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文学类文本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文学类文本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文学类文本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一组诗歌,文本内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贯穿的精神主旨可视为主题所在。而贯穿于整组诗歌的就是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关心所在。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第一个层面,文士在诗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诗十九首》实际上是在谈论人生的痛苦。整组诗的开篇就是“行行里行行,与君生别离”,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这组诗对别离之情有生动的描绘和展现,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感情基调低沉哀婉。《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这一点从很多汉乐府诗歌中也可见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如 “远行客”“飙尘”“朝露”等,他们还以“涧中石”“金石”来作比,突出人生短暂。这种浓郁的悲哀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如“三曹”的诗歌中也有对这种心态的抒写和表现。第二个层面,《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文士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正如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圣贤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长生为虚妄后,他们愈发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现实人生。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一致选择。白昼短暂,尚有黑夜可以利用,故而要秉烛夜游。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享受人生抱有极大热忱。这种幻灭感促使他们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第三个层面,文士在人生幻灭之后还要追寻朴素的人生。因为意识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不朽,转而去追求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中安宁而平淡的日常,成为了他们向往的心灵归宿。他们反复歌咏“愿为双鸿鹊,奋翅起高飞”“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举案齐眉、长相厮守成为了文士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别离尤为敏感,也对其进行了反复书写:“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离别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正如诗中所写的“思君令人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文学中的离别书写始终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同时,离别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歌咏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这正是它充满永恒魅力的原因所在。(摘编自文晨曦《〈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古人对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有很多议论,时至今日,学界依然存有不同看法。《古诗十九首》笼罩着低沉情绪,反映出汉末士人感伤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人生不朽是遥不可及的,安宁平淡的日常生活是古代文士真挚的愿望。本文作者认为,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贯穿于《古诗十九首》中,应是其主题所在。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文章开篇提出总观点,然后将总观点分成三个层面来论证《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文章大量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句,论据充分翔实,论证观点有力,让人信服。文章多用比喻论证,如用“飙尘”“朝露”“金石”等作比来说明人生短暂,形象具体。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三层环环相扣,论证逐层递进,脉络清晰。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充满永恒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人生是其根本的关心所在。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长时间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汉末文人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使他们渴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选择及时行乐,享受现实人生。

《古诗十九首》反复书写离别,对离别的悲伤情绪的体悟和抒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TOC\o"1-5"\h\zBC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曲解文意,“反映出汉末士人感伤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错误,原文说的是“《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并未局限于“壮志难酬”。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文多用比喻论证"错误,偷换概念,不是本文多用比喻论证,由“《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可知,是《古诗十九首》诗中多用比喻修辞手法。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B.“……长时间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理解错误,“人生莫大的无奈”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