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

MilanKundera(1929-至今)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8301

赫鲁晓夫改革8402勃列日涅夫改革8503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8504CONTENTS30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4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古巴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寨东欧八国拉美一国亚洲六国5社会主义力量壮大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1950年,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

VS冷战冷战政治:杜鲁门主义社会主义力量壮大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组织军事:华约组织政治:共产党和情报局经济:经互会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7影响:有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经济互助委员会社会主义力量壮大影响:各国经济被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802赫鲁晓夫的改革9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西望长安》中的瘸子191319401955谷物产量(人均/KG)540429524肉类产量(人均/KG)312432苏联农业发展状况——数字来源: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1.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10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开幕时,赫鲁晓夫取得党内强有力的地位。……1957年,所谓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反党集团被粉碎。此后,赫鲁晓夫夺取绝对权力。——《赫鲁晓夫回忆录》2.赫鲁晓夫地位的稳固11赫鲁晓夫

《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二.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1201020403垦荒运动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玉米运动取消交售施收购制二.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经济上赫鲁晓夫经济上:重点农业,兼顾工业材料一: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分析,大规模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材料二:1953年苏联玉米种植面积仅350万公顷,1960年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但是苏联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玉米带”。因此,不少地方农民播种的玉米一无所获,连人的口粮都受到威胁。13三.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在50年代中期,特别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变革之风吹到国家上空,人民振奋起来。”——戈尔巴乔夫“赫鲁晓夫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给社会一点儿自由,后来又拧紧了龙头……会不会因为解冻而出现冲向我们的洪水,这就很难处理!”——《赫鲁晓夫回忆录》课堂思考: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掘墓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守墓人:从根本上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14赫鲁晓夫的命运赫鲁晓夫下台1964勃列日涅夫上台1964苏联向何去处?15思维导图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赫鲁晓夫改革勃烈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6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新课导入

1955年5月14日,苏联等8国社会主义国家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1989年东欧事变发生后,华约解体。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学习目标1.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掌握他们改革的成就与局限,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3.懂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4.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简称“

”。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

,按照

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2.1950年,中苏缔结了

,加强了

的力量。知识点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

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4.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

”,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经互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主权苏联模式新政策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社会主义阵营突破经济互助委员会5.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实施

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知识点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6.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此后,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

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

;经济上,实行

。7.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

,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加速经济改革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多党制社会制度挽救苏联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叶利钦1991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阅读教材P84,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2.读教材P84-85,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3.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措施: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2.措施: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1.读教材85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2.读教材P85,说出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及实质。3.读教材P86页,简要归纳苏联解体的过程及评价。3.过程:①1991年8月19日,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辞职;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分裂进一步加快;③1991年底,苏联解体。评价: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1.戈尔巴乔夫改革总体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2.原因:①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尖锐;②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影响;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表现: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质: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苏联解体的含义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有哪些?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急剧激化3.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4.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启示?

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归纳整合中考对接1.(2018·江苏南京)“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仅仅10个月之后,科尔成为全德领导人。”材料反映的是(

)A.匈牙利的改革B.柏林墙的修筑C.德国重新统一D.两极格局结束2.(2018·山东泰安非毕业)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利更加集中;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CD3.(2018·山东菏泽)20世纪80年代,苏联为缓和美苏争霸希望改善中苏关系,当时有人画了一幅名为《毕竟,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漫画(图5),其“共同之处”主要是(

)A.都是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C.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D.都力图称霸世界B巩固练习1.以下是对经互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组织B.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C.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D.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2.对赫鲁晓夫改革评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3.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制约4.东欧剧变主要是指()A.国家名称变了B.国家的版图变了C.国家的首都变了D.国家的性质变了ADDD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A.苏联解体B.东欧巨变

C.赫鲁晓夫改革D.美苏争霸6.苏联解体是在()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7.东欧剧变的实质是()A.执政党丧失政权B.更改国家名称

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制度变化ACD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