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3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简图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技术差距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偏好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力理论战后国际贸易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比较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主要研究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主要观点:第一、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社会财富;第二、除了开采金银矿产之外,各国的对外贸易是获取财富的惟一源泉;第三、为了确保不断地从国外获取金银,国家应当积极干预经济生活。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学派斯密的绝对成本(AbsoluteCost)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ComparativeCost)分析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InfantIndustryProtection)理论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学说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俄林-赫克歇尔生产要素禀赋理论(FactorEndowment)4、二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Paradox)第一节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也称作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国际分工和国家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又名《国富论》。1、绝对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2、主要观点: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来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亚当·斯密认为一国无论是因为自然禀赋,还是后天获得的,使其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的低,利益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则该国应该集中资源,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对外出口,反之就该进口,形成国际分工。(1)斯密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2)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3)斯密把适用于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推广到国家之间,主张各国发挥各国的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4)斯密提出放任自由的贸易思想3、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5)规模报酬不变。(不存在技术变化)(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7)无运输成本。(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4、绝对优势的度量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5、分析模型课本P29中国和美国,大米和小麦6、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1)正确性揭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绝对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到利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开展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目的。

主张自由贸易政策,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2)错误性错误的认为交换会引起社会分工,而交换又是由人类本性所决定的。(3)局限性只说明了生产成本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通过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获得利益,在实践中缺乏普遍性,还未提及国际贸易交换比例问题。第二节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也称作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1、比较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在李嘉图生活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正在取代工场手工业,各国的经济技术差距拉大,甚至出现先进国家比后进国家处于全面优势的新格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是否仍然能够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肯定的回答。

2、什么是比较成本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另一国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出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商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商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贸易的模式为: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进口劣势较大的产品。(1)每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是固定的,技术水平也是不变的(2)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3)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充分流动,而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4)生产成本不变(5)没有贸易障碍(6)每个国家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7)完全竞争市场(8)除生产成本外无其他成本(没有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4、比较优势学说的假设条件5、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模型课本P34中国和美国,大米和小麦6、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一个客观规律,即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是强是弱,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即使是处于劣势,也能找到劣势中的优势。各国按照比较成本原则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便可获得实际利益。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主张各国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2)没有从根本解释国际分工形成发展的原因;建立在许多假设的前提上与现实不符,忽略了动态分析;没有解决交换比例问题。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伊·菲·赫克歇尔(EliFHeckscher,1879-1952),瑞典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贸易理论最重要部分-要素禀赋论就是他和他的学生贝蒂•俄林(BertilOhlin)最早提出来的,并命名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定理)。赫克歇尔的代表著作是《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年发表)、《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年发表)。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BertilGotthardOhlin,1899--1979),1899年4月出生于瑞典,1979年8月逝世。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1977年,贝蒂尔·俄林因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运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与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爱德华·米德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代表著作是《国际贸易理论》(1924年出版)、《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论》(1933年出版)。

1、几个概念:◆生产要素(FactorofProduction)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才能为四要素。◆要素价格(FactorPrice)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参与生产所获的报酬,如土地的租金,劳动力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拥有数量。通常用“丰裕”或者“稀缺”来表示。◆要素丰富程度(Factorabundance)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该要素密集程度高;反之,则该要素密集程度低。◆要素密集度产品(FactorIntensityCommodity)在生产某种产品的各种要素中,比重最大的要素决定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的性质。2、基本假设:(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资源充分利用。(2×2×2模型)(2)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充分利用了所有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了所有商品。(3)要素禀赋的非对称性。假定两国中,A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B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4)技术的对称性。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排除技术差异对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影响)(5)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假定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假定在各国内部,生产诸要素是能够自由转移的,但在各国间生产要素是不能自由转移的。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商品流通中不存在限制。(6)假定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排除需求差异对贸易的影响)(7)要素密集度不会发生逆转。假定无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怎么变动,产品的要素投入结构怎么调整,产品A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性质,和产品B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性质,都不会发生改变。3、传统的赫-俄理论(H-O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逻辑分析:(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直接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了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要素禀赋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差异——要素价格的差异和使用要素的比重——产品成本的差异——商品价格的差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禀赋和不同产品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存在差异。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进口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才能在贸易中获得利益。基于上述逻辑,得出结论:4、赫-俄理论的拓展(1)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国际贸易的结果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例如:甲国劳动力资源充裕,缺少资本→工资低,利息率高→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产品→劳动工资上升,资本利息率下降。乙国资本充裕,缺乏劳动力→工资高,利息率低→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行产品,进口劳动密集行产品→资本利息率上升,工资下降。(2)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通过国际贸易,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则是必然。H-O-S理论试图说明,国际贸易不仅可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经济结构,而且还可以改善各国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缩小彼此经济差距。4、要素禀赋理论的评价(1)比较成本学说假设两国是物物交换,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国际贸易,而赫克歇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