨收束全篇。41/57这首诗经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不完整、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落寞情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42/57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视线由近及远扫描,逐步开阔,融入暮色之中。不动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落日,提醒着黄昏安宁。赏析:“帘旌不动夕阳迟”赏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风霜”:明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初政治局势严峻,语意双关。“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历尽沧桑自我写照。43/57问题研究从本诗看陈与义律诗格调陈与义诗宗杜甫,尤其是他律诗,显著地表现出老杜特点,可谓神形兼备。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同之处。他在模仿同时,又富于改变,注意从切身感受出发,从详细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44/57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45/5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酒味薄,他们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初看起来以为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好像是一则普通记事,毫不费劲。然而,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不过它有着名酒般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菜肴极为丰盛。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46/5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时候,突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这是一联脍炙人口名句。它妙处,不但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这联上句经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迭、流水萦绕迷路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么使感觉形象与视觉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优美感人而又奇妙画面。颔联
村庄景色诱人47/5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单古风存。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衣衫,最普通帽,简单古风依然存在。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一种习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降临时,村子里不停吹箫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欢快气氛。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丰收。这个简单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农村依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真挚感情。颈联
乡村民风古朴48/5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希望从今以后,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这是全诗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表述。游村感受怎样呢?山村迷人景色、村俗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假如说孟浩然诗最终:“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但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49/57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英文课件教学
- 海安市初三数学试卷
- 甘肃地区会考数学试卷
- 河南二模理科数学试卷
- 化工机械基础HUAGONGJIXIEJICHU32课件
- 2025年中国汽车真皮门饰板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全装修商品房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操作系统软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互联网+石化物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液晶体温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GB/T 2878.1-2025液压传动连接普通螺纹斜油口和螺柱端第1部分:斜油口
- 大数据视角下企业财务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 银行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与护理
-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高中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高中男女生正常交往课件
- 民族宗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解读
- 中心静脉压的试题及答案
- 《硝苯地平类药物》课件
- 破碎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