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初中)道德与法治-章节练习题-第三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第三节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单选题]1.某(江南博哥)教师在讲述《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课时,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大巴车上的故事”:大巴车的电视上正在放映二人转演出,演员口中说着低俗下流的段子,而车上观看的旅客大致有两种反应,一种十分投入地观看并大笑,另一种则撇嘴不屑观看,再看这两种人的行为衣着,也大相径庭。对本课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B.教师根据地域特色开发课程资源C.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D.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开发课程资源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材料中的教师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加工成课程资源,用于讲述《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课,体现了该教师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单选题]2.某教师在讲授“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时,课前以两位同学面对考试所产生的不同情绪的片段进行课堂导入,这位老师采取了()方式。A.情境式导入B.材料式导入C.问题式导入D.衔接式导入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所谓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教师利用两位同学面对考试所产生的不同情绪作为情境来进行导入,体现了情境式导入的特点。[单选题]3.下列与“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属于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A.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B.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C.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D.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属于能力目标,A、C两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B项属于知识目标,D项属于能力目标。[问答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根据流程图,指出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要经历哪几个环节?(2)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什么要捕捉与利用学生资源?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我们可将对学生资源的捕捉与利用过程分解为以下环节:产生与表现环节、发现与捕捉环节、分析与使用环节。学生资源的自发生成到利用为一条主线(主动资源的产生利用):学生资源显现——教师发现后捕捉——教师分析(或学生分析)、判断价值后利用;学生资源的被动生成到利用为另一条主线(被动资源的产生利用):在教师的有意激发下学生资源显现——教师发现并捕捉——教师分析(或学生分析)、判断价值后利用。两条主线后有一共同分支,即在处理结束后可能还会有再设计环节(进入下一个学生资源的生成捕捉和利用阶段),教师在一次资源捕捉利用后再设计,促使二次学生资源生成,教师再分析、利用。(2)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不应仅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更应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审视和发掘。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鲜活性,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探索经历的过程、结果及感受的多元性,都是弥足珍贵的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要研究一般学生和特定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体验、学习兴趣,而且要兼顾他们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另外也要特别注意捕捉、开发和利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显现出的课程资源。须注意,学生资源的产生有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主动资源是由学生自觉或自发产生出来的资源。[问答题]2.以下材料是某教师在讲授《拥抱美好未来》一课时所确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21世纪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学生认识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感受到社会发展需要个人智慧,更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意识到终身学习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典型事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观看视频培养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事例分析、课堂参与活动,培养积极的心态,树立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学习中领悟到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问题:结合材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即预期学生身心诸方面发生的变化。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一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总目标和对本课的教学要求;二是依据本课本节本框的具体教学内容;三是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往届学生学习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具体来讲,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1)目标设计内容要全面,并具有针对性。(2)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3)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具有可测评性。[问答题]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我知我家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它与家庭有关。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我们要认识自己的家,特别是了解自己的父母。要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我爱我家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视我们为掌上明珠,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在世上的多种爱中,至深至纯的爱是母爱和父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爱、永恒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只要留心,我们随时可以体验到这种爱。学会感受爱、奉献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难报三春晖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要求:(1)请写出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2)请针对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简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父母之爱,从情感上更加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进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能力。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回忆、举例说出父母之爱的事例,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教学简案】环节一:课程导入借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一诗,探寻父母给与我们的爱,从而导入新课《爱在屋檐下》,感悟亲情,回报父母。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父母之爱1>.孕育之爱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前两联:“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教师提问:短短两句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孕育之爱的事例。教师:虽然父母的具体做法有不同,但父母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欢喜、期盼。我们把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爱叫“孕育之爱”。2>.养育之爱教师与学生感受接下来的四句诗:“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养育之爱的事例。教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包括经济上巨大的付出,还包括父母对我们生活冷暖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把这种爱称为“养育之爱”。3>.培育之爱出示图片:2013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身患绝症,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只为给孩子留下学费。教师提问:姚妈妈对子女的又是哪种爱?——学生回答教师:父母特别关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希望我们品行端正、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对我们的这种精神上的关怀就是“培育之爱”。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我的父母是怎样培育我的?视频:抗战将领家书思考:抗战将领对孩子的爱与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否一样?——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抗战将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信念。二、回报之爱说文解字:教师与学生观察古今“孝”字的写法,并了解“孝”的寓意。视频播放,进一步理解孝。教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典范,更有时代的楷模。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古诗:“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交流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诗的最后三句:“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教师:面对父母之爱,不做小燕子、不做刘叟,我们应怎样做?——学生交流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概括孝敬父母的做法:从行动上帮助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从态度上尊敬父母。环节三: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借助《燕诗示刘叟》共同学习了《爱在屋檐下》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过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孕育之爱、养育之爱、培育之爱,从而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进而关爱他人、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答题]4.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片段教学设计。正文如下: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被人欺负了,有人斥责欺人者;受委屈了,有地方鸣冤申诉;被侵权了,有法律制裁侵权者;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没有正义,善良就会被践踏,邪恶就会肆虐,整个社会就会陷入黑暗和混乱之中。所以,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在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到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请依据上述教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本教学内容的能力目标。(2)写出本教学内容的板书提纲。(3)围绕“对正义的认识”,设计一个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1)能力目标:能够辨别正义和非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在今后生活中的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活动主题:正义之我见活动目标:能够深刻理解正义的含义,辨别正义和非正义。活动准备:准备视频,确定分组标准,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活动过程:①指导学生进行分组、选组长。②学生按教师指导进行有序分组,并自觉进行有序发言、讨论。③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小组评价及个人评价)。成果反馈:学生以总结报告形式提交。[问答题]5.根据以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理想,自强的航标要成就一番事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既可能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既可能是技术方面的,也可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既可能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内在的。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方向,有了进取的不竭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为人生的理想执着追求,是自强者的共同特点。真正的强者确立了目标以后,就会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直到成功。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的不爱思考、有的做作业马马虎虎、有的怕吃苦、有的懒惰、有的缺乏耐心等。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天赋,都能有所作为。许多人碌碌无为,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志薄弱,不能克制自己,不愿意抓紧时间学习和工作,不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牺牲眼前的享乐,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自强的人都会面临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只有战胜它,才能自强,才会进步。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根据自己的长处、天赋、兴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问题: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2)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3)立志做一个自强的人。2>.能力目标(1)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2)提高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知识目标(1)懂得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2)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教学重点】自强的含义、作用和意义。【教学难点】战胜自己弱点的方法,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人播放视频《“篮球女孩”钱红艳的故事》(4分钟)。教师提问:钱红艳的事迹哪里让你感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生要面对很多不如意,甚至要面对苦难,要迎接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竞争,还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同样需要自强的意志品质。环节二:讲授新课1>.理想,自强的航标说一说理想在小辉成为当地的“苹果大王”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理想与自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正是由于小辉有理想,才能不顾家庭的反对,不怕困难,在果园里艰苦奋斗,最终成了有名的苹果大王。所以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其次就是执着地追求理想。2>.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教师:通过老师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阻碍着我们实现做自强的人的梦想。请同学看以下几个关于“篮球女孩”的情景漫画。问题:篮球女孩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弱点的?设想如果她不去克服自己的弱点,结果会怎样?对于自己的弱点。你是怎么克服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如果选择放任自我,我们可能终生碌碌无为,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只有战胜它,才能进步、自强。3>.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教师:克服弱点。还需要我们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短处。这使我想到一个故事。(刘伟的故事)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故事中,你了解到刘伟面对波折他是怎么做的?刘伟用脚弹琴最终成为钢琴师,你认为他是怎么做到的?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面对,学会扬长避短,坚持不懈。环节三:巩固提高“少年当自强。少年能自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树立自强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环节四:课堂小结(略)[问答题]6.根据以下内容完成教学设计。(1)维护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学简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树立终身学习观。2>.能力目标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的能力;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3>.知识目标了解受教育权,要明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依法维权。【教学重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学难点】理解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小故事:一个小女孩,为了让自己的哥哥去上学,自己辍学回家养牛。提问:小女孩的做法对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虽然从情理上讲小女孩的做法成全了哥哥上学的愿望,但是从法律上讲是不对的,因为受教育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小女孩既没有珍惜自己的权利,也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环节二:新课讲授1>.维护受教育的权利情景材料1: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小梅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小梅的“遭遇”说明有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受到侵犯。这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情境材料2:有一所小学,校方一个学期除了向每位学生收取135元的书本费、杂费、报名费以外,还要收报纸费、药费、考试费,并为乡里代收每年50元的“普九费”。100多名学生因交不起或不愿交“普九费”而退学。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这表明有不少学生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学生讨论)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2>.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情景材料:小明不想去上学,他认为读书是他的权利,他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可以不去。小明的观点对不对?(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小明的观点是不对的,他只是认识到读书是一种权利,而没有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义务。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2)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3)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小结作业】略[问答题]7.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说明,许多失败都与自负或自卑有关。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自信就是成功之基。这是因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其实,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自负和自卑的人永远也无法燃起成功的火焰。自负者之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都会使他们远离成功。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例如,乐观。一般来说,对于结果不甚明朗的事情,自信的人能沉住气,相信自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目标逐渐清晰,对完成任务充满希望。面对困难与失败,不轻言放弃,而是轻松地告诉自己,我又找到一个远离失败接近成功的通道。没有这样的乐观与希望.很多事情就会半途而废。又如,进取。自信的人更看重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快乐不是来自表扬与嘉奖,而是来自绞尽脑汁攻克难关后的豁然开朗。这是一种精神的兴奋与喜悦,是激励自信者不断思考、不断奋斗的动力。再如,专注。自信的人目标明确,主次分明,不会感情用事,不会被与任务无关的事情所干扰。因此,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心无旁骛,没有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全力以赴。他们用平静的心态,真诚的合作做事情。因此,他们把内耗的精力降到最低,使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最高。他们最自信,也最有希望成功。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进取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所以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要求:(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2)围绕教学目标,写一份教学简案。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参考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和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优势。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逐步找到树立自信的方法,能在对自我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塑造一个自信的自己。3>.知识目标理解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懂得自信的心理品质——乐观、进取、专注有助于成功。【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国家运动员孙杨在里约奥运会男子200m自由泳比赛前被记者问到是否有信心赢得比赛时回复了一句:“我是王”。师:孙杨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冠军,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什么样的品质?生:自信。教师总结:自信是成功人士的必备品质,是成功的基石。(板书课题: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环节二:合作探究.新课教学探究一:“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情境一:请一个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问:是什么导致兔子输掉了比赛?生:自负和自大。情境二:小红比较胖,从来不穿裙子,也从来不跑步,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也很少主动和别人交流,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问:是什么导致小红变得孤僻起来?生:自卑。师:自负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子,请大家说一说自负和自卑的表现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自负和自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探究二:自信有助于成功播放国家运动员孙杨的个人经历以及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的视频。问:因为自信,孙杨夺得了世界冠军。那么,自信者的身上有哪些有助于成功的心理品质呢?学生每四个人一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下台巡视,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束后,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的汇报基础上总结:自信者乐观、进取、专注,正是由于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信者才可以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环节三、情感升华,巩固提高用PPT展示古今中外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2)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3)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师;你还能说出哪些关于自信的名言警句或者人物故事?学生自由回答。环节四:共同小结、布置作业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自负和自卑的人会远离成功,自信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乐观、进取和专注的良好心理品质,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作业: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每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另外,请同学在下节课自愿分享自己的人生格言,并说明理由。[问答题]8.依据教材内容进行片段教学设计。成功的大门向来是朝着每个人敞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有坚强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磨砺出来的。磨砺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每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尝试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行,这样加强管理,坚持下去,形成习惯,就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学习、娱乐、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好,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必定要经过艰难、困苦和不幸的磨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觉地、适当地在艰苦的生活和环境中锻炼自己,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适当干一些体力劳动,主动承担一些“苦差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爬山和探险等活动,都有利于我们体验艰苦,增强意志力。请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确立本目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道体现本目教学内容的单项组合选择题。(3)围绕“磨炼意志,学会坚强”,设计一个学生体验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参考答案:无参考解析:【参考设计】(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选择坚强,磨炼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懂得坚强的意志对自己的人生意义重大。能力目标: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增强磨砺自己意志品质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明确目标;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2)全国首位时代楷模朱彦夫14岁参军,身经百战,3次立功,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他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却坚持实现了生活自理。材料告诉我们()。①做人要自信、自立、自强②要挫而不折,积极进取③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题目中时代楷模朱彦夫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却坚持生活自理,说明他自立、自强、自信,能够战胜挫折,具有坚强的意志,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符合题意。(3)活动:“走进意志银行”①学生小组交流:了解和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现状,查查自己的“意志银行”里都储存了哪些坚强或懦弱的意志品质?师生交流:有无坚强意志所产生的不同结果。②学生:阅读课本中“齐白石的故事”。思考并回答: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为什么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教师引导:成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不断克服通向成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坚强意志是获得成功的保证。[问答题]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有梦就有希望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要求:基于上述内容,请你设计本课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