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届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鉴赏3
[4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秋思陆游
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
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
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
信步出门湖万顷,李鹰不用忆藐妒[注]
[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藤菜羹和妒鱼脍而辞官还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
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
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
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
16.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10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D分析不当,含蓄地表达,错误,首联和颔联都是直抒胸臆。
16.含意:诗人随意漫步,推门出去,只见碧波万顷,湖光秋色扑面而来。(1分)不禁想起西晋的张翰,为
了家乡苑菜羹和胪鱼脍的美味竟辞官还乡;而自己连官都不用辞,眼前这湖中多的是苑菜和胪鱼。(2分)(意
思答对即可)
思想情感:借张翰.苑胪之思,的典故,反用其意,体现了诗人对闲居的不甘心,(1分)表达了诗人渴望建
功立业、收复中原的理想。(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
李商隐(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小雨
杨万里(宋)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9.两首诗从体裁来看,都属于。“初随林霭动”和“千峰故隔一帘珠”都能体现雨中景物的
(特点)。
20.李诗通篇不着“雨”字,却能体物工切,摹写入微;杨诗起笔点“雨”,全诗似即兴而成,却让寻常
景物,情趣顿生。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9.绝句朦胧(迷蒙)
20.李诗:虚写(感官结合),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描摹林霭、灯光、凉意、水声等,写出了
微雨的神韵。杨诗:①叠字,''细细”“疏疏”写出小雨的稀疏,生动传神:②拟人(比喻),雨因妒人赏
景而故意像珠帘一样隔挡在山水之间,写出小雨的朦胧迷离,表达诗人对小雨的喜爱。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及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相关知识。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
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绝句
与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
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从句数来看,第一首诗是五言绝句,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所以两首诗都是绝句。第一首诗中的“初
随林霭动“,将微雨比喻为林间的雾霭,突出了雨的细微和朦胧。而第二首诗中“千峰故隔一帘珠”则是
描写看远处的群山犹如隔着一层珠帘一般,写出了雨中景物的朦胧感。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李商隐的《微雨》描写细致,第一句“初随林霭动“,将细雨比喻为林间的雾霭,写出了雨的细微,
这是作者从视觉角度的感受。其后两句“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则写出了雨的清凉,这是从触觉方面
的描写。
最后一句“庭虚近水闻“,仔细听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这是从听觉方面来描
写小雨。
全诗没有一字写雨,全用虚写,但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的感受,将微雨的神韵非常形象地表现出
来。与之相比,杨万里的《小雨》则开篇即点出诗题,“雨来细细复疏疏”,“细细”“疏疏”叠词连用,突
出小雨的稀疏,表达非常传神。
而“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中将小雨拟人化,将下雨造成作者观察的朦胧感比喻为隔着
珠帘,既写出了小雨的朦胧感,又让诗歌的表达生动活泼,非常具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小雨的喜爱和
欣喜的情感。
[4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共13分)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①连翠微。
想象鸯凤舞,飘飘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玉真:仙子名。②匏瓜:星宿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在泰山静美的夜色中,李白独自一人抚琴、赏月、听松,借以排解仕途失意的痛苦。
C.诗中“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等句与“霓为衣兮风为马”几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13.李白《游泰山》(其六)描写泰山景色,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4分)
14.李白的《游泰山》(其六)与姚鼐的《登泰山记》(选段)都描写了奇幻的色彩,简析两位作家笔下色
彩描写的不同。(6分)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箍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来源: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2.(3分)B
13.(4分)
示例:本诗实写青山碧峰、明月白露、松风止歇、星宿可摘等,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诗歌实中生
虚,泰山宛若仙境的美景触发了诗人丰富的想象:仙子临峰,笙歌凤舞,仙袂飘摇。诗人置身其间,扪天
摘星,抚银河水,触织女机,气氛欢快,令人忘归。诗歌在虚实结合中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对
理想境界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14.(6分)
示例:
(1)李诗主要借助青山碧峰、明月白露等景物色彩的静态描写,营造了月夜泰山清幽的意境。姚文
则描写了日出过程中白色云雾、五彩朝霞、赤色太阳、颜色错杂的山峰等景物,通过景物色彩的动态变化,
表现雪后泰山壮丽雄奇的景象。
(2)李诗清丽奇幻的色彩折射出诗人游览泰山的轻松愉悦之情,姚文则以绚烂的色彩表达了作者观
赏泰山日出的欣喜激动之情。(意思对即可)
[44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英学件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的“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实写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颔联、颈联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15.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6分)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D”诗人从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转到对裴诗的称赞”错误
16.①首联把裴迪和自己推崇服膺的何逊相比,表达了对裴迪及其脉早梅诗的赞美之情。②颔联写
裴迪送客逢春看到梅花想到自己,实际也写了自己对裴迪的思念之情、对故人相忆的感谢之情。③从颈联
“伤岁暮”和尾联“朝夕催人自白头”,可以看出年华流逝、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愁。④颈联“乱乡愁”表
达了漂泊蜀地的思乡之愁。⑤全诗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委婉透露出忧国忧民、伤时感事的愁绪。(任
答三点即可)
[4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状态,活灵活现。
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充满了乡野情味。
D.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15.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6分)
【来源: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4.C【解析】“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说法错误。“蓑唱牧牛儿,
篱窥茜裙女”的意思是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
15.颔联赏析:①“娉娉”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扶风垂柳的柔媚之态,情趣盎然。(2分)
②“娉娉”“点点”巧用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形式优美。(2分)
结构作用:照应首句“春半”,为下文的“蓑”“半湿”做铺垫。(2分)
诗歌翻译:二月里我路过南阳西边的小村庄,柔嫩而茂密的桑林遮蔽了村坞。和风拂过,垂柳就像一位
娉娉少女摆动腰肢,点点细雨飘落环曲的水塘。披蓑衣的牧童愉快地唱起了牧牛歌,身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
笆偷偷张望。我赶紧脱下被雨淋得半湿的衣服,好客的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来招待我。
[46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韬光禅师①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②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注]①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②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
B.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诗味回环。
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
D.尾联虚写“天香桂子落纷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禅意生活的向往。
16.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
【来源:广东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两校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D
16.①''一山门作两山门”一句,“一门”外又另开了“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
无穷开启之感。②“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相互转化。③“南山云起
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尘世的烦恼都是“有为"之果,“无为之处有还无”智者坐看云起
云涌才是大自在、大快乐。④“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禅意生活的向往”错误,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怀念。
故选Do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鉴赏能力。
题干设置了情境,有人的诗论“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僮悟透后有盛夏临泉之感”,并让考生
“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禅理哲理因为相互渗透,并没有区分。作答时,需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
上,分析诗句背后蕴含的禅理哲理即可。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山门作两山门”,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颇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
体现了智慧的无限开启。
“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两个山寺原是一
寺所分,体现了万物的分分合合,预示着善恶因果等等的相互转化。
颔联''南山云起北山云”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
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云雾象征尘世的烦恼,一山云起一山云消,此
起彼伏,体现了尘世烦恼也会兴起,也会消散,没完没了。
颈联''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寓
意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碎[注]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虎跳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
道愁肠滞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本词作于乾道八年,作者时任滁州知州。范昂任滁州通判(停),是辛弃疾副手,这年秋天,范昂
任职期满,调至临安,诗人作此词为他送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点题,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惊恐之情,暗含了他功
业无成的感叹。
B.“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以责备口吻写流水的无情,含蓄表达了词人的孤独境况和对友
人的不舍之情。
C.“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滞酒只依然”与“归去朝端如有问,玉关门外老班超”写法相同,两者表达的
意思也相近。
D.结句写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借"在醉中挽弓搭箭,频频射落大雁"来抒发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与凄
凉之意。
16.这首词多处运用了虚写的艺术手法,请找出两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D("在醉中挽弓搭箭,频频射落大雁"错)超然客整理
16.(1)"秋晚瓶鲸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虚写范悴入朝前返家品尝蔬菜羹、鳏鱼脍,夜深灯前与儿
女团聚的天伦之乐,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归家的痛苦;(2)"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虚写范碎深夜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奉命筹划边事的场景,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3)"长安故人问我,
道愁肠滞酒只依然":虚写都城里的故人向范体问起自己,自己仍是为酒所困,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
[48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岐阳三首(其一)
元好问①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照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赛鲸鲸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
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此时元好问任南阳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描写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凶猛的敌骑强势压境,演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
B.“千里传闻果是非”写作者听见不幸的消息,心里悲痛万分,一声长间写出了作者悲愤、沉痛的心清。
C.诗歌颈联实写庞大的鲸蜕凶恶残暴,吞噬人群,猖獗的毒蛇和恶狗为非作歹,肆意妄为,紧围孤城。
D.“穷途老阮无奇策”中老阮,是指阮籍。阮籍行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此旬是作者借
典自况。
16.清人赵翼《题遗山诗》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6分)
【来源:湖南省2021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C【解析】C项中鲸蜿,蛇犬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残暴的蒙古军。
16.(1)本诗主要是写蒙古军围攻岐阳,岐阳城遭受重创,生灵涂炭,而作者将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
端,留下这篇名作,成为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此谓“国家不幸诗家幸(2分)
(2)从艺术特色来看,①颔联三秦形胜与千里传闻惨烈形成对比,突出强调蒙古侵略战争的残酷,
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蒙古军的残暴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对蒙古侵略者行为的强烈
谴责,对他们充满憎恶与痛恨之情。②尾联用阮籍的典故和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国家的
担忧,内心充满悲愤之情。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满目疮痍之景,抒发满腔悲悯愤懑之情,正是“赋到沧
桑句便工”。(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以赵翼的评论为切入口,分别从内容,艺术特色两个角度进行诗歌赏析。
[4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16题。
江上
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注]: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
姓字)。《后汉书•祢
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风”渲染出凄冷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
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兼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
D.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
1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6分)
【来源: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上)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
【参考答案•解析】
15.B(“梁园路”并非诗人眼前所见,当为想象,意思是说故乡远在天边。)
16.诗人借云寄意,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
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尾联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
(每点2分,共6分)
[5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诗人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项,“叹时光流逝"'‘自我安慰"错误。颈
联''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意思是人生仕途不顺悲伤自己孤独终老无所事事,从年少起便立
志征战沙场可以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背景是他本身就是在满
怀壮志豪情之时被从前线调往后方蜀地任职的,心中压抑不已,郁愤难平,而在蜀地为官这八年的时间里,
也是频遭调动,甚至几个月就调动一次。故选C。
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②负于朝廷的愧疚感、
为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有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每点3分,共6分)
【5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②每小息,杖屣③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床敷:安置坐具。③杖屐:扶杖漫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透露出一种积
极达观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承春风慷慨赐予的“清阴”,抒写小路的蜿蜒曲折,树木的葱茏茂密,屋宇的隐约可见,动静结合,
更显生机与活力。
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恬淡
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
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
16.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冲淡平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尾联
分析这一特点。(6分)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B(“动静结合”不正确,是静景。)
16.①诗人独步寻幽,闻鸟鸣悦耳,将其视作“送”来好音的知己,心境看似平和愉悦。②然而一个
“唯”字,却流露出举世无人相知的孤寂之感,可见其因变法失败而愤懑失意的情感并未真正释怀。(意
思对即可)
[5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李端
青青麦垄白云阴,古寺无人新草深。
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
千年驳薛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
一卧漳滨今欲老,谁知才子忽相寻。
14.下列时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地点、人物、事件,“喜”字是全诗的灵魂,各联都围绕着它而写。
B.“青青麦垄”“新草”“乳燕拾泥”等表明这是春天,写出了野寺周围的环境特点。
C.“千年”夸张地写苔鲜生命之长久,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在病中希望长寿的心理。
D.“忽”字表明卢纶来访出乎意料,可见作者平时孤寂,这表现了他的惊喜之情。
15.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来源:陕西省十校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
【参考答案.解析】
14.C
15.点出古寺,照应了题目。它以麦垄、白云、新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明丽可爱的春天景色,衬托
了作者因为友人来访而产生的喜悦之情。清新的景色,轻快的语调,为全诗定下了欢悦的感情基调。
[5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屏迹三首①(其一)
杜甫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
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
独酌甘泉歌,歌长击樽②破。
【注】①本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年),时诗人寓居成都草堂。②击樽:击打空樽。据传东晋王敦常在酒后
一边吟咏“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以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照应题目,诗人年岁已大,甘愿隐去踪迹,同时暗含着昔日的不甘。
B.自然清幽的景色,足以使人内心悠闲恬适;“幽事”一词领起颔联两句。
C.鸟不再飞于长天,龟在水中徐徐游动,这与诗人得以安定的境况相类似。
D.荒年里,诗人生活贫困无钱买酒,只能通过种菜和授课来维持日常生计。
16.诗中最后两句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D(3分。D项错误,“日并”是“并日而食”意,两日吃一日的饭;“课”是“索取、要求”意)
16.①诗人以泉水当美酒独酌,并且还要像古人那样击樽高歌,以至于将酒樽击破;
②表面上是写诗人避世闲居、率性疏狂的生活状态;
③实则暗含诗人有志而不得伸展的无奈苦闷、沉郁愤激之情。
(6分。每点2分)
[5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主人燕饯至频暮宿东溪
许浑
暗滩水落涨虚沙,沸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还留客,归梦频惊已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水落沙露,照应标题中的“阻浅”,交代了诗人归途中暂停南康的原因。
B.第二句中的“赊”字突出南康距离秦吴之地遥远,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焦急之情。
C.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第三句即借折柳表达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意。
D.尾联写山鸟的啼鸣、春月的朗照,如此美好的春景反衬了诗人身在天涯的苦楚。
16.清人金圣叹评论此诗,认为多有“可笑”之语,请对这一观点作简要分析。(6分)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3分)D(D项并非反衬“身在天涯的苦楚”,而是借早晚之景调侃自己内心思归却未成行,有戏
谑之意。)
16.(6分)①折柳之事“可笑”。折柳即为送行时,然而折尽江北柳,人却还未走;②朋友之别'’可
笑”。朋友一边唱离歌,一边又频频留客;③自身行为“可笑一边思念家乡,一边未见行动。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酢,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出郊寻春,友人为伴,江城酒味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意在告慰老朋友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表达自己渴望朝廷召还的心情。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迥异于一般失意文人的消极避世。
16.前人论此诗,认为在记游中隐含着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湖北省孝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C(“并表达自己渴望朝廷召还的心情”有误,尾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并告慰朋友不必为他
担心挂念,也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
16.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
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故人的劝慰做
了铺垫。这是间接回应朋友的关心。(3分)
②尾联写作者与朋友约定每年作此寻春之游,告诉朋友不必为朝廷召其还京多操心,这是直接回应朋
友的关心。(3分)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5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江夜行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①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注】①露华:露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描绘了月夜缓缓行船见到的美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B.第五、六句描写环境的寂静无扰,河水清澈,从侧面表现诗人品格的高尚。
C.第七、八句写季节变化,诗人夜里独坐,周围寒露渐生,打湿了他的衣衫。
D.最后两句写在暗夜与黎明的分际,突然传来一声鹤鸣,给人悲凉、恐怖之感。
16.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说:“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清澹”即“清淡”,请简析本诗“清
澹”的特点。(6分)
【来源:广东省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参考答案•解析】
15.D“给人悲凉、恐怖之感”错,诗人用早上鹤鸣一声,来反衬思乡情意。
16.诗歌“清澹”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澄潭”"月”“露华”等意象营造的意境清幽、恬
静;②抒情主人公具有清高的特点;③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没有浓重的悲伤,只有淡淡的忧伤;④语言
清新、质朴、自然,“悠悠”“切切”等叠词的运用,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每点2分,答对其中任何3
点得6分,从结构、艺术手法等其它方面分析,只要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
[5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苦雨王安石
灵场①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泡今多废,下户京困②久已空。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注]①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②京困(qun):储粮圆仓。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
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
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同时引出了沟泡多废的内容。
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
16、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6分)
【来源:辽宁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B错在“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诗中的无功,指的是祈祷雨停没有功效,
与道不通没有关系。(3分)
16、①无奈:诗人虽然到坛场祈求雨停,但没有功效,这透露了他盼望雨停而不得的无奈。②关切:
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这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③内疚:虽然希望百姓获得好
的收成,但久雨伤农,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这表现了他的内疚。(每点2分,共6分)
【解析】“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诗人虽然到坛场祈求雨停,但没有功效,雨还是下得
很大,以致道路不通,这透露了他盼望雨停而不得的无奈。“下户京困久已空”,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
久已成空,一个“久”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急,表现了他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肉食自嗟何所报,
古人忧国愿年丰“,“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作者希望百姓获得
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何所报”,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自嗟”,表现了他的内疚。
[5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虞仲房司马送秋韵
宋丁世昌
自入秋光能几时,无端又赋别秋诗。
夜长月冷虫鸣急,天阔风高雁过迟。
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堕残枝。
往来毕竟乘除法,何用年年宋玉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标题分析,虞仲房应该曾经写过一首与本诗韵脚相同、用韵次序相同的诗。
B.首联以反问入笔,点出秋光之不永,无缘无故地又要开始写送别秋日的诗篇了。
C.中间四句通过对自然风物的描摹,渲染出秋景的悲凉,让人感受到秋气的严酷。
D.第七句中的“往来”指的是暑往寒来,秋去冬来,“乘除法”指的是主观情感。
16.悲秋是古诗常见的主题之一,这首诗却“独拔于流俗之外”,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来源:江苏省海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解析】
15.C"渲染出秋景的悲凉”不当,“虫鸣急”是表达的是珍惜欣赏美妙虫鸣之意,“天阔风高雁过
迟”强调秋意尚在,“三径黄花存旧节,半栏红叶”给人秋日盛景,美好烂漫的感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
- 腋窝淋巴结破溃护理
- 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用法
- 湖北科技学院《语言技能实训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漆艺课件教学课件
- 工程机械安全知识培训
- 初中数学 圆 教育课件
- 《班组早会培训》课件
- 《妇产科学》课件-5.妊娠
- 2023秋期末六语上(试卷分析)
-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群文课件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五单元全套
- 新高考选科-专业解读课件
- 九种体质调理课件
- 一年级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语文老师)
- 口腔急诊处理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优质课件
- 白鹭学情分析方案五年级语文
- 四川省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 农民工子弟校家校共育问题探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