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1页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2页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3页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4页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准复习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稷下学宫复原图本课的时空坐标教材章节页码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P9—P13纲要下选必1第1课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P3选必2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粮食生产P6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19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P35选必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2本课相关联的知识点本课的单元学习目标学习要点水平1—2学习目标水平3—4学习目标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读图,能够说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时空分布;能够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表现;能够结合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运用文献记载说明变法内容蕴含的历史进步性能够运用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政治形势、阶级关系、思想活跃等状况,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阐释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潮流的必然性。孔子、老子学说与“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能够结合诸子百家的原典文献,说出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的重要主张;能够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能够结合历史和现实,阐释“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认识诸子思想是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体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时间起止与孔子编订鲁国史《春秋》时间相当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因此时诸侯国之间不断攻战而得名。也因刘向编注的《战国策》而得名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读图,能够说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时空分布2.能够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表现水平1—2学习目标一、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3.能够结合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运用文献记载说明变法内容蕴含的历史进步性一、政治大动荡——列国纷争1.诸侯纷争(1)背景:东周时礼崩乐坏,周王室控制力削弱,诸侯势力坐大→争霸兼并。(2)表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自诸侯出→(战国)自大夫出。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实质是奴隶主之间的争霸战争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战争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家分晋被视作春秋战国分水岭。(2021重庆1)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 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 D.儒家思想的影响√春秋列国形势图(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观察两幅地图,概括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变化:①诸侯国数量减少: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②北方出现长城;③一些少数民族消失,逐渐融入华夏族。趋势: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匈奴成为北方边境主要威胁;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夏分布更为广泛。1.形成: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②战国时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2.影响: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加强民族交融加强华夏中原(自称华夏)

春秋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开始形成。——顾德融《春秋史》

华夏文明的先进性:生产力先进(农耕文明);文化优越(礼乐);制度优势(分封、宗法制)

“中国古代思想家讲华夷之别,多从地域(如‘中国与四夷’、‘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语言,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与心理(如‘诸夏亲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等方面立论,而从不诉诸种族。”二、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

春秋时楚人以蛮族自居,楚国贵族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屈原的《离骚》开篇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意为“我是先帝高阳的后裔”。高阳氏又称颖顼,相传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是中原华夏族公认的先祖。上述材料说明A.楚人与华夏人的民族起源不同 B.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分化严重C.屈原借古代帝王抵抗秦的兼并 D.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出现√1.小农经济的出现(1)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犁牛耕”推广。(2)水利灌溉工程修建春秋牛尊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垄作法战国秦国:成都都江堰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战国秦国:陕西郑国渠三、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朽的土族。形成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渐普及;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地位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评价初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晚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知识拓展延伸】:小农经济秦国·关中平原秦国·四川盆地楚国·安徽治淮吴国·邗沟(运河)4123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井田制逐渐瓦解。春秋鲁国初税亩官方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战国商鞅变法以法律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阶级关系变化:旧贵族势力分化,部分没落,部分变为新兴地主阶级。社会上出现自耕农等新阶层。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注意: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会促使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分化和矛盾。3、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化:(1)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政府直接经营;产品精美;世界领先。至明朝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民营手工业私人自主经营;市场流通;主要供民间消费。春秋战国受到鼓励,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贡赋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出售。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4、快速发展的商业:

(1)货币流通广泛。(2)中心城市繁荣:各国都城都设市,出现商业区。(3)突破: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不少工商业主聚集大量钱财。

2006年,北京广安门内大街出土窖藏战国货币两罐,内含包括赵国直刀、燕国明刀、三晋及燕的方足布等战国货币三万余枚,大概有70余种。发现有所谓新品种,如丰子、丰邑、武平类方足布等。——黄锡全《近十余年先秦货币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材料表示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种类丰富;商业繁荣,交易量较大;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吕不韦者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范蠡吕不韦(2020·全国Ⅲ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2.目的:富国强兵1.背景/原因:(1)经济:生产力↑,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2)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要求变法。(3)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实现富国强兵和大一统的要求。(4)思想:受法家变革思想影响。四、社会大变革——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集列国变法之所长3.代表: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前594年,鲁国“初税亩”4.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度,授田百姓;(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政治:④废分封,普遍推行县制,君主任免县令加强中央集权。军事:⑤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军功爵制/二十等爵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为田开阡陌封疆”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战国策·韩策一》知识链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政权。【贵族政治】(贵族政治必然会随分封制衰落、血缘关系淡化、王室式微而渐趋崩溃)2.举荐和军功授爵制:尚贤思想兴起,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职。4.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社会治理:⑥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⑦移风易俗;

⑧制定严密户籍制度,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文化:⑨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书籍,制《秦律》轻罪重罚。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汉初儒生贾谊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荀子思考:贾谊与荀子对“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贾谊基于儒家礼治思想,批评商鞅舍弃礼义,专用法制,破坏了家庭伦理关系。

荀子基于法家法治思想,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整个社会顺从法制,颇有古风。4.商鞅变法:(3)影响

进步:政治上:一定程度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在地方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军事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局限:轻罪重罚,严刑峻法,一定程度上加重剥削,激发民众反抗情绪;压制工商业的发展。(2019·全国Ⅱ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1.能够运用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政治形势、阶级关系、思想活跃等状况,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阐释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成为潮流的必然性。水平3—4学习目标一、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重点探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与政治的关系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公田抛废、私田开辟生产力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阶级关系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政治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水平1—2学习目标二、百家争鸣1.能够结合诸子百家的原典文献,说出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的重要主张;2.能够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特征,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时代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私田制出现。(2)政治: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变法。(3)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各国变法,重用士阶层。

士原是西周时期贵族的最低阶层,拥有一定数量的“食田”,受六艺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以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以作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礼贤下士》《毛遂自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孔子老子学派儒家道家理想社会主张恢复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主张回归小国寡民的时代政治主张用“仁”、道德治理国家,维护礼制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他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推动私学发展承认制度应随时代有所改良哲学思想:“道”为万物本源;辩证法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观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派别代表主张代表阶级儒家孟子提倡“仁政”;民贵君轻;人性善;先义后利;养浩然正气;制民恒产;勿夺农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代表新兴地主阶级道家庄子齐物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逍遥观(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顺应自然没落奴隶主贵族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天志明鬼(坚信鬼神会赏善罚暴)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3、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4、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5、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儒家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