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大学语文》第四章_第1页
《实用大学语文》第四章_第2页
《实用大学语文》第四章_第3页
《实用大学语文》第四章_第4页
《实用大学语文》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代表作品。熟悉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内涵,增加文化积累。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能力目标2能根据作品特点,结合相关文化背景,深入解读文本,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素质目标3加深对真、善、美的认知、辨别和鉴赏能力,培育高雅的审美情趣。《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于1957年5月11日写给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李淑一的一首词。词中的“杨”指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他们都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李淑一把她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的《菩萨蛮》寄给毛泽东,毛泽东便写了这首词答她。该词不仅寄托着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还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阅读提示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骄杨:指作者的夫人杨开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轻飏(y1ng):轻轻地飘扬。重霄九:九重霄,天的最高处。我国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吴刚:神话中月亮里的一个仙人。何所有:有什么东西(招待他们)。舒广袖:伸展宽大的袖子。人间:这里指当时的中国。伏虎:制服猛虎。文中指革命胜利。选文及注释蝶恋花·答李淑一点击此处播放微课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不仅是一首悼亡词,还是一曲忠魂颂。为回答李淑一词中的“征人何处寻?六载无消息”,作者开篇便答:“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叠用的“失”字表现出作者与李淑一同样为亲人逝去而悲痛,同样沉重悼念革命烈士。两位英烈是人民的骄子,也是“我”与“君”的骄傲。章士钊在《杨怀中别传》中记载:“毛公填词,有‘我失骄杨’句,吾乃请益毛公,何谓骄?公曰:‘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同时,作者将“我”与“君”并提,将“杨”与“柳”对举,暗含着生者、死者间的深厚情谊。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一句,巧妙运用双关的语言技巧,以“杨柳”喻杨开慧、柳直荀两位英烈的忠魂。二人虽已牺牲,但忠魂永存。“重霄九”既有英烈浩气长存之感,也表现出作者一贯的雄姿英发的写作特征。接着,作者写两位英烈的忠魂拜访月宫,吴刚为两位捧出了桂花酒。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到来,仙人也愿意将美酒拿出来款待他们。下阕起始两句,作者写嫦娥为二位英烈翩翩起舞以表敬意。广寒宫里,玉树琼筵,谪仙献酒,嫦娥起舞,一派欢欣热闹的景象。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最后两句,作者大笔急转,正当嫦娥起舞之时,骤然传来了人间革命胜利的喜讯。两位英烈的忠魂闻之,豪兴满怀,热泪如雨。“泪飞顿作倾盆雨”一句中的“顿作”与前句中的“忽报”相呼应,充分反映出烈士们乃至全国人民,对这期盼已久的一刻终于到来的激动。最后两句既是写天宫,也是写人间,如雨的激动之泪属于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也属于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这两句也传达出作者内心对革命终于胜利的不胜感慨。蝶恋花·答李淑一赏析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从烈士忠魂到月宫嫦娥,把浪漫的精神和优美的古代神话完美地融进一曲忠魂颂中,可谓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蝶恋花·答李淑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书法尤以行书、楷书见长,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其画以文人画见长,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阅读提示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全词情意缠绵,表现了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阕记实,下阕记梦,由现实转入梦境,流露出对亡妻的思念,强化了本词的悲伤基调。这首词运用白描、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语言朴素,却字字发自肺腑,令人动容。阅读提示江城子乙卯(m2o):即北宋熙宁八年(1075)。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王弗去世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思量:想念。千里孤坟: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称亡妻之墓为“千里孤坟”,有感伤自己不能与她同穴相伴之意。尘满面,鬓如霜:形容饱经沧桑,面容憔悴。

选文及注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幽梦:隐约迷离的梦。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顾:看。料得:料想,想来。肠断处:一作“断肠处”。短松冈: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岗,指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选文及注释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赏析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悼亡诗。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与前人相比,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风格独特,别具一格。这首词虽然是“记梦”,但仅在标题和下阕五句中提到梦境。江城子赏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可谓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生死相隔,两相茫茫,生者再也无法见到心中挚爱,死者也不能再重返人间。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两茫茫”表现出夫妻双方因生死相隔而无法进行情感交流的绝望。“不思量,自难忘”,伊人已逝,过去美好的点点滴滴却难以忘怀。“不思量”,正是因为思念之苦痛彻心扉,令人难以忍受。然而,虽极力“不思量”,可万般哀思却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出,挥之不去。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极具张力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江城子赏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自己所在的密州,距离亡妻之墓所在的四川,相隔千里,难以诉说心中凄凉。“孤”字写爱妻独在黄泉之下,孤苦无依。“无处话凄凉”,“凄凉”既是指亡妻不能再向自己诉说,也是指自己在世间无法再同亡妻诉说,这种凄凉直承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令人感慨万千、悲难自持。这两句还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无处话凄凉”只是因为二人地理位置相隔遥远,假如距离近,作者还可以向爱妻一诉衷肠。这一不可能的假设让人读来更为唏嘘。江城子赏析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把现实与虚幻混同了起来。阴阳相隔,怎能重逢?作者明知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表现了作者对爱妻的深切怀念。纵然有一天能够超越生死,面对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自己,妻子哪里还能认出来呢?此时的苏轼仅四十岁,就已“尘满面,鬓如霜”,可想见其十年间四处奔波,生活艰难,仕途坎坷,心力交瘁。此处明写思念亡妻,其实也在暗写自己郁郁不得志。江城子赏析下阕入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幽”字突出表现了梦境的朦胧。“小轩窗,正梳妆”,旧屋的小轩窗里,爱妻容貌如初,正在梳妆打扮。这两句以日常场景对上句进行补充,使梦境更加具有实感。这看似是梦中景象,实则是往昔夫妻恩爱生活的生动写照,表现出作者对早年生活的追忆与怀念。爱妻已逝,时间因此在她身上永久地凝固,她在作者心中永远是记忆中美好的样子。对生者来说,十年足以改变许多事物;然而,对逝者而言,一切再也不会改变。在这梦中的故乡,生者与逝者终于见面,然而却只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死别,一朝相见,纵有万千言语也不知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语,泪流千行。多少辛酸、凄凉,尽在泪中,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江城子赏析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以景结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三句总束全词,将感情推至高潮,使人感受到梦醒之后的无尽哀伤。作者从亡妻的角度,设想其因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以亡妻的痛苦寓自己的痛苦,使情感含蓄而隽永。这一表现手法与杜甫在《月夜》中,以妻子望月长思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类似之处。“肠断处”充分表现出作者悲痛到了极点。“短松冈”即亡妻的坟冢处。作者用最后两句虚拟了一幅夜景,明月高悬,凄清的月光照耀着长有矮小松树的山岗,而亡妻就在这里长眠。此处的冷月孤坟与前句的温馨重逢形成对比,令人顿感心碎凄凉。江城子赏析在这首作品中,作者采用将自己与亡妻时合写、时分写的结构,如“十年生死两茫茫”合写双方,“不思量,自难忘”分写自己一方,时分时合;同时运用白描、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动人,情真意切,全无雕琢,感人肺腑,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容。江城子《提醒幸福》毕淑敏毕淑敏(1952—),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生,主要作品有《昆仑殇》《血玲珑》《拯救乳房》等。《提醒幸福》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现象谈起,通过抒情与说理,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应当怎样享受幸福;并告诉人们幸福是需要学习和提醒的,只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心里就会充满温暖和光明。阅读提示提醒幸福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选文提醒幸福幸福是什么,如何才能幸福?这是人类永恒的命题。本文是一篇抒情色彩浓厚的哲理性散文,全文按“为什么要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的思路依次展开,观点明确,脉络清楚。作者通过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在行文中融入了丰富的生活细节,以新颖的视角与温馨的笔调告诫热爱生活的人们——“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赏析《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史铁生(1951—2010),我国著名作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在20岁那一年,史铁生遭遇了命运的沉重打击——双腿瘫痪。在绝望与痛苦之中,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家附近的废弃古园——地坛,便成了他用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另一个世界”。15年间,史铁生从未长久地离开地坛。对他而言,地坛不只是一座荒芜冷落的古园,更是他的良师、挚友,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抚平伤痛的思想归宿。本文节选自《我与地坛》的第一、第二部分。阅读提示我与地坛(节选)【一】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上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详见教材)选文我与地坛(节选)【二】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详见教材)选文我与地坛(节选)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作者用象征手法描写地坛,讲述自己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古园里对命运与生、死的问题的思考;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作者用写实笔法追忆母亲,讲述自己与母亲间的生活细节,从母亲无言深邃的爱中获得了承受苦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通达宽容的心态。地坛与母亲,二者看似相对独立却互为映照,在象征意义上实为一体,引导作者感悟、思考、重获新生。赏析我与地坛(节选)在作者眼中,曾经雕栏玉砌、如今罕有人至的地坛,与正值青春却突然残废的自己有着共同的遭遇。在这里,作者“默坐”“呆想”“窥看自己的心魂”,观察蜂儿、蚂蚁、瓢虫、露水,从看似沉寂却处处涌动着生机的古园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美丽。他终于明白,“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便不必急于追求解脱。生命可以被“肆意雕琢”,然而照耀坎坷的落日、高歌的雨燕、雪地孩子的脚印、始终镇静站立的古柏……对希望与欢乐的渴望,对生存价值的追求,“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赏析我与地坛(节选)地坛唤起了作者对生的渴望,而母亲则引领他走上自立自强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