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和事实。学习前人探索地球奥秘的精神。【课前作业】我国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提出 和 两种主要学说。(注意:这两种学说不能证明地球的形状)在古代,人们通过观测 明地球是圆的。在近代,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体。在现代,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是 千米,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P8活动题纸船小实验。完成P9活动题麦哲伦环球航行文中列举了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想一想:你还能列举哪些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完成P10活动题一一坐地日行八万里【检测反馈】
TOC\o"1-5"\h\z浑天说”学说是谁提出来的?( )A•麦哲伦 B.张衡C.哥白尼D•亚里士多德地球的表面积是( )A.5.1亿平方千米B.5.1亿千米C.5.1亿立方千米D.5.1平方千米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绕太阳公转i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是个球体①②③D.海平面上升TOC\o"1-5"\h\z下列现象或活动,不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形状的是( )A.月食现象 B.登高望远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A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A.环球航行C.月食现象通过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两极略鼓的球体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71千米B.6571千米C.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A.北极点C.赤道上任一点一位旅行者计划沿赤道步行绕地球一周,500天 B.600天利用卫星对地球拍照D.远望大海)赤道略扁的球体D.规则球体6578千米D.4万千米)B.南极点D.地球上任一点如果每天走40千米,则需要( )1000天 D.1500天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地球仪的构成及其作用。2•掌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3•识别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课前作业】1•地球的模型叫 ;地球的自转轴叫 ;真正的地球有这个轴吗?(有,没有)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圆圈,叫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 。依图填写指示名称(南极、北极、地轴、经线、纬线)4.结合经纬线图,比较经线、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每条经线只形成 个圆。两条 组成一个圆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 。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纬线长度 ,其中 最长,自向 变短。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课堂探究】」、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度越高,纬线越长)B.纬度越低,纬线越短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D .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1完成P11活动题一一认识地球仪2•完成P12活动题一一经纬线的特点3•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相邻的经线都是互相平行的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回到出发的地点每条经线长度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纬线的长度不相等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纬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地点【检测反馈】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 )A.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地轴B.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是经线圈陆地面积远远大于海洋面积下列有关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两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B.在各经线中,本初子午线长度最长C•所有的经线、纬线的形状都是圆圈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最长的纬线是赤道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23.5N,在乒乓球上画出重要的经纬线(0°经线,0°纬线,20°W,160°E23.5N,66.5N, 90°N,23.5S, 66.5S,90°S)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判读规律。2•掌握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低、中、高纬的划分。【课前作业】1东经、西经的分界线是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叫东经用 表示,0°经线以西叫西经用 表示。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经线和 经线所构成的经线圈。3•南纬、北纬的分界线是 纬线(即赤道)。赤道以南叫南纬用 表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如右上图【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探究东经、西经划分的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完成 P13活动题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小小东,大大西)< 20。的西经度,< 160。的东经度(东半球)>20< 20。的西经度,< 160。的东经度(东半球)>20°的西经度> 160。的东经度(18020西半球东西半球划分图解探究南纬、北纬的判读规律;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完成 P14活动题1.本初子午线是指 ()1.本初子午线是指 ()A.180°经线 B.0°经线C.东经160°经线2.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D.亚欧两洲的分界【检测反馈】3.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D.0°纬线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18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小以0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TOC\o"1-5"\h\z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0° E、160° WB.20°W160°EC. 0°、180°W D. 90° E、90W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 B.赤道 C.0°经线 D.南回归线—人从北京故宫出发,沿着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原出发点的是()①向东行②向西行③向南行④向北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地球仪第二节地球仪(第3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课前作业】TOC\o"1-5"\h\z1东经113°,北纬23°,可写为 , ;西经120°,南纬40°,可写为 ,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 。在google地图上查找出你们学校校门的地理坐标(经纬度)【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识别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请同学们结合图 1.17,在下图中填出相应的经线、纬线名称。【检测反馈】地球上的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点是( )当北半球冬季来临时,燕鸥便开始长途迁徙.它们向南飞行,越过赤道,绕地球半周,来到南极洲,在这儿享受南半球的夏季,直到南半球的冬季来临.北飞,回到北极,据此,完成3-4题.TOC\o"1-5"\h\z北极燕鸥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约为( )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北极燕鸥向南迁徙也越过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纬度是( )A.23.5°SB.23.5°NC.66.5°SD.66.5°N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线共有90条 B.都是半圆形C.指示东西方向 D.长度都相等下列纬线最接近赤道的是( )A. 70° N B. 40° S C. 80° S D. 10°N4月2日,小明听说智利某城市附近海域发生了 8.1级地震,于是他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找到了如图,并发现该地是地震频发地带,据此回答 7题.小明在图上快速精准地找到了地震源地,他做到这一点除了读取图例外,以通过读取地震源地的( )A.半球位置 B.小明在图上快速精准地找到了地震源地,他做到这一点除了读取图例外,以通过读取地震源地的( )A.半球位置 B.海陆位置C.经纬度位置 D.交通位置读东半球示意图,甲地的纬度是0°A.110°EB.90°WC.70,经度为(E蚣0*甲O'_巴一—养A(,)B(,)C(,)D( , )E(,)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一一自转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2•理解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及简单的成因。3•通过观察演示地球自转的昼夜更替,通过读图,养成学生读图、观察能力。【课前作业】(看课本第17、18页,完成1、2、3题,时间5分钟。)地球绕 不停地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小时。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自转产生了 现象。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 差异。一般是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小时。【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 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 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完成P17-18活动题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是因为世界各地的(经度、纬度)不同所造成。【检测反馈】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期约24小时 B.自转和公转是单独进行的C.C.方向自西向东D.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 ②夏天热,冬天冷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⑤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A.①②A.①②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从地球仪北极的正上方观察自转运动的方向应该是(A•顺时针旋转 B•逆时针旋转看不到地球旋转 D•与南极上方观察的一致TOC\o"1-5"\h\z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蕴涵了很多地理知识。 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B.南昌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 姨妈,晚上好!”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C.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D.江西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8—9题。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温度带的形成P点此时正处在()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 BA•①③ B•①④C•②④D•③⑤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一一公转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2•理解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及简单的成因。3•通过观察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养成观察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课前作业】1•完成课本第19页活动题第1小题。2•观察课本P19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问答以下问题。(1)地球公转时绕 旋转;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2)地球公转时,地轴 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地球公转产生了变化、 变化和 划分。完成课本P20活动题。【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读下图,探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极昼、极夜现象。(1)当太阳直射 时(纬线), -全球昼夜平分;(2)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夜(填v或〉),越往北白昼时间越 (长、短),这时北
极圈出现 现象。(极昼、极夜)(3)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昼 夜(填v或〉),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短),这时北极圈出现 现象。(极昼、极夜)昼时间越读上图,探究北半球的四季变化,了解二分二至的由来。(1) 说出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节气。A B C D (2)北半球的春季: 、 、 月;夏季: 、 、月;秋季: 、 、—月;冬季: 、 、 月。归纳: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间相差半年。即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北半球春季,南半球秋季。太阳能直射到最北、最南界限是(A.本初子午线和赤道C.南回归线和南极圈)B)B.北极圈和北回归线D.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A.23.5S B.23.5N C.66.5S D.66.5N我国科学家到南极进行考察,最佳的季节是南半球的( )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检测反馈】能正确表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是(B、 C、B、 C、B.地球的自转D.地球的公转)B.英德市春夏秋冬四季转换D.太阳每天都东方升西方落20XX年6月12日〜7月13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本届世界杯比赛多安排在当地下午或晚上举行,我国球迷却在半夜或凌晨收看现场直播,这是因为( )A.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C.巴西主要位于低纬度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A.山东比新疆的学生起床时间早C.东北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E)成功举行,读图回答4-5题.4•冬奥会期间,地球正公转至如图所示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于E)成功举行,读图回答4-5题.4•冬奥会期间,地球正公转至如图所示的(A.①-②段 B.②-③段C.③-④段 D.④-⑤段在地球由④点运动到①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烟台由夏天演变到秋天; B.烟台由秋天演变到冬天;C.我们校园每天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短; D.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越来越厚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于20XX年8月16-24日在南京成功举办,期间( )A.南京昼短夜长 B.南京正值梅雨C.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D.江苏水稻已大面积收割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五带的划分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理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分界线及其五带的特点。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的能力。【课前作业】1.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量带。(第3课时) 五带的划分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理解五带的划分依据、分界线及其五带的特点。通过读图、数据和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的能力。【课前作业】1.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量带。“地球上的五带”图上,填出字母ABCD所代表的五带名称。2.在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个热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读“地球上的五带”图,找出五带的划分界线(1) 热带在 与 在 与 之间;寒带在他匕5'N(北回归歳)之间;温带—以内。(均填纬线名称)在下(2) 结合课本P21活动题,通过读图和材料分析,归纳出五带的特点。图打“V”选择).特点:t有,沒育》扱任“板夜规象△特点:画季变化(:明晁.不明晁)地球上的五带)B.北京(约(40N)D.厦门(约24°))D.66.5N下列四个地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上海(约31°N)下列四个地点中,位于热带的是(A.上海(约31°N)C.海口(约20N)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边界是(A.23.5SB.23.5NC.66.5S关于地球上五个热量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C.寒带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5.完成P21活动题【检测反馈】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A.温度咼低C.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北回归线是( )A.太阳直射最南的界线C.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A.热带 B.温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是(A.热带 B.南温带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D.只有热带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B.纬度高低D.降水量的多少B.北温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D.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寒带 D.地球上的任意地方)C.南寒带 D.北寒带A.热带 B.北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读图五带的划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c地季节分明 D.d地终年炎热下列一些自然现象不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现象C.五个热量带 D.昼夜交替现象8•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那天全球昼夜平分 B.那天是12月22日C•那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D.那天南寒带出现极昼现象9.家住广州陈先生元旦时要去澳大利亚探望他女儿,你建议他带( )A.春装 B.夏装 C.秋装 D.冬装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一节地图的发展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地图发展的历史。了解GPS定位导航的运用。【课前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24〜P26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地图的起源很早,地图发展的历史:陶片上的地图- 品地图-羊皮地图— 地图。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 地图。卫星图像是对地观测卫星探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 ,又称为 。它被广泛用于 、 、 、 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 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缩写。它可以准确地进行定位,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飞机、轮船、 等交通工具的 与 。【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在课堂上打开联网的Google地图网页,运用Google地图放大、缩小、查询功能2•在课堂上打开Google地图的城市景观图,师生共同游览北京的故宫。【检测反馈】1假设你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不认识路,则最方便的办法是( )A•请一个向导B•先请人带自己去一趟,然后才自己开车去C.看地图D.使用车上的导航系统下列不属于卫星图像应用的是( )A.火情监测 B.天气预报 C.指引盲人行走 D.台风监测关于地图发展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使用最早的地图是纸制地图B.纸制地图是最方便的地图C.迄今为止,电子地图和卫星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出现得最晚D.陶片上的地图在19世纪才出现地图的发展正确的顺序是( )①羊皮地图②丝织地图 ③陶片上的地图④纸制地图⑤电子地图A.④①③②⑤ B.③②①④⑤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应用GPS可以( )A.为交通工具定位导航 B.监测洪水C•监测火情 D•控制火灾蔓延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第1课时)一一辨别方向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课前作业】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般的地图,根椐“ 、 ”勺准则定向(如:第6题图①)。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 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如:第6题图②)。有经纬线地图,应根椐 向(经线指示 向,纬线指示 方向在图①②③中画出方向坐标,并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① ②(箭头为指向标) ③【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说一说:下列三幅图,辨别方向的方法相同吗?(2)做一做:下列三幅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相同吗?)AA―北BB—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 2•熟悉地图上的图例、注记。懂得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课前作业】阅读书本P25-—9页比列尺表示 比 小的程度,用公式就是 比列尺通常可以用 、 、 方式来表示。一般来说,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就 ,表示的内容就越 ;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就 ,表示的内容就越 。图例是对地图上 、 和 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 ,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都称为注记。地图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图、 图、 图和旅游图等。7•不同种类的地图,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起到的作用,在现代社会, 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书本P29页活动题1、2题。完成书本P32页活动题。【检测反馈】TOC\o"1-5"\h\z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50000 B.二十万分之一C.1:25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地图三要素是( )A.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B.图名、比例尺、注记C.图名、比例尺、方向 D.图名、方向、图例和注记图幅大小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两图相比( )A.中国地图比例尺小 B.北京市地图比例尺小
C•中国地图内容详细 D•北京市地图内容简单TOC\o"1-5"\h\z在下列活动中,需要大的比例尺地图的是( )A.航海 B.军事演习 C.地理学习 D.天气预报下列图幅相同但比例尺不同的地图中,表示范围最大的是( )A.1:300000 B.三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0千米下列有关比例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B.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小C.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D.用不同比例尺表示同一地区,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小7.绘制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合适( )A.1:1000广 O 30千米B. 14000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8.下列关于地图的选用,正确的是( )A.了解国家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军事地图B.去公园浏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查阅导游图C.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政治地图D.城市建设和规划,一般选用小比例尺地图TOC\o"1-5"\h\z下列四个图例中,正确的是( )A. 洲界B.--•湖泊C.一一-铁路D.---公路小明家住在英德,国庆节准备去上海旅游,想知道上海在英德的什么方向,可以查找()A.世界政区图B.中国政区图 C.广东省地图 D.上海市地图20XX年以来,乌克兰局势持续动荡.读图,回答 11、12题.TOC\o"1-5"\h\z查找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应选择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形图 B.世界政区图C.中国地形图 D.中国政区图量得基辅到克里米来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计算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250千米 B.2500千米C.625千米 D.6250千米暑假丽丽准备和家人去云南旅游,确定行程时需要参考的地图是( )A.云南省旅游景点图 B.交通图C.导游图 D.云南省地图4月2日,小明听说智利某城市附近海域发生了8.1级地震,于是他上网搜索了相关信息,找到了如图,并发现该地是地震频发地带,据此回答.14•小明想给图命名,比较合理的图名是该次地震的( )A.位置图 B.电子地图C.三维数字地图D.卫星遥感地图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能在地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课前作业】一、等高线的判读地图上海拔高度 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绝对高度(海拔)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指的是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 的 距离。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 。【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课本33页活动题完成课本35页活动题1完成课本35页“活动2”五种地形形态对应的等高线的特点:地形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特点闭合曲线,数值中间 四周等高线向数值处凸出等高线向两座山顶之间的低地多条等高线处处凸出4.完成课本36页活动题【检测反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则为山脊D.③④D.③④C•②③A.①④ B.C•②③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的是(A.山脊B.山谷C.山峰D.鞍部3.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A.山脊B.山谷C.山峰D.鞍部3.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如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完成 6-8题.5.测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aB.bC.c8.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小勇在图中甲地遇到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勇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的是(A.①B.②C•③D•④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二章第三节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课前作业】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包括:山顶、 、 、 和 。2•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 、 、 和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反映 状况。如:平原一般用—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 色表示;海洋、湖泊一般用—色表示;积雪、冰川一般用 色表示。【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5.五种陆地地形特征地形地形特征海拔一般在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高原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的地区海拔一般在 米以上,地面起伏大,坡度较丘陵地面有起伏,海拔一般在 米以下,坡度比较和缓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的地形。完成课本37页“活动1、2”英德地形以 、 为主;生产以林业、种植业为主;交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水平比较低。【检测反馈】海拔较高,坡度陡峻的地形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D.视具体情况而定)D.视具体情况而定A.越深B.越浅 C.不深不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B.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C.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喜玛拉雅山D.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如右图所示,李村所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盆地C.丘陵 D.山地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 2千米(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5-6题。TOC\o"1-5"\h\z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 ( )A.③ B.④C.① D.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0mD.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TOC\o"1-5"\h\z某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区的情况,读图回答 7-8题.攀岩是目前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图中比较适合这一运动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对活动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B.①处气温比④处气温高C.③地的地形部位是山脊D.山顶①的海拔高度约为750米舟叫齐-s—MM U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并能描述海陆分布特点。2•能在地图上识别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在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以及大洲分界线。【课前作业】完成P39P40P41P42P43活动题地球上的陆地被 分隔成若干块大陆和岛屿,这些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为 全球共有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 大陆是指面积_的陆地,岛屿是指面积_的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哥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半岛是指 帀临海,一面与大陆相连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P39P40活动题2.完成P41P42活动题3.完成P43活动题抢答(比一比,看哪组答对最多)(1)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2)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洋?(3)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4)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检测反馈】一、选择题概括地说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附近是海洋C.任意半球上,海洋的面积总比陆地的面积大D.陆地都相连,海洋却彼此分开TOC\o"1-5"\h\z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海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亚洲主要位于( )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阵雨不断。11月1日上午耳其海峡,不料风浪突起,阵雨不断。11月1日上午8时,晨雾散尽,瓦良格号缓缓前进,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最终抵达大连港。据此和右图回答第7题。瓦良格号”经地中海,穿直布罗陀海峡,出大西洋,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读图题(1)甲图是 半球,乙图是 半球,它们的分界线是 和 构成的经线圈。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A是 、E是 、F是 大洲A与B的分界线是 山脉、 河、 山脉和海峡;大洲A与C的分界线是 运河;大洲F与G的分界线是运河。图中字母代表的海洋:a是 、b是c是 、d是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第1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3•了解六大板块的范围,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4•向魏格纳学习,学习他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主动学习的精神。【课前作业】•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和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其中,喜马拉雅山的变迁的原因是 ,“沧海桑田”形成的原因是 1912年,德国科学家 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一学说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 大板块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处于状态中,造成海陆位置和地表形态 。全球的六大板块分别是 、 、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完成P45P46活动题。【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你从魏格纳身上学到什么?海牛、鸵鸟都不会飞,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相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他们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呢?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你发现了什么?完成P45P46活动题。【检测反馈】TOC\o"1-5"\h\z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它能证明( )海洋上升变成陆地 B.陆地下降变成海洋C.大陆漂移假说 D.板块构造学造成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的生产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 )A.李四光 B.哥白尼 C.魏格纳 D.徐霞客TOC\o"1-5"\h\z4•不属于板块学说中的六大板块的是( )太平洋板块B•大西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观点的是(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B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固定不变的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中国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三大板块是(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太平洋板块④美洲板块⑤南极洲板块⑥印度洋板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⑥D .②④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从古至今排序正确的是( )陆地有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 大陆等(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板块和 板块碰撞形成的。(4)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 易形成 和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 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二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第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运用理论解释山脉、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课前作业】1.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等。21.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等。2.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通常表现为 火山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震带的。4.完成P47、【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P48活动题。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o3.地震的预报难度很大,因此,我们掌握基本 、 的知识是十分必要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P47、P48活动题。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很严重,我们可以预报它的发生吗?【检测反馈】TOC\o"1-5"\h\z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C•印度洋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共同挤压下列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A.印度洋发生海啸 B .地中海的缩小C.科迪勒拉山脉的形成 D.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我国四川5.12汶川地震的成因是(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下面关于火山、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上所有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世界上有一半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方火山、地震都是偶然发生的现象,没有规律可循.北京时间20XX年4月2日7时46分智利西部沿海发生了8.2级地震,这里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位于( )交界处.A.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及其周围人的伤TOC\o"1-5"\h\z害,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底下②在剧院一楼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的空地③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④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近年来我国地震不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请完成第7题.7•当地震发生时,教室里学生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立刻跑向室外 B.坐在教室里,等待救援人员到来C.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迅速有秩序撤离D.立即跳窗逃生北京时间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次地震导致多处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道路破坏严重、河道堵塞、通讯中断……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中(楼房),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②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③在操场或室外,躲在教学楼等建筑物墙脚、屋檐下,或马上回到教室去;④在野外,躲在山脚、陡崖下,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山下方向跑,逃离滚石流;⑤在行驶的车内,应抓牢扶手,躲在车内,不要下车;⑥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③⑤地震使震中附近河流沿岸多处发生滑坡崩塌,使河流堵塞,其最大潜在威胁是()滑坡体与河水一起形成泥石流土坝堵塞河道,上游水位上涨,易诱发地震堰塞湖坝崩溃造成洪水危害多处堰塞湖拦水,致使下游地区干旱缺水汶川及周边地区多山地,当强烈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下列次生灾害的是:()①台风②滑坡③干旱④寒潮⑤泥石流A.②⑤B.②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第1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2•知道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认识海洋问题与保护措施。【课前作业】1海洋是 的摇篮。从海洋出现 到现在已近30亿年海洋是 的宝库,是 的要道,是 的调节器等。TOC\o"1-5"\h\z•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被人们称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 、 、 等多个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4•开发利用海洋,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 、 、 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1994年,联合国颁布的的保护和管理海洋的法律是《 》。20XX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了《 》,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 有关争议。赤潮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各种 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 【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答案写在课本上)1•完成P50活动题2•完成P51活动题【检测反馈】1•下列生活或生产物品中,来自海洋的一组是( )①深水鱼②海带③食盐 ④畜产品⑤紫菜⑥珊瑚⑦贝类⑧森林A.①②③④⑧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⑤⑧TOC\o"1-5"\h\z2•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 )海洋捕捞 B.太阳能的利用 C•海滨旅游 D.远洋运输3•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做法( )A•出海捕鱼 B.开采海底石油C.在海边晒太阳 D.修建海底隧道关于赤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含磷洗衣机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的原因之一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赤潮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TOC\o"1-5"\h\z目前海洋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海洋石油污染②海洋垃圾污染 ③海域主权之争④过度捕捞 ⑤海洋潮汐能的利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下列做法利于保护海洋的是( )A.填海造陆 B.实行休渔期C•向海洋排放废水 D.油轮泄露原油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禁止围海造田,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天气预报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课前作业】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 时间内冷暖、 、 阴晴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 的天气和 的综合状况。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雨区。我国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是 空气质量状况是 。污染指数小的,空气中污染物含量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 或等于 微米的颗粒物。也可称为 【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 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P54、P56、P58活动题;2.识记P55图4.2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检测反馈】下列描述中,表示天气的是:( )A.狂风暴雨 B.长冬无夏 C.四季分明 D.终年炎热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A.乌云密布 B.风和日丽 C.天气晴朗 D.四季如春在卫星云图上,要识别一个地区的云雨量的大小,主要看该地区的颜色,当出现什么颜色时,云雨量较大(A.绿色 B现什么颜色时,云雨量较大(A.绿色 B.蓝色4.天气与气候的联系(A.天气与气候是一样的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C.黄色D.白色B.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D.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要想了解近几天的天气情况,有哪些渠道呢( )①当天报纸②课本③手机短信④收音机⑤互联网⑥电视⑦杂志⑧地图册A.①②③④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③④⑤⑥下列有关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B.天气在几分钟之内是不可能变化的C.同一时刻,同一国家的天气差别一般不大D.不同时刻,同一地方的天气是稳定不变的下列诗句描述天气的是(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 ②山雨欲来风满楼 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⑦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A•①②③ B•④⑤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③⑥8•“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10°C~15°C,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防止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农业生产 B.旅游 C.交通 D.人们生活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预报要说明一个地方一日内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B.天气对人们太重要了,所以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周天气情况C.当天空中布满云时,应预报为多云”天气D.风向是指风的去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某中学七年级师生准备第二天到校外春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4G*TOC\o"1-5"\h\zA B C D人类的下列活动中,会造成臭氧层破坏的是( )A.植树造林 B.人工酸雨 C.使用冰箱 D.工业排放废气黄石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但过去的黄石空气质量较差,曾一度被称为“光灰的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 D.噪声污染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4.06.05”,下列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北京天津长沙广州空气质量指数1571159945空气质量状况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良优首要污染物臭氧臭氧PM2.5/A.北京B.天津C.长沙D.广州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和空间分布差异。•能够阅读等温线图。•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课前作业】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小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TOC\o"1-5"\h\z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观察结果的平均数,就是 , 。气温一般用“ ”表示,读做摄氏度,测量工具是 。世界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大出现在 月,南半球出现在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 月,南半球则出现 月。等温线是在地图上把 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地 气一般情况,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 C水平方向上,全球气温大致是从 向 递减。【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 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完成P60、P61、P62、P63活动题;2•读上图,根据A、B、C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 A地各月的平均气温都很 (填高或低),反映此地的气温年较差(填大或小)。
TOC\o"1-5"\h\z(2)B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3)A、B、C三地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地,位于热带的是 地,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地。3•读下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世界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洲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 洲。(2) 南半球的20C等温线大致与 (纬线)接近。(3)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弯曲)。(4) 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高于、低于),冬季则相反。(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 向 逐渐降低。【检测反馈】TOC\o"1-5"\h\z1•你所在的学校一年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月份分别是( )7月和1月B.1月和7月C.8月和2月D.2月和8月某地气象站测得当天气温值为下表,回答第 2、3题记录2时8时14时20时气温/°C581512TOC\o"1-5"\h\z2•则该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10°C B.11°C C .12°C D.13°C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是3°C B.7°C C .10°C D.20°C.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夏季,陆地和水面在同样强度太阳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 )A.增温快,比海洋热 B.增温慢,比海洋热C.增温快,比海洋温和D.水陆同样热.已知某登山队的出发营地海拔1000米,出发时的气温为10°C。当他们登上2000米的山顶时,所测量到的气温数值应该是( )16°CB.4°C C.0°C D.20°C下列说法中,表达气温日变化大的是(A.下列说法中,表达气温日变化大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记住降水的形式和形成的条件。2•学会看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3•懂得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原因。【课前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64〜P67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空气中的水汽以 、 、 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 ,水汽凝结;②有 :③ 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o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 o世界各地的降水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通常用 来表示。【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65活动题•完成P66活动题•完成P67活动题读“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⑴A、B两地, 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大。⑵A地 月降水量最多,大约为 米。⑶B地——月降水量最多,大约为 米。(4)A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是: 5•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世界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有: 洲中部、 洲北部、 洲东南部。(2)非洲北部的年降水量在 以下。(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赤道降水 ,两极降水 ;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 TOC\o"1-5"\h\z西岸降水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 ,内陆降水 。(填“多”或“少”)【检测反馈】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2•反映一个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 )A等温线图 B.等降水量线图C.等高线图D.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B. 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洲东部 D. 西伯利衡量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一般用( )表示A.日降水量B.月降水量C.任意一年的年降水量D.多年的平均降水量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
第四章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1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知道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和差异。 (重点)【课前作业】1•根据各地的 和 状况等特征,可以将气候划分为若干种类型。2•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主要以当地的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等指标和降水量的 特点来概括的。3•气候类型<大陆东岸*温带.大陆内部:温带P3•气候类型<大陆东岸*温带.大陆内部:温带P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性气候•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寒带气候【课堂探究】'高山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68P691.完成P68P69、P70活动题【检测反馈】1.描述某地区的气候,必须包括的要素有()A.气温和降水 B.气温和风力C.降水和气压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D.降水和风力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TOC\o"1-5"\h\z3•下列气候只分布在亚洲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海洋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位于温带的气候类型中,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的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读世界轮廓图,完成6-7题.如图所示气候特征与四地配对正确的是一组是( )A.①冲 B.②-乙 C.③-丙 D.④-丁对同纬度甲、丁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理位置相同B.热量带相同C.气候类型相同 D.环境特征相同“坐火车从北京去伦敦,你期待吗?”世界首条横跨欧亚的“马尔一马拉”海底隧道20XX年10月启用,连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和欧洲海岸,从亚入欧只需4分钟。全长13.6公里,水下部分1.4公里,可抵御9级强震。隧道属“丝绸铁路”计划,整条铁路将贯通伦敦和北京,完工日期未定。某班级了解到此新闻后,学习小组开展了收集关于“马尔马拉”海底隧道所在地的气候资料的活动,下列哪位同学收集的资料正确 ()贝贝: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小玲:一年到头也很热,却极少下雨芳芳:冬季温和多雨,而夏季炎热,很少下雨依依: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班级:(第2课时)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气候特征和差异【课前作业】1比较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亚洲部和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气候统计图气候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亚洲部和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中部气候统计图气候特征相同点不同点2、比较亚热带气候类型:阅读分析课本70页“活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表格城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最咼温(季节)最低温(季节)最多(季节)最少(季节)上海310N大陆东岸夏季冬季马拉加36°N大陆西岸夏季冬季【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69P70活动题
【检测反馈】TOC\o"1-5"\h\z1•“全年高温少雨”是哪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2•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高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3•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b地夏季高温少雨B.两地都位于北半球C.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的大D.b地冬季无结冰现象如图四幅图中,能反映地中海气候的是(1300cm U和1300cm U和)1050cmD.TOC\o"1-5"\h\z如图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和将水月份柱状分布图,读图完成 5-6题.和台湾南部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符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三维坐标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地夏季高温少雨B.该地位于北半球C.该地为地中海气候D.该地冬季无结冰现象右图所在地年降水量约为(350cmB.650cmC.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四章第三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3课时)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前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71〜P7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TOC\o"1-5"\h\z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 。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 也就不同。纬度高,气温 ,纬度低,气温 。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3•离海近,降水 ,内陆降水 。4•海拔高 低;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气候不仅与人们的 关系密切,也影响人类的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课堂探究】一、小组交流: 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1•完成P71-72活动题。【结论】内陆地区:温差 ,降水 ;沿海地区:温差 ,降水—<2•完成P74活动题。【检测反馈】一、选择题:)D.)D.海拔低D.纬度因素A纬度低 B.距海远 C.海拔高下列不是影响世界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因素 C.人类活动3•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的影响气候因素是(
A.地形A.地形B.纬度 C•海陆 D.洋流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地形D.洋流)纬度位置.地形D.洋流)读漫画,“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局部不断发生战争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气候对下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的是(A.工业生产 B. 农业生产C.铁路运输 D. 饮食习惯TOC\o"1-5"\h\z我国有些地方居民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楼”,由此判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炎热多雨 D.日照强烈下列气候灾害容易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A.雪灾 B.洪涝 C.沙尘暴 D.台风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雪峭立、白雪皑皑,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新疆吐鲁番的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 )A.日较差大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D.日较差小20XX年6月17日,河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火炉,大部分地区气温超过 37T,高温面积和温度均高居全国榜首。气象专家王纪军说,这和全世界温室效应以及现在一些监测站移到了城市当中有关。据此分析回答 11-12题。能够支持和“一些监测站移到了城市当中有关”的是 ()A城市污染严重,影响仪式误差城市中缺少植被,光照强城市湿地面积广,湿地热容量大城市内部废热排放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下列关于“世界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有()A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有关成因和人类大量破坏植被有很大关系不会对一些小岛国家造成影响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是治理的良策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导学案第五章第一节世界人口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世界人口问题的主要以及对社环境、资源、就业、教育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课前作业】20XX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到 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 率和 率决定的。人口稠密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 ,工农业发展较 经济发达;人口稀疏的地区,自然条件 ,主要是干旱缺水的 ,高温潮湿的 ,终年严寒的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疏密程度可以用 来表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分布在亚洲的 和 、欧洲以及 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 地区。世界人口 是当今世界人口最突出的问题。当前人口增长过快主要出现在 ,欧洲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一些国家甚至出现 ,导致 和劳动力不足。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过快,我国把“ ”定为国家基本国策。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 、—相协调。【课堂探究】一、 小组交流:学习小组成员交流课前作业。二、 展示分享: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作业三、 拓展提升(师生共同探究)读P76P77、P79P81活动题。结合我国珠江三角洲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城市大量人口迁入,说说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问题?【检测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 fob条款进口合同标准文本
-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指导意见
- 出售房屋合同样本
- 探索社团跨界合作计划
- 农药农膜化肥购销合同样本
- 南陵机组声屏障施工方案
- 个人食品委托加工合同样本
- 人防车位协议合同样本
- 借款换钱协议合同范例
- 中外航海文化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2025年华润燃气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正式版)YBT 6328-2024 冶金工业建构筑物安全运维技术规范
- 2022年《跟徐老师学汉语》新HSK六级词汇词
- 妊娠剧吐诊断以及临床处理专家共识
- [PPT]桥梁工程桩基施工超全解析(41页 配图丰富)_ppt
- 叉车定期检验研究分析报告
- 钻井防卡手册
- 光缆和管道的施工规范标准
- MDK5软件入门
- GB∕T 9441-2021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