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2电烤箱
电烤箱是一种利用电热元件所发出的热辐射,对食品直接和间接的进行烘烤的电热炊具。利用它烘烤食品具有卫生、无毒性、无异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3.2.1电烤箱的结构电烤箱的结构如图3.2.1所示。主要由箱体、炉门、发热器、调温器、功率选择开关、定时器和一些附件等组成。⒈箱体箱体由外壳和烤室(又称内壳)组成。箱体采用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双层结构,中间填充有隔热保温作用的硅酸铝纤维或其它保温材料。外表面烤漆,可防止氧化并增加美观;烤室电镀,使表面光亮以提高热效率,使烤制的食物接受更多的热量。
2.炉门炉门由门框、钢化玻璃、拉手和弓型铰链等组成。门框用薄钢板冲压成型,中央嵌镶耐高温的钢化玻璃,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炉内烘制食物的情况。炉门正面装有塑料拉手,下端两侧各装有弓型铰链,能使炉门自动关闭。第一讲第一讲图3.2.1电烤箱的结构图图3.2.2调温器的结构图
3.发热器
发热器由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组成,采用红外线涂层的直条型或U型管状电热元件,分别安装在烤室的顶部和底部。管状电热元件的安装通常采用双重绝缘结构,即在管状电热元件的管壁互相绝缘,即使在通电情况下打开炉门,或因操作不慎触及管状电热元件,也不会触电,安全可靠。第一讲4.调温器调温器的结构如图3.2.2所示。它主要由双金属片、动触片、动触点、静触片、静触点、导热支架和转轴等组成。转动转轴,能在50~250℃范围内调节温度,并在预定温度保持恒温。调温器的标盘如图3.2.3所示。5.功率选择开关
功率选择开关为转轴凸轮式开关。它由转轴、凸轮、触点、支架等组成。一般设“上”、“下”、“全”、“空”四档。功率选择开关标盘如图3.2.4所示。功率选择开关处于“上”档,上加热器发热;处于“下”档,下加热器发热;处于“全”档,上加热器和下加热器同时发热,以满足面火、底火烘烤要求;处于“空”档,则关断电源,电烤箱完全停止发热。第一讲图3.2.4功率选择开关标盘6.定时器
定时器多采用金属外壳的发条式机械定时器,安装在控制室的下方。定时器的外形结构如图3.2.5所示,由走时机构、控制凸轮、触点开关和钢铃组成。顺时针转动转轴,凸轮压下开关触片,动静触点接触,电源接通。在发条作用下,凸轮缓慢逆时针回转到尽头时,动触片落入凸轮凹位内,动静触点断开,自动切断电源。同时敲锤敲打钢铃而发出铃声,表示走时完毕。定时器的定时范围为0~60分钟,标盘如图3.2.6所示。图3.2.3调温器的标盘图第一讲图3.2.5定时器的外形结构图图3.2.6定时器标盘图
3.2.2电烤箱的工作原理
图3.2.7是自动调温定时电烤箱电原理图。电路中,Xl、X2、X3为电烤箱的插头,PT为定时器,ST为调温器,SA1、SA2为功率选择开关,EH1、EH2为上加热器,EH3EH4为下加热器,R为限流电阻,HL为指示灯。功率选择开关有四个档位:当功率选择开关SA1、SA2处于“空”档,无论定时器和调温器处于何种状态,上、下加热器都不发热;当转动定时器PT和调温器ST时,接通电源,指示灯HL亮,此时功率选择开关转至“上”档,SA1处于接通状态,上加热器EH1、EH2发热;当功率选择开关转至“下”档,SA1切断,SA2处于接通状态,第一讲下加热器EH3、EH4发热;当功率选择开关转至“全”档,SA1、SA2处于全接通状态,上下加热器EH1、EH2、EH3、EH4同时发热。当电烤箱的加热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调温器ST自动断开电源,发热器停止发热;温度降至预定温度时,调温器接通电源,发热器重新发热,从而使电烤箱恒温。当定时器走时终了,触点开关自动断开回路电源,并发出铃声,表示烘烤完毕。3.2.3电烤箱的使用与维护1.电烤箱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2.为能烤制出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应该掌握食谱配料和烹调技术。烘制时,还应根据食物的体积和性质等选择适当的烘烤温度和时间。3.使用前要把温度调节器旋钮、定时器旋钮、转换开关等调至最低位置,通电后逐渐调到预定位置。4.烘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水淋着炉门的玻璃,以免因急剧受冷造成玻璃破裂。不得用手触摸烤箱的顶部和炉门,以防烫伤。不要频繁打开炉门,以防热量外逸。5.每次用完待冷却后,应将内腔和附件及时清洁干净,以免腐蚀生锈,影响卫生。切记用水清洗,以免导致电气受潮或漏电。用完之后应放在干燥通风处。第一讲
3.3电炒锅电炒锅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用来炒菜外,还可以煎食物,炖热菜,蒸馒头和米饭等,冬天又可以作电火锅使用,因此电炒锅又称多用锅。电炒锅的烹炒温度是可调的,具有外表美观、结构简单、火力猛、省时节电、安全卫生、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
双功率调温电炒锅的结构如图3.3.1。它是一种分体式结构,主要由锅盖、炒锅、底座、调温器、电热盘和电源线等组成。1.锅盖锅盖一般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板材料冲压成型,锅盖中央安装锅盖提手。锅盖外缘通常冲压成微喇叭状或向外卷圈,目的是增加锅盖的刚性和减小变形。锅盖内腔高度较高容积较大,便于蒸炖食物。
第一讲2.炒锅炒锅的外形与一般炒锅无异,为半球状。炒锅的材料有铸铁炒锅、不粘炒锅、不锈钢炒锅和铝锅等。
3.底座底座的主要作用是支承电热盘,体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采用冷轧薄钢板冲压成型,表面用搪瓷防锈。电热盘安装在底座的面上,功率选择开关、调温器、指示灯安装在底座的正面,电源插座则安装在底座的侧面。4.调温器调温器通常采用闪动型温控器,结构如图3.3.2所示。这种调温器主要由双金属片和储能触片等组成。感温支架安装在电热盘最高温度的位置上。双金属片由两层热膨胀系数相差悬殊的合金材料压制而成。工作时,热量经感温支架传递给双金属片,整块金属片即向低膨胀系数金属层一侧弯曲,通过瓷柱将储能簧片顶起。储能簧片在变形时储存一定能量,当温度升到设定温度时,储能簧片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使调温器动触点、静触点分开,断开电热盘的电源。当温度逐渐下降至设定温度下限时,双金属片恢复平直状态,储能簧片也随之恢复原状,动触点、静触点闭合,接通电源的电热盘重新发热。尔后,重复上述过程,使烹饪温度恒定。转动调温器的调温轴,可以改变电炒锅的烹饪温度。图3.1.5保温器
第一讲图3.3.2调温器结构图5.电热盘电热盘的结构与电饭锅相同。不同之处,电炒锅电热盘加热面的形状刚好与电饭锅相反。电饭锅电热盘加热面为凸球状,而电炒锅电热盘的加热面为凹球状。电热盘采用两根环形管状电热元件浇铸在铝合金中,然后经机械切削成型。其外观要求与炒锅底部相吻合,以提高传热效率。6.电源线电源线为可折编织软导线,内有红色、黑色和黄绿双色三根导线,其中电源线一端连接电源的连接器,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第一讲3.3.2电炒锅工作原理图3.3.3为双功率调温电炒锅电原理图。从图中可知,当接通电源时,调节调温器ST,触点闭合,指示灯HL发亮,电热盘EH1、EH2通电升温;继续调节调温器置于某一设定温度,电热器继续升温;当电热盘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调温器动作,触点分离切断电源,电热盘停止升温。当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下限时,调温器触点重新闭合,电路被接通,电热盘又升温,温度逐步回升至设定温度时,调温器触点再次分离,使温度下降。如此反复,使电炒锅温度始终控制在某一设定温度下工作,从而实现自动控温。图3.3.3调温电炒锅电原理图第一讲高效能调温电炒锅是近年开发出来的新型厨房电器。它的外形设计不同于传统电炒锅,它的电热装置采用了独特的管式直流和反射装置,从而加强热辐射,使电炒锅的热效率比传统电热盘加热方式提高约1倍。高效能调温电炒锅主要由锅盖、炒.锅、底座、调温器、电热装置和电源线等组成。高效能调温电炒锅的锅盖及炒锅结构与双功率调温电炒锅基本相同。有铸铁炒锅、搪瓷铸铁炒锅、不锈钢炒锅和普通钢板炒锅供用户挑选使用。底座由上壳和底盖组成,均采用薄钢板冲压成型,表面喷涂多种颜色供用户选择。指示灯和调温旋钮安装在底座的正面。底座右侧安装暗式电源插座。底座面上为电热装置,结构如图3.3.4所示。装置的底层为凹球状金属反射板,表面光洁度很高,目的是将电热管的热量辐射出去。在反射板面上设置带半圆凹槽的星形支架,三根不同功率的电热管嵌进凹槽内。工作时,炒锅放在电热管面上,直接与电热管接触,电热管通电处于红热状态,大部分的热量被炒锅直接吸收,部分的热量经反射板辐射到炒锅上,因此这种电热管装置热量损失较小,热效率较高,是一种节能产品。第一讲图3.3.5为高效能调温电炒锅电原理图。电路中X1、X2、X3为电源连接器,ST为调温器,HL为指示灯,R为限流电阻,EH1、EH2、EH3为电热管,FU为超温保险器。接通电源,转动调温器置于设定温度时,ST闭合,指示灯HL发亮,电热管EH1、EH2、EH3同时发热。当加热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调温器ST动作,自动切断电源,电热管停止发
热。温度下降时,调温器ST闭合,自动接通电源,电热管又发热。如此反复,使锅温恒定。超温保险器FU串接回路中,当电炒锅发生短路故障或温升异常时,超温保险器自动熔断,起保护作用。
图3.3.5高效能调温电炒锅电原理图第一讲3.4微波炉微波炉是一种全新型炊具。传统方式加热食物,是通过加热锅底,然后热量从锅底到食物的表面,食物表面的热量传导到内部来完成的;而微波炉加热是使食物在极短时间内,外表和内部同时受热,达到快速煮熟食物的效果。微波炉最大的特点是热效率高、省时节能、清洁卫生、使用方便、烹饪快捷和食物不失新鲜营养。微波是一种超高频电磁波,频率从300~300000MHz,波长为1mm~1m之间。微波遇到含水或含脂肪的食物,能够被大量的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微波炉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加热食物的。微波遇到金属良导体,会被反射。因此,常用金属隔离微波。微波炉中常用金属制作箱体和波导,用金属网外加钢化玻璃制作炉门观察窗。微波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会顺利通过,而不会被吸收,所以也不会发热。因此,常用这些材料制作微波炉中使用的碟盘、覆盖食物的薄膜等,它们不会影响微波对食物的加热效果。第一讲3.4.1微波炉的种类1.按工作频率分按工作频率分有商用微波炉和家用微波炉两种。前者工作频率为915MHz,后者工作频率为2450MHz。2.按控制方式分按控制方式可分为机械控制式微波炉和电脑控制式微波炉两种。前者通过定时器和功率调节器等机械装置控制微波加热的时间和火力,后者按预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各种操作。3.按功能分按功能分有单一微波加热型和多功能组合型(带烧烤、蒸汽等传统方式的加热功能)两种。4.按微波输出功率分按此方法分有大功率(2000W以上)、中功率(1200W~2000W)和小功率(1200W以下)三种微波炉。家用微波炉的微波输出功率大多在600W~900W范围,主要有600W、650W、700W、750W、800W、850W、900W等。需要说明的是:微波输出功率并不是微波炉实际消耗的功率,电能通过微波炉转换成微波能的效率一般为50%~60%,因此微波输出功率为600W~900W的微波炉,实际消耗功率约为1100W~1400W。第一讲
5.按炉腔的容量分按此方法分有17L、18L、20L、23L、26L和28L等多种。3.4.2微波炉的结构⒈微波炉的外形结构微波炉外形结构主要由炉门控制面板和外壳等几部分组成。图3.4.1(a)为普及型外形结构,图3.4.1(b)为电脑控制型烧烤微波炉外形结构图。⑴炉门炉门由耐高温的钢化玻璃和金属网构成,使得既可防止微波泄露,又可观察炉内食物的烹调情况。在炉门四周装有微缝密封式防微波泄露装置。炉门采用安全连锁装置,当炉门打开时,不论微波炉是否在工作,门安全连锁装置都将使微波炉的供电电源被有效切断,以确保微波不会从腔内外泄。第一讲(a)(b)图3.4.1微波炉外形结构图(2)面板控制结构普及型微波炉,控制面板部分包括开门按钮、功率控制选择开关和定时器等。1)开门钮按下此钮,炉门自动开启。2)功率控制选择开关一般分为5档,除高功率档为微波炉额定微波输出功率外,其余各档的输出功率因微波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第一讲3)定时器定时器采用步进电机带动的机械数字式,用于选择烹调的时间,常用的定时时间都在10min以内,所以定时器用非匀速走时方式,即在0~10min时走得快,10min以后走得慢。这样保证在0~10min的时间精度高。选定微波炉工作时间后,电机带动旋盘转动。当定时器退到0分0秒时,就会发出信号,切断电源。电脑控制型微波炉,面板上常用的控制键主要有以下几个:1)烹调键:还包括一些预先设定好烹调程序的专用烹调键。2)时钟键:作时钟用。用荧光或液晶显示时间。3)数字键:从0至9,与功能键一起用以设定烹调时间、时钟时间、食物重量或数量及各种设定的烹调程序。4)暂停键:作暂停操作。5)取消键:用于取消不需要的烹调程序。6)微波强度调节键:可选择设定微波功率。7)自动烹调键:可选择自动烹调方式。另外,对于烧烤型微波炉,还有烧烤键和混合烧烤,供用户选择。第一讲(3)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包括进风口、排风口、电源引线和金属外壳等。⒉微波炉的内部结构微波炉的内部结构主要由炉腔、转盘、磁控管、波导管、整流管、耐高压电容器和电源变压器等组成。⑴炉腔它是盛放被烹调食物的地方,多有涂覆着非磁性材料的金属制成,其侧面或顶部开有排湿孔。⑵转盘转盘有转动电机、转动臂、玻璃转盘等组成。电机通过连接器使转动臂转动,带动玻璃转盘使物缓慢转动。⑶磁控管
磁控管是微波炉的核心部件,是产生和发射微波的真空电子管。磁控管里有一个圆筒形可发射电子的阴极,阴极外面包围着一个氧化铜做的阳极,由永久磁化铁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建立一个轴相磁场。当磁控管加上合适电压后,发射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在所形成的电场和外加磁场作用下,绕着周围轨迹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