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_第1页
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_第2页
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_第3页
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鲁迅研究笔谈

世纪的变迁本身就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时间观念。每至世纪末,人心多生惋叹,慷然慨然;即临新纪元,则又如临春温,欣然生无限希望。然而,我也只能说,希望不过是人类对于将来的一种善良想象而已,它有待于人们对过去世界自做反思,在现实社会中辛苦履道、自做功夫,而其中还会有鲁迅所说的污秽与血;并且,不一定会有革命文学家所许诺的“保障最后的胜利”。但是,揆之人类历史,思想的光耀有多少是在锁链中发生,又有多少是在花环中培育的呢?对于思想者鲁迅的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种种“后”、“新”的耳食之学流行蔓延的当代学界,“后鲁迅时代”是一个以同样的理由杜撰出来的名词。“后鲁迅”者,意味着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鲁迅可以如“告别革命”一样轻松宣布“告别”了。这不免让人想起1928年的那些以宣判阿Q时代的死刑来急切证明自己进步、先锋的革命文学家们。实际上,阿Q所揭示的国民性病症至今仍顽梗于我们这个缺少自省的民族的精神根脉中,阿Q的时代仍然与时俱进、如影随形地跟随着我们这个仍然喜欢自夸先进、文明的“盛世”。仅此而言,鲁迅身后的时代仍然是鲁迅的时代,鲁迅时代与鲁迅之后时代的沉重问题,以及鲁迅以思想者的自觉面对、承担、思考这些问题的沉重价值与意义,并非“后鲁迅时代”这样一个轻巧的名词就可以悄悄绕过去的。无论喜欢与否,超然与否,我们都必须面对我们这个尽管有所改善但疾病、贫穷、矿难、污染依然严重存在的时代,有所改革但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依然亟需改善的社会。也因此,我们仍不得不重新面对鲁迅所曾经面对的同样峻切的问题,去满怀同情地阅读他写于暗夜里的燃着愤火的文字,去倾听他在无声的荒凉大地上那一声声喑哑的战叫。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从不媚世从俗的鲁迅是不惮在虚假的“平安”中发出批判的恶声的,他因此把自己的文章称为枭鸣,并且终生奉行着这样一种抗天拒俗的自由意志与摩罗精神。这使得他往往与自己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而尤为有力者所不喜。对于任何一个存在着权力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来说,鲁迅的思想都是不合时宜的,所以他的“横站”命运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然而奇怪的是,终生反抗权力而被放逐于权力之外、不合时宜、处处碰壁的鲁迅思想在其身后被新的有力者扶持与推崇,鲁迅被解释成了处处合乎新主义的“第一等圣人”,甚或模范“小兵”,鲁迅生前备受压迫的文字经过“专家”们注释与修订后也俨然成为一部教育民众的红色圣经。在“红色圣经”模式下,鲁迅研究催生出了数量惊人而“政治正确”的注经、解经的书籍与文章。这种国家机器宣传模式的最大意义是,鲁迅的文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传播;最大的问题是,自由、多元的研究格局由此消失了,反抗“被描写”的鲁迅“被描写”成了一种合乎时代需要的公共形象,而这个形象也并不是由鲁迅自己“独立支持”的,更像是称赞鲁迅为“独立支持的大树”的一位政治领袖的高大背影。尽管反抗的是压迫的权力本身,但鲁迅的投枪还是被解释为只指向某一党派;尽管认为文艺与政治是会发生冲突的歧途,鲁迅还是被称颂为革命家;尽管只喜欢做“夜颂”式的反思文章,鲁迅研究中还是出现了大量的颂歌文章……比此更奇怪的是,许多学者参与其中,热衷其事,且不为怪者。于是,在这样“批判的继承”中,鲁迅思想中更多、更有价值的命题悄然流失了。鲁迅思想遭遇合乎时宜的修订式研究结束于一场名为“大革命”的文化浩劫之后,虽然至今仍有某些“学者”乐意为之,但似已堕入末流。鲁迅思想的重新回归鲁迅后,开始与权力渐行渐远,“回到鲁迅”、“反抗绝望”、“中间物”、“立人”、“白心”等重要命题的发现显示了鲁迅思想的复活、鲁迅研究的复兴。但是,合乎时宜的鲁迅研究是否还会“中兴”,劫难是否就此结束?我并不很乐观,只要有永远合乎时宜的“学者”在,永远能跟随时尚的“学术”在,种种合乎时宜的鲁迅研究工程、课题,我想是断不会消亡的。不合时宜并非是说,鲁迅研究可以不关注时代,用“人”、“我”垒成的墙将鲁迅与时代隔绝起来。鲁迅的思想,我以为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中最不适合为所谓学术做高头讲章的。鲁迅的思想,从来不是在沉静的书斋中完成的,从来都是指向切实的中国问题的;鲁迅的思想是合乎现代中国的思想,但却是直指问题与残缺的,是独立的、批判的,而非迎合时尚、应景时需的。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对于时代环境,怀着不满,要它更好,待较好时,又要它更好。”可惜的是,鲁迅的这种合于现代中国建设需要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恰恰消失在许多合乎时宜的鲁迅研究中。老实说,时下扬胡抑鲁的流行风气,诸如“胡适还是鲁迅”之类,我总疑心这也是“合乎时宜”的别一种表现形式。胡适与鲁迅的思想与话语方式自然有别,但许多地方比如争自由、求改革等也是相通的,可以互补,而非对立。为什么活着的后人,不能从现代中国本来就极为稀缺的这两大资源那里汲取各自所需的精神滋养,反而非要为故去的两位思想先驱你死我活的打一番不必要的擂台呢?中国的现代改革,需要胡适思想,亦需要鲁迅精神。孙郁先生曾引高远东的话说,鲁迅的精神是“药”,胡适的思想是“饭”,“饥饿的民族最需要‘饭’,但不要忘了,鲁迅这副‘药’,永远是不能或缺的。”我以为这才是胡适所说的“持平之论”,才是胡适一生所信奉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精神。遗憾的是,一些独尊胡适的学者,丢弃的不仅是假想之敌鲁迅的精神遗产,还有自己偶像胡适的思想精义与神髓。退一步说,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在现代中国弥足珍贵,终生扮演的却更像一个古老的帝王师的角色,与统治者的暧昧关系,是否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而在胡适止步的地方,鲁迅与权力彻底决裂、反抗奴役的在野精神,是否也可以借鉴呢?看一看中国当下文坛与影视界歌颂帝王、权力的主旋律漫天飞舞的现象,胡适的适时登场,我总觉得这也是其中合乎时宜的思潮之一种。胡适研究其中不乏真诚严肃的研究者(比如虚设了“胡适还是鲁迅”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的谢泳先生,在资料研究方面就很让人佩服),我所忧虑的是被人普遍忽视的话语转换背后的权力关系,在人们转而崇拜新的知识偶像时,鲁迅是否就是一个需要抛弃的牺牲与代价?我们应该抛弃鲁迅思想中曾被扭曲的权力阴影,但是否也要恢复、寻找被权力阴影所扭曲的鲁迅的本真思想?而在轻率、浮薄的顾此失彼中,曾经合乎时宜的鲁迅研究中所流失的知识分子精神,是否也会在合乎时宜的胡适研究中同样流失?而厌弃权力世界的鲁迅被合乎时宜的学者所厌弃,这与他曾经的被权力所亲近的研究热潮是否也存在着默契与一致?如果是,那么,下一个又是谁?谢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肯定自由主义的传统,不意味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缺点,他们的毛病是很多的。这一两年人们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优点多了一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命运太悲惨了,为了恢复失去的传统,多说他们的一点好处,我以为并不过分。”这句话本身并无问题,不过需要补充的是,鲁迅一瞑之后所遭遇的被权力垄断解释的命运同样寂寞,同样“悲惨”,鲁迅的精神传统在表面的光荣中也同样严重地流失了。五四以来所奠基的中国现代思想传统在整个儿被颠覆后,都需要恢复,都需要重建,胡适如是,鲁迅亦如是。“为了恢复失去的传统,”多说说胡适是“并不过分”,而多说说鲁迅我以为也“并不过分”。“过分”的只是某些学者用胡适来遮蔽鲁迅思想价值的翻云覆雨与轻薄恶劣。孙郁先生说:在现在,“能真正提供精神自由和反奴役意志资源的,也许只有鲁迅。在灵魂的深与思想的深上,鲁迅是一座高峰。他矗立在那儿,提示着人们去注意新的主奴关系的生成。如果说中国的知识界缺少什么,我们与鲁迅的距离有多长,那么所欠缺的就有多长”。这句话很中肯,也很沉痛。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鲁迅,试图走近鲁迅,“成果”可谓夥矣,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人从精神上真正理解了鲁迅,走近了鲁迅?而如果我们不能从精神深处亲近鲁迅,在内心世界与他沟通、对话,达成心的理解与同情,又何谈研究、反思与承扬?当鲁迅所曾面对的问题依然迫切、严峻,当鲁迅的思想遗产亟需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恢复与解释时,对鲁迅思想的种种有意无意的误读让我们却依然感到一种遥远的隔膜,这是很可哀的。在当下这个时代,知识界与鲁迅的隔膜,说明的只是我们的欠缺,而非鲁迅所欣幸的超越。当我们在这个时代去有意识地选择背离鲁迅时,不是鲁迅所期望的速朽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是面对贫穷、苦难与黑暗,我们选择了转身背对与闭眼睛;当我们从鲁迅的为沉默的底层大众去揭示人生病痛,转而津津乐道属于自己的博导名声、房子与车子的问题,这是知识者又开始踱进玻璃洋房吃糖果、受优待的夸夸其谈的光荣,也是渐离大众、遗忘良知的耻辱。当我们重新反思如何研究鲁迅这个问题时,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己:七十多年前,鲁迅身犯被权力捕杀、查禁的危厄在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还能否记得?我们在耗费心血写下浩浩数卷的鲁迅研究文字时,在纸页之外,是否同时也留下了他的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当公众的鲁迅印象还是过去的权力时代所描画的一个苍白的政治形象时,我们是否还在重复过去合乎时宜的涂抹角色?当我们与自己的内心有了对话与反思,才会在自己的内心与鲁迅有对话、有反思,也才会对鲁迅的思想遗产真正有所承继、有所反思,在鲁迅止步的地方,发现问题,寻索意义,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界只有回到自己,才有可能回到鲁迅,当我们能真正回到鲁迅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才真正找回了自己。如此,知识界也许才能少一些鲁迅所厌恶的“伪士”、“做戏的虚无党”,多一些真正的学术与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