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_第1页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_第2页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_第3页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_第4页
第5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

教师和学生教育传播中的教师教育传播中的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后,应能做到: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把关人、教师传播行为、学生传播行为、教师的传播心理、教师威信、选择性理解、遵从性心理2.阐述教育传播中教师、学生所扮演的角色3.阐释教师和学生的传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4.阐释一个合格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5.阐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能和思想品德素质要求6.阐述影响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心理因素7.阐述师生互动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与特点5-1教育传播中的教师5-1-1教育传播中教师的角色

一、教师是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也是教师,也起着把关人的作用。一、教师是教育传播

中的“把关人”

在特定条件下,教学机器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人们称它为电子教师或电子导师。机器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具有提示作用(2)具有传输机制(3)具有反馈技能二、教师的性格特征

世界上有各色各样的人,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教师也是一样,各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受教育不一样,以及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性格特征也就不同。(一)理智型教师(二)意志型教师(三)情感型教师(四)组织型教师5-1-2教师的传播行为

一、教师的传播行为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第一步,明确信息收集的目标和内容第二步,选择信息源

选择信息源时应注意:有用性、可靠性、可加工性、完备性。第三步,考虑信息收集的方法文献检索法、调查访问法、测验量表法、仪器记录法。

第四步,进行信息的收集一、教师的传播行为

(一)教育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文献检索法(1)追溯查找(2)直接查找(3)循环查找2.调查访问法(1)普遍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2)访谈法和问卷法3.测验量表法4.仪器记录法一、教师的传播行为(二)教育信息的加工1.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2.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3.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三)教育信息的传递

对于教师来说,收集和加工教育信息主要是为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传递的信息要有针对性;2.传递的信息应是完备的;3.要注意信息的时效;4.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5.要注意克服信息传递中的干扰。二、影响教师传播行为的因素

(一)政治法律因素教师的传播行为必然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的约束。

(二)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社会的价值标准体系和社会文化。

(三)其他因素1.信息价值2.组织因素3.受传者因素4.技术因素5.传播者个人因素5-1-3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对教育传播事业的热爱,是教师搞好教育传播工作的前提。热爱教育传播事业,要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传播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5-1-3教师的素质要求

二、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知识,所掌握的内容必须大大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次,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如文、史、地、数、理、化、音、体、美等方面的知识。再次,教师要想有效地进行教育传播活动,少走弯路,还应有教育传播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最后,教师还应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5-1-3教师的素质要求

三、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媒体传播教学法,是指教师使用媒体传播教学信息的工作方法。教师应善于使用多种教育媒体,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在教育年青一代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应仅仅是“施工员”,而应主要是“设计者”。掌握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技术,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育传播的效果,主要是由语言传播的好坏来决定的。非语言传播主要指动作的传播,包括人的身体动作、人所用的物件、人对时间空间的利用等。5-1-3教师的素质要求

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备的仪态有下列几点(1)健康的体格;(2)端正的容貌;(3)整洁的仪表;(4)安详的举止;(5)流利的语言;(6)适当的礼节;(7)愉快的表情;(8)文雅的风度。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责任感;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知识面广;有组织能力;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敢于创新,有进取心;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具有幽默感。5-2教育传播中的学生5-2-1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是教育信息的接收者,要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与接收教育信息,对接收到的教育信息进行译码;另一方面,又是反馈信息的发送者,即反馈信息的传播者,要在接收到教育信息,并对其进行译码和处理之后,发送反馈信息以帮助教育传播者调控教育传播过程。由于学生处于这种双重的地位,学生就成了教育传播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5-2-2学生的传播行为

一、学生的传播行为(一)接收传播信号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2.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3.使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4.视听大众传播媒体5.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一、学生的传播行为

(二)进行译码学生作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译码者,接收到传播信号后,要将传播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

一、学生的传播行为

(三)输出与反馈信息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的中间和之后,会伴随着产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若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育传播过程,它们就被称为反馈信息。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二、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

(一)目标性1.接收信息要按照培养目标的规定2.学生的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二)主动性(三)选择性三、影响学生传播行为的因素(一)社会文化因素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会影响学生的传播行为。(二)知识因素1.知识基础2.解码能力(三)心理因素(四)其他因素5-2-3学生的素质要求

一、生理素质要求在接收信息方面,要求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及嗅觉等器官,发育要正常。身体健康是保证各种器官正常进行信息接收与加工的前提。因此,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保证有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5-2-3学生的素质要求

二、心理素质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接收与加工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广泛地接受来自各种教育传播渠道的信息。(3)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信息的输入与加工。(4)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感觉器官的功能。(5)要有积极思维的习惯,使输入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工。5-2-3学生的素质要求三、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社会经验(2)基础知识(3)动手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5-2-3学生的素质要求四、思想品德素质要求(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人生价值。(2)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国家与集体的利益。(3)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遵守校规、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4)尊敬师长,热爱与团结同学,创造与维护良好的教育传播环境。5-3教师与学生的传播心理

5-3-1教师的传播心理

一、动机与兴趣教师的动机是推动教师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原因,教师的兴趣是激励教师从事教育传播活动更积极、更活跃的因素。在教育传播活动中,教师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传播活动。二、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教育传播内容等方面的情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育传播行为。5-3-1教师的传播心理5-3-1教师的传播心理

三、意志任务繁重、艰巨的教育传播活动要求教师要有顽强的从事教育传播活动的意志。教师的意志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完成教育传播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性。(二)处理问题的果断性。(三)教师的沉着、自制和耐心。5-3-1教师的传播心理

四、能力教育传播活动是一项特殊的传播活动,影响教师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能力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全面掌握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二)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三)多方面的、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四)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五)教育机智5-3-1教师的传播心理五、教师威信威信是人群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威信是指通过教师一贯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受到学生尊敬和信赖。教师威信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教师的学识威信、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教师威信是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与品德等决定的。教师威信是影响其教育传播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是完成教育传播任务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5-3-2学生的传播心理

一、选择性心理(一)选择性注意1.信息具有显著性和对比性2.信息具有易得性3.形式灵活多变4.考虑受传者的媒体接触习惯一、选择性心理

(二)选择性理解对于同样一个信息,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为人们所固有的态度和信仰所制约,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需要2.态度3.情绪4.习惯一、选择性心理

(三)选择性记忆人们容易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情,而容易忘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选择性记忆在记忆信息的倾向上不仅受到受传者的需要、态度、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传播的环境、形式和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受传者的记忆存在选择性,但传播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改变。(1)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2)重视首尾效应。(3)必要的奖惩。一、选择性心理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