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四)九年级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测试范围:人教版绪言——第八单元.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麻回。弟I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C-12 0-16 Ca-40 C1-35.5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铁矿石炼铁C.瓷器打破 D.苹果榨汁.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 D.大量开采化石燃料缓解能源危机.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巳尹稀盐酸 L⅛J.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下列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 B.金刚石C.铁 D.氯化钠.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银、洁净的空气 B.生铁、大理石C.干冰、可乐 D.金刚石、冰水混合物.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意义正确的是( )20:2个氧分子N2:2个氮原子Fe2+:一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其中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 )A.COCO2 B.SO2CO2C.NO2SO2 D.O3CO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净水剂--吸附性B.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C.石墨--做电极--优良的导电性D.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可燃性.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3O10)会引起水域含磷量升高,造成环境污染,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3+2C.+3D.+5.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B.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CO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再通CO气体D.用量筒量取IO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IO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下列替换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C.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分别将CO和CO2两种气体仅与下列物质接触,不能把CO和CO2鉴别开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灼热的氧化铜C.水 D.紫色的石蕊试液.2021年4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氮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氮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关于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属于金属元素 B.氯的元素符号是HeC.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g D.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T反应前质量/g120152反应后质量/gm2908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过滤可以把硬水转化为软水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9.下列归纳和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B.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完全相同20.亚油酸具有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及血脂的作用,它的化学式为C18H32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亚油酸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化合物B.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有50个原子C.亚油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4D.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氧分子第II卷二、填空题(共23分).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笳气;(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3)n个硫酸根离子;(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H宣1..-0082He氮4.0033Li-锂6.⅛414Be钺5.0125B硼10.81βC碳L2.0L1NL4.0L8O氧16.009FM19.0010Ne氯201K11Na12MgKV14Si15PLSS17Cl18⅛钠镁铝硅⅛硫氯≡22⅞9工431加一9828一093仇973工0635453殳%(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o(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4)含有原子序数为1、7、17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o(5)化学符号20H-表示的意义为o.(1)碳单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物质之一、图中①、②、③对应三种碳的单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分别为金刚石、石墨和Cf.的结构示意图。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通常用来,而石墨具有导电性,通常用来作,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O①(2)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Z的化学式②写出YT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3)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t∙8 /1鬻甲 乙 丙O氧原子.高铁已是我国的名片。结合如图所示信息回答问题。,车窗《玻璃)铁轨《镒钢I电刷寸石墨)灯罩∙:(塑料)⑴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说明它有良好的性。(2)动车车身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o⑶动车车身表面防锈采用的方法是 o(4)制造铁轨的镒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填“大”或“小”)。.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O(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三、推断题(共8分)26.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一”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3)写出①〜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写出“C→B”的一个化学方程式o四、实验题(共15分).如图是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装置。(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o(2)图1装置与图2装置相比,较好的装置是 ,原因是 ;有同学提出图2装置仍然有不足之处,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改进,改进方案是 o(3)图3装置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o.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若选择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则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该套装置有一处不足的地方,请你指出并加以改进:O(4)用图F装置可以收集氧气:若广□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5)某同学从上图中选用适当装置成功的制备和收集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在F装置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五、科学探究题(共6分).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超市里有一种神奇的污渍爆炸盐(如图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NazCOp)能除去各种顽固污渍,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主要成分二过碳酸钠(NaiCO4)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说:该气体可能是CO2、。2、CO、H2、N2乙说:不可能含有N?,因为o丙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与易燃易爆,CO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该气体中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实验②(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六、计算题(共8分).某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IOO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020202020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1.12.2m4.44.4请计算:(1)m的值为go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克?(3)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参考答案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o12345678910BCDDAADCDDH121314151617181920DDBCCBDDCC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解析】A、酒精挥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铁矿石炼铁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瓷器打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苹果榨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Bo.【答案】C【解析】A、含磷洗衣粉的滥用可能会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会污染水体,不符合题意;B、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会损害自然调节环境的能力、对动植物生长、繁衍不利,不符合题意;C、空矿泉水瓶回收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塑料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再循环利用矿泉水瓶的塑料组分,节约了资源,符合题意;D、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会污染环境,造成大气、水体等的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Co.【答案】D【解析】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长颈漏斗要伸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产生的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故不正确;B、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不正确;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中,应先加大理石且要先将试管横放再把大理石慢慢滑落到试管里.故不正确;D、该实验可观察到烛火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具有灭火的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正确D。.【答案】D【解答】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说法正确;B、由于二氧化碳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说法错误;故选:D。.【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是非金属氧化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故A正确;B、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C、铁属于金属单质,则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D、氯化钠属于盐,则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A。.【答案】A【解析】A、水银是金属汞,属于单质,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此选项符合题意;B、生铁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二氧化硅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可乐中含有水、碳酸及多种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D【解析】A、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原子的数目,故20表示2个氧原子,此选项不正确;B、N2是氮气的化学式,可表示构成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故“2”表示2个氮原子构成一个氮气分子,此选项不正确;C、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是亚铁离子,故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商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一氧化碳虽然有毒,但不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和臭氧不能导致酸雨。选C。.【答案】D【解析】A、活性炭用于净水剂,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A说法正确;B、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能吸收热量的性质.故B说法正确;C、石墨用于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C说法正确;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不是可燃性.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答案】D【解析】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5+3x+(-2)×10≡0,则x=+5价。故选D。.【答案】D【解析】A、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由气态变为液态,故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花儿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其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不符合题意;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后间隔变大,不是分子体积膨胀变大造成的,故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错误。B、加热氯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错误。C、CO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以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发生爆炸。错误。D、取用液体药品在接近量取液体体积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用量筒量取IO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IO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①③核电荷数均是17,是同种元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是金属元素Na,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通常会失去最外层电子,显正价。B说法正确。②是金属元素易失电子③是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化学性质不同。C说法不对。①核外电子数多一个,为氯元素的阴离子,④电子数与核电荷数相同,表示的是氟原子,不是离子。D不正确。.【答案】C【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影响压强变化,无法测定氧气体积分数,A错误。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可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稀硫酸和碳酸钙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碳酸钙表面影响反应进行,B错误。C、铁丝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的水可用细沙代替,防止集气瓶炸裂,C正确。D、图书、档案着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可使用水基型灭火器,否则会损坏图书资料,D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生成红色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和水不反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无现象,不可以鉴别,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一氧化碳不可以,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B【解析】A、由汉字结构可知,含有“气”字旁,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氮的元素符号是He,正确;C、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单位是“1”,不是“g",错误;D、氯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最多填2个电子,故已经达到较为稳定的结构,不容易得失电子,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l+20+15+2=m+29+0+8,m=l,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C、反应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20):(8-2)=3:2,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而不是性质不变,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物理性质会改变的,故A选项不正确;B、过滤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B选项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C选项不正确;D、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与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C【解析】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不一定是氧化物,错误;B、离子带电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但带电的不一定是离子,如电子带负电,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正确;D、CO和CO2的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相同,错误。故选C。.【答案】C【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亚油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错误。B、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有18+32+2=52个原子,B错误。C、亚油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8):(1x32)=27:4,C正确。D、每个亚油酸分子中含有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D错误。故选C。.【答案】NeAlnSO2H2O【解析】(I)笳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Ne。(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n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nSO42-。(4)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o.【答案】金属 (+9)21 0NH4Cl 2个氢氧根离子/J【解析】(1)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11号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为9号元素氟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每层电子数分别为2、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0。(4)原子序数为1、7、17三种元素分别为氢、氮、氯元素,三者可以组成化合物氯化钱,化学式为NHdCl。(5)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化学符号20H-表示的意义为2个氢氧根离子。.【答案】切割玻璃/做玻璃刀 电极电刷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aCO3c+co2高温2COCO+2H2高温高压
催化剂CH3OH(CH4O)【解析】(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通常用来切割玻璃(做玻璃刀),石墨具有导电性,通常用来作电极电刷,性质决定用途,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Y经过灼热碳层可以转化为X,则X是一氧化碳,Y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Z是碳酸钙。Z的化学式为CaCO3;Y→X反应是碳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高温C+CO=2CO。(3)甲是一氧化碳,乙是氢气,丙是CHQH。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2 3高温高压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CH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 CHOH。3 2催化剂 3.【答案】导电性 塑料刷漆大【解析】(1)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石墨作电刷通过电网给动车供电;(2)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动车车身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3)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空气隔绝水,动车车身表面防锈采用的方法是刷漆;(4)合金的硬度、抗腐蚀性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但是熔点低,制造铁轨的镒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答案】二氧化碳或CO2 石油光合C【解析】(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温室气体;(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C。 通电c.∙.【答案】(¾ 灭火2H0^=2H↑+0↑4 2 22CO+Ca(OH)=CaCOJ+HO(合
2 2 3 2理即可)【解析】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A能转化为B、E,可推出A为过氧化氢,B为水,E为氧气,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可推出C为二氧化碳,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可推出D为甲烷,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D为甲烷,化学式为:CH4;(2)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3)反应①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通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τ+02T;反应②为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4)“C-B”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a(OH)=CaCOJ+HO。2 2 3 2点燃.【答案】(1)4P+5O2=2P2O5(2)图2 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试管上方套个气球 (3)温度达到着火点点燃【解析】(1)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PO;(2)2 25P2O5会污染空气,所以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图2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橡胶塞会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可将橡胶塞换成插入一头连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的橡胶塞,避免橡胶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3)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图3装置中木屑燃烧,是因为与空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煤粉是可燃物,与空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MnO.【答案】(1)锥形瓶集气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3 长方形的面积(2)-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分数的意义 ︳西师大版
- 2025年合同占股模板
-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综合练习-北师大版
- 202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浸酸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省郴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度心理咨询师培训朋辈督导小组保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家禽养殖与食品安全监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导演与票务销售公司聘用合同
-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与维护服务合同
- 定岗定编定员实施方案(5篇)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爆破工程师培训
- 2024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 《飞科电器公司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7800字论文)》
- 零星维修工程项目施工方案1
- 楚辞离骚的原文全文完整注音版、拼音版标准翻译译文及注释
-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刑事诉讼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