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使动动法质疑
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杨伯景和何乐石在《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将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分为五种类型和二十种类型(p521)。由于动宾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自陈承泽在《国文法草创》提出“致动用”以后,“使动用法”就一直存着争议。为了能较准确地说明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试图从语义的角度,将其分为“使发生”、“使产生”、“使变化”、“使成为”四种情况进行探讨。在分析动词时,主要采用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中的观点,按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语法标准来进行讨论,即自主动词从语义上说“是能表示有意识的或有心的动作行为的。所谓有意识的动作行为指的是能由动作发出者做主,主观决定,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具有“[+自主],[动作]”的语义特征。而非自主动词“表示无意识、无心的动作行为,即动作行为发出者不能自由支配的动作行为,也表示变化和属性,质言之,是表示变化或属性的,因为无心的动作行为也可以看作变化或属性。”“变化是动态的,属性是静态的,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不受施事者或主体的左右。”(p20),具有“[—自主],[变化]/[属性]”的语义特征。一、意义类型从语义的角度,我们可将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使完成”、“使产生”、“使变化”、“使成为”。(一)动宾式结构的表达“使发生”指的是主语使宾语“发生”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王力先生认为,这时的使动用法“实际上是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p344)。可以用“主语+使+宾语+V”的格式来表示,这时的动词既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1.以“立”为使动—使主动发生。当用作使动的动词是自主动词时,多表使主动发生,即主语使宾语主动实施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这时的宾语不是谓语动词实际意义上的受事,而是动词的施事,杨伯峻、何乐士称之为“施事宾语”(p532),即“使动施事宾语”。1)使宾语主动地独立实施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如:(1)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2)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3)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佩之金玦。(《国语·晋语》)例(1)自主动词“立(站立)”用作使动,即“使公子车骑立”,即主语使宾语主动地、独立地发出“立”的动作,宾语不是“立”实际意义上的受事,而是施事。例(2)“尝”、“食”,是主语使宾语“人”“狗”自主地独立地“尝”、“食”。例(3)同理。2)使宾语与主语一起发生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这时的主语既是起事(关系双方中的起方),又是与事(与施事一起参与动作的参与者)。在翻译时,在宾语后一般可加上“与之”。如:(4)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5)(南蒯)将适费,饮乡人酒(《左传·昭公十二年》)例(4)中“饮”是由宾语“赵盾”自主发出的,但宾语是与主语“晋侯”一起发出这一动作的,即“晋侯使赵盾与之(一起)饮酒”。“赵盾”是施事,“晋侯”既是起事,又是与事;下面同理。3)使主动对主语发生。即主语使宾语针对自己来实施谓语行为动作。翻译时一般可加上“来”。(6)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论语·阳货》)(7)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例(6)即“阳货欲使孔子来见(自己)”,宾语“孔子”是“见”的施事,主语“阳货”是起事,也是向事(动作朝向的对象)。例(7)指的是宾语“诸侯”朝拜主语“武丁”,即武丁“使诸侯来朝拜(自己)”。这种宾语有时可以承前省略,在翻译时应补上省去的宾语。如:(8)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之)。(《战国策·赵策》)(9)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2.被动受事构式1)主语使宾语被动地实施谓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这时的宾语,杨伯峻、何乐士先生称之为“被动施事宾语”(p532)。(10)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左传·隐公元年》)(11)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例(10)“使姜氏被惊”,“惊”的动作虽是由宾语“姜氏”实施的,但却是被动地、不自主地实施这一动作的。例(11)当“立”表“设置太子”时,是非自主动词,宾语“之(共叔段)”没有能力自己“立(做太子)”,而只能是“被立”。2)使宾语被动地遭受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当宾语处于弱势或处于被支配地位时,施事往往既不是宾语,也不是主语,而是另有其人,宾语是被动地遭受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我们可以仿照“被动施事宾语”的提法,称之为“被动受事宾语”。在翻译时一般要加上“被”字。如:(12)然则荆轲沈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1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司马迁《报任安书》)例(12)即“荆轲使七族被(人)沈”、“要离使妻子被(人)燔”,动词“沈(沉)”、“燔”所表示的动作,既不是主语“荆轲”、“要离”实施的,也不是宾语“七族”、“妻子”实施的,而是主语使句外人实施的,宾语被动地受到“沈”、“燔”。如果“藏”、“传”联系的是[+动物]义名词时,就是自主动词,如联系的是[—动物]义的名词,就是非自主动词,例(13)动词“藏”、“传”联系的“之(书)”是[—动物]的名词,因而是非自主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之(书)”“被(人)藏”、“被(人)传”。(二)非自主动词当不及物动词、名词或数词活用作动词时,多是非自主动词。它们用作使动时,往往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出与谓语动词相关涉的新事物或结果。1.上帝临女,无培养可以用“(主语)+使+N1+V+出+N2”的格式来表示。如:(14)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15)《诗》云:“上帝临女,无贰尔心。”(《国语·晋语四》)以上二例中,“生”为不及物动词,“贰”为数词,在这里都活用为及物动词,“民”“尔“原本没有“二心”,“二心”是主语使宾语“产生”的新的结果。2.“肉”“使产生”的语义作动词后的名词充当,可以用“(主语)+使+宾语+生/长+出+原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格式来表示。如:(1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7)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例(16)(17)中的“肉”原是名词,这里均活用作动词“长肉”,“白骨”上原本是没有“肉”的,“肉”是主语使宾语“白骨”产生的新的事物。“使发生”与“使产生”的差别:Ⅰ、表“使发生”的动词既可以是自主动词,也可以是非自主动词;而表“使产生”的动词一般只是非自主动词。Ⅱ、从语义上说,“使发生”表示的发生在宾语身上的行为动作;而“使产生”表示的是由宾语产生出的结果。试比较:1、赵晔《吴越春秋》“(吴王)食蒸鱼,王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我残鱼,辱我,不忍生!’乃自杀。”2、马中锡《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食我”表发生使我“食”的动作,而“肉骨”表使骨头上产生出长“肉”的结果。Ⅲ、在翻译时,“使发生”只能译为“主语+使+宾语+V”,而不能译为“主语+使+宾语+V+出”。(三)动词为主要对象时的动词和四声之间的关系非自主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也属非自主动词(p19),用作使动时,多表示主语使宾语由此状态或性质变为彼状态或性质。这时,动词与宾语之间在语义上往往有被动的关系。虽然翻译时可以不加“被”,但应按“(主语)+使+宾语+(被)+V”的语言形式来理解,宾语多为事物名词。1.“强”“弱”的自主变化1)使宾语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如:(18)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19)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何故也?(《韩非子·五蠹》)例(18)形容词“弱”作使动,表“使秦弱”,“秦”“弱”自主变化的,而是诸侯迫使的,即主语使宾语由积极状态“强”变为消极状态“弱”。例(19)中非自主动词“亡”表示的是主语使宾语“郑”“被亡”,即使宾语由积极“存”变为消极状态“亡”。2)使宾语由消极状态变为积极状态。如:(20)摄缄縢,固扃鐍。(《庄子·胠箧》)(21)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吕氏春秋·察传》)例(20)形容词“固”用作使动,表主语使扃鐍“被固”,宾语由原有的消极状态“不固”变为积极状态“固”。例(21)中的“平”指主语“夔”使天下“被平”。“天下”本是“不平”的,是主语使之“被平”,因为“天下”是“平”还是“不平”,是由主语来决定的,而不是宾语自身所能决定的。2.以农为本,积极主动下的“尊”物名词,表动作致使的对象,我们称之为致使宾语。如:(2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战国策·赵策》)(23)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韩非子·五蠹》)例(22)即媪“使长安君之位尊”,主语使宾语“长安君之位”由原来的不尊或一般,变为“尊”,这种性质的变化,不是自主的,而是在主语的作用下,被动出现的。例(23)即“使国富足”,“国”由不“富”变为“富”,不是能自主变化的,而是在主语的作用下被动变化的。(四)成事宾的含义当名词活用作使动时(名词活用作动词,属非自主动词),多表“使成为”,即主语使宾语由甲事物成为谓语动词所代表的乙事物。这种宾语我们可称之为成事宾语。可用“(主语)+使+宾语+成为+N”的格式来表示(N为活用作动词的词所表示的原名词事物)。1.“使我成为吴王”的动词(24)尔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25)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荀子·王制》)例(24)名词“吴王”活用作动词,表示“使我成为吴王”,主语使宾语“我”成为用作动词的原名词“吴王”所表示的人。例(25)“臣诸侯”、“友诸侯”即“使诸侯成为臣”、“使诸侯成为友”,主语“争夺民心的人”、“争夺盟国的人”使宾语“诸侯”成为用作动词的原名词“臣”、“友”所表示的人。2.使异姓成为国“使变化”、“使成为”(26)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27)庚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庚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世说新语·文学》)(28)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例(26)“国异姓”即“使异姓成为国”,意思是“使异姓立为国”,主语“齐桓公”使宾语“异姓”成为用作动词的名词“国”所表示的事物;(27)“三二京”、“四三都”即“使二《京》成为三《京》”、“使三《都》成为四《都》”,这里是数词活用作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二《京》”、“三《都》”成为数词“三”、“二”所代表的事物“三《京》”、“四《都》”。例(28)“腊之”即“使之(蛇)成为干肉”,这里,主语“捕蛇者”使宾语“之(蛇)”由蛇变为干蛇。“使变化”和“使成为”表示的都是一种动态的变化,但它们的变化并不一样,其区别在于:Ⅰ、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作使动,多表“使变化”,很少表“使成为”;而名词用作使动多表“使成为”,不表“使变化”。试比较(18)与(24),“弱”是形容词作动词,故表变化,“吴王”是名词用作动词,故表使成为。Ⅱ、“使变化”表示宾语存在的两种性质或状态;而“使成为”往往表示宾语由原事、物或人变成为谓语所表示的新的事、物或人。Ⅲ、翻译时,“使变化”不能译为“使成为”,反之亦然。二、动词的属性(一)指句子中的对象1.动词“退”(2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30)乘势,则哀公臣仲尼。(《韩非子·五蠹》)例(29)动词“退”既指向句中的施事宾语“秦师”,又指向句中的使事主语“烛之武”。(30)是名词“臣”用作使动词,表“使仲尼称臣”,动词“臣”既指向施事宾语“仲尼”,又指向使事主语“哀公”。2.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3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蔺列传》)(32)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例(31)“负秦曲”即“使秦背负曲理的罪名”,动词“负”既指向近施事宾语“秦”,受事宾语“曲”。(32)动词“饮”既指向施事宾语“赵盾”,又指向受事宾语“酒”。3.“以国际之地”入“以国”(33)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CIF术语
- 2024天津市劳动合同范本
- 2024装饰工程劳务分包标准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管理系统升级合同
- 2024年企业咨询服务提供合同
- 2024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中的交易过程监督
- 2024企业间贷款合同范文
- 2024建材订货合同范文
- 2024年度安徽省某地行政中心建筑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制作合同:某广告公司对客户的广告制作及标的广告创意要求
- 营销商务类管培生
-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2.视力检查课件(实操)
- 工会劳动竞赛方案
- 小学二级培训课件
- 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数学试题
- 机械专业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
-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件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课件
- 女子沙滩排球跳发球空中击球技术的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