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_第1页
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_第2页
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_第3页
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_第4页
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廖爱贞学习笔记之模块六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44.总结反思——如何把先进的东西内化?一、案例故事为什么我总走回头路?郑学志当班主任好几年了,班级平平常常,没什么起色,我不甘心。我渴望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也很渴望能够在课改的大潮流中树立自己卓越的教育成绩。为了治理好班级,我学习先进,与时俱进,曾经先后烧了三把火。首先是我模仿教育名家制订班规。我很羡慕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他们常常凭借着一纸班规,能够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魏书生,他经常出差、讲学,但是他班上的各种管理却令人不可置信的好,这让我神往不已。于是,学着他的样,我在班上也设立了各种管理机构,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班上五十六名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是官。可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却遗憾地发现:要么名家是骗人的,要么是我自己的造化根本不够,这些班规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有一点作用。例如上课请假的问题,班规上明确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上课进行中请假,上厕所、找东西,这一切都必须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内做好。可是,班规制订一个星期后,就出现了问题。首先是女生上课需要请假,我理解女生因为个人生理问题,有时候不得不请假,于是开了特例。女生特例一开,男生有意见和想法了,他们也纷纷说自己有特殊情况。结果,一个上课请假的问题,仅仅是班规刚出台的那一个星期做得很好,后来又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了。其他如课堂纪律、卫生责任、班级文化建设等,我都想得很好,甚至有很多具体条款,我还照搬那些教育名家的具体案例。可是,最后都无疾而终。这些实践让我有一个这样的体会:教育名家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太个性化了,我们学不来。我们能够做的,其实还只是传统的老做法,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我把这个想法跟很多同事讲过,他们也很认同。但也有同事说,你的班规建立得不民主,缺乏群众基础,难怪班规行不通。我想此话有理。于是决定推行民主治班。谁知那东西和班规一样,都是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美,实际却中看不中用。第一次在班上推行民主治班,学生很高兴,老师很兴奋,可是,不到一个月,麻烦就出来了:由于学生权利太大,班级最后变成了自由市场。我不甘心失败,于是在第二年继续推行民主治班理念,并吸取了第一年民主治班的教训,不事事都听学生的。一个学期后,我在班上进行民主测评,结果又很失望——孩子们居然说我是假民主,征求意见只不过是做样子。真是气死我了。几次失败之后,我又恢复了过去治班的老样子,民主治班无效,最后不得不专制结尾。任何事情都必须由班主任说了算。既不去征求学生意见,也不和学生商量,只要有理由,我觉得行就可以在班上推行。这回,孩子们反映很好,一些学生干部说:“早该这样了!”还有些学生直言告诉我:“以前您事事都听学生的,结果有同学给你送了一个外号——糯米团子!”啊!我听了大吃一惊。幸亏觉醒的时间早,不然真的误事了。有一天学校举办了介绍赏识教育的讲座,我想又是一个好的学习契机,我认真听讲,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周婷婷的教育成功,使我相信一句话: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以自己过去粗暴批评学生感到可耻,也下决心从此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一切优点。刚开始改变的时候,学生也很惊奇,一些学生在日志中说:“老班的变化真让人吃惊!”“我们终于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班主任了。”可是执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那东西好看不中用。对于后进生、学困生教育,一直是班级工作的难点,多年来我总找不到好办法。可是,推行一段时间后,我又不得不承认:人和人是不能够比的,别人那里成功的经验,到我们班上却不一定适合。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赏识之后,学生觉得我们很假——成绩本来就差,还说什么只是目前困难。其实很多学困生对自己的状况很清楚,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老师的赏识并不能激发他们的信心。甚至一位后进生这样告诉我:“老师,你还是别憋我们了,我们不行。你赏识的目标我们达不到,还是拉倒吧,你!”由于自己总是碰壁,常常是新东西推行一段时间后,又不得不重新回到老地方。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来概括,就是“终点又回到起点。”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做班主任啊,无论外边吹什么风,你都不要跟着潮流跑。真正有效的教育,还是抱着石头过河。二、【对话班主任】主持人: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班主任:李梦莉(北京市五十五中)杨勇学(北京市丰台二中)赵玉如:今天我们学习的专题是做一名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反思对于一个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波斯纳曾说过,实践加反思等于专业成长,反思展现的是教师经验的一面。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结合在一块,可以把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块,从而影响自己下一步的行为。李老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位班主任在案例中提到,他将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成功做法搬到了自己的实验中,结果失败了,为什么呢?如果您是这位班主任,您又会怎样去做呢?李梦莉: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实验,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老师本身的因素都不一样,面对的学生也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老师面对同样的学生,由于环境、心情不一样,处理问题也会不同。所以盲目地照搬一些经验,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向优秀班主任学习经验和工作方法方面,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得其神而忘其形,应该说我们看中的是他成功经验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比如说魏书生老师,听了魏老师很多场讲座,看了他很多著作,我的一个感觉就是两个字:“商量”。魏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凡事跟学生商量;当校长的时候,凡事跟老师商量;当了教育局局长以后,凡事跟校长商量。“商量”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尊重。如果把魏老师的一些做法盲目地搬到我们实际工作中去,可能就会产生问题,比如说,新班主任由于年轻,在学生心目中所占的地位一般不高,这时候凡事都跟学生商量的话,可能反而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老师,把你当成一个软面团了。而魏老师就不一样,他有威望,他去跟学生商量的时候,学生体会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所以,凡是都要因人而宜,我们在学习优秀班主任、专家经验、方法的时候,重要的是领会他们的教育思想,把它移植到自己的土壤中,跟自己的自身条件相结合,跟自己所面对的学生的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有特色适合的方法。任小艾老师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我们要努力地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合老师。现在正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新课改新课标,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关注人,关注学生,而且关注每一个学生,这里面体现出来的就是对人的尊重。赵玉如:案例中的班主任在班规改革失败之后,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个是民主治班,一个是赏识教育,结果这两次改革又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赵老师,如果您是这位班主任,在民主治班和赏识教育方面您会有哪些不同于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呢?杨勇学:这个老师的民主治班和赏识教育失败了,原因有这样几点,第一,是机械照搬。语言特级教师于漪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好的教学方法用的时间长了,不做一些改变,就不是好方法。这个老师在班规失败后又尝试着使用民主治班的方法,后来听了一个讲座,又觉得赏识教育不错,于是用赏识教育。他在经常性地改变管理班级的方法。我觉得这位班主任忽略了一点:无论是民主治班还是赏识教育,都是一种教育思想,都必须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而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如果只能得其形,不能得其神,只能是失败。第二,这个老师对民主治班的理解有点偏差。民主治班不是权威下放,老师在跟学生商量的过程中,也要把自己的思想、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都说出去,或者会引导学生逐渐走到正确道路上来。而这个老师在实施所谓民主治班的时候,就是把班里所有问题的决策权、执行权全部交给学生,由学生去左右一切,结果学生的做法不符合设想,他感觉很失落,感觉到自己失败了。第三,态度不正确。无论是民主治班还是赏识教育,不能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之。民主教育还是赏识教育,都要落到实处,要发自老师的真心,要真诚地对待。那么,应该怎么办?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也没有完全一样的班级。我有这样的体会,带了一个班级,带得不错,感觉很好,可能是一个乱班经过千辛万苦转变过来了,然后会有这样一个心理:如果将来再教一个乱班,我会毫不费吹灰之力就转变过来。好,领导第二年还给你一个乱班,让你接着当消防队员,结果这时候你会发现这场火灾跟上场火灾完全不一样,你又得从头再来。所以,我觉得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怎样“民主治班”,刘邦到了关中就能约法三章,诸葛亮治蜀中就不能约法三章。第二,必须做到遇到什么事都和学生讨论。因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老师、班主任同样是班级的主人,我们都是主人,一块把这个班经营好,老师必须跟学生有讨论。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老师要做引路人,把学生引到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识上来。具体措施制订出来,也必须征求全班的同意。老师不同意,学生同意,还应该进一步再商量;老师同意了,学生不同意,还要进一步地商量,不能听信任何一方。这样,民主教育是不是就能体现得更好一点。第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赏识教育,不能任意夸张。你所说的学生的优点,学生听了之后觉得老师有心,爱我,关心我,发现了我,我在老师心中有位置。老师不能故意把优点放大,这样有时候对学生来说反而是一种挖苦,别的同学听了哈哈大笑,没有达到实际效果。对那些破罐子破摔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他、赏识他,同时该批评的时候必须批评。赏识是一把双刃剑,批评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能说有赏识就没批评。引导学生制定具体的进步措施和时间表,应该怎样进步,每一天、每一礼拜、每一个月要进步到什么程度,要努力到什么程度,让学生觉得通过努力可以够着这个目标,而不是觉得老师定的目标太高,跳也够不着。总之,无论是民主教育,还是赏识教育,最关键的是教师一定要真诚地对待学生。李梦莉:我觉得这个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半途而废,没有一条路走到底。其实任何一种尝试都可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失败很正常。如果是我担任班主任,这时候就会和学生一起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失败了,应该怎样规范同学们的行为,怎样制订出符合我这个班级特点的班规来。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方法也好,哪一种教育理念也好,包括班主任日常管理也好,甚至是查作业记考勤,都要有一个“恒”字,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下来,这样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今天换一个方法不行,明天换一个方法不行,后天再换一个方法还不行,那么永远都不行。总是回到起点,总是走回头路,当然是失败。不管是民主教育也好,还是赏识教育也好,失败了停下来,静下心来想一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把别人的经验借鉴到自己的身上。赵玉如:李老师突出“恒”字很重要。“恒”字对人的发展,对班主任的发展确实非常重要。凡事都要有恒心,不断地分析、不断地反思,这样才能够获得专业成长。杨老师强调教育要发自教育者的内心,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够触及孩子的心灵。确实很深刻。三、【对话专家】主持人: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专家:延建林(清华大学)张东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李兰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赵玉如:刚才我们和一线的班主任们讨论了这个案例,他们从实践层面上谈了想法和经验。现在我们请专家从各自学科的视角、理论的层面上进一步解读这个案例。延博士,在案例中,这位班主任将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成功做法直接搬到自己的工作中,结果失败了,为什么呢?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呢?我们想听听您的看法。延建林:这个案例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班主任如何形成适合自己的班主任主任管理风格。这个班主任在管理过程当中先后采用了班规管理、民主管理以及专制管理等等三种方法,按他来说这就是新官上任所烧的三把火。但是,仔细考察一下,这三把火的火种其实都是从别人那里找来的,本来想借他山之石来攻玉的,结果引火烧身,于是不了了之。这就说明一个班主任从优秀班主任那里借鉴,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这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教育当中存在一些内在的规律,我们可以从张三迁移到李四,通过模仿、借鉴、学习获得一些规律;教育同时又是一门艺术,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运用这些规律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独创性的劳动和独创性的成果,否则就是照猫画虎,最终可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风格呢?我觉得可以借鉴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班主任在成长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前辈、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应当把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结合起来,要思考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形成什么样的管理风格。具体来讲,班主任不仅要借鉴别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这些行为背后潜藏的理念是什么,也就是说要想到优秀班主任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办法而不采用那样的办法。绝不能局限在人家采用什么样的行为我就采用什么样的行为这样层面上。第二步,在借鉴了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之后,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情况,比方说,班主任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人的管理风格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相同的。任何班主任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要借鉴别人,一个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工作环境、孩子们的特点以及班集体的特点,然后针对问题,逐步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赵玉如:这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烧了三把火,做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结果都失败了,张教授,请您从管理学的视角进行解读。张东娇:这个案例,可以说是一个有点沉重的话题。我想从四个方面谈谈看法和建议。第一,教师,班主任,应该做一个系统的思考者。就像延博士方才所讲的,借鉴的方法和形式背后的理念是什么要考虑清楚,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有一个班级建设的方案。在这个方案里面,从理念系统、核心价值一直到措施、过程,甚至对工作环境要有全面了解。我觉得这个案例中,老师需要做的是完成自我超越,重新计划一下班级到底怎么去管理。第二,作为一个班主任需要修炼自己同化的能力,不能做一个光是跟风的人。也就是说班主任的工作中是需要一定的创作性的,他对这个信息所收获的、所获得来的信息资料、方法必须有进一步地加工能力,能够为我所用。走来走去发现最传统的高雅的办法是最灵的,其实这里面还是有误区的。第三,班主任需要完成自我超越的一步是要调整角色,他要做一个决策者。管理学家西蒙有一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文中的班主任需要把角色摆正,在决策力这块需要加强。民主并不是放任和放弃,他在这里还有一些误区,而且缺乏一种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比如文中提到:孩子说我是假民主,真是气死我了,叫我糯米团子,怎么怎么样。这些多余的、不自觉的动作在班主任的历程中需要历练一下,肯定会消失的。第四,我想和郑老师一起分享几个观念了,建立几个意识。第一种意识,管理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搬迁,如果没有一个系统思考的话,拿来的办法人家解决的是那个情境的问题,拿到我们的情境不一定适用。所以这个搬迁信息的方法加工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地修炼。第二种意识,管理是一种创造,而不是一种单纯地模仿。当我们想吸收别人的有益做法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前因后果,根据情境去管理,来做处理,让它为己所用。第三种意识,管理的本质是人和制度之间一种对话。制度是刚性的,而人是欲望和要求不断膨胀的个体和群体,要考虑如何刚柔相济。第四种意识,也是我最想说的就是民主管理不意味着责任的放弃和决策权的放任。赵玉如:下面请李教授来从心理的角度,对这个案例作进一步的解读。李兰巧:首先我觉得这个班主任的诉求点是自我--我需要做出成就,我希望成功。这个诉求都是一种自我诉求,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诉求。可能大家都听到过这样的抱怨--我付出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这些学生不理解、不支持。在这个时候,我希望各位班主任能够考虑一下把这个诉求点往学生这方面挪一挪。其次,教育学生要用心、用情。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通情达理,先通情后达理,对于孩子更是这样。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能够感到这个班主任想把工作做好,但是没有感觉到班主任真诚地关怀,所以班主任唱了独角戏,他费了很多心思,但是学生没有买账。他其中有句话说:“名家的方法是不是骗人的。”不是名家的方法骗人,而是看我们是不是学到了精髓,我们不能只求形似,而应该求神似,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一定是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情况而宜的,借用一句广告语,应该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定是出自一线的教师。我建议这个班主任应该把自我放下,用心理学的语言叫放空自己,走到同学中去,去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比如说,他可以召开一个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自己去讨论希望这个班成为什么样子,让学生自己去制定规则,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当你把这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班级主人的时候,焕发出来的那种积极性和力量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爱无痕,真正的教育应该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赵玉如:现在请三位专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今天的主要观点。张东娇:如果是和案例中遇到相似情况的新班主任,不要着急,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班主任,因为你们有责任心,同时有可贵的反思能力。延建林:对于任何一个刚刚走上或者是已经走上一段班主任工作管理岗位的老师来讲,教来的戏唱不响,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管理风格。李兰巧:我希望各位班主任从管理学中找原理,从教学中找规律,从心理学中找方法。四、综合评析这个案例涉及的是班主任要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提高总结反思的能力的问题。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设立这个专题旨在引起班主任对总结反思的重视,养成不断总结反思的习惯,以在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建议大家都做反思型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技巧,多积累自己的反思结果。第一,怎样认识这个案例故事和案例中的这位班主任。从客观上看这位老师是一个勤奋学习的好老师,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比较开放,思维也很活跃,和学生交流也很多,应该能够做一名好老师。可是,为什么在他推行新方法治班之后,屡屡失败,最后不得不又重新回到老路子上去呢?关键原因是缺乏思考。从这位老师的自述来看,他只是片面地学习了别人治班的外壳,而没有深入地反思自己,为什么别人的先进经验在自己班上不能够推广?这个问题他没有反思,所以,别人成功的经验,在他班上就是失败。可见,是反思不够,使他陷入了跟风失败的污泥中不能够自拔。那么,在这个案例中,他需要反思什么呢?下面三个方面他必须深刻反思。1、他得反思一下,自己学来的班规究竟有没有针对性,有没有可操作性?从他的自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班规很多具体条款是“照搬那些教育名家的具体案例的”——这实际上就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学生素质是不同的,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很明显的一个例子,过去我们的孩子逃学了,他除了游荡就没有地方可以去。而现在呢?孩子逃学了,可以去的地方多着呢!网吧、游戏厅、舞厅……他们有的是事情可做,只要口袋里有钱,一个星期,半个月不回学校都可以。名家之成为名家,绝对不是一天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他是在他过去的学生基础上成功的。那么,名家已经过去了的学生管理方法,照搬到我们现在的学生身上,当然有不适合的地方。班规确实是民主治班的好办法,但是,我们在制订班规的时候,不要幻想借助班规就一劳永逸。这样的事情过去没有,现在也不会有,将来更不会有的。一个班级的班规能不能够有效,至少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性,班规必须穷尽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需要制止的违纪现象;二是可操作性,一个详细的班规,如果不具有可操作性,那也是假的。这两点很重要,成功与否,关键就在这两点。2、他忽略了反思民主治班的真正内涵,忽略了民主治班的前提是“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陶行知)。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他必须是一个喜欢思考的班主任。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惘就是迷惑的意思,一个班主任如果不喜欢反思,做对了不知道对在哪儿,做错了不知道错的原因,那就真的是“惘”了。那些成功的班主任,总是经常反思的班主任。他们常常在班级出现各种现象之前,或者之后,深入地思考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了,行事才有针对性。从这位老师的自述来看,他的民主治班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关键是他没有科学地理解民主治班的内涵,把民主治班混同于听学生摆布了。他所做的事情,不是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不是用民主生活去培养民主习惯,而是公布一些所谓的“民主”措施后,坐观学生的反映和评价。班级乱成自由市场了,他觉得是民主之害;然后立马专制。这样以后去征求学生意见,学生当然不乐意了,不是送给他一个外号“糯米团子”吗?就是认为他是假民主。其实,科学地理解,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制度,对我们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态度、一种教育风格。一个民主治班成功的教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肯定是有责任感的,能担当社会责任的,绝对不是抱怨班主任假民主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民主不是万能的,它有一个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效果不明显,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全盘否决,而应该去多思考“为什么”,然后逐步完善。3、他片面理解了赏识教育的作用,没有反思自己失败的根本原因。同前面两个失败的做法一样,他喜欢浅尝辄止,不喜欢深入思考。不论学生程度怎样,他一个标准地要求人家,一个标准地给人家提供奋斗目标,然后一个标准地吹捧孩子的“闪光点”。其实,赏识教育之所以有效,最关键的原因是找到了“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起点——请注意“每一个学生”这五个字,“每一个学生”的意思是不同的学生成功的标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够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如果你硬要这么要求,那么结局只有一个——孩子们会直接对老师说:“老师,你还是别憋我们了,我们不行。你赏识的目标我们达不到,还是拉倒吧,你!”你看,缺乏思考,缺乏反思,照搬就只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第二,怎样进行总结反思。1、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只有养成随时反思的习惯,思维的火花才越来越活跃,思考才越来越深入。养成习惯不难,关键是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使反思制度化,即安排固定的时间,制定自我约束的日反思、周反思或月反思制度,使反思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一段时间后,习惯就会很快养成。二是设计一个“问题单”,主要涉及内容有三个,即自我认识、活动领悟、策略运用,每一个教育实践活动完成后,坚持从这三个方面去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也能够很快养成反思习惯。2、要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一个善于反思的班主任,还要养成勤于记录的好习惯。记录什么内容呢?一是记录失败之笔,败笔印象深刻,思想震撼大,往往具有反思意义;二是记录机智之处。教育机智是教育过程中的精华部分,当自己完美处置一个事件,感到满意之时,要善于记录;三是记录偶发事件。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不期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四是记录学生见解。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班主任教育活动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我们的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五是记重新设计。一次教育之后,班主任一定有所感想,也有所打算,将重新设想记录下来,是教育实践的升华,对今后工作很有启发。3、要养成和同伴交流的习惯。做一个反思型班主任,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广泛地进行同伴交流。现在,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在教育在线,在中国教师研修网,很多一线教师在那里撰写博客日志,发表原创文章,大家充分利用网络跟帖、发帖和评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同伴交流的有效途径。同伴交流,不一定必须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的教育工作者。那样的同伴,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同伴,如果单位气氛不好,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集体。但是,在网络上却能够很轻易地做到,互联网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只要是做着相同的工作,有着相似的经历,愿意为教育工作奉献的人,都是我们交流的同伴。这几年,在网络上先后出现了不少教育名家、教育新秀,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充分利用网络寻找反思同伴,激越思维,激荡思想,迅速在全国走红,成为善于反思的班主任典型。李云(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一中)张万祥五、拓展案例在蹒跚中前行严娟娟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管理局井下中学当班主任这几年,似乎没有成就,平平淡淡。后来又想,虽然没有突出的成绩,但自己这几年确实在缓慢成长着,写出自己的成长感悟,也算是一次自我反思。心痛的回忆那一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那时的我,踌躇满志,情绪激昂,信心百倍。心里萌生着一个又一个的设想。心想,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及爱心,一定会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但是,实际工作远非想象的那样顺利。我的学生过于活泼好动,几乎超过一半的男生欠缺自制力。面对这么多极其活跃的学生,我彻底乱了阵脚。特别是初一时,由于缺乏经验,我顾此失彼,疲于周旋,工作激情也一天天在消退。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来做,头脑中完全没有主意,就那样一天天被学生拖着走,身心疲惫。今天学生打碎了玻璃,明天学生撞碎了黑板。那时,最怕看到的人是政教主任,最怕的场景是校长推门进办公室。时常会有领导找我说:你们班的某某某又出事了!一度我看见校长来我们办公室就心里犯嘀咕:该不会是谁又惹祸了吧?三年下来,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败兵,留在心里的只有无尽的遗憾,遗憾中夹杂着一丝愧疚。那3年的班主任经历,是我心中的一个痛点。正因为是一个痛点,就需要我静下心来进行深刻剖析,好让自己心中明朗起来。反思1:我给学生的不是无私的爱如果现在你去问我那届的学生:你们班主任好吗?学生肯定会说:好。我想,这也许是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纯、表面,也许是学生很宽容,习惯于包容老师的失误。那3年当中我自己也觉得我是爱学生的,有的学生退步了,我会及时鼓励他迎头赶上;有的学生犯错了,我会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我会时不时地用我自己的方式提醒学生:你应该再努力一些,你应该再细心一些,你应该再静心一些,别泄气,你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但是,我给学生的是全身心的爱吗?我的回答不是那么有底气。我觉得我给予学生的爱是一种仅浮于表层的,是一种出于职责上的,一种缺乏穿透力的,一种居高临下的,一种没有深入学生心底的不足以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爱。直接点说就是,我给予学生的爱不是发自心底的全身心的无私的爱。所以,尽管我觉得自己尽职尽责,但是与学生有距离,学生没有把我纳入他们的朋友之列。反思2:工作中严谨不足记得有一天的下午,第四节课前,学校广播通知全体老师开会,有的学生以为老师开会了,他们就可以放学。我班两名同学背着书包就要回家,等我看见时,他们已经在出校门。我赶紧在楼上喊他们回来,但他们也许是没有听见,也许是根本就不想回来,他们径直大摇大摆地出了校门,回家去了。当时,我喊这两位学生的整个过程,班里好多男生站在楼道栏杆旁都看到了。我心里也生气,这两个学生也太无组织纪律性了,明天一定处理他们。但是10分钟过后,等到我要去开会时,其中的一位同学背着书包又回来了。他进了我的办公室说:“老师,刚才我以为可以放学了,而且我的头有点疼,所以就背着书包先走了。后来看到好像并没有放学,我就回来给您说一声。”我想,既然他能回来跟我解释,说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姑且不管他的头疼是真是假。我也就没再过多批评他,于是我说:“你既然头疼,就先回家休息吧,但是,以后要注意。”我让他先回家了。而另外一位男同学没有返回,但在我吃晚饭时,他打来了电话说:“老师,下午我以为老师开会,我们就可以放学了,我也没有去问您一声就回家了,我知道我这样做不对,老师,我错了。”于是我在电话里给他说了很多关于以后要注意之类的话。本来我是准备第二天在班上处理这件事的,但是考虑到他俩都认识到了错误,所以,第二天在班上我没有提起这件事,这就是我的失误之处,也是我埋下隐患的地方。那天下午,那两名同学背着书包出校门的情景,班里很多同学都看见了,也看见了我没有能喊回他们。但是后来那两位同学先后承认错误之事,同学们却一概不知,这样,无形中就给同学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他们随随便便就回家了,老师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我们以后也可以这样做。这就导致了后来类似事件的重演,让我没想到的是,后来类似事件涉及的人数增加了4倍,我不得不花成倍的精力增加来严肃处理了。反思3:在关键时刻没有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培养记得在初一刚开始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年级足球赛,我班的实力不如其他班,虽然同学们踢得很顽强,一心想为班级争得荣誉,但终因实力不强,还是输了。回到教室,很多同学都哭了。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趁此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次没有赢,但是只要我们大家时时事事都为班级着想,我们一定会是一个很出色的班级。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趁此机会大做文章,只是安慰同学们:坚强一点,胜败乃兵家常事,要能赢得起也能输得起。草草了事,放走了一次强化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的机会,放弃了一次拉近同学间距离的机会。初一第二学期,我们班的班会录像被送去参赛,结果获得一等奖。一天,教导主任对我说:“让你们班学生去电教室看看自己的班会录像吧,毕竟你们准备了很长时间,而且还获得第一名呀。”因为当时是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我就说:算了吧,以后有时间再看。而这“以后”竟被我变成了“无期”。比赛获得的奖状也没有郑重其事的在班上一起和同学们祝贺,只是让班长把奖状贴在了墙上,奖状就在悄无声息中被贴了上去,或许很多同学一直就没有看见,根本不知道获奖这回事。这样,又失去了一次极好的增强集体观念的机会。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总会有同学准备节目,我们班有几个女生很积极,每次都很精心。但是,记忆中,我在班上似乎并没有特意表扬过她们几个为了集体的荣誉,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排练,她们为集体荣誉付出的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这就让别的同学觉得,排练节目就是她们几个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她们演出的好与坏只是她们几个人的事。记得当时那几个女生很是有些怨气,因为她们很少得到班级其他同学语言上的鼓励与支持。在热情与冷漠之间,作为班主任,我没有把其他同学的冷漠转化为热情。那3年中,时不时会觉得有些同学的集体观念太缺乏,甚至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对集体的事也非常冷漠,只顾自己闷头学习。这真不能责怪同学们了,只是因为我让一次次本可以好好让学生们感悟集体观念、接受集体荣誉感熏陶的机会悄悄溜走了。反思4:对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的引导当时,班里的男生活泼好动,但大部分智商很高,所以学习起来就不显得那么吃力,也因此使他们较满足现状,有些不思进取。在男生中,有两位从小学开始就是老师、同学们看好的智商很高的学生。理科老师都说他俩不错,很聪明,做题灵活,思路开阔。就是这两位大家公认的智商很高的佼佼者,竟然在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全国奥赛中没有拿到任何奖,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料想,这对他们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遗憾。回顾他俩这3年的学习情况,因为聪明,他们学习起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也可以名列班级前列。所以他们身上多了一些自满,多了一些不求上进,多了一些浮躁。上课爱说话,自习更是坐不住,而且经常有一些小的违纪现象。为此,我找他们谈过很多次,提醒他们学习上应多一些脚踏实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向更好的同学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但是,始终没有真正地触动他们,收效甚微。由于上课不专心,就注定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残缺,注定了他们考试不会是最好的,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有小小的失误,也就注定了在奥赛中会败下阵来。奥赛的失利对他们来说也是敲了一次警钟,只是这个警钟来得有点偏晚了。远大志向就如同黑夜中前方的一盏明灯,给学生指引航道,给学生前行的希望与动力。由于心中缺乏一种神圣志向的召唤,因而学生缺乏学习激情,缺乏坚忍不拔,缺乏极强的自制力,也就注定不会有质的飞跃。这不能不说是我的又一个遗憾与失误。反思5:孤军奋战于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回想我在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时,自己也显得很尽职,苦口婆心,道理讲了很多,但很少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一直是在被动地接受教育,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让我这样做,而不是他主动意识到我应该这样做。对后进生有效教育的另一条,即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这点,我也忽视了。在我的教育中,我很少利用班级的力量来改变某一位同学,很少让学生来感化学生,我丢掉了这股可以利用的强大的力量。在教育学生中,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凝聚力,不让任何一位同学脱离集体,要让大家都有一种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应该创造这样的氛围:一个同学掉队,大家来关心,一个同学出错误,大家来帮助,让维护集体荣誉成为大家的本能,使他们有一种要为集体争光的意识,从而让集体在每个人心中的分量加重,让每个人都因为这个集体而加强自我约束力,让自己做到更好。回望自己那几年在对后进生教育中孤军奋战的辛苦身影,只能摇头叹息了。这一届学生我从初一带到初三,3年来,自己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行。很多工作原本可以做得更好,但还是留下了无尽的甚至是痛心的遗憾。或许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这届带班经历,收获了无尽的失败,但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教训,这些教训,成了我的财富,让我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用心更认真更稳当。卧薪尝胆读书中送走了那届学生,无奈与迷茫中又被安排当下届班主任。当时不想接这个职务,因为自己的自信心已经被那届失败的班主任工作击垮,但当时不接是不可能的。暑期,我开始静静地读书了,而就是暑期读到的几本书,点燃了我近乎死寂的心。开始,我从网上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电子版,读后很是震撼,原来当班主任可以这样幸福,可以那样的有成就感,我怎么就没有感觉到?李老师的这本书,让你明白一个老师应该给学生什么样的爱,让你明白真正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可以带来他们彻头彻尾的改变。后来,我又购买了张万祥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朱永新老师的《享受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书籍。此后,以前很少买教育书籍的我开始疯狂买书,本地书店买不到的,就从网上购买。可以说,我的进步是从读书开始。张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100招》让我明白,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不能仅凭着一腔热情蛮干、苦干,是需要运用智慧出效果的工作。读完张老师的这本书,感叹他的教育智慧,感叹他班级管理中的那么多好方法,自己得到很多启发。后来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都是效仿了张老师的方法。读了这些教育书籍,心底那种快要消失的激情又复活了。这些书籍,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向自己挑战的渴望与勇气,给了我坚定走下去的决心与魄力。我读过的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的愉悦与幸福,犹如一股清泉,注入我近乎干涸的心田,滋润着我的心扉,让我精神百倍,神清气爽,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我开始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当一个老师的幸福了,一次次被学生感动着,一次次被幸福包围,也是第一次,真正喜欢上班主任这个职务。从带这届学生开始,我坚持在网上写教育随笔。每个学期发一个主题帖,分别是“班级纪事”、“新的旅程”、“一起走过”、“让我的爱伴着你”等。这些随笔,记录了几年来我跟学生一起走过的路程,也记录着我的成长痕迹。在写教育随笔的过程中,自己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一步步提高。写教育随笔是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班主任不可不做的一件事,我在坚持做着。有了写作与反思,我边走边悟,积累自己的行走足迹。某一天,当我再回头看时,我走过的路上,也许已悄悄布满了星星点点让我欣慰的亮点。虽然我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坚信,有了努力就会有提升,而我也觉得自己已经在慢慢成长,尽管步子还很慢。今天的我已经比以前的我有了进步,明天的我一定会比今天的我更出色。六、相关文献做一个反思型班主任李镇西可以说,绝对大多数班主任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而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的班主任。何谓“反思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