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_第1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_第2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_第3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_第4页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ntentsPage目录页—2

01信息化装备概述02信息化作战平台0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04信息化杀伤武器TransitionPage过渡页01信息化装备概述02信息化作战平台0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04信息化杀伤武器一、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一)信息化装备的概念信息化装备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共享能力,能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装备,包括精确制导武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一、信息化装备的内涵(二)信息化装备的分类1.信息化作战平台2.信息化弹药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4.单兵数字化装备5.信息战装备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体系化1信息化战争要求武器装备发展要构建履行战略、战役和战术不同使命任务的武器装备体系,包括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预警的探测信息感知体系、安全高速信息传递网络体系、高效快速信息处理决策与指挥控制体系、对陆海空天及网电软硬杀伤攻防体系、精确实时信息与技术支援保障体系、快速准确打击效果评估体系。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全域化2信息化装备向全域化发展,体现在全空域、全速域、全时域、全频域、全天候、生化域、认知域等领域。全空域高度上包含稠密大气层的天空、水下、水面、临近空间、太空,射程上覆盖近程、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洲际,全速域包含亚声速、超声速、高超声速;全时域为全天时,昼夜24小时使用;全频域要求扩展到全频谱;全天候指一年四季全气象使用;……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网络化3网络化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把遍布于战场每个角落的侦察系统、火力系统、指挥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等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整体联动。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一体化4一体化是指将多个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结合成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以实现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共享、互操作,使其效能价值最大化。具体来说,在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方面,体现陆/海/空/天/网电多维一体化、慑战一体化、攻防一体化、软硬杀伤一体化、作战保障一体化、陆基/海基/空基/天基探测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一体化、侦控抗打评一体化、军地综合保障一体化等。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智能化5智能化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以及有效地处理、行动的综合能力,即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自适应、自提升能力。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精确化6精确化是指行动精密、准确,如精确指挥、精确控制、精确制导、精确打击、精确保障等。例如,美国未来“先进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可以达到1~2米。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隐身化7隐身化是指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减少武器装备自身的辐射特性和对外来电磁、红外、光及声的反射特性,以降低其可探测性,提高生存能力。例如,利用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磁隐身和可见光隐身等技术的隐身轰炸机、隐身战斗机、隐身巡航导弹、隐身舰船、隐身坦克和隐身装甲车等。二、信息化装备的特点无人化8无人化是指依托机器人和无人化武器装备实施的一种作战方式。无人化武器装备具备智能化自主搜索、判断和识别、抗干扰及有效毁伤目标能力,能够实施无人作战行动。例如,无人机、无人作战飞机、无人战车及无人舰艇(潜航器)等无人作战平台实施战场侦察、跟踪监视、目标指示、通信中继及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等。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一)更新作战观念1.胜负观传统战争的胜负衡量标准在于是否灭国亡民、攻城略地多少、人员伤亡多少和夺取物资多少等。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杀伤摧毁的目标是重物、轻人。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一)更新作战观念2.时空观信息化装备的使用使人类驾驭作战空间的能力增大,从而迫使曾长期困扰作战的空间因素大大贬值。与此同时,随着作战进程的明显缩短和更加紧凑,作战计算时间的单位逐渐取小,以适应分秒必争、瞬息万变的特点,从而造成时间因素的增值。现代作战分分秒秒的价值已经远远高出以往作战日日月月的价值。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一)更新作战观念3.力量观传统力量观一味追求数量优势和大威力。而信息化装备追求高精度、好控制、有效的杀伤破坏和杀伤破坏恰到好处,即在作战中有区别和精确地使用力量,以减少双方伤亡,缩小舆论影响,便于决策者灵活地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两种手段,以达到政治和战略目的,同时又可以减少摧毁目标所需要的弹药数量,相应地减轻后勤和国防工业的负担。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一)更新作战观念4.信息观信息技术促使战场数字化建设加速发展,导致现代战场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对抗双方谁收集到的信息更多,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利用信息的水平更高,就能在战场上占据更主动的地位。信息能力正在成为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二)改变作战方式火力精确化,打击高效化。侦察立体化,战场透明化。1机动远程化,反应迅速化。控制自动化,对抗体系化。装备隐形化,防护综合化。保障超强化,后勤高难化。23456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三)颠覆作战理论1.进攻理论的变化传统的进攻理论强调军队从行进间展开,经火力准备,由战术突破开始,进行线性作战,逐步转为战役突破、战略突破,逐次歼灭敌方防御集团,夺占重要目标或地区。而随着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进攻行动从以地面突击为主,变为空中突击为主;从前沿向纵深的连续打击,变为全正面、全纵深的同时打击。

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三)颠覆作战理论2.防御作战理论的变化首先是强调机动防御为主,因为机动防御可综合运用进攻、防御、迟滞作战等手段,是以进攻行动为主的防御作战;

其次是更加强调灵活组织;

最后是强调对进攻之敌实施纵深打击和在后方纵深地域作战。三、信息化装备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三)颠覆作战理论3.指挥理论的变化装备信息化导致指挥理论出现根本性变化:从指挥人力密集型的军队,变为指挥技术密集型的军队;从以人力指挥为主的理论,转变为以自动化指挥系统为主的指挥理论。在作战组织上,由统一、逐级计划为主,转变为统一、系统计划为主。最高指挥机构的作战计划往往深入到部队、分队。在作战部署上,从追求“多多益善”的数量优势观念,转化为追求“合理够用”的效能观念。四、信息化装备的发展趋势智能武器装备是未来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主要标识,它与人在功能上深度结合,是广泛依附在虚拟网端节点、共用一个“云端大脑”的各个智能单元组成的一个网络共同体。以传统装备智能自主能力提升、新型全自主武器发展为主要特点,信息化装备向多功能、智能化、一体化发展,作战应用更加灵活。智能化的软硬件让武器装备“长眼睛”“有耳朵”“会判断”“能自主”,在广域战场感知网络支撑下具备“有限主观能动性”,表现出一定的“会思考、能辨析、自适应”能力,能自动寻找、自动规避、自主锁定攻击目标,大幅增强武器装备的生存力、突防力和毁伤力。TransitionPage过渡页01信息化装备概述02信息化作战平台0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04信息化杀伤武器一、主战坦克(一)美国M1A2SEP主战坦克美国M1A2SEP“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最新型和最先进的型号,装备了二代热成像系统、车长独立热成像仪、真彩平面显示仪、数字化地形图、热控制系统和最新的数字化指挥、控制、通信装备。在国际武器评估小组公布的其对各国现役主战坦克的最新排名中,通过对坦克机动性能、火控系统和防护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估,M1A2SEP“艾布拉姆斯”再次蝉联了“世界最强坦克”的称号。一、主战坦克(二)德国“豹”2A7主战坦克德国“豹”2A7主战坦克能够根据用户的特种需求进行优化升级,是装备莱茵金属防务公司的L/55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6主战坦克的改进型,也可从装备L/44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4/2A5基础上升级。

最新式的“豹”2A7+坦克不仅达到了防护性和火力的最佳结合,还能在沙漠及城市战场等环境下游刃有余。沙特陆军装备最新“豹”2坦克后,其整体作战能力有望得到大幅度提升。鉴于“豹”式坦克具备与时俱进的巨大潜力,其未来的出口前景仍十分可观。一、主战坦克(三)法国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法国AMX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研制工作始于1978年,1983年进入技术验证阶段,1986年1月30日被命名为AMX勒克莱尔坦克,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法国装甲第2师解放巴黎的法国菲利普·勒克莱尔元帅。第一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于1991年12月出厂,1992年1月14日交付法国陆军,并于1995年开始进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陆军服役。一、主战坦克(四)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99式坦克是ZTZ-99式主战坦克的简称,工程代号WZ-123,由98G式改进而成,99式主战坦克战斗全质量超过51吨,火炮向前时车全长约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

9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陆军最先进、最新型的主战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其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其炮塔和车体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成倍提高,是中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步师的主要突击力量,被称为中国的陆战王牌。作为中国第三代坦克,其强大的火力性能和综合性能为其赢得了称赞。一、主战坦克(五)英国“挑战者”Ⅱ主战坦克

“挑战者”2主战坦克是英国陆军自第二次大战后设计的最强的主战坦克,由英国维克斯国防系统有限公司制造。基本型的生产从1993年开始,至2002年已经有386辆进入英国装甲兵部队服役,另外还有38辆出口到了安曼,这款坦克的最大特征就是62.5吨的战斗全质量和世界最高水平的防弹能力。一、主战坦克(六)以色列“梅卡瓦”Mk4型坦克“梅卡瓦”主战坦克由以色列设计制造,从1979年以来一直是以色列国防军的主战坦克,其第一种改进型“梅卡瓦”Mk1型坦克已经退出现役,目前大约有1000辆Mk2型和Mk3型坦克仍在服役。以色列国防军于2002年6月24日向世界展示了花了9年时间研制而成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梅卡瓦”Mk4主战坦克。“梅卡瓦”Mk4坦克是经过实战检验的第四代战车,它代表了当代坦克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防护、火力、机动性及指挥控制等方面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一、主战坦克(七)俄罗斯T-90主战坦克俄罗斯研制的T-95新型坦克质量约为50吨,安装了口径为135毫米的新型滑膛炮,由乌拉尔设计局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设计。为保证作战性能,T-95的发动机为GTD-1250型燃气轮机的改进型,具有更大的单位功率与加速性能。因此,俄罗斯将成为世上首个拥有第四代主战坦克(俄称第五代)的国家。一、主战坦克(八)日本90式主战坦克日本90式坦克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始于1974年,部件制造和试验工作始于1977年,1990年定型,故又称之为90式坦克。该坦克在1982~1984年度进行第一次整车试制时,制造了两辆样车,进行了技术试验。1986~1988年度进行了第二次整车试制,制造了4辆样车,于1987~1988年进行技术试验。90式坦克在1990年定型,并立即投产,开始少量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从成建制装备到连队的时间是1994年。同年,第71坦克连成为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个全部换装90式坦克的连队。一、主战坦克(九)韩国K1A1主战坦克韩国现代公司开发出了K1系列战车,包括K1A1120毫米主战坦克,K1105毫米主战坦克K1装甲车(ARV),K1装甲桥梁装配车(AVLB)等。最初的两辆K1A1原形坦克于1997年完成操作测试,K1A1坦克已进入韩国陆军现役。K1坦克的主炮是105毫米高速率加农炮,并有一挺7.62毫米的同轴机枪。车长室配备了一挺12.7毫米的机枪,装填手则配备了一挺7.62毫米的机枪。炮塔的回转速度是0.75英寸/秒(1英寸=25.4毫米),升起和下降的速率是0.400英寸/秒。二、主战飞机(一)美国的战斗机F-16战斗机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的战斗机,是美国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主要用于空中格斗,也可用于对地攻击。F-16于1972年开始设计,1974年2月原型机YF-16开始试飞,生产型于1978年8月开始交付使用。在1991年1~2月的海湾战争中,有150余架F-16C/D参战,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F-16还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口,包括埃及、比利时、丹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等国家及中国台湾。

1.F-16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一)美国的战斗机F-18战斗机是由美国麦道公司和诺斯罗普公司联合生产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是单座、双发航载战斗攻击机,主要编入美国航母战队。F-18主要用于航队防空和航载攻击机的护航,有些也用于执行空对地攻击任务。2.F-18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一)美国的战斗机F-22战斗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和通用动力公司联合设计的新一代重型隐身战斗机,是第五代战斗机,它将成为21世纪的主战机种。其主要任务为取得和保持战区制空权,将是F-15的后继型号。1990年9月29日,第1架YF-22首飞,10月26日进行了第1次空中加油,10月30日第2架原型机进行首次飞行。3.F-22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一)美国的战斗机2001年10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项目中标,与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和英国航空航天BAE系统公司联合研制的战斗机,在2006年12月15日首机试飞。由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亚、丹麦和挪威9个国家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被正式命名为“闪电”。

在未来的战场上,F-35“闪电2”将与F-22“猛禽”战斗机联手,形成类似F-15与F-16的高低搭配,当F-22清除了敌方战机及地空导弹的威胁后,F-35将携载导弹对分散的地面目标实施全天候精确打击。4.F-35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米格-29战斗机是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超声速、全天候、高性能、多用途、有单双座型双发战斗机,既可用于执行制空和截击任务,同时也可实施对地攻击。此外,为适应部队广泛使用的野战机场,还在进气道的设计中采取了特殊的防外来物吸入措施。在综合作战能力方面,米格-29丝毫不亚于美国的F-16等战斗机。1.米格-29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苏-27战斗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于1986年陆续装备部队,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是俄罗斯空军的主战飞机。该机是为应对美国的F-15而设计的,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79年投入批生产,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2.苏-27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该机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苏-30MK引起了各国空军的重视,1996年11月30日,印度率先购买40架苏-30MK(MKN),1997年,印度尼西亚宣布购买12架苏-30K,出口中国的为苏-30MKK。3.苏-30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苏-33战斗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的基础上研制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1975开始研制,原型机编号T10K。1987年8月首飞,当时称苏-27K,1989年11月首次在“第比利斯”号(即后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进行着舰试验,不久改名为苏-33。1993年4月,苏-33战斗机装备俄罗斯海军,1998年8月正式列入作战编制,现有24架装备于俄唯一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4.苏-33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苏-47“金雕”前掠翼技术验证机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开放型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机。1997年9月25日首飞,最早被称为S-32,不久改称为S-37。2002年又被重新命名为苏-47。5.苏-47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二)俄罗斯的战斗机

2010年1月29日,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F-FA/T-50,在经过多次延迟后,首次成功试飞。这是俄罗斯航空工业在21世纪取得最重大的突破,也让俄罗斯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T-50为单座双发重型战机,具备隐身性能好、起降距离短、超机动性能、超声速巡航等特点。6.T-50战斗机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1.歼10战斗机歼10战斗机是中国最新一代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歼1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国际上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战机,已得到公认。歼10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空对地攻击能力,拥有空中对接加油能力。2008年11月5日,歼10战斗机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公众公开亮相。歼10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由成都飞机公司在歼9型战斗机基础上进行设计定型,已装备空军航空兵。与歼10配套的发动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太行发动机。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2.歼11战斗机歼11是苏-27型战斗机中国产型号。从1992年开始,中国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苏-27型战斗机。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战斗机。中国自己生产的这种战斗机被命名为歼11。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3.歼11B战斗机中国中航集团参考俄苏-27歼击机,自研配件在中国生产的重型歼击机。歼11B重型战机是中国在引进苏联/俄罗斯的苏-27SK后为提高航电系统效能而自行研制的第四代国产空中优势战斗机。在苏-27SK战机的设计基础上,换装了国产综合火控系统、全玻璃化座舱、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涡扇10“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歼11B重型战斗机将成为中国空军未来执行远程空优作战的主力。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4.歼15战斗机歼15战斗机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歼15在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歼15在外形上与俄制苏-33非常相似,但歼15融合了歼11B的技术。在歼11的基础上新增鸭翼、配装2台大推力发动机,实现了机翼折叠,设计了全新增升装置、起落装置和拦阻钩等系统,使得飞机在保持优良的作战使用性能条件下,实现了着舰要求的飞行特性。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5.歼20战斗机歼20战斗机是成都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中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采用2台国产涡扇10B发动机、DSI两侧进气道、全动垂尾,鸭式布局。该机于2010年10月14日完成组装,2010年11月4日进行首次滑跑试验。2011年1月11日12时50分,歼20在成都实现首飞,历时18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隐身战斗机的研制工作掀开了新的一页。2016年11月1日,歼20身披割裂迷彩涂装参加珠海航展并首次对外进行双飞展示。2017年3月9日,歼20战斗机正式进入空军序列。二、主战飞机(三)中国的战斗机6.FC-1战斗机

FC-1战斗机是中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单发、单座、轻型超声速战斗机,也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与巴基斯坦空军共同出资,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研制开发。FC-1枭龙战斗机于2002年5月31日完成设计,2003年8月25日首次试飞。2007年1月,第一批FC-1枭龙战斗机已经正式交付巴基斯坦空军。发动机是用于米格-29战机的RD-33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RD-93。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1.美国(1)尼米兹级母舰10艘第1艘“切斯特·W·尼米兹”号(CVN-68)第2艘“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CVN-69)第3艘“卡尔·文森”号(CVN-70)第4艘“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第5艘“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第6艘“乔治·华盛顿”号(CVN-73)第7艘“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第8艘“哈里·S·杜鲁门”号(CVN-75)第9艘“罗纳德·里根”号(CVN-76)第10艘“乔治·H·W·布什”号(CVN-77)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1.美国(2)“福特”号核动力航母“福特”号航母排水量达10万吨,于2008年9月开工建造,2013年11月9日下水,已于2017年开始服役,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

“福特”号核动力航母有四大亮点:

①打击力量更强;

②信息化程度更高;

③作战支援设备更先进;

④工作生活环境更人性化。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2.中国

(1)“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2.中国(2)“山东”号航空母舰,简称“山东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力国产航空母舰,该航母在2017年4月26日正式下水。2019年12月17日,在海南省三亚军港正式交付。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3.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型航空母舰,是一型采用常规动力,短距滑跃起飞并垂直降落的双舰岛多用途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有史以来最大的战舰,并首次使用燃气轮机和全电驱动,将取代以反潜作战为主要任务只能搭载有限数量舰载机的无敌级航空母舰,成为英国未来的远洋主力。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4.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1983年11月6日建造完成,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2号服役,标准排水量53000吨。“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是苏联和俄罗斯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拥有斜直两段飞行甲板和滑跃式飞行甲板的航母,也是俄罗斯海军最新的唯一一艘在役的航母,是俄罗斯海军主力舰艇。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5.法国

“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国海军隶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法国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1994年5月15日下水,标准排水量25000吨,2001年5月18日开始服役。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6.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1981年3月在联合造船公司蒙法尔科内船厂开工,1983年6月下水,1987年8月正式服役,标准排水量10100吨。“加富尔”号航空母舰,2004年7月在热那亚下水,于2007年开始服役,是意大利海军的第二代可用于实战的主力战舰。“加富尔”号满载排水量27000吨,装备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舰上采用滑跃起飞垂直降落的方式,可以操作“鹞式”和F-35战斗机,并具备一定的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加富尔”号配合地平线级驱逐舰和欧洲多任务护卫舰组成了颇具欧洲特色的海上远洋舰队,是意大利海军的核心和主力。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7.泰国“差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轻型航母,是泰国海军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空母舰。1997年服役,标准排水量7000吨,标准载机为9架AV-8S“鹞Ⅱ”垂直起降战斗机或14架SH-3“海王”直升机。舰员编制为455人,航空人员为146人。三、军用舰艇(一)各国现役航空母舰8.印度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航母由印度海军设计局设计,长260米,宽60米,排水量达37500吨,满载排水量为4万吨级,最高航速为28节。此航母设计有两条飞机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可搭载30余架舰载机。“维克兰特”号航母于2022年1月完成第三次海试,计划2022年8月投入使用。

三、军用舰艇(二)中国核潜艇现状目前,全世界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分别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印度,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的核潜艇最多。中国的核潜艇从20世纪60年代自行上马以来,经历了极为坎坷的发展历程。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于1970年12月26日顺利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服役。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在成功建造091型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中国又成功建造了首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型号为092型。1987年12月31日,中国海军核潜艇首次远航训练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核潜艇现状三、军用舰艇(二)中国核潜艇现状091型攻击核潜艇1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最早下水的一级核动力潜艇。中国海军迄今装备有5艘091型攻击核潜艇,编号分别为401、402、403、404和405。1968年10月,091型首艇在辽宁葫芦岛开工,1980年开始服役。1990年之前,这5艘潜艇均部署在北海舰队,1990年之后有2艘转移部署到南海舰队,以加强对南海和台湾的海上作战力量。三、军用舰艇(二)中国核潜艇现状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2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978年在辽宁葫芦岛船厂动工,1981年下水,于1987年服役。1988年9月成功进行了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成功发射了一枚“巨浪”-1型导弹。三、军用舰艇(二)中国核潜艇现状093型攻击核潜艇3

093型攻击核潜艇是中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1983年7月正式上马,2001年建成下水,2003年左右开始海试。093攻击型核潜艇水面排水量约6000吨,采用双壳体结构,是中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于2006年开始服役。三、军用舰艇(二)中国核潜艇现状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4

中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094型核潜艇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相比于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该艇无论在隐蔽性、传感器还是推进系统可靠程度方面都有较大提高。新型核反应堆功率大、热效率高,可以使得所装备的核潜艇获得较高的水面和水下航速。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服役于解放军北海和南海舰队。TransitionPage过渡页01信息化装备概述02信息化作战平台0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04信息化杀伤武器一、导航系统(一)GPS卫星导航系统为满足各军种导航需要,美国于1987年开始发展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全称是“NAVSTAR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

GPS系统由空间设备、地面控制设备及用户设备3部分组成。GPS系统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海上舰船、空中飞机、地面车辆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信息,现已扩展为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复合制导的一种手段。出于保密考虑,美国现开通的GPS服务分为两个等级,即标准定位服务和精密定位服务,只有后者才能实时获取精确的GPS数据。精确制导武器利用GPS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制导精度。此外,安装GPS接收机还可取消地形匹配制导,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GPS制导和惯性制导都属导航制导方式。美国陆军战术导弹、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都采用了GPS复合制导系统。一、导航系统(二)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的字头缩写,中文译为“格洛纳斯”)于1982年10月由苏联国防部启动,于1995年投入使用,现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GLONASS是继GPS之后第二个军民两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首先是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GLONASS与GPS一样可为全球海、陆、空及近地空间的各种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各种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这样不仅能为海军舰船、空军飞机、陆军坦克、装甲车和炮车等提供精确导航;

也能在精密导弹制导、C3I精密敌我态势产生、部队准确的机动和配合、武器系统的精确瞄准等方面广泛应用。

另外,卫星导航在大地和海洋测绘、邮电通信、地质勘探、石油开发、地震预报、地面交通管理等各种国民经济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一、导航系统(三)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

GALILEO(中文译为“伽利略”)计划是欧洲于1999年初正式推出的旨在独立于GPS和GLONASS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卫星数量更多,且安装了最精确的原子钟,欧洲空间局2016年12月宣称,GALILEO将成为世界精度最高的导航系统,结束欧洲长期对美国GPS与俄罗斯GLONASS的依赖。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免费开放版精度为1米,商用加密版为1厘米,将成为全球四大定位导航系统中民用、商用精确度最高的系统。一、导航系统(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①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3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②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③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二、指挥控制系统(一)指挥控制系统的出现

自出现军队后,大同小异的各种类型的C1(指挥)体制就诞生了。这种下级服从上级、将军指挥士兵的指挥体制延续至今已达数千年,其应用的指挥技术手段包括简易信号、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传统技术手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军事装备的现代化、自动化,军兵种数量大增,作战距离、作战范围持续增大,部队机动能力也大大提高,军事指挥领域引入了“控制”一词,出现了C2(指挥与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远程武器特别是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大量装备,通信手段在C2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完善、影响日益重要,于是又加上“通信”,形成C3(指挥、控制、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次把“情报”作为指挥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因素,出现了C3I(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并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指挥系统自动化的代名词。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指挥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增强,又加上“计算机”,变成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根据海湾战争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掌握战场态势的重要性,提出“战场感知”的概念,

进入21世纪,随着军队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C4ISR与武器平台、弹药等作战系统的“融合”不断加深,C4ISR系统新增“杀伤”手段,从而变成了C4KISR系统。二、指挥控制系统(二)指挥控制系统的功能1信息管理功能,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显示。23

辅助决策功能,它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辅助决策软件系统来辅助指挥员决策;可以为指挥员提供各种作战预案以供选择;还可以依据战场情况,进行人工智能型辅助决策;另外还可以提供作战模拟手段,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辅助计划组织功能,它可以快速生成各种作战预案,形成各种作战计划和命令,有效地提高作战指挥的时效性。4辅助协调控制功能,它可以综合运用侦察、预警等手段,大范围、不间断地监视战场,保证指挥员实时了解战场情况,周密地控制和协调部队的行动。二、指挥控制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首先,它可为联合作战指挥员提供对广阔作战空间的感知能力。其次,它可增强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有效用兵能力。再次,它可为联合作战指挥员提供高效的通信保障。最后,它能使战略决策层直接感知和控制战术行动。

1.大幅度提高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二、指挥控制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2.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战斗力是指军队实施战斗行动和完成战斗任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要素:一个是作战实力(兵力),另一个是指挥控制能力(用兵能力)。要想使兵力和兵器组合最佳,充分发挥它们的作战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除了指挥员要有精深的谋略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外,还需要功能强大的指挥信息系统。

只有借助高效能的指挥信息系统,指挥员才能全面了解战场态势,作出正确的决策,并迅速、准确地加以贯彻执行,实现对部队和武器系统的有效指挥控制。否则,即使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也难以发挥作用。二、指挥控制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3.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黏合剂”指挥信息系统可以将现代军队的各个系统有机地联为一体,充分发挥整体威力。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军兵种多,武器平台多,战场分布广,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信息系统作为军队的神经中枢,那么这支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指挥信息系统是现代化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黏合剂”。二、指挥控制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4.信息化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

指挥信息系统是进行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础,也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指挥控制系统能使信息与能量实现最佳结合,既能为战场上所有作战单位提供“无缝”的信息传输能力和互操作能力,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实时、融合、逼真的战场图像,准确提供敌人或潜在敌人指挥控制部队的各种信息,可全向发布、响应命令,指挥控制己方部队。

指挥控制系统是取得信息优势的必备条件。实施信息战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削弱、破坏和摧毁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同时确保己方指挥控制系统免遭这种攻击,使己方的信息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等不受影响,建立起信息优势。三、预警系统(一)典型的预警系统

1.陆基预警系统

陆基预警系统主要由各种地面固定和机动式雷达、电子侦察装备、光电探测装备和声呐系统等组成,包括地面弹道导弹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监视雷达、固定信号情报侦察站、车载无线电侦察/测向系统、战场侦察雷达、战场光学侦察系统、战场传感器侦察系统、装甲侦察车等各种侦察装备,用于侦察探测空中、地面、水上及水下目标。陆基预警系统最早是为了对付轰炸机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可探测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轰炸机、巡航导弹等多种目标。三、预警系统(一)典型的预警系统

2.海基预警系统海基预警系统主要由各种舰载雷达系统、声呐系统、电子侦察设备、水声侦察仪、磁异探测仪、潜望镜等观察设备,以及红外、微光、激光、电视等光电侦测设备组成。舰艇上一般都装有多种监视雷达、电子侦察与对抗设备、光学侦察设备、声呐系统等。舰载预警情报侦察系统可不受国界限制,远航持续抵近目标侦察,弥补了空中和地面侦察的不足。三、预警系统(一)典型的预警系统

3.空基预警系统

空基预警系统主要由各种预警机、气球吊载雷达、预警飞艇、反潜巡逻机、各种类型的侦察机等组成。空基预警系统具有侦察探测范围广、灵活机动、信息时效性强、目标影像直观等特点。预警机是重要的空基预警系统,它一般由大型运输机改装而成,机身上大多装有圆盘形雷达天线和天线罩,机舱内装有预警雷达、敌我识别、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侦察及电子对抗等设备。三、预警系统(一)典型的预警系统

4.天基预警系统天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导弹预警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大国70%的战略情报都是通过卫星获得。天基预警系统侦察范围广、速度快,且不受地理、国界限制,已成为获取军事情报信息的重要装备。三、预警系统(二)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0105040203未来战争对军事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预警系统具备全空域监视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精细的目标分类和识别能力,不断提高对超低空目标、高空目标和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以及对目标特别是对运动目标、隐身目标、伪装目标、地下目标的识别和分辨能力。发展机载与星载大空域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预警系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隐身目标预警系统。增强系统的抗干扰和生存能力。发展一体化探测系统。三、预警系统(三)主要国家预警系统的发展动向美国已经建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够覆盖全球,既能监视战略弹道导弹又能监视战区弹道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系统。高轨方面,美国已部署了4颗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8颗天基红外探测系统(SBIRS)卫星,其中,SBIRS系统部署于大椭圆轨道(H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各4颗,这些卫星用于探测和跟踪助推段飞行的弹道导弹。美国还部署了3颗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低轨卫星,用于导弹的全弹道跟踪和弹头的识别。1.美国天基预警系统三、预警系统(三)主要国家预警系统的发展动向俄罗斯天基预警系统运行在大椭圆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上,此前已研制、发射了两种导弹预警卫星——“眼睛”和“预报”。但是目前仅有2颗“眼睛”在轨值班,“预报”已全部退役。2015年11月,俄罗斯发射了第1颗“穹顶”卫星,正式拉开了俄罗斯新一代导弹预警卫星组网的序幕;2017年5月、2019年9月和2020年5月,俄罗斯又先后发射了3颗“穹顶”卫星。截至目前,它们已成功监测到64次弹道导弹发射(其中包括35次外国的发射)及136次火箭发射。2.俄罗斯天基预警系统TransitionPage过渡页01信息化装备概述02信息化作战平台03综合电子信息系统04信息化杀伤武器一、精确制导武器(一)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43

高精度。精确制导武器的直接命中概率是普通弹命中概率的几十至上百倍。高效能。精确制导武器的价格交换比可以达到1比几十到几百,甚至更大。高技术。高技术的关键技术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

射程远。普通的大中口径的地面压制火炮射程一般为20~30千米,最远在40千米左右;125

威力大。一枚战术常规导弹,如果携带的是1吨重的战斗装药,则相当于18门火炮齐射10发的威力一、精确制导武器(二)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导弹主要有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和空对空导弹等。按射程分类,导弹主要可分为:近距离(短程)导弹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洲际导弹。按作战使命分类,导弹可分为完成战略任务的和完成战术任务的两类。按攻击的目标和命名分类。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反辐射)导弹、反导弹导弹和防空导弹等。其他分类。如果按导弹的弹道特征分类,导弹可分为巡航导弹(如“战斧”巡航导弹)和弹道式导弹(如“民兵-Ⅲ”洲际战略导弹)。(1)导弹一、精确制导武器(二)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

1)末制导弹药有寻的器和控制系统,在其弹道末段能根据目标和弹药本身的位置自行修正或改变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2)末敏弹药不能自动跟踪目标,也不能改变飞行弹道,只能在被撒布的范围内利用其自身的探测器(寻的器)探测和攻击目标。

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和导引、控制系统飞向目标,后者自身无动力装置,其弹道的初始段、中段需借助火炮、飞机投掷。(2)精确制导弹药一、精确制导武器(三)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战争的影响1.使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使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2)可以同时、连续、精确打击整个战场纵深,减少前沿的短兵相接,使前后方界线模糊。(3)实现“外科手术式”打击,使对点目标攻击的附带杀伤、破坏降至最低程度。(4)提高了全天候、全天时作战能力。一、精确制导武器(三)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战争的影响2.提高了作战效能使用普通炸弹和制导炸弹的空袭效果差别很大。例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出动600架次飞机投掷数千吨炸弹,损失18架飞机,仍未炸毁越南清化桥,后改用激光制导炸弹,只出动12架次飞机就将该桥摧毁。一、精确制导武器(三)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战争的影响3.成为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1)海湾战争表明,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火力;精确制导武器与电子战实力的配合,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2)精确制导武器改变军事力量平衡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和重要。(3)精确制导武器促进了常规威慑力量的形成。据测算,部分精确制导武器的威力已可与小型核武器相比。一、精确制导武器(四)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所采取的举措中可以看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一是进一步增大火力毁伤距离,提高弹药投送精确度和弹药威力;二是弹药引导系统由自动化向全自主过渡,以实现“发射、不用管、摧毁”的目的;三是实现战斗准备过程的自动化,扩大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在武器控制方面的使用范围;四是实现不同作战平台、不同兵种和军种间精确制导弹药的配套和标准化。二、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特点1.独特的杀伤机理传统武器杀伤破坏机理主要有两种:一是靠爆炸杀伤;二是靠直接命中。

而新概念武器,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全新的杀伤破坏机理,且形式多样。

例如,激光武器是靠高温烧毁、熔化直至摧毁目标;动能武器是靠强大的动能碰撞物体;微波武器通过发射强大的微波波束攻击目标,使人产生烦躁、头痛、神经混乱、记忆力减退等情况。二、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特点2.独特的工作原理

新概念武器都具有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工作原理。例如,激光武器、动能武器、电磁轨道炮等,它们是靠电磁加速和电能加热加速,飞行速度甚至可以达到光速;而气象武器可以人为控制地震、刮风下雨等。二、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特点3.独特的作战方式由于新概念武器具有全新的工作原理和杀伤破坏机理,因此也具有独特的作战方式。

例如,激光、粒子束、微波束等武器,无须使用弹药,却具有巨大的能量,且使用灵活方便,能同时对多个方向上的目标实施攻击,既可实施硬杀伤,也可实施软打击;基因武器靠传播细菌达成作战目的。二、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特点4.一定的历史阶段性从新概念武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新概念武器是正处于研制之中,尚未大规模装备部队或使用于战场的一类武器,它是相对于常规武器和已经装备部队的大规模杀伤武器而言的。新概念武器只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或时限性。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前一时代的新概念武器必然变为下一时代的常规武器,今天的新概念武器也许就是明天的常规武器。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1.微波武器微波武器是一种利用其辐射的强微波波束干扰或烧毁敌方电子设备及杀伤敌作战人员的一种新式定向能武器,也称射频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可通过高功率微波摧毁敌人的电子装备或使其暂时失效,从而瓦解敌方武器的作战能力,破坏敌方的通信、指挥与控制系统,并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此外,微波武器还可以对付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坦克、隐身舰船等在内的“隐身武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2.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或使其失去战斗力的定向能武器,它直接利用激光的巨大瞬时能量来进行作战。激光束照射在目标表面上能产生极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热、燃烧、熔融、雾化或汽化,并产生震波,从而导致人员伤亡、目标毁坏。

优点:激光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击突然发现的低空目标。用激光拦击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

缺点:存在易受天气和环境影响等弱点。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3.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是指通过高能加速器将电子、质子或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利用磁场将它们聚集成密集的束流,然后直接(或去掉电荷后)射向目标,以束流的动能或其他效能杀伤或破坏目标的武器。

高能粒子束主要有3种破坏作用:①使目标物质结构材料气化或熔化;②提前引爆目标中的引爆炸药或破坏目标中的炸药;③使目标的电路被破坏,电子装置失灵。目前粒子束武器仍是一种尚处在研究关键技术和论证可行性阶段的先进战略防御武器方案。如果可行的话,在未来的战争中,部署在空间轨道上的粒子束武器可以作为反卫星和反导弹的武器。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4.动能武器(1)动能拦截器动能拦截器是一种自主寻的、利用其与目标直接碰撞的巨大动能来杀伤目标的飞行器。它是在导弹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高精度制导和快速响应控制是其关键技术,追求目标是“零脱靶量”。动能拦截器发射超高速飞行的具有较高动能的弹头,利用弹头的动能直接撞毁目标,可用于战略反导、反卫星和反航天器,也可用于战术防空、反坦克和战术反导作战。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4.动能武器(2)电磁武器电磁武器所应用的电磁发射武器技术是一种全新原理的发射技术,主要包括电热化学炮、电磁轨道炮等技术,其中电热化学炮和电磁轨道炮技术在最近几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已从演示验证阶段进入武器型号研制阶段。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4.动能武器(3)天基动能武器美国还研制了天基动能武器系统,该系统全名为“上帝之杖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天基动能武器有以下优点:

①打击范围广。②反应时间短。③突防能力强。④生存能力强。⑤环境污染小。

⑥相比核武器而言,该武器在道义上占有更多的主动权。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5.环境武器(1)气象武器气象武器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地制造暴雨、山洪、雪崩、热高温、气雾等自然灾害,改造战场环境,以实现军事目的的一系列武器的总称。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5.环境武器(2)地震武器地震武器是指采取某种手段,人为地在一定区域引发地震或海啸,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人造地震或海啸多半选在地壳脆弱部位,在那里有巨大断层、龟裂地带、火山地带。在这些地区爆炸核武器后,就能人为地制造地震或海啸,从而对敌方环境造成破坏。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地震武器并没问世,但众多国家对其兴趣甚浓,有的国家正在秘密研制。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5.环境武器(3)生态武器生态武器是指利用化学物质,使地面上的草木死亡,生物灭绝,使能够生长庄稼的田园变成不毛的荒地,从而改变敌方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强杀伤破坏性的武器。臭氧武器,就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在敌方上空臭氧层中投放能吸收臭氧的化学物品,使高空臭氧层局部遭到破坏。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6.非致命武器(1)反装备非致命武器1)超级润滑剂是采用含油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技术、无机润滑剂等作原料复配而成的摩擦系数极小的化学物质。2)材料脆化剂是一些能引起金属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视窗材料等迅速解体的特殊化学物质。3)超级腐蚀剂是一些对特定材料具有超强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4)超级粘胶是一些具有超级强粘结性能的化学物质。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6.非致命武器(2)反人员非致命性武器1)化学失能剂分为精神失能剂、躯体失能剂,它能够造成人员的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从而丧失作战能力。2)刺激剂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命性的暂时失能性药剂。3)黏性泡沫是一种化学试剂,喷射在人员身上立刻凝固,束缚人员的行动。美军在索马里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太妃糖枪”,可以将人员包裹起来并使其失去抵抗能力。二、新概念武器(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7.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杀伤机理就是用生物工程技术,使一些病菌或病毒变成具有显著抗药性的病原体,或在一些不会使人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种致病基因,制造新的生物制剂,导致人或种族致病,大批死亡或灭绝。基因战争将比核战争更可怕。(1)生产成本低廉,但杀伤威力巨大。(2)使用方法简单多样。(3)是无药可救的武器。二、新概念武器(三)新概念武器将重塑未来战争1.武器装备系统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2.未来战争形式将发生重大变化3.军事理念将会有重大变化4.作战方式将出现重大改革5.军队体制将产生重大变革三、核生化武器(一)核武器1.核武器分代(1)第一代:原子弹(裂变弹)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利用铀235或钚239等易裂变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称为原子弹或裂变弹,为第一代核武器。1945年7月15日凌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