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_第1页
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_第2页
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_第3页
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_第4页
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律促进个性发展一辨稿子+攻辩小结(自己整理的)一辨稿子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在这个赛场与大家共同探讨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分析一下辩题。促进:推动使向前发展,一点点的促进也叫促进。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普遍存在的精神面貌,从个人来说,它所反映的是每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同判定以及追求。再看辩题中的发展,所谓的个性发展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像好的方向发展。纪律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我从三个大点来阐述这个辩题:第一:纪律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和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促进了个性的发展。正因为纪律有强制性,他才能对不良的个性进行强有力的矫正,而当纪律参与到不良的个性发展时,只要这个不良个性的载体意识到了纪律,这个不良个性就会优化转变,因而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纪律起着传递社会价值,集体价值的作用,让我们从社会正义的角度上,明辨是非,为我们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纪律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在个性所反映的是每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同判定以及追求。而转化为内在约束里的纪律更是对优良个性的一种坚固,更促进个人对自身个性的发展。第二:纪律保证了人的自由从而促进个性发展。一个人能表现个性,其前提是这个人拥有自由。如果没有自由,那么一切个性都无从谈起。而正是纪律保证了人的自由。马克思说过:“纪律的创立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独立,自由。”柏(bo)拉图也曾说过:“纪律是自由的保姆。”这些,都说明了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不会是单一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纪律与个性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第三:纪律促进个性发展,具有适应性和可变性。如果某条纪律阻碍了人们的个性发展,它就会被修正或淘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忠君”的规矩,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这样的纪律或是规矩早已被现代的自由所取代。正是因为纪律的发展性个性才得以更加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纪律像是引导个性发展的风筝线,使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朝向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果农修剪树枝也是为了让树木能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对方同学可能会说,纪律限制了人们的诸多行动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但还请对方同学在待会的论证中首先明晰行为与个性的具体关系,是否限制了行为就等同于限制个性发展;同样的,自由永远是有限制条件的,对于发展而言,是否有了纪律的规范就能等同于限制,就能否定纪律对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纪律会促进个性发展。攻辩小结谢谢主席,下面有我来做我方攻辩小结:1、对方辩友偷换概念,诚然个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由,但是那是在不损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的,而不是无秩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比赛,虽然有规则的限制,但是任然让我们每一个辩手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发扬个性。对方辩友一直说:“纪律会限制个性的发展”,按照对方的逻辑,个性的发展就是指违法乱纪啰?2、个性是相对的,共性则是绝对的,如果没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条条框框体现出人们的共性,那么个性又是从何而来呢?也就是说有了共性才能有个性,对方辩友一再否定纪律对于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是同时也在自己打自己的脸呢?3、对方辩友,无论是学校还是军队还是我们今天的比赛都有一定的纪律规范。因为只有规范了不良因素的不良行为,才能呢个让每个人有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纪律对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吗?4、焚书坑儒(这一类事情的代表,到那天不一定会提出来要灵活善变不要照着念!!)确实造成了很对不良后果,但是对方辩友目光过于短浅。这种情形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失一个规范统治者行为的纪律。当然就没有给这些人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所以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正规的纪律来约束。5、对方辩友逻辑混乱,我们所强调的是“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那些不良的个性也是个性,我们并没有否定不良的个性不是个性的说法,我们只是不赞同个性的不良属于发展。积极地,向上的变化才能叫做发展,而对方辩友口中的说辞不是我们可不敢苟同哦。。。。。。你可以根据他们提出的东西再添加一些东西进来。。。综上所述,纪律对于个性的发展是导向,是保障,是必要条件。请明确,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的个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个性,那是人性的倒退,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纪律促进个性的发展。第二篇:物理必修2总结(自己整理的)5700字期末总复习(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Ft?方法:合成与分解:????mat??Fn?man????平抛运动??F?mg,a?g,v0水平?v??水平?v?分?:0曲线运动?运动???v竖直?gt????F与速度垂直,大小恒定?匀速圆周??|运??动???F?mv2R万有引力定F律?Gm1m2R2——天体运动、人造卫地星球轨迹运动1.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2.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ΣFt只改变质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ΣFn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4.平抛运动: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速度:vx=v0,vy=gt,vt=(v02+v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gθ=gt/v0;位移:x=v0t,y=gt2/2,s=(x2+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ɑ角,tgɑ=y/x.轨迹方程:y=gx2/2v02为抛物线。在空中飞行时间:t=(2h/g)1/2,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水平最大射程:x=v0t=v0(2h/g)1/2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5.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2)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Δs/Δ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线速度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3)角速度ω、连接质点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φ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ω=Δφ/Δt,数值上等于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单位是弧度/秒(rad/s),角速度也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之间有的关系:质点转一周弧长s=2πr,时间为T,则v=2πr/T角度为2πω=2π/T由上两公式有v=ωr,ω=v/r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着,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4)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时时刻刻指向圆心,即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n=v2/r=ω2r。5)向心力F=ma=mv2/r,或F=ma=mω2r,方向总指向圆心。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6.万有引力与天体、卫星的轨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设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物体之间距离为r,则F=Gm1m2/r2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天体质量及运动分析,宇宙速度与卫星轨道运动问题分析依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F=mv2/r、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常用近似条件:将有关轨道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引力F=mg=mv2/r(g随高度、纬度等因素变化而变化)。7.宇宙速度:(1)线速度:设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r就是卫星轨道半径,环绕线速度为v,卫星质量为m。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GMm/r2=mv2/r由此得到环绕速度v=(GM/r)1/2对所有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由轨道半径决定,与卫星质量,性能因素无关。r=R+h,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r(h)越大,环绕速度越小。(2)角速度:由ω=v/r有ω=(GM/r3)1/2(3)周期:由ω=2π/T得T=2π(r3/GM)1/2角速度和周期均由轨道半径决定,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由环绕速度公式v=(GM/r)1/2r=R+h,当高度h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有v=(GM/R)1/2这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又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gmg=mv2/R可得v=(gR)1/2把g=9.8×10-3km/s2和R=6.4x103km代入上公式,得到v=7.9km/s,这是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也是使一个物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须的最小发射速度.我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VI=7.9km/s第二宇宙速度: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将落回地面;当发射速度大于v=7.9km/s,卫星将在不同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动。当发生速度大于等于11.2km/s时,物体将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人造行星或飞向其它行星。所以11.2km/s为第二宇宙速度。VII=11.2km/s第三宇宙速度:当物体的速度达到16.7km/s时,物体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16.7km/s为第三宇宙速度。VIII=16.7km/s(二)动量与动量守恒知识结构动量p?mv??合外力为零动量变化?p??动量定理Ft?p?p?p?0;动量守恒p12?p1'?p2'条件?内力远大于外力冲量I?Ft??(对质点)|(对系统)??某方向合外力为零F?ma?m(vt?v0)/t1.力的冲量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I=Ft矢量:方向--当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过程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与力作用的一段时间相关单位:牛秒、N·s2.动量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p=mv矢量:方向--速度的方向状态量: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动量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3.动量定理ΣFt=mvt-mv0动量定理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质点在合外力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的一个运动过程。定理表示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决定并量度了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矢量性:公式中每一项均为矢量,公式本身为一矢量式,在同一条直线上处理问题,可先确定正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矢量的方向,按代数方法运算。当研究的过程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急剧变化(打击、碰撞)时,ΣF可理解为平均力。动量定理变形为ΣF=Δp/Δt,表明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物体动量变化率的大小方向,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4.动量守恒: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可用数学公式表达为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Δp=0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守衡”定律的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上式均为矢量运算,一维情况可用正负表示方向。注意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作用的成员的动量均可能在变化着,但只要合外力为零,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合总保持不变。注意各状态的动量均为对同一个参照系的动量。而相互作用的系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5.怎样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衡?动量守衡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一般研究问题,如果相互作用的内力比外力大很多,则可认为系统动量守衡;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衡。注意守衡条件对内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对系统状态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观、高速系统,也可以是宏观、低速系统。而力的作用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作用,可以是间断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抛接球过程。综上有: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快慢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大小。物体到底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状态。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了多少取决于--(1)力的大小和方向;(2)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实验表明只要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一定,它引起同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决定和量度力的某种作用效果--冲量。系统的内力改变了系统内物体的动量,但系统外力才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三)能量和能量守恒知识结构ΣW总?ΔEk(对质点)?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W?关系Σ其它力=ΔE机械能?在能的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的转化和守恒??????恒力的功W?Fscos???功???一段时间内的功W?Pt????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功??动能变化????P?W?????功率????平均功率??t?P平均?Fv????平均?????瞬时功率p?Fv??????势能?重力势能??能??机械能???弹性势能????动能????内能、电磁能、化学能、原子能??1.功的两要素:??力F?沿力方向的位移s功是一个过程量,与力在空间的作用过程相关。恒力功的计算公式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重力功、弹力功与路径无关。功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P=W/t。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W=Pt,这时可能是变力再做功。推论式:P?Fv(v//F)??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P为瞬时功率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决机车牵引功率问题,常设有以下两种约束条件: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3.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电磁运动--电磁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机械能???势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Ep=mgh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大小由形变及物体本身性质决定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都是状态量,如动能由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由形变状态决定。都具有相对性,物体速度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果,相应的动能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动能。势能相对于不同的零势能参考面有不同的结果,势能有可能取负值,它意味着此时物体的势能比零势能低。4.动能定理: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动能定理对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它力。等式右边为所研究的过程(初、末状态)中质点的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表明,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一般简化为物体;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