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_第1页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_第2页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核行业的公众沟通案例一一阳江冷源事件、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阐述当前互联网经济下网络舆情的应对手段,提出了健全核行业的科普与公众沟通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加强舆情管理,完善法律体系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核能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舆情;核安全;邻避效应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核电相关的新闻往往容易吸引公众眼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核电企业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响应机制和应对措施。半年来,阳江、大亚湾、红沿河等核电基地相继发生冷源相关事件,造成机组停机停堆,相关企业主动上报监管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公开相关信息,引导舆论,快速消除相关舆情风险。本文对比历史上曾因"邻避效应〃导致群体性事件的错误处理方式,阐述核电企业公众沟通宣传的有效方法,提出核行业与公众沟通的建议。一、 阳江核电基地遭遇毛虾入侵事件2020年3月,由于毛虾群突然爆发,阳江基地各机组循环水过滤系统旋转滤网压差持续升高导致循环水泵相继跳闸,在操纵员快速干预过程中,3/4/6/2号机组自动停堆,1/5号机组快速降功率到次临界状态,机组状态稳定。阳江基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分析原因,清理海生物,升级冷源拦截设备,同时邀请“核电那些事〃微信公众号撰写文章《海生物来袭,机组主动趴窝|让这只“虾〃来科普下》,于3月26日发布,以一只毛虾的视角介绍了核电厂取水口的设计,使公众了解为什么大量毛虾入侵能导致取水口的堵塞。而反应堆自动停堆,操纵员正确干预则恰恰体现了核电机组的安全可靠,以及核电工作者优秀的核安全文化,他们严格执行程序,稳定机组,迅速组织捕捞,影响消除后恢复正常运行。此次事件后,各核电厂反查自身冷源防御措施的可用性,改进冷源预案,提高机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事件造成的舆论影响较为轻微。二、 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发生在2016年的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于网络舆情管理不当造成的网络舆情和社会群体性事件。该项目将用于处理中国核电厂的乏燃料,工厂计划以法国阿海珐阿格后处理厂为样本,由法国阿海珐公司负责技术设计,中核集团所属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一)事件经过7月26日,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在中核集团副总杨长利的陪同下赴连云港调研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拟选厂址。7月27日,中核集团微信曾经推送该新闻(后删除)。中国核网根据此条新闻揣测此项目将落户连云港,并以此制作标题,一些地方媒体也进行了转载,引起连云港市民关注,但当地政府并未对此项目进行官方权威说明。8月6日,公众号"中国核能〃复制上述消息,并将原标题的"中法合作核循环项目”变为“核废料后处理大厂”,暗示项目将落户连云港。深夜,上万连云港市民走上街头,反对"莫须有〃的中法合作的核循环项目。中核瑞能和中核集团发布情况说明。在事件中,还有部分市民与警方核政府官员发生冲突。在这一过程中,甚至有个别媒体捏造现场图片和视频,借此提高其关注度。8月7日,连云港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项目的国家意义,表示项目尚处于前期调研和选址阶段,承诺后期公开相关信息。8月9日,连云港市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通告》。8月10日,连云港政府通过官方微博宣布,暂停核循环项目选址前期工作。中核瑞能表示最终选址由国家决定。至此,事件得以平息[1]。(二)“邻避效应〃问题的现状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简称NIMBY)是指居民或所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2],以及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邻避效应事件主要集中在PX、垃圾焚烧、核能等项目上,除了2016年连云港反核废料处理厂事件,其他核能邻避项目主要有:2011年6月,江西彭泽发生安徽望江县民众、县委抗议彭泽核电厂项目建设事件;2013年7月,广东江门发生千人抗议核燃料工业区项目建设事件等。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人类容易忽略那些每天都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危险,却更害怕那些远离自己但更骇人耸闻的危险。人们宁愿舍弃长远的利益,也不愿面对小概率的大危险。涉核项目恰好是一种小概率的危险工程。因此,核电科普任重道远,要精准发力,区分群体,因人制宜,分类实施,精准沟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普。三、对策与建议(一) 健全核行业的科普与公众沟通机制对一个事物的恐惧,往往是因为对其不了解。公众之所以对核电等项目产生质疑和抵制的情绪,就是因为对这些项目不够了解,从而主观上将其设定为有害。因此,加强对公众的日常科普力度,健全核行业与公众沟通机制,有利于从源头遏制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比如及时发布电厂周边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做好信息公开,提升核电透明度,增加公众信任度。(二) 提高社会效益,从“邻避”到“迎臂”过渡核电厂可以在当地开展社会与经济援助计划,例如修路、建桥,这些措施对于提升当地公众对核电项目的接纳度,无疑大有裨益。核电项目对地方的贡献不仅体现在GDP上,还在于给公众带来切实的社区利益和就业机会。还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发展基金、带动当地就业等具体举措,完成从"邻避〃到"迎臂〃(In-My-Back-Yard,简称IMBY,在我的后院)的过渡。(三) 加强舆情管理,筑牢舆论防线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形成迅速。根据"首因效应”,当面对两种冲突的信息时,公众往往会倾向于接受先出现的信息,从阳江和防城港的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前期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因此要想获得媒体的话语权,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向公众公布事件的发展,让受众在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在较短的意见积蓄期内获得更多真实信息,进而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这就要求建立预警体系,推进大数据技术在网络舆情管理领域的应用,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加强政务微博和网络"意见领袖〃等自媒体的管理。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舆情事件,要科学的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充分调查事件的真相,抓住舆情的主要矛盾,做到换位思考,以公众而非政府的角度出发,采取公众能够接受的形式正确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完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以法律手段对网络舆情进行管理,既能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同时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并不完善,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管制的内容的规定普遍比较模糊和笼统。首先,要通过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以满足对网络舆情管理的适用性。其次,针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随之产生的网络舆情,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借鉴各国的法律法规条文,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明确对网络舆情管制的内容,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切实发挥法律的威慑和警示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法律是硬性的管理,一部法律一旦出台,在有力管理网络舆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网络各方的自主性。因此,立法工作任重道远,而非一朝一夕之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