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红楼梦》的潜在信息
《红楼梦》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是因为它拥有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信息,尤其是其深层的潜在信息。吸引力和反思,让读者和研究人员在作者的精心评论中陶醉于审美创造。因此,《红楼梦》的潜在信息无论是从总体还是到具体,都是值得研究的。一《病情》中的潜在信息文学必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读者阅读联想,再转化为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读者阅读作品在一定意义上说不是(或不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而往往是能动的审美再创造。因此“艺术家的全部技艺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剌激物。”这“刺激物”就是作者借助文字向读者提供的直接信息。而引起审美主体进行审美再创造后所获得的则是潜在信息。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说:潜在信息是“指字面上寻不到,但又为受信者一方所默默认可或理解的信息。”简单地说,隐藏在字面以外而又为受信者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潜在信息。《红楼梦》为读者提供的审美信息,也包括两个层次,即以文字为载体的直接信息和依据直接信息的“刺激”而使读者可以得到的潜在信息。周汝昌先生把这称为“一笔多用”,他说:“《红楼梦》写这里,又是目光射注那里,手挥目注,声东击西,极玲珑剔透之妙。你看《红楼梦》,看到一处,以为他是在写这个——这原也不错;可是等你往后又看,再回顾时,才明白他又有另一层作用,有时候竟是两层(甚至更多)的作用。”比如小说写刘姥姥到高门大府告贷求帮从“后门上”进出荣府。从“后门”入是个极细微的描写,只不过道出了刘姥姥出入荣府的途径而已。然而,究其原因,则知其暗含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即刘姥姥身份低微,荣府高门大户,等级森严,愚夫小民不会从正门被接纳的。清人邹在《三借庐笔谈》中说:“石头记笔墨深微,初读忽之,多阅一回,便觉无穷情味。”《红楼梦》耐读,有情味,实与其丰富深蕴、挖而不尽的潜在信息有关。我们谈《红楼梦》的潜在信息,并非旧红学家索引派的“猜谜式”的推求和随意附会,更非影射说的牵强推断,也不同于新红学实用主义考证派的主观臆断。他们都无视作品本身的实在内容,脱离审美对象的实际,而进行主观随意性的猜测,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文学批评观。探求《红楼梦》的潜在信息,是客观地依据作品所提供的直接信息,合乎情理地经过审美主体的补充再造而获得。直接审美信息,审美主体可以直接感知、接受,它是产生潜在信息的依据;潜在信息是在审美主体接受到直接信息的基础上,并在直接信息这个导火索所规定的方向、情势下才可以联系生成。潜在信息也是对直接信息的补充和深入。这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地辨证地统一在审美过程中的,所以,我们在探讨《红楼梦》的潜在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红楼梦》的潜在信息不仅存在于作品的表层结构之中,也存在于深层结构之中。举一例可知:《红楼梦》取谐音以寓意处很多,如二十四回有贾芸问卜世仁赊欠落空倒得醉金刚慷慨相助一节。卜世仁谐“不是人”,从表层看,潜在信息道出了此人的品行,显而易见;但若从作品的深层细窥其潜在信息,作者的良苦用心及其塑造这样一个昙花一现的小人物的主观倾向性,又十分耐人寻味。美籍华人李欧梵一九八〇年五月在作协《关于文学创作问题的讲演》中说:《红楼梦》里“每吃一顿饭,都有一个意境”。艺术境界的美学要求就是要透过有限的形象,悟出“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我们看《红楼梦》就不仅仅要知其“吃饭”的表象,更重要的是理解这其中传达出的潜在于作品深层的意义来。既能“超以象外”而又能“得其环中”,才算是真正读懂了《红楼梦》。二言和意顺:宝莎爱情的潜在威胁审美客体输出的审美信息,不但可以分解为多层次,而且,一般来说,它们是有序排列的。《红楼梦》的潜在信息十分丰富,似乎也十分零乱,其实只须把整部作品的潜在信息联系起来,从整体结构去综合分析,它们又都是自成系列的。《红楼梦》潜在信息都是围绕着两条主线而有序排列的,这就是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的潜信息系列和贾府衰败潜信息系列。这是小说中的两条潜信息主系列。先谈第一个潜信息主系列。宝黛爱情从萌生到结局,在小说描写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是从正面揭示宝黛爱情的叙述和描写并不多。读者对宝黛爱情的了解,绝大部分是从作品输出的一系列潜在信息中获得的。宝黛初次相见,黛玉“心里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则公开声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表面上似乎是在照应开篇的神幻假托之说,而实际上作者是在写两人在气质上的心灵感应,这里已经隐露出宝黛爱情萌生的潜在信息。虽然说一见钟情的爱情不可靠,但是情爱的萌生,总是首先起源于这“一见”的。贾母对宝黛初见的对话深感不解,是因为她只从获得的直接信息进行表层思维。其实这其中包容着她们俩在精神上的融注和交流,而这些潜在的东西,当然非贾母所知了。以后的“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言和意顺”,可以说是宝黛爱情萌生潜在信息的进一步补充。小说虽未直接描写黛玉倾心于宝玉,却用大量的文字描绘了黛玉的猜疑之心和忌妬之态。恩格斯说过:“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黛玉忌妬心这一直接信息的折射,则是黛玉专爱宝玉的潜在信息的生成。宝钗入贾府后,“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她对宝钗的到来感到有一种威协,妬心顿起。这种威协感和妬心产生的原因,作者未见于笔墨,但读者已从潜在信息中“意会”了。第八回宝玉和宝钗二人正说闲话,恰巧黛玉来到,她一见宝玉在此,便不无妬意地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不解其意,脂砚斋也批道:“吾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宝钗真是“不解”吗?皆非也。只是因为黛玉的话中暗含有“宝玉属我”之意,宝钗不便言出,脂砚也不愿戳破而已。宝、黛、钗一起吃酒,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酒,此时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笑。”以脂批“写形追象”法,通过黛玉的外在表情、动作、姿态的表层信息去“追”她此时此地的内心活动的潜在信息,那一片妬意生动形象地从黛玉的“形”中传出。接着,在雪雁为她送手炉时的借题发挥,指桑骂槐,对宝玉的嗔笑奚落,对宝钗的热嘲冷讽,等等情态,无不见妬意。其实,黛玉咄咄逼人的锋芒,尖酸刻薄的冷言刺语,是专对情敌宝钗的,这是她对宝玉执着的爱浓化所产生的必然行为。对宝黛爱情威胁最大的是“金玉良缘”说,只要宝玉和宝钗、湘云这两位带“金”的在一起,黛玉就感到不舒服,无论谁一提到“金”,她就不高兴。清虚观看赏物,贾母看到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随口问“谁有这个东西”?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探春听了笑着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都记得。”黛玉听了冷笑着刺了过去:“他在别的上头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此言醋意显然,怒气逼人。黛玉“茜窗私语,一事一物,无不继之以泪。泪岂无因而下哉?泪盖有无言之隐矣。”这“无言之隐”是多方面的,而最牵肠挂肚,使她忧虑成疾的是“金玉之说”对她和宝玉爱情的威胁。忧虑、嫉妬,这些直接信息所宣示的一系列潜在信息,表明了宝黛爱情浓化、深化的轨迹。当黛玉得到宝玉用手帕题赠作为定情的信物,从而达成默契后,黛玉的疑虑和嫉妬也就渐渐消逝了。宝黛爱情的最终结局,作品开头就以“玉带林中挂”的潜信息进行过暗示,以后又有多处暗示,这里不再赘述。《红楼梦》[终身误]开篇即言“都道是金玉良缘”,但是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贾府中人的“都道”,而往往是在一事一语中略加点染,以系列潜在信息的形式时断时续、若露若藏地表现宝玉、宝钗婚姻,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给宝黛爱情带来可怕的威胁。钗黛都是宝玉的表姐妹,也同寄身于贾府之中,她们俩人在贾府中的位置按理应当摆平。如果单讲与贾府的亲疏关系的话,黛玉要比宝钗近得多。但是,贾府的当权者对待钗黛的态度却大有差别。元妃端午节送礼,竟把宝玉“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是一样”。与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亲手将宝玉所拟“红香绿玉”的匾额改为“怡红快绿”,元妃不喜“绿玉”(即黛玉)二字互相参照,稍加分析,就可见元妃对宝黛爱情和“金玉姻缘”的态度。聪明敏感的黛玉对这一潜在信息也感觉到了,所以当宝玉以赏物相问时,黛玉以激愤的语调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只不过是草木之人。”赏礼的不等是一种意向的表现,元妃对宝玉、宝钗婚姻的钦命的潜在信息就是借助着赏礼的不等公之于众的。按情理,钗黛在贾母心目中的地位应是黛高于钗。在庆贺生日这样的大事上,最起码也应做到不偏不倚才行,可贾母为宝钗做生日的格局却高出黛玉一筹。这又意味着什么?若与三十五回写贾母置宠爱的外孙女黛玉于一旁而特别夸奖宝钗联系起来看,其中的潜在信息就不难明白。王夫人让宝钗协助探春理家,决非凤姐病倒而贾府再无人支撑局面,这其中也是大有深意的。薛姨妈对宝钗黛玉讲“月下老人”的故事,说什么婚姻是“预先注定”的,即使“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无月下老人穿线,也是终“不能到一处的”(第五十七回),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若与薛姨妈初进荣府时就向王夫人暗示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为可结为婚姻”的话联系起来看,其中的潜在信息也是很清楚的。信“金玉之说”而否认“木石之盟”这就是贾府当权者对宝玉婚姻的态度,而这一态度在小说中始终以不写而写、意在言外的一系列潜信息传送给读者,让读者从烟云迷蒙、扑朔迷离的潜信息中得到审美享受。第二、表现贾府衰败轨迹的潜信息主系列。甲戎本有条脂评云:“不出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族,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的家败人散就是从乡宦起笔、以小喻大。写甄家的破败,隐喻着贾家的衰亡,这是以潜在信息隐括贾府的命运。小说描写贾府无数大大小小的日常生活场面,其中就潜蕴着贾府衰落的轨迹。以生日描写为例:宝钗生日,元妃省亲后不久的贾府仍属盛时,其规模也还富贵高雅。到凤姐生日,就“不得不向丫环们也强摊起银子来”。宝玉生日,贾府已到了黛玉都感到“后手不接”的景况了,只是群芳夜宴而已。贾母生日属八十大寿了,按地位,应是贾府中最大的庆典了,然而,就是在这生日喜庆之时,贾府内部勾心斗角,乱成一团。生日过后,经济窘迫到极点,贾琏不得不央求鸳鸯偷当贾母的体己。这几个人物的生日,按地位、等级来说应该越来越富丽堂皇,但小说中的描写却不然,到贾母八十大寿、虽也风光了一时,但已到了财力完全枯竭的地步了。写生日“起用宝钗,盛用阿凤,终用贾母,各有妙文,各有妙景”(脂砚斋四十六回批语)。一个个生日描写的对比,恰恰标志着贾府节节衰败的不同阶段,作者就是在庆贺生日的“妙文”“妙景”中传输出了贾府衰败的潜信息。再以丧礼描写为例。先是秦可卿大丧,宁府倾全力为之操办,丧礼的场面轰轰烈烈,豪奢之极。接着是贾敬归天,丧礼的规模就远逊于前次了。等丧事结束时,宁府欠债六百多两,已经到了东挪西借的地步。贾母寿终,已是贾府被抄以后,丧礼还未开头、就已经被银子短缺纠缠住了,凤姐虽尽力操办,丧礼仍是“不象样子”。丧事结束时荣府欠债四、五千两。这三人的丧礼以等级、地位而论,应该是逐步升级、越办越豪华,但实际上是越办越暗淡,以至于不成样子。三次丧礼描写也同样暗蕴着贾府衰落的进程的潜在信息。再以两次元宵夜宴和一次中秋夜宴为例:元妃归省庆元宵的排场最大。五十三回的荣府元宵家宴虽也繁盛,但远逊前次,况且纷管繁弦之中已处处寓示着“盛筵必散”的前景。到了七十五回的中秋夜宴,呈现出一副凄凉破败的景象,以至到了连饭食“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光景。这一系列贾府日常生活场面的直接描述都是以其潜在信息揭示贾府衰败的过程的。除了上述潜信息主系列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潜信息子系列。比如妙玉和宝玉的关系就是以一系列潜在信息的有序排列传输给审美主体的。第四十一回妙玉嫌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肮脏、不准拿进房。连自己吃过茶的杯子别人再吃后、都要打碎不要了,她却偏偏甘心情愿把自己“常日”用的杯子与宝玉共用,读者在妙玉对不同人用不同杯子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妙玉在心中已把宝玉看成可以与自己“共饮一盏”的知己了。“体己茶”是个信号(直接信息),潜在信息是妙玉对宝玉的倾心之爱,而这种爱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不能用直接信息明示于众的。第五十一回宝玉受众人之托去栊翠庵乞讨红梅,小说未写宝玉乞梅时的情景,只写宝玉笑欣欣而回,并笑着说:“……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从此可以想见宝玉的梅花来之不易,很可能是妙玉借机与宝玉单独多磨了一会牙。如果与宝玉所吟《访妙玉乞红梅》诗以及宝玉归而复往栊翠庵等描写联系起来分析,那潜在意义就更明显了。这里妙在小说不写妙玉,而妙玉对宝玉浓郁的爱却以潜在信息自然合理地传输给了读者。六十三回妙玉给宝玉送帖祝寿的举止也是与她一贯的行为准则相背离的。自视清高傲世的妙玉从来没有给贾府中任何人送过祝寿帖。八十七回妙玉惜春对弈,宝玉到后连连发问,妙玉的脸色一阵“飞红”,又一阵“红晕”。小说虽然写的是妙玉的神色表情、行为动作等等可视的外形,但是如果对这一系列直接信息进行反思、综合、分析,就可以从表象透视到妙玉的内心世界,获得妙玉微妙而蕴籍的情爱潜信息。《红楼梦》中诸如此类的潜信息子系列还有很多,这里也不一一列述。在《红楼梦》潜信息系统中,主系列之间以及子系列和主系列之间的结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作者为什么要以大量丰富的潜在信息的有序排列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变化、暗示情节发展的进程以及某些事态的真实面目呢?原因有四:第一,人物感情的产生、变化、浓化、形成总是在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进行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曲折而缓慢地演变着,不可能是明确宣示、时间界限分明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尤其是这样。以潜信息来揭示人物的情爱产生的心理规律,是再恰当不过了。第二,有些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情感表现,要受当时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习俗等社会观念的约束和限制,不宜公之于众,或不适宜于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宣示。但这些又是客观存在,是必须让读者明瞭的,所以只有采取潜在信息传达给读者。第三,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看,一个社会的衰亡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由于政治、思想、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一渐变过程也是在曲折缓慢的较长历史时期内完成的。《红楼梦》中贾府的衰亡是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缩影,作品以潜在信息从内在形式到处在表现揭示了这一历史必然趋势的最后进程,既再现了历史演变的真实面貌,又使读者对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反思。第四,运用潜在信息对于表现生活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多维性以及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都是不容忽视的艺术手段。首先,因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客体,审美对它的审美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再造,如果作品的情节所含蕴的内容是直露的,就很难引起读者的深思。其次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身是复杂而丰富的,直接表白、明确论断,只能使生活与人物的外在形象概念化,内在意义简单化。只有明暗互补,直接信息和潜在信息并行,才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生活的真谛,表现人的本质。再则,审美在主体直接信息的诱导下,沿着其规定的范围、方向进行积极的规定性的判断,获得潜在信息而引起读者的审美快感和欣赏意趣,使得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增强。这就是古人所谓“神余言外”,“若隐若现”,“终不许一语道破”,靠近“道破”而又不“道破”,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诱发读者的想象力。三《红楼梦》潜在信息的表现形式1.真与恶—“真话假说”(或为“正话反说”)。这是说审美客体输出的直接信息的可信性受到审美主体的鉴别,而接受了与其相反的潜在信息。“落举第子笑是哭,出嫁闺女哭是笑”这两句俗语准确地表现出了这种直接信息与潜在信息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二十三回写宝玉以“多愁多病的身”“倾国倾城的貌”和黛玉开玩笑,黛玉立时“桃腮带怒”,骂宝玉“该死”“胡说”,且要去告诉贾政王夫人。此时黛玉的“怒”与“出嫁闺女的哭”可谓同一机杼。黛玉的“骂”正是她亲近宝玉的心态反映,作者正是以其假“怒”的表象而显其深蕴内心的真爱。黛玉也曾多次怒嗔知己丫环紫鹃,但是她对紫鹃的亲切感情都蕴藏在故作冷疏的啐语背后。小说用这种假中见真、怒中见亲的表现手法,深刻揭示出了林黛玉内心感情中的隐微之处。螃蟹宴题泳,宝玉成诗一首,黛玉笑道:“这样的诗,一时要一百首也有。”其语似贬而其味实褒。只不过当着众人褒奖亲爱之人的真话不好出口,只好用假嘲笑代替真赞赏。“大观圆试才题对额”,贾政不时以“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的严词责斥宝玉,但是不难看出在严厉的责斥之中蕴含含着贾政对儿子才气的赞赏之情。聪明的清客们就善于从贾政的假话中揣摸出政老爷的真心而尽力奉承。赵姨娘也常骂她的宝贝儿子贾环。第二十回贾环与丫环赌输了钱耍赖还哭,宝玉劝他快去,赵姨娘就骂道:“谁叫你上高台盘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去讨这个没意思!”实际上骂宝玉是真,啐贾环是假。“真话假说”把人物内心深层最隐蔽、最微妙的情感、情绪的潜在信息一丝不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红楼梦》中,作者对写书意图和目的的交代,也显然是正话反说。《红楼梦》真的是供人在“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的闲书吗?作者声称此书“毫不干涉时世”是果真如此吗?这全是反话。作者对贾宝玉常用贬语,什么“蠢物”须眉浊物”,“粪窟泥沟”等等,这也并非真贬。作者真正的思想倾向只能从与之相反的潜在信息中去理会。2.王夫人的潜在信息所谓“话中有话”的前一个“话”是小说借助文字输出的直接信息,后一个“话”是由直接信息触发出来的潜在信息。这种“话中有话”的描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样的话,如果只从文字载体所输出的直接信息去感知,只会得出宝玉“好色”的结论。其实宝玉的话中深蕴着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提出的对于美和丑的总理解。在宝玉的心目中,女儿的心灵是最美最纯洁的,而男人的灵魂是最丑最卑污的。这富有诗意象征的话,正是贾宝玉对于美和丑的选择。可见,要想准确地理解《红楼梦》的真谛,不论是审美主体,还是作品特定环境中的人物,都必须具有“听话听音”的能力,也就是必须会依“话”生成新的“话”(即潜在信息)。宝玉挨打时,王夫人抱着宝玉哭着向贾政求道:“看夫妻份上,我如今五十岁的人了,只有这个孽障……”“今日越发要他死了,岂不是有意绝我。”接着她又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表面看,她似乎十分疼爱宝玉,其实不然。王夫人的话中含有多种潜在信息:一是王夫人的话中流露出怕贾政打死宝玉使自己绝后的担忧。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之所以那样显赫,是因为她是贾府未来继承者的母亲,“母为子贵”,勒死她唯一的“倚靠”一一宝玉,就意味着“绝”她的生路。如果贾珠活着,王夫人自然会“不管”宝玉的死活的。所以与其说她疼宝玉,不如说王夫人疼自己。二是王夫人的话中流露出对宝玉的不满情绪。她真心难过的是那个按照封建礼教的标准培养起来的儿子贾珠的早夭,并非疼“逆子”宝玉,所以她手里抱着宝玉,却想着贾珠。丰富的潜在信息充分地揭示出了王夫人自私顽固的思想性格。中秋家宴,贾赦以父母偏心的笑话陈于膝下,此虽出言笑,然实则是贾赦对贾母不满情绪的表现,是贾府在野派与执政派矛盾冲突的显示。薛姨妈讲的“月下老人”故事,其弦外之音,前文已经叙述。诸如此类以“话中有话”来传递深厚的潜在信息是《红楼梦》的一个特点。3.“出神”与“无字处皆浚”这即唐人司空图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有些事件作者索性搁笔不写,但不写并不等于不在他的构思之内。比如秦可卿之死是《红楼梦》中的大事件之一,作者不写秦可卿是“淫丧天香楼”,却保留了贾珍尤氏及众人对秦氏突然死亡的不同反映,写了秦氏房内的诸样陈设,读者仍然可以领会到其中的奥秘。脂批称此为“不写之写”之笔法,这与中国画论中的“计白当黑”是同一手段,都是在无落墨处显出特有的意味来。这没有“写”出的潜在信息,经过审美主体依据直接信息的提示,沿着限定的思维趋势,综合分析同样可以获得。清代画家戴熙说过:“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只有“不写”才能“令人思”,如果一语道尽,那就没有“令人思”的余地了。第八回写宝钗一面反来复去察看宝玉的玉,一面口头向莺儿笑问:“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这里不写莺儿与宝钗的神态,但是宝钗的一句问话,仍然让读者既想象到此时莺儿的痴迷之相,而且窥视到了宝钗细致微妙的复杂心理。支开丫环的托辞并不能掩盖她内心的隐秘恐为人知的心态,说莺儿“发呆”却正好显露出她自己沉醉于情爱之中的“呆”相。宝玉挨打后,黛玉到怡红院探视时,小说写她“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只看眼睛,读者就可以想见林黛玉在潇湘馆伤心痛哭的情形了。贾蓉向凤姐借琉璃炕屏要离去时,凤姐又叫回贾蓉,“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且去吧!晚饭后你再来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凤姐慢饮“出神”,似乎要告诉贾蓉的话相当重要,那究竟要告诉贾蓉些什么呢?为什么要避着人?有无“精神”与说话又有什么关系?贾蓉是否晚来说话?这许多疑问,作者妙笔隐去,不作回答,但是读者仍能从蓉凤的打情骂俏中意会到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如果进而去联系补充出焦大醉骂的具体内容,那么对作者“不写”的那部分潜在信息会更清楚。这就是脂砚斋在此回书批注的“柳藏鹦鹉语方知”的方法。四十四回大观园宴会,刘姥姥的粗俗滑稽逗得满座哄堂大笑,小说一一描写了在场人物的不同风神姿态的笑,唯独不写宝钗。此处妙就妙在“不写”,以宝钗的凝重端庄,似不会过于失态,然处于此境而不笑,似又不近情理,所以作者不写,让读者去进行合乎宝钗思想性格的再创作,堪称“无字处皆其意”了。赵执信《谈龙录》中论诗,以为诗如神龙,“第指其一麟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红楼梦》中有些情节线索不一笔尽写,也是仅露“一麟半爪”,但全龙犹存。第四回不写妙玉入园,但并非没有妙玉入园之事。写凤姐让宝玉写了两个“无头清单”,不写“无头清单”的用场,也并非无头清单没有用场。如此藏头露尾,则头尾俱见。藏起来的潜在信息作者不写,但是审美主体以露出来的直接信息为依据,以断求连,以残求全,延伸和扩充直接信息,就可以获得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接近生活面目的潜在信息。4.自思自思,渐深化的心灵深处环境中的音容笑貌、神色举动等可视的外形,但是人物的表象总是和他内在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的,审美主体在接受这些描写人物表象的信息后,进行回忆、反思,综合分析人物表里之间的信息联系,就能透视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成潜在信息。《红楼梦》中这样的传神之笔不胜枚举。三十二回宝玉向黛玉倾诉肺腑之言,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出,只管怔怔地瞅着他”,宝玉也“怔怔的瞅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走”。宝黛无言相对“怔”了半天,他们的外在形貌姿态似乎一时凝固了,但是内心感情却翻腾激烈到了顶峰。黛玉“咳”了一声,这一声把对宝玉的爱,把郁结在心底的愁,把压在心中的悲,一齐表达了出来。别林斯基说过:“一部作品的艺术性在于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把任你写十来本书无法表达的东西而生动充分地表达出来。”作者以简洁的文字为人物画形,然而传输出人物内在神态的潜信息量是“任你写十来本书也无法表达”的。再如第二十三回写黛玉偶闻《牡丹亭》曲时的外在形态的变化。“未留心”听到两句,就“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继听之,则“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则“如醉如痴,站立不住,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忽又想起”古人诗词所讲,西厢所言,“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作者写了林黛玉听曲时的一系列形态变化,“以形追象”足见黛玉内心深层的情感变化进程。黛玉的内心活动是随着她外在形貌的变化由淡而浓,由浅而深,逐渐深化的。《牡丹芳曲》终使黛玉心灵深处受到触动,由无意而思,变为所思必然,所思深刻。《红楼梦》常对人物的外形以简洁之笔,稍事勾勒,略加点染,或摹其声,或状其态,便非常准确地揭示出了潜在人物心灵底层的隐密,表现出了人物心理感情上的种种复杂细致而又转瞬即逝的微妙活动。5.以音高的音乐风格传递潜在信息《红楼梦》中人名地名取谐音的地方很多,若细究之,可以获得大量的潜在信息。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主观意向及其微言大义,而且可以从中认识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思想。开篇出现的甄士隐与贾雨村,作者在行文中已经明白讲过。写其住于何处,谐隐的意义也很清楚。贾氏四春谐“原应叹息”,寓意着作者对诸位少女悲剧性结局的感溉,同情。这种以谐音传递潜在信息的例子颇多,前人也多有论及,恕不赘述。《红楼梦》潜在信息的表现形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真实而生动地输出了生活的纷繁复沓变化无穷的状态及其更深层的肌理与精髓。这是前代小说家所不及的,也是后来小说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四《红楼梦》潜在信息的特殊性1.“清白白白一个人,不愿与其他人物机制比品前文已经论及的贾珍和儿媳秦可卿的关系,凤姐和贾蓉的关系,妙玉与宝玉的关系,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关系,贾赦与贾母的关系,都是以潜在信息传输给读者的。秦可卿死了以后,贾府上下人等感到“纳闷”“疑心”,尤氏托病不出,宝玉闻听吐血,秦氏的丫头触柱自杀,贾珍“哭得泪人一般”,而贾蓉却如同路人(小说中无一笔写贾蓉丧妻的表情),这种种描写,无不在以潜在信息向读者暗示这众多人物之间的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惜春是宁府贾敬的女儿,却长时间住在荣府,不愿回家;七十四回惜春与尤氏顶嘴,声言自己不便回宁府,原因是自己听到许多议论,所以她说:“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叫你们带累坏了我?”秦氏之死,惜春也没有露面,就是贾敬死后,作者也未提她一笔;贾敬出殡时,仍在荣府的惜春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种迹象皆表明惜春与父亲、兄嫂、侄媳的关系,显然,清净洁白的惜春不愿与污浊到“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的东府沾边。《红楼梦》不但善于以潜在信息揭示人物之间的隐秘关系,而且特别擅长以潜在信息揭示人物关系的变化和转移。比如尤二姐被逼吞金而死之后,贾琏搂着尤二姐的尸体大哭,贾蓉一面佯劝,一面用手指大观园的界墙暗示,贾琏会意后悄悄跌脚道:“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尤二姐之死,贾琏是不知底细的,经过贾蓉的暗示,贾琏才恍然大悟。有此一叙,一则可见贾琏与凤姐的夫妻关系已经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二则从贾蓉出卖凤姐,可见原先贾蓉和凤姐融洽无间的暧昧关系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体育经纪人职业考点剖析试题及答案
- 足球裁判员等级考试详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考试的重要性分析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独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裁判员考试政策更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冰箱注塑模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全光亮化学镀镍光亮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侧立式灯支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二脚紧固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不锈钢清洗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 无人机操控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 水上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案
- 洞察时代潮青春勇担当
-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8400字(论文)
- 安全工器具及电气工器具管理制度(2篇)
- T-CERS 0018-2023 水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
- 护理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一
- (试卷)2024贵州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
- 战地救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