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溶洞)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_第1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溶洞)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_第2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溶洞)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_第3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溶洞)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_第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溶洞)地面形态的变化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溶洞

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溶洞景观特色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溶洞及其奇特景观是怎样形成的?思考:为什么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会有溶洞呢?一、实验器材:滴管稀盐酸石灰石二、注意事项1.盐酸不能沾在手上,也不要溅到身上。2.观察滴酸后的岩石时,不能用手去摸。三、实验方法用滴管往石灰石上滴几滴稀盐酸。

四、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这说明稀盐酸对石灰岩有溶解作用。南方雨水较多,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当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透到地下石灰岩裂缝里时,会对石灰岩产生什么影响?天长日久,有石灰岩构成的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自然界的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当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到地下石灰岩裂缝里时,会对石灰岩产生溶解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中就会形成许多洞穴,而且相互连通,不断扩大。一旦地下水退却,在石灰岩构成的山中就形成了奇妙的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石柱问题:溶洞里面怎么会有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耐心认真地阅读实验过程并填写记录单)一、实验器材: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吸管二、实验过程:1.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有什么现象发生?(记录吹气时间,填写记录单)。2.继续吹气,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再次记录吹气时间,完成记录单)。3.静置一段时间,你在杯底有什么发现?(填写实验记录单)。

实验现象:用吸管往一杯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再继续往里面吹气,浑浊的水又会慢慢变清。然后把变清了的水搁置一段时间,在周围温度变化的条件下,杯底就会出现细小的乳白色的沉淀物。

自然界中的石灰岩(浑浊的“石灰水”中那些白色的小颗粒就是组成石灰岩的物质),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或地下水后,慢慢成了如同实验中第二次变清的水,这种水渗到溶洞顶部滴落下来时,由于温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就有乳白色的沉淀物留在溶洞顶部,天长日久,就会越积越多,越滴越长,形成了钟乳石。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在短时间能形成吗?石花广西桂林芦笛岩广西桂林七星岩著名溶洞欣赏贵州九龙洞贵州织金洞大胆猜测:石笋、石柱是怎样形成的?

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滴落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沉淀,并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石笋是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或钟乳石上滴落在洞底时,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碳酸钙沉淀,并自下而上逐渐增长形成的。石柱呢?石花呢?

学习小记1.溶洞中主要有

等奇观。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分布特点:1.形成:中国溶洞分布广,南北均有,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地下水溶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再见!沙尘暴(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这里边有你吗?从沙尘暴谈起学生交流出行时担心遇到什么天气?

结合以上图片你发现沙尘暴天气发生时的主要现象有哪些?1、强风将地面的尘沙卷起;2、空气中含有大量沙子;3、空气相当混浊;4、天气灰暗,看不见阳光,能见度极低;5、车上、建筑物上、人的身上到处是沙子,人们行走困难;扬沙天气空间分布图中国沙尘暴分布图阅读45页小资料并讨论: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也称沙暴或尘暴,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现象。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强度划分为4个等级:

1、4级≤风速≤6级,500米≤能见度≤1000米,称为弱沙尘暴;

2、6级≤风速≤8级,200米≤能见度≤500米,称为中等强度沙尘暴;

3、风速≥9级,50米≤能见度≤200米,称为强沙尘暴;

4、当其达到最大强度(瞬时最大风速≥25米/秒,能见度≤50米,甚至降低到0米)时,称为特强沙尘暴(或黑风暴,俗称“黑风”)。

形成沙尘暴有哪些基本条件?

形成沙尘暴一般要有丰富的沙尘源、强风作用等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这里的空气容易受热,而其上空的空气相对较冷,就造成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对流。当出现长时间大风天气时,就容易将地面沙尘卷至高空,并被强风吹到其他地方,形成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是怎样形成的?沙尘暴形成原因是什么

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破坏、气候异常等因素。

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沙尘暴形成的条件中哪些与人类活动有关?很多国家高速公路收费站前车队排起了长龙。在全世界,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城市制造的废气、废物、废液正无止境的破坏着周遭的环境。人类破坏环境志愿者们正在试图清理满是废弃塑料瓶和垃圾堵塞的大坝。疯狂的生产,无序的抛弃,垃圾正成为地球生态向前延续的巨大障碍。人类破坏环境很多国家木材厂大量砍伐原生林,这些木材将被用于造纸,当地政府利用林木资源获取了大量利益,而当地生态则受到了严重破坏。人类破坏环境中国,江西,鄱阳湖。受长江罕见低水位和江西境内降雨偏少的影响,星子水域呈现出一片干旱的景象。人类破坏环境导致的结果沙尘暴带来的危害1、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沙尘暴对人畜和建筑物的危害绝不亚于台风和龙卷风。近5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累计遭受到的沙尘暴袭击有20多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失踪人数超过200多人…

2、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沙尘暴降尘中至少有38种化学元素,它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大气固体污染物的浓度,给起源地、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土壤、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长期的、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后,贫瘠的土地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沙尘暴带来的危害沙尘暴防灾应急应急要点●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专家提示●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世纪发生次数世纪发生次数世纪发生次数公元前第3世纪1公元第6世纪1公元第14世纪1公元前第2世纪0公元第7世纪0公元第15世纪2公元前第1世纪1公元第8世纪0公元第16世纪7公元第1世纪0公元第9世纪1公元第17世纪4公元第2世纪0公元第10世纪0公元第18世纪10公元第3世纪1公元第11世纪0公元第19世纪17公元第4世纪3公元第12世纪0公元第20世纪17公元第5世纪1公元第13世纪3共计70中国历史时期各世纪沙尘暴发生次数(夏训诚、杨振声1996)2154年有历史记载的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1次。据地方志记载,公元351年甘肃武威一带就有强沙尘暴发生,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与生畜伤亡。20世纪中后期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时间分布状况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次数58131423近期年际变化特征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

05060708090年代102030次数(次)●5次●8次●13次●14次●23次面积扩展(平方千米/年)年代50~601000200070~803000900▪▪▪●2100平方千米●1560平方千米●2400平方千米从曲线的变化中,我们有什么发现?

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次数明显增多,沙尘暴的强度越来越大,土地沙化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结合小资料和上面的统计,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自然原因: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

专家指出,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率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特别是地表植被的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生产活动。如何防治沙尘暴

根据讨论的结果,想一想,人类应该为防治沙尘暴做些什么?一植树造林,形成生态屏障;在城市中种植花草,增大绿化面积。植树造林,我们可以达到减小风速,降低风沙侵蚀。另外,森林也众所周知,森林有保持水土,含蓄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功能。通过有很强的生态效益。二推动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降雨量,从而调节干旱地区的水循环最终达到改善气候环境;三在河套地区和沙黄土地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天然绿洲为中心,控制沙化土地,保住天然绿洲,逐步扩大人工林;四蒙古的荒漠地区是现在乃至将来长期影响我国乃至东南亚气候的主要沙尘暴源区,因此,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防治沙尘暴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素质;人们应该有少使或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的使用,大力推广纸张等可回收资源的再利用。已取得的成绩及目标

1978年,国家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1年,又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使中国的荒漠化防治步入了工程化、规模化发展的轨道。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家林业局长周生贤指出,中国防治荒漠化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