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练习_第1页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练习_第2页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练习_第3页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练习_第4页
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高考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练习一、选择题1.(2011年福建文综,19)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B2.(2011年北京卷,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

1949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B3.(2011年海南卷,2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C4.(2011年海南卷,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A5.(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3)

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A6.(2011年广东文综,18)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图6A.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浮夸现象十分盛行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C7.(2011年全国I卷,17)

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图5A.经济政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A8.(2011年上海历史,28)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9.(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34)

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C10.(2011年山东文综,13)

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C11.(2011年浙江文综,21)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D12.(2011年四川卷,19)

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A13.(2011年福建文综,20)

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图5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14.(2011年江苏历史,11)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A15.(2010四川卷,18)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16.(2010山东文综,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C17.(2010安徽卷,17)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18.(2010江苏历史卷,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D19.(2010上海历史,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C20.(2010天津文综,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D21.(2011年上海历史,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新区开发开放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C22.(2010北京文综卷,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4分)(要求: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张一元”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闽春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答案】①从企业发展角度: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社会主义企业①1956—1999年国营(有)企业②1999年至今 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企业 中国经济状况:(1)1900—1925年: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2)1925—1956年: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3)1956—1999年: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4)1999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23.(2010福建卷)(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答: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