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文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文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文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文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二中2022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高二政治 (文科)试题第Ⅰ卷(选择题,30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品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文化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2.以“畅游皖中明珠,感受金秋巢湖”为主题的2022年巢湖温泉文化旅游节于9月28日上午,在巢湖半汤拉开帷幕,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举办温泉文化旅游节①基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巨大影响的考虑②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考虑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能决定人的全面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池州傩戏是安徽省古老稀有的剧种之一,主要留存于九华山麓方圆百公里的贵池、石台、青阳等地,尤其集中在贵池区梅街、刘街、棠溪等乡村,潜藏深山五百余年,有“戏曲活化石”之称。上世纪80年代,在安徽省市有关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恢复了傩戏表演,并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民间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厚重。古往今来,人们游览黄山、歌咏黄山,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摩崖石刻就是黄山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黄山现存历代摩崖石刻260多处,其中碑刻40多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山文化就是摩崖石刻B.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D.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5.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各地的喝茶方式又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盖碗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有共性④中华文化有多样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比利时的一位官员说:“千万条小溪汇入河流,奔腾到海,成就了海洋的丰富。由于文化的不同,人们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因为交流了解到自身的价值和彼此的差异,也惊叹于世界的博大精深。”这句话体现的道理是①文化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使文化交流成为必要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⑤任何时间、任何国家都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7.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对上述材料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8.中国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佛教在中原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中国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抻风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9.牛在农耕文化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早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动物信仰和图腾信仰中就包括了牛。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有人面牛身的神灵形象;苗族、布依族等许多民族都实行过牛崇拜;印度的《吠陀》及信仰中将牛视为神圣的兽类;古埃及氏族严禁捕杀牛等动物,认为这是他们各氏族祖先的亲族;南非许多氏族以牛为图腾;中非有的部落尊称牛为“父亲”。以上材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迪斯尼公司经典卡通形象唐老鸭诞生至今,这只穿水手服、爱发脾气、总是捣蛋的白鸭子,已从最初米老鼠的配角成为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卡通明星。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实践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C.一定社会的文化促进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D.各国文化一律平等11.现代城市构建在历史城市之上,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西安市把唐大明宫遗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城市废墟中解救出来,建设起大明宫遗址。大明宫遗址保护所遵循的发展理念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改善民生、提升城市”。这一理念体现的文化道理有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的传承决定城市的发展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12.朝鲜半岛地势狭长,偶有风吹草动,马上波及全国,如果发生战争,没有万里长征和持久战的回旋余地,因此,韩国人的危机感、不安感、焦虑感要比很多国家的人严重得多。这表现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上就是“急性子”,这种心理使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往往表现出“甘洒热血写春秋”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这说明A.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B.文化内涵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C.群体文化影响个体的文化素质D.“半岛文化”具有悲剧的气质13.2010年7月22日,冯小刚导演新作《唐山大地震》是首部转制成IMAX的非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该片真实再现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场景,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同时,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它把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相结合,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这说明①文化形态的更替是由科技进步决定的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③现代高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④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4.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力倡“大国学”。他强调:“‘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季羡林先生倡导的“大国学”,意义在于①有利于使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有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份④有利于激发中国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15.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中国人勤劳温和,日本人好学。这种差别形成是由A.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16.旅行归来,很多人会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展示他乡的精彩图片。由此可见A.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C.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交流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⒘“槑”(音同梅),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实现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体现了①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文化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发展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④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8.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9.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天道酬勤”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0.妈祖信俗是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级遗产。千百年来,出于祈福消灾、寻根谒祖的妈祖信俗为百姓所崇拜而传承至今,尤其在台湾2300万同胞中,就有1700万信仰妈祖,很多人都把到祖国大陆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谒祖进香当作一生最大的心愿。这说明()A.中华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B.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C.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D.保护传统信仰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21.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2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A.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④23.毛泽东曾热情地赞扬鲁迅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4.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25.福建南音起源于唐,形成宋,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采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且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必须A.关注其创新性B.突出其民族性C.保持其区域性D.重视其继承性26.“羌”,是甲骨文中唯一关于民族的文字,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汶川大地震让历经千年风雨的羌族遭遇劫难,在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30万羌族人口近1/10被夺去生命。为了“云朵上的民族”独特文化的接续,一场以政府为主导、羌族人民为主体的文化救援和重建行动就此展开:整合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持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习俗、祭祀礼仪,体现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如果要为这一行动确定一个标题,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A.风中羌笛,是否悠悠依旧B.羌笛何须怨,青山已不在C.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D.守望羌笛声里的灯火27.中国的文学有着千年传统,从未间断的汉语言文字,为中国文学延续着这一千年传奇。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和表达习惯,不断涌动的现实生活又给文学提供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待传统文化()A.要全盘吸收,不断发展B.要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创新C.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8.五台山这座享誉世界近两千年的佛教名山、清凉胜境,拥有世间罕见的佛教建筑群和大量的造像、雕塑、壁画、经书、音乐等文化艺术的宝库,在第33届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二处文化景观。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9.2022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透过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烟云,回首南湖红船起航90年来的时代变迁,我们深刻感受到必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①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是完全一样的③它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④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为经济建设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0.安庆的桐城产茶历史甚早,有文字记载即可溯至隋唐,而桐城小花的成名史料证实应在明朝。《皖志述略》载:“小兰花茶,是桐城特产……含有山上野兰花清香,故名小兰花”。自明迄今,已有五百多年产制历史。现代桐城人进一步将茶文化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等成为茶乡人的主要生活内容。这说明桐城茶文化①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22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0分)32.安徽的徽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地理资源优势。近几年来,某音像出版社根据文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广泛与安徽各地方剧团合作,已累积完成拍摄出版黄梅戏、徽剧、泗州戏等百余部安徽地方戏曲,年发行量达数百万盘。同时以徽文化为切入点,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安徽历史文化名人的大型历史文化片。这些措施不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拯救民族传统文化、振兴安徽地方戏曲,让更多的传统剧种以现代的传媒方式延续和流传,为徽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你对某音像出版社的做法是怎样认识的?(10分)33.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